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罹伤孩子的游戏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无疑是一个向大师致敬的故事,这本小说在很大的一个层面上都是在仿写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手法有些拙劣,但绝不蹩脚。同时,它极大地还原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尤其是部分学生真实的精神状态,并对某些制度提出质疑并极尽所能地嘲讽,颇具黑色幽默。总的来说,这本书与当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读的很多小说相比存在很大的特异性……对于读者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新鲜的口味。

内容推荐

“罹伤”就是在讲述一个年龄群落成长后的生存状态和成长中面临的伤痛。这个群体一直处于一种被疏离和娇宠的环境中,一旦保护不再存在,他们该怎样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并坦然面对以前不曾面对的艰深世道……

本书为《罹伤》中的一本,受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较大,描写了一个拒绝融入成人世界而向往大自然的孩子,逃学、滥交、迷惑、恐惧的青春期。

试读章节

我舅舅在我上大学那一年越狱了,监狱的名字叫圆场监狱。因为那白痴建筑整个就是一圆形的,中间的一个大操场也是圆形的,所以叫圆场监狱。从这一点上,你可以看出监狱里的头头们有多么弱智。我的意思是,人的睾丸也是圆的,为什么也不加个圆字,而只是称作蛋蛋。而蛋蛋绝不是什么圆体形状的,它只是呈椭圆体。他们居然还哲理般地思考:因为囚犯犯了罪,走进了一个圆里,他们只有通过反思、劳动加上一点点时间才能打破这个圆,走出这个圆。我不是乱说,这是舅舅越狱后从成都寄到家里的一封信里提到的。他说那是他们那一批新囚犯进圆场监狱时,监狱长站在圆得不能再圆的操场的中央说的。

舅舅评价道:傻里傻气的!我也有同感。我记得那封信里言语中满是鄙夷之情,我当然也是满腔的鄙夷之情。监狱里的那些混蛋拿着警棍神经兮兮地盯着另一帮混蛋,而一些高级混蛋则整天坐在办公室的宽大坐椅里吹着气傻笑。我舅舅不是混蛋,所以他越狱了。我想监狱长和狱卒们知道我舅舅越狱后一定气疯了,他们一定是那个表情,你都能猜出来,他们也必须做出一些假模假样的表情来表明他们是气疯了。事实上,他们的确是气疯了。

我哥哥以前去过一趟监狱,回来后向我描述:绿草如茵,外围还有一小河沟,在山坡上,空气清新,像个疗养院似的。我问他里面有带喷泉的水池吗,他说没有,监狱里哪有那些。我说那就不像什么狗屁疗养院了,它什么都不像,只是一座监狱而已!

“他们一天吃几餐,晚上有夜宵吗?”我问哥哥。

“具体我不知道,我揣摩应该是三餐吧。至于有没有夜宵,我不是太清楚。”

“那他们都吃些什么,馒头还是大米,或者其他?有没有肉,他们到底能不能碰到荤腥?”

“我不知道,我没有看见过他们进食。嘿,不要一个个的傻问题不断,你应该去探探监,这样什么都能知道啦。你可以去的,这个周末就可以坐车去看看舅舅。”

其实我和哥哥的关系倒是很不错的,他的名字叫李亚地,比我大两岁多,我叫李亚森。虽然他的名字比我俗气,我是说他的名字比我的更加俗气,可他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不过,有时候我跟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总是认为圆场监狱还是不错的,老说圆场监狱不错,当着母亲的面也这么说。我揣摩他这样说是在安慰母亲,因为我母亲为她的亲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揪心死了,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我是说要是你有个关系很好的亲戚因为某项稀里糊涂的控罪而入狱,那你一定会为他难过的。虽然有少数人不会难过,但毕竟是少数人。我见过一些家族不合的家庭,他们几乎天天吵架,有时候还打得头破血流,他们才不会为亲戚感到难过什么的。但我的家族很团结,我母亲有时候还半夜起来在后花园悄悄哭泣。有一次刚好让我碰到,我不停地安慰她说舅舅会出来的,可她还是那么难过,让人看了倒会转而替她难过。我和哥哥也难过,可父亲看起来却不是那么难过,我猜他可能是没有时间。

他开了一个混账建筑公司,在市里搞了许多豆腐渣工程。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建筑有大半是豆腐渣工程,所以父亲才不会担心自己的工程是什么垃圾工程。市中心的政府大楼就是他的建筑公司和另外一家外地建筑公司共同承包的。它是个圆顶建筑,看起来像是一个女人的乳房。那个混账建筑竣工后,我父亲还参加了落成礼。当市委书记和市长出来讲话时,人们都中魔般疯狂地鼓掌。我父亲没有出来讲话,只是坐在市长他们后面的贵宾席上东张西望,让我失望极了。我还以为他会出来说上两句,告诉大家他为了政府大楼出了多少力气,毕竟那座混账建筑是他指挥盖起来的。可政府那些头头们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只是在最开始介绍嘉宾时报了一下他的名字:李友全。可人们一个劲儿地伸长脖子去看市里的领导们,都没有注意听。我本来准备给他鼓掌的,可他只是坐着傻望,让我心里非常沮丧。到最后我都没有给任何一个人鼓掌,我只准备给父亲鼓掌,但他没有发言,所以我也就没有给任何人鼓掌。我猜人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更不知道他妈的政府大楼是他和另外一个倒霉的家伙承包的。

除了市政府大楼,我父亲还承包过市里的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建筑,例如说市郊一家化工厂的排气烟囱,简直像极了一根戴着避孕套的直挺挺的阴茎。再比如说东城山上的一个电视信号塔,活脱脱一具鸡架。可以这么说,父亲承包的每一个建筑都是糟糕透顶的,他天生就不是一个做包工头的料。所幸圆场监狱不是他的杰作,要不然母亲会埋怨他的。我母亲非常迷信,要是舅舅被关进了父亲所建的监狱,那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她可能会迷信地认为舅舅的被囚多少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母亲那么迷信,而迷信又不需要什么逻辑,所以我发誓她一定会这么认为的。

而我觉得圆场监狱是方圆百里最最混账的建筑,大门就像传说中的地狱之门,围墙上面还布满电网,目的是防止囚犯逃脱。只要哪个囚犯爬上任何一面围墙,他就会被电成一只瘫软的鸭子,而瘫软的鸭子是不会跳墙狂奔的。这样,狱卒们的混账目的就达到了。

哥哥认为圆场监狱的外围环境好得不得了,他的意思是说那座混账监狱依山傍水,比市里安静多了。他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这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说这样的话自己的脑瓜子能转得飞快,思考问题就会好上许多。他的学习成绩的确比我好上一万倍,他从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考上清华大学,让父亲对他好感倍增,而我五岁的时候还在玩弹弓。

我倒不认为外围环境好就非常好,理由是囚犯们在监狱里面,根本没法出去到周围散散步什么的。何况,监狱里若连喷泉的水池也没有,就谈不上什么好。记得我四岁的时候经常去西城的一个免费公园玩,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喷泉水池,它简直让我着了迷。那些水从水池里的无数管道里斜着喷涌而出,到了一定高度又回落水池,它们形成了一个上顶下凹的密闭空间,而我又是那么喜欢这种神奇的空间。我想自己要是住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该多好,能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而别人又很难去干涉,因为大多数人不喜欢自己的衣服被弄湿。我喜欢冷眼旁观这个世界的一切,例如说我很有兴趣看一对老夫妇吵架,但绝不喜欢他们把脏话用到我头上。P1-4

序言

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周围到处都是一些迷茫无助的人。他们看似生活得轻轻松松,但你并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有些人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方法,并行之有效地让自己放松下来,可有些人则不同。没法正确释压的人多多少少会在一个时间里做出一些比较出格的事情,让人感到不可理解。

看过云南一个青年作家马宝康的一本书《我们都有病》,里面的一篇短文《我们都有病》便讲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正如里面所说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病态的,只是程度和表现出来的状态不一致罢了。

我在去年思索着这个问题的时候便已有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冲动,只是在寻找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最后,我自认为以一种较为调侃的方式来讲述要来得贴切些,至少不会让人看了非常沉闷。这部小说绝对不是讽刺小说,因为本意不在讽刺。如果非得让我给这部小说定义一下的话,我只能说它是一部黑色小说。它不是言情小说,也不是玄幻小说,更不是恐怖小说,只是一部黑色小说。作者若喜欢网络文学,大可摒弃这部书而换上它们,看完后也能够方便地表达一下心中“好好欢喜和好好兴奋”的情感。其实,我只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虽然我阐释得很模糊,但肯定不是要使看了这部小说的人颓废。你可以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笑一笑,因为我要说的一些东西可能是比较沉重的。

另外,在文中,我对社会上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有一些小小的触及,只是一笔带过而已。例如说政绩工程、传统的家庭教育等等。我知道有许许多多的作家或者批评者都在挑着毛病,他们的见解和对问题剖析的深度都胜于我,自己只能是跟着发发小调而已。若真让我写这方面的文章,相信自己也会搞得言不由衷。其实,我也不是在写一篇愤世嫉俗之文,虽然“我”有点愤世嫉俗,但我并不愤世嫉俗。而且,我重点表达的不是这个。

一个与普通人有很大区别的问题青年,其最大的问题便是自己所持有的为人处世的一种“病态”的心理。当然,在某些国家,那可能并不是什么病态的表现,而是稍稍出格而已。但在人事第一的中国,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就算现在,还是有很多的人住在一个四合院或者是杂居公寓里面,在每天碰面的时候是不免打打招呼说说客套话的。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每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使自己尽可能做到招人喜爱。但如果你过分表现自己,或者做得不是太自然,便会遭到一些人的反感。我把这类型的人的态度集中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便使他成了一个有问题的人。他讨厌做作的人,认为只要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表现就算是假得要命。其实,那只不过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表现而已,说得宽松一点,只是他一个人在这方面敏感了一些。

面对“病态”,我们需要更多的东西是宽容,所以,我在文中把“母亲”塑造成一个几乎是有悖于中国传统形象的人。她信基督教,对自己的亲人有一种无法割合的情感。她帮助自己的亲弟弟越狱,还对自己的儿子宽宏大量。在儿子脑中一次次荒诞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并不直接否定甚至是嘲笑,她只是和他分析其不合理之处,并希望儿子不要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离开自己。在最后,母亲也没有强制性地阻止儿子的举动,并一如既往地爱着他,还亲自陪着他去走一趟荒诞之旅。

在这里,我把西方的一些东西糅了进去,例如说宗教信仰和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甚至是人物说话的方式。但对父亲那个角色,我的安排与处理母亲的方法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一个传统的父亲和丈夫,希望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妻子能在家相夫教子,知道儿子被学校开除后忍不住大发雷霆。父亲和母亲、“我”和哥哥,两组迥异的人物,冲突与矛盾就放在那里。

但最大的现实矛盾还是存在于“我”的心中,这也是“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根本原因。在学校里,“我”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不和睦,连善良的乔老师也会令自己感到恶心不已;回家后,和父亲总是不能友好共处,虽然他还一直养着自己。而且,“我”对以后的生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是想着到一个原始森林或者农村去,逃避现实世界。

虽然在现实世界里并没有那么极端的人,但的的确确存在很多精神空虚和迷茫的绝望者。在美国,绝大多数的人都信教,我相信那是他们精神饱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也不是非得要每一个人都跑去加入某某宗教。其实宗教也只是一种工具,让人们思想空虚的某一部分得到一些填补。对每一个人来说,具体情况会不同,但那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只要找到一种释放压力的途径,并对它抱着一个希望,那一定会慢慢地走出困惑的。

我们得承认,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迷茫无措的人,他们正在一些问题上困惑不已,严重的会慢慢迷失了自己。圣经里,是上帝派来了牧师引领着我们这群羊的方向。在这里,我谨以忠言与善良来面对心中的任何问题,并希望别人都能生活得快乐。

文字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没有理由对什么文字横加指责,因为那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更加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与愿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抛弃浅薄,崇拜高尚,但其实没有哪个人能做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言情小说、玄幻小说、恐怖小说……充斥着整个的阅读空间。我只能说,那是一个社会现象,一种状态。人们通过一种廉价的途径获得一种廉价的阅读快感,读后便作罢,但那也无需振臂,只是让人心中比较失落与无奈。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言情小说后会说“欧耶”,但我希望大家都不要这样做,因为那的确比较超现实。只需让自己的脑子冷下来,想想明天的生猪肉价是不是会上扬,而它们是完全不能由“欧耶”代替的。我希望,只是希望,这部小说是一部逆潮的勇敢作品,侥幸突兀,能让人的眼睛晃那么一下。

顺便说一句,我热爱生活。我说话也很文明,几乎不说什么脏话,也讨厌别人一口一句脏话的,因为我觉得那样很俗气。至于离经叛道,我相信自己有那么一点点,不然我也写不出这个作品。在此可以举一个例子:我近乎是一个人生活的,从早上到晚上,我几乎不说一句话。深夜时,我有时候会突然醒来,喝一杯水,然后骂上一句:妈的!

最让我欣慰的是,一个读者看了这部小说后给我反馈,说自己看完后都快要笑抽了。

正值春暧花开,我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其间倒是思考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几个月过去了,回头看自己的创作,也认为它是我人生在不断反思的一个过程。每当我写累了,推开窗户一看,外面已经是满目盛开的鲜花与成长着的绿草,心情也自然畅快了起来。

2008年7月27日

后记

刚签下这篇稿子那阵子,作者发来他自己写的序言,说什么都要我将其放在前面。

《罹伤》这个题材的稿子我在策划这个选题之前就已经决定逐本躬亲作序,可作者愣是驳了我的美意,把他自己的序言放到开篇儿,美其名曰“正名”。

必也正其名乎?这个自序倒是言辞晦涩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怕读者看不懂,所以才在前面弄了一个类似于“产品说明书”的东西,怎么看都像是对自己作品的市场价值不够自信。

对于这样一个看似有理的无理要求,我很是一个不愿意,于是就赌气一般甩着脸子给作者来了一句“行,那我就不写序言了”。话虽是客气的,但心里却暗暗思忖着怎么把他的序言给淹了,把自己的序言放在前面。其实这么做也并不过分,很多所谓的青春小说都是没有人作序的,甭说作序,就连大段的删改都不需要跟作者本人商量的。你想不想出?想出书就要由得我改!相形之下,我的态度要客气得多,最起码版式和封面设计,我都在定稿前先跟作者商量过的。

我流氓么?

很难说,因为毕竟没有经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这个圈子里,没有几个敢拍着良心骂同在一个圈子里的谁比自己更流氓的。借用作者李亚森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比较“混账”的现象。

尽管当时已经下定了淹掉这篇作者的序言的决心,可最后还是按照作者的意思来了。

思量了很多问题,首先这本书怎么说都不是我自己的作品,我没必要抱着作者一人得道,我也跟着鸡犬升天的幻想。其次我的原则和那点子对文字的忠诚和信仰跟公司的远大利益比起来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犯不着出力不讨好地讨作者的嫌。

等到初审完,我才发觉这种赌气是毫无意义的,我没有办法抑制住为这本书写点东西的冲动。因为我觉得这是一本好的稿子,最起码它有着足以颠覆我的那点微不足道的骄傲和矜持的力量,我没有食言,我没写序,所以我为这稿子写了跋。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编辑有一千个好稿子的混账标准。作为《罹伤》中的一本,老李的这部《孩子的游戏》肯定不是最有趣的,也不是文笔最好的……

但是,它足够特别,不是么?

它就是像是一个容器,承载着作者的精神和情绪的信息,纸上缓缓释放。在那些看似癫狂文字中看到自己充满缺陷的人生,撒下的种子在发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和理想的夭折给了他回报。仿佛终年不见阳光的种子,在泥土的缝隙中获得机会绽放,生长出枝叶扩展蔓延。使得整个故事生长为一棵不断要结出果实的充满欲望的树,硕大无朋,枝繁叶茂。

也许会有许多读者看了这本书会大呼上当,就是一个被开除的大学生排除万难想去云南西双版纳当个人猿泰山的屁事儿,也可以拿来出书,你这不坑人么?

那就是您自己的事儿了,正所谓先天性点儿背不能怨社会,后天性命苦不能怨政府,您说这本书坑你了,我这编辑部外面还有二十多个戴红箍的老太太说它物超所值呢。小说这东西,本就不是给世界上每个人准备的。您要是想看故事、看浪漫、看刺激,劝您甭装文化人儿买小说了,还是花三块钱买本《故事会》在蹲厕所的时候乐呵乐呵吧。现在日剧、韩剧、国产的青春偶像剧多了去了,您要是觉得还不够刺激,就去网上DOWN几部毛片儿看吧,真犯不着跟这二十几块钱一本的小说较真儿。

我耍流氓了么?

正所谓时世“操”英雄,我还就流氓了,怎么着?  茶是苦的,但也要人会品,要静下心来一口口尝,现在很多孩子吃惯了快餐,已经不大在乎这些饮料中本身的营养和乐趣了……

您知道我在说啥么?

得,跟您我这说不明白,反正读到我这东西的时候,估计您已经看完全文了,若您觉得亏,那自当是我坑了您了,吃一堑长一智,这也未尝不是好事儿。

我不亏心,我还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稿子的,所以我要把这稿子给出版了,谁叫我是策划编辑您不是呢?还记得王菲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你喜欢不如我喜欢

你的不满成全我的美满

左等右等你爱我不如我爱你

不为谁带来什么麻烦

我悲伤不等于你悲伤

那么简单就把这情歌乱弹

你来听我来唱……

书评(媒体评论)

其实,我只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虽然我阐释得很模糊,但肯定不是要使看了这部小说的人颓废。

你可以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笑一笑,因为我要说的一些东西可能是比较沉重的。

——作者自话

这无疑是一个向大师致敬的故事,这本小说在很大的一个层面上都是在仿写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手法有些拙劣,但绝不蹩脚。同时,它极大地还原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尤其是部分学生真实的精神状态,并对某些制度提出质疑并极尽所能地嘲讽,颇具黑色幽默。总的来说,这本书与当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读的很多小说相比存在很大的特异性……对于作者自己来说,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孩子的游戏”;而对于读者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新鲜的口味。

——罗严塔尔(《罹伤》系列策划人)

对于这个系列作品,我一直都抱着某种好奇和审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桥段,共同汇集成一个《罹伤》,它到底要说什么?直到这第五本面世的时候,我才恍然——所谓的

“罹伤”不过就是在讲述一个年龄群落成长后的生存状态和成长中面临的伤痛。这个群体一直处于一种被疏离和娇宠的环境中,一旦保护不再存在,他们该怎样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并坦然面对以前不曾面对的艰深世道?这无疑是尴尬的,这种尴尬使得处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在劫难逃……

——陈赋(17xie网站首页编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罹伤孩子的游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亚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58033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4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