是人性的温暖,是精神的高扬——唐诗是中国人感到幸福的理由之一。《唐诗二十讲》秉承经典性与可读性兼备的选编原则,遴选诸多名家(如闻一多、李长之、程千帆、蒋孔阳、陈世骧、王蒙等)心血之作,从宏观上解析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此书既有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解读与会心赏析,也有对文化心理的深层洞察与高远鸟瞰。始于感受,而终于感动,始于美感,而终于智慧。
| 图书 | 唐诗二十讲/伟大传统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是人性的温暖,是精神的高扬——唐诗是中国人感到幸福的理由之一。《唐诗二十讲》秉承经典性与可读性兼备的选编原则,遴选诸多名家(如闻一多、李长之、程千帆、蒋孔阳、陈世骧、王蒙等)心血之作,从宏观上解析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此书既有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解读与会心赏析,也有对文化心理的深层洞察与高远鸟瞰。始于感受,而终于感动,始于美感,而终于智慧。 内容推荐 本书第一部分是有关唐诗的艺术特征、唐诗的文化内涵、唐诗的美学理论的宏观文章;第二部分是关于唐诗艺术的两座主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的研究文章;第三部分是以点带面,试图透过一两个小的个案,一叶知秋地传递大的消息;最后一个部分是比较文学。阅读本书不一定能让你知道唐诗的研究状况,但是,可以品尝唐诗的美妙,而且回味无穷,沉醉,直到上瘾。 目录 一 宫体诗的自赎 闻一多 二 说唐诗的醇美 傅庚生 三 唐诗的审美特征 蒋孔阳 四 盛唐诗的文化特质 邓小军 五 “秋花”的“晚香”——论晚唐的诗歌美 吴调公 六 略论唐人绝句里的异域情调:山林诗与边塞诗 柯庆明 七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导论) 李长之 八 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 周勋初 九 杜诗游心录——杜甫诗研究方法新探 曹慕樊 十 秦时明月汉时关(四则) 林庚 十一 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吴小如 十二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读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 程千帆 十三 马嵬驿之变和《长恨歌》 黄永年 十四 从《欢喜国王缘》变文看《长恨歌》故事的构成 陈允吉 十五 唐人“五绝之冠”的接受境遇 陈文忠 十六 刘禹锡《阿娇怨》诗旁证——兼论刘禹锡诗的政治内涵 胡可先 十七 雨在义山 王蒙 十八 终南山的变容——由盛唐到中唐 川合康三 十九 中国诗之分析与鉴赏示例——1985年6月7日在台大文学院第三次讲演词 陈世骧 二十 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 叶维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唐诗二十讲/伟大传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闻一多//王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5069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4 |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5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