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物权分析为视角,以有限合伙基金的筹集资本、管理资本、投资、资本退出、资本运营的法律调整为主线,以理论分析和阐述为内容,以具体的法律制度建议和配套制度措施的建议为要点,以意义和价值的阐发为结论,并在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论证。
图书 | 私募有限合伙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以物权分析为视角/万国法学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物权分析为视角,以有限合伙基金的筹集资本、管理资本、投资、资本退出、资本运营的法律调整为主线,以理论分析和阐述为内容,以具体的法律制度建议和配套制度措施的建议为要点,以意义和价值的阐发为结论,并在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论证。 内容推荐 有限合伙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存在了一千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公司的迅猛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合伙和有限合伙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公司将在各个领域成为商事组织的主导。然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人们认识的逻辑。 有限合伙基金自从1980年以来,在美国创业投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创业投资领域中主要的投资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有限合伙基金在创业投资的发展中发挥着结构性的基础作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新产品、新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有限合伙基金法律制度属于组织法的范畴,但是,如果从物权分析的视角来看,有限合伙基金法律制度也属于物权法的范畴。物权分析包括物权理论分析和物权制度分析。有限合伙基金的设立、管理、投资、退出等方面都体现了诸多的物权规则,并展现了深刻的物权精神。进而言之,通过物权分析的视角,可以对纷繁复杂的创业投资活动和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物权理论对现代组织体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想象力和解释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似乎通过物权分析的视角——一种学科分析的视角,我们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有限合伙基金的财产特质和合同机理,而且能对财产法、合同法、组织法甚至侵权法获得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而在各个法域综合关联的背后是对一些基本价值(诸如生命、财产、自由、幸福等)达成的共识。这些基本价值共识决定了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属性和物权分析视角的运用。 导言分析了本书的意义,提出了本书拟论证的核心观点。有限合伙基金的运作过程对创业投资而言是一种革命,对我国而言更是一个产权和组织的重大变革。 第一章阐明了物权分析视角可以成为一种对现代组织体(包括有限合伙)进行解释的分析工具或分析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物的范围得到了拓展,法律的发展似乎也展现了“反逻辑”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详述了基金、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性格。基金、有限合伙基金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物。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有限合伙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有限合伙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规则经验。 第三章论述了有限合伙基金的资金募集方式。其募集渠道包括养老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富有家庭、大学等。自从1980年以来,这些渠道得到了大大的拓展。有限合伙基金资金募集渠道的拓展展示了物的自由流转的特性。 第四章论证了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组织形式。不但对有限合伙协议、合伙份额权、有限合伙基金的财产、有限合伙基金的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物权分析,而且对创业投资的核心问题——普通合伙人的受信义务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析。同时,对公司和合伙的边界进行了勘定,得出的结论是:公司和合伙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勘定边界的意义似乎并不那么重要,而针对组织形式的实质进行分析或许更为重要。 第五章在公司法的框架内阐述了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结构。创业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其他公司的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说,可转换证券的运用使得创业企业所有权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完善了该企业的物权治理并增加了创业投资的回报。 第六章阐述了有限合伙基金的资本退出问题。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退出方式,但是一般都要通过股权转让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物权行为的独立原则、区分原则、效力群制度、相对无效制度都可以得到适用。保护善意第三人是股权交易中的重要目标。 第七章阐释了国家对有限合伙基金的监管。笔者提出,有限合伙基金不是一个公法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各方当事人自治的过程,该过程几乎是一个公法控制和监管之外的问题。于是,私法调整模式成为有限合伙基金法律调整的基本模式。 第八章讨论了有限合伙基金的合同法、物权法、组织法的属性。有限合伙可以看做一组合同关系、一组财产关系、一个组织体,这体现了各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规则的协调和统一。 第九章从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了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精神。该物权精神对物权法和商业组织法乃至法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对于我国的现实状况而言。 结语部分阐释了有限合伙基金对我国自由社会、开放社会和社会历史文化大转型的意义。有限合伙基金蕴涵的正义论思想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转型,还有助于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确立一个公平的基点;而这些都得益于我国民众的实践,也需要通过物权分析的视角来解释和阐发。 目录 导言 产权和组织的革命 一、缘起 二、问题的界定 三、研究文献综述概要 四、研究主体框架、重点、难点、拟论证的核心观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 物权分析视角:法律发展的“反逻辑”思路 一、物的概念边界:模糊而清晰 二、物权理论的发展:债权的优越地位? 三、物权是一种分析框架:观察和解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性格 一、从基金说起:新的财产概念 二、有限合伙的历史“沉浮” 三、有限合伙基金的概念和实践:域外和域内 四、适时引入有限合伙基金:冷静的热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资金私募:物的自由流转 一、私募:一种非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 二、有限合伙基金资金募集渠道的扩大 三、资金私募和物的自由流转和充分利用:物权理论的解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组织形式 一、有限合伙基金的建立:出资的物权变动 二、有限合伙协议:一个针对“特定物”的使用管理协议 三、“物”的管理协议中的约束条款和激励条款 四、有限合伙基金财产属性的物权分析 五、合伙份额权:一种可以适用物权规则的“准物权” 六、有限合伙基金的事务管理:普通合伙人的受信义务和善意第三人保护 七、有限合伙基金物权组织形态发展变化和选择 八、有限合伙基金的信托基础 九、公司型基金和合伙制基金:公司和合伙企业边界的理论遐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投资:公司治理和物权治理 一、有限合伙合伙基金的投资行为 二、有限合伙基金和创业企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增加公司价值 三、金融投资工具和可转换证券:创业企业的所有权形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资本退出:物权交易的保护 一、资本退出:有限合伙基金的盈利模式 二、物权行为理论在有限合伙基金的股权退出交易中的适用:区分原则 三、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在有限合伙基金的股权退出交易中的适用 四、资本退出和股权交易中的效力群制度:尽量避免无效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七章有限合伙基金的自治和扶持:民间物权的无罪推定 一、民间物权的自治:一种私法调整的思路 二、国家公权力的审慎介入:一种扶持,一种引导,一种诱致 三、“意思自治”的红旗还能扛多久? 四、国家和社会互动下民间物权正当性的基本底线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组织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属性 一、有限合伙基金的法属性分析 二、法律的综合观 三、法律的实质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精神 一、历史变革和财产权、物权 二、物权精神和有限合伙基金 三、有限合伙基金的物权意义 四、组织治理与有限合伙基金 本章小结 结语 自由社会、开放社会的建立与物权法、法律的命运 一、正义论 二、我国的社会历史大转型:有限合伙基金和民间资本兴起 三、自由社会和开放社会的建立:追求基本的价值共识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私募有限合伙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以物权分析为视角/万国法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文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4770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2.287.4 |
丛书名 | |
印张 | 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