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剧作家与歌剧的故事/你应该知道的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你应该知道的”系列丛书将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人物事迹,结合其伟大作品或彪著人类史册的伟大成就娓娓道来,寓艺术作品、政治思想、发明创造于故事,寄优雅气息于行文辞藻。本书为系列之一,主要讲述了亨德尔、莫扎特、罗西尼、威尔第、柴可夫斯基、普契尼、蒂姆·莱斯等剧作家与歌剧的故事。

内容推荐

“你应该知道的”系列丛书,共11册,将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人物事迹,结合其伟大作品或彪著人类史册的伟大成就娓娓道来,寓艺术作品、政治思想、发明创造于故事,寄优雅气息于行文辞藻。

本书为系列之《剧作家与歌剧的故事》分册。

目录

第一部分 歌剧

1/歌剧之光——亨德尔

2/男仆兼御医之子

5/全盛时期

11/英雄歌剧的挫折

15/巨星陨落

17/安魂魔笛——莫扎特  

18/天才诞生

19/初出茅庐

25/挫折开始

28/勃兴——《后宫诱逃》到《费加罗的婚礼》

34/离世——《魔笛》和《安魂曲》

37/美味的歌剧——罗西尼

38/佩扎罗的天鹅与流浪艺人

41/理想与创业一《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44/神笔快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53/顶峰——《威廉·退尔》

55/美食家

58/酒神的祭司——瓦格纳

59/生于战火

62/失败与奋斗

69/卷入政治的艺术家

73/《尼伯龙根的指环》

79/离世

80/农庄主和音乐家——威尔第

81/真正的小人物

86/意大利民族之歌——《纳布科》及其他

90/悲剧的辉煌——《茶花女》等

100/农庄主——《福斯塔夫》

101/最后发出的笑声最美妙

103/降服魔鬼的教士——古诺

104/伟大作曲家的生活

107/驯服“魔鬼”——《浮士德》

108/《罗密欧与朱丽叶》

110/奇迹之歌——比才

111/少年模范生

113/不温不火的初期创作

118/继续谋生——《珀斯丽珠》与《阿莱城的姑娘》

122/顶点与结束——《卡门》

126/神话的缔造

128/俄罗斯明珠——柴可夫斯基

129/火热的音乐和青春

132/大放异彩

137/一次婚姻

140/继续音乐之路

143/皇冠上的黑珍珠——《黑桃皇后》

148/真实主义——普契尼

149/第五代风琴师

151/自己的血泪——《艺术家的生涯》

156/《托斯卡》、《蝴蝶夫人》

163/未竞之作《图兰朵》

166/开始、顶峰、终点——《菲岱里奥》和贝多芬

167/我的名字叫路德维希

169/路德维希的音乐趣事

174/开始、顶峰、结束——《菲岱里奥》

第二部分 音乐剧

178/黄金搭档——科恩、罗杰斯、小哈姆斯坦

181/音乐剧之父——杰罗姆·科恩

184/“祖师爷”——小哈姆斯坦

186/《演艺船》

189/新的黄金组合

190/《俄克拉荷马》

193/《旋转木马》与其他

198/史诗音乐剧——鲍伯利和勋伯格

200/“拍档”

203/艰难的成功——《悲惨世界》

208/顶峰——《西贡小姐》

216/史诗的继续——《马丁·盖尔》

220/英国音乐剧的春天——韦伯和莱斯

222/又一个韦伯

224/蒂姆·莱斯

226/合作与分离

227/创作之路

230/《耶稣基督巨星》

235/《艾薇塔》

240/《猫》

248/《歌剧魅影》

259/幕后英雄——麦金托什和普林斯

261/金牌制作人——麦金托什

266/金牌导演——普林斯

试读章节

男仆兼御医之子

亨德尔与巴赫同处于一个时代,两人在巴洛克的英雄音乐里遥相呼应,彼此却不相熟。亨德尔并不像巴赫一样出生于音乐世家并且一生满足于风琴9币事业,他的生命从底层开始,不断追求变化和新奇,从不沉陷在事业的繁芜之中。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其灵魂的高大足以令人钦佩。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氛围:父亲是一个宫廷男仆兼御医,母亲则是63岁高龄的老亨德尔的第二任妻子,时年34岁。亨德尔家世代从事手工业,父亲奥尔格则是一位外科医生,参加过30年的战争。在这本书里,出身最为卑微的大概就属亨德尔和威尔第了。奥尔格曾通过迎娶一个同行的寡妇,为自己找到了一家运行良好的诊所,从此成了正式的医师。不过这个妻子因为难产而死,于是他才娶了我们所讲述的这位亨德尔的母亲。

亨德尔同他的双亲一样,身体强健,如果他更会保养的话,很可能要比父母还长寿——他的父亲活了将近75岁,而母亲则80岁才过世。

那时大家都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这种现象就如同我国传统上歧视戏剧演艺人员和小说家,其内质都是一样的。亨德尔的父亲一直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法律工作者,以便更好地为家族兴旺作出贡献。但天生喜爱音乐的小亨德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地练习弹古钢琴。他将这架古钢琴藏在阁楼上,当大家酣然入睡的时候,便溜上去偷偷练习。难以想象,后来在键盘乐器演奏领域可与巴赫匹敌的亨德尔,竟是这样接受他的启蒙教育的。而老亨德尔肯定没有料到,他所痛恨的音乐最终使他的儿子流芳青史。小亨德尔童年的转折点是在伯父亲前往威森费尔斯的一次公差中,小亨德尔废寝忘食地弹奏着管风琴,以其熟练的技巧引起了公爵的注意。于是公爵出面,以一套合乎艺术天才的理论让父亲心服口服,从此亨德尔得以开始正式的音乐学习。

此后的几年中,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着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得很快。他从9岁开始作曲,包括叫做《啊,主,我是可怜的罪人》的一首康塔塔,只可惜那些作品大多已无法考证。

1697年老亨德尔去世时,还念念不忘要让儿子做一个律师而不要去搞什么音乐。在他的葬礼纪念册上,有12岁的亨德尔为父亲写的悼亡诗一一“我最亲爱的父亲/被死神召唤离我而去/啊,悲哀!啊,我此刻承受着/怎样巨大的悲痛,因为我成了孤儿……”其中哀思毕现,尤为感人。

亨德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艺术追求。1702年,他先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算是不违父命,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不过,他只在这里干了一年就离开了,按他自己后来的咏叹调所写:“伟大的灵魂当志存高远/因为高尚的人/不该用低微限制了/已经获得的荣誉。”当然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管风琴师的工作收入十分微薄,一年只有50塔勒而已。

1703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只身远行到汉堡,在歌剧院里做第二小提琴手(巴赫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了管风琴师的职业)。不久,亨德尔的才华就引起了一些艺术赞助人的注意,他们中有些人打算拿出钱来供年轻的亨德尔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当然不是无偿的,学成后要回来为他们服务)。抱负远大的亨德尔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因为他要凭自己的努力挣足学费去留学,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卖给别人。

在这期间,亨德尔与赖因哈德·凯泽(当时的著名歌剧作曲家)相识,1705年,亨德尔根据凯泽提供给他的剧本写了一部歌居!卜一《阿尔米拉》。当这部歌剧大获全胜的时候,凯泽非常震惊并且心生嫉妒。他将剧本拿回来重新谱曲,并且加入了很多尖刻的讽刺与批评。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亨德尔的作品序曲开始显出了超出他老师的恢宏魅力。这部歌剧被上演20场,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成功。亨德尔在不久之后离开了汉堡,他前往意大利的辽阔世界,在那里迎来了艺术上的巅峰。

全盛时期

意大利是每个音乐家成名的必经之地,同时也埋葬了无数新秀的艺术生涯。这个热烈奢华的国家提供所有的机会以及所有的挫折。亨德尔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迅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平。

亨德尔的第一站是佛罗伦萨。他在这里写了他的第一部意大利语歌剧《罗德里戈》,显示出语言上的惊人天赋。从佛罗伦萨到罗马,亨德尔伏案工作,创作了一批意大利语歌剧以及其他宗教音乐,很快便作为“那个萨克逊人”而声名大噪。亨德尔从一个宫廷跳跃到另一个宫廷,不断结识了当时的大师以及当红人物,从他们身上得到了无数经验和启发。亨德尔到达威尼斯后,凭借他的《阿格丽品娜》获得了整个歌剧界的声誉。威尼斯的剧院向整个社会敞开,包括渔民、船夫,他们都大声喊着“亨德尔万岁”,并且称赞他是一个天才。亨德尔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作品连演27场,相关报道铺天盖地。同时,这些出色的表现为亨德尔赢得了汉诺威宫廷乐长的职位。

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1710年,这个25岁的年轻人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不错的差事,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更受欢迎。但自从普赛尔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来激活。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英德之间。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在伦敦,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

《里纳尔多》毫无疑问是亨德尔的代表作品。它讲述了第一次十字军征战耶路撒冷时候的故事——十字军四大著名领袖之一的Godefroy de Bouillon(第一代十字军的耶路撒冷王)和部下著名意大利骑士被围困在耶路撒冷城。

骑士里纳尔多与指挥官戈尔弗雷德之女阿尔米莱纳相恋,戈尔弗雷德也答应在拿下城郭之后允诺他们的婚事。而另一方,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守城指挥官阿尔冈特迫于攻城压力的强大,向十字军指挥官要求停战,并前往十字军的阵营交涉(第一幕第三场),这时候阿尔冈特唱了一首著名的咏叹调亮相。事实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却用了相当巴洛克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浑厚的男低音也是这个剧作中唯一底气强劲的角色,从这一点来说巴洛克作品的趣味性是相当浓厚的。戈尔弗雷德用了一首咏叹调加以严词拒绝。阿尔冈特决定向自己的恋人,大马士革的妖女阿尔米达请求帮助。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妖女阿尔米达带着电闪雷鸣,以一曲女高音的咏叹调出场了。阿尔冈特向妖女阿尔米达提出了帮助的要求,阿尔米达也畅快地答应了给予阿尔冈特帮助。他们两人都提到了要以此来保护亚细亚的河山,这就是女高音咏叹调(第一幕第五场)。

阿尔米莱娜上场的一段也是一首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特别是序奏的那段鸟语和竖笛、乐队的曲子都是相当优美的。随后的一段里纳尔多、阿尔米莱娜的二重唱。里纳尔多这个角色在亨德尔时代都是由阉人歌手来担任的(这是歌剧发展中的特殊时期,男歌手早年经过阉割,以此保持高而细的音调),后来阉人歌手消失后,一般都用“高男高音”替代。所以这是一个高男高音与女高音的爱情二重唱咏叹调,相当优美且著名。

阿尔米达向阿尔米莱娜施妖法,并捕获了阿尔米莱娜。里纳尔多因恋人被敌方捕获而愤怒激昂(第一幕第七场)。此时里纳尔多唱了一首思念恋人的咏叹调,在低音弦乐器、拨弦古钢琴构成的通奏低音背景上显得相当动人。戈尔弗雷德的弟弟尤斯塔基奥也是一位基督教的妖法师,他表示愿意帮助戈尔弗雷德和里纳尔多找回阿尔米莱娜。

阿尔米莱娜被拘捕在阿尔冈特的城内,内心烦乱。此时阿尔冈特遇到了阿尔米莱娜,顿时升起了爱恋的心思,此时唱出一段男低音的咏叹调(啊!美人呀,你绝非不幸)。这其中,阿尔米莱娜的一曲(任我的泪水流淌)更是脍炙人口,她也因此成为一个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第二幕第四场)。

P2-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剧作家与歌剧的故事/你应该知道的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欣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943147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6-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185
13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