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平和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天时、地利是风水,人和是缘分。风水已经成为英文单词,在西方非常热门。我希望缘分也能成为一个英文单词。缘分这两个字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缘分将世界各地的老师、大江南北的员工、学生吸引到了这个边陲海滨城市安家、就业和求学。

内容推荐

《平和故事》都是发生在“平和”有关的老师、员工、学生和朋友身上的真实事件。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普通人身上也有很多不普通的经历和感悟。来自世界各地的“平和”老师、员工和学生,大家都带着各自的故事和梦想来到“平和”,并在“平和”——这个中西文化交融之地,遭遇和发生了更多新故事。很多人的命运在这儿或多或少获得改变,他们中有的匆匆而过,有的走了又来,有的来了就不走了。“平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改变最多的,应该是我。而我的故事与我母亲息息相关,她平凡的人生中蕴含着不凡的心态和精神,她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导师和榜样。

目录

序言

 “平和”故事——从英语学校到文化书院

 朱子治家格言

人生之航

 我是谁

 我与我的母亲

 一个少年就这样成长

 “平和杭州”,我的人生新舞台——从初级班学生到。“平和杭州”校长的故事

 爱心链接

行走履痕

 母亲·“平和”

 寻找迷失的自我

 走出大凉山

 寻找我们的世界

风雨同行

 累,并快乐的“平和”岁月

 走出一片天

 人生价值不在起点高低

 在清洁岗位上学英语

 对话只讲英文的Karl

 我们的舞台——“平和”晚会花絮

领航之歌

 为管理者男人的十点感悟

 写给员工的信

 “平和”的品牌战略:张扬文化走精品路线

 寻找中国文化的根——记珠海平和书院创办者洪秀平

 社会各界对“杭州平和”开业的点评

 外教谈“杭州平和”

 “平和”员工谈“平和”

 “平和英语”发展历程和大事记

试读章节

童年岁月

我儿时的记忆是十分陕乐的。

我们住在母亲二叔家的院子里,院子里有葡萄树、枣树,十分温馨。母亲的二叔、二婶把我们几个孩子看成是他们自家的孙辈,我们姐弟也亲切地称他们为外公、外婆,宛如一家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外婆外公以及他们的孩子对我特别喜爱,关怀最多。

母亲的二叔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杭州有名的土木建筑工程师。他家的孩子个个优秀,都是名牌学校的高材生。这样的书香门第,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几个舅舅、姨娘都是我们姐弟心目中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回想起来,母亲决定举家搬迁到她二叔的大院居住,这或许是她一生最英明的抉择。与何人为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因此流传千古。中国的古话“千金买房,八百择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小时候我体质较弱,上面三个都是姐姐,母亲对我特别关爱。家里有好吃的,常常留给我和父亲;母亲和姐姐常常是干活最多,吃得最差。姐姐们偶有微词,说母亲重男轻女。尽管如此,她们对我还是非常关怀照顾。母亲出外打工,姐姐们一如既往地将好菜留给我。后来几个姐姐都工作了,除了每月将工资给母亲补贴家用外,还把所剩无几的零花钱省下给我买学习用品。因为贫穷,我们没有下饭的菜,常常用盐炒芝麻和面粉下饭。让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我有次的生日礼物就是七分钱的烧饼油条,让我吃得很香,也很满足。

虽是独子,母亲还是看得很开,并没有娇宠我。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常常结伴到西湖游泳。西湖水深浅不一,每年都有淹死人的事发生,很多父母会不放心孩子去西湖游泳。母亲却从来没有阻拦过我,有段时间,我经常是一个人清晨去西湖游泳。母亲对我的信任培养了我独立的个性和自信。

如母亲所愿,我平平安安地长大了。成长的过程中,我没有更多地理解母亲的艰难。那时候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一来是因为年龄小,二来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是快乐并不比别人少,那时的物资都是平均分配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叛逆年代

初中是一个孩子最敏感、最自尊的时期,我意识到自己与很多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别。有不少同学来自干部家庭或是知识分子家庭,家境都很好。有的同学去过我家,他们对我家的贫穷非常吃惊。我开始感到很没面子,我为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感到无比的自卑。论资质、论学业我自觉不比别人差,贫穷竟然让我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为此我很痛苦。既然我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但我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离开这个家,走得越远越好。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家庭背景,这是我读中学时最大的愿望。

那时,我曾对学习产生过厌倦之情,想退学回家去学一门手艺,不论是做木工或修自行车都行。我觉得读书无用,离现实太远,还不如学习一门手艺。一段时间,我没有去上学,想出去拜师学艺,母亲得知此事,狠狠地批评了我。一个孩子不想读书而要去挣钱,无疑会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很多贫穷的家庭就有这样让孩子终止了学业的。母亲是很有远见的人,她宁愿自己多受苦,也希望我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偶然机遇

初中时,最讨厌的课程就是英语。我觉得英语学习非常枯燥无味,整天背单词和考试,学了又没有用,简直是浪费时间。一次英语考试,我故意交了白卷,得了零分。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敢于挑战权威,和当年“自卷英雄”张铁生一样。  一个小小的际遇,改变了我。有一次在西湖边上,我碰到了几个外国人。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好奇地前去打招呼,没想到那几个外国人和我聊起天来。我就用非常蹩脚的英语问了一些很简单的但是比较敏感的问题,结婚了吗?年龄多大?工资多少?当时外国人在中国并不多见,就如同看外星人一样,很多人过来围观,从他们好奇,惊讶的眼神中,我觉得特别激动和自豪,一个初中生敢和老外对话!

从这以后我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觉得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它可以让我了解世界,结识外国友人。那时候,受到的教育是:我们这一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生在福中要知福,不能忘了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改革开放之后,通过电视,尤其是邓小平去美国的访问,我们方才如梦初醒:哇,美国有这么漂亮!这么富裕!他们的生活真像是天堂生活。我开始产生了一个梦想:一定要学好英语,将来可以去国外看看这个我所不了解的精彩世界。

当时有句话很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原本在理科重点班学习,但是这次和外国人的相遇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转学文科了。文科当时在我们那里被称为“混科”,理科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不愿去读文科。我的老师知道我要去学文科,感到很惊讶,认为我完全可以把数理化学好,有机会去上一个理科的大学的。但是我立志要学好英语,以便将来有一天能够出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我开始疯狂地学习英语。1979年的高考,我奇迹般地考上了南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全国重点院校。当年,参军与上大学都是改变年轻人命运的良机,朋友和家人都为我高兴,父亲更是到处炫耀。上部队院校,所有费用都是国家承担,每月还有零花钱,但是我选择军校,并不、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当时只是为了离开杭州,离开这个家,我想远走高飞。听说在南京的外语军校读书可能有机会被派驻国外的武官处工作。在当年,能够出国的机会实在太少,任何一线机会,都让年轻的我充满憧憬和幻想。

P8-11

序言

一直想出一个故事汇编。将“平和”这些年的故事汇总一下,与多年来帮助我、支持我、教育我的亲朋好友,益友良师分享。我希望“平和”的员工会喜欢这本故事集,并愿意赠送给他们的父老乡亲,“平和”的今天是众多“平和”员工默默工作创造出来的。我也希望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平和”学子会爱读这些故事,是他们的勤奋和进步圆了我和众多“平和人”的梦想。

我自小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我家住在杭州的一个里弄。小时候大家都没有电风扇,杭州夏天奇热,我们都在里弄里露天睡觉,纳凉。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最大的娱乐就是听故事,邻居中有几个故事大王,讲得非常精彩。故事听多了,我也能够现炒现卖,将从大人那里得来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平和”这些年的发展,我总结不出几条理论来。但是故事确实不少,这里收集的仅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果要将所有的故事汇编成册,这个工程太大。旧的故事没有编完,新的故事又已发生……

随着“平和英语”知名度的扩大,很多人将我称为英语专家。但是我其实并不懂得如何教英语。自“平和”开办以来,我很少教课,加起来屈指可数。我最喜欢的还是讲故事。学生们喜欢听故事,“平和”的员工、老师也喜欢听故事。所以无论有多忙,我都争取给每期来的新生讲故事。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天时、地利是风水,人和是缘分。风水已经成为英文单词,在西方非常热门。我希望缘分也能成为一个英文单词。缘分这两个字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缘分将世界各地的老师、大江南北的员工、学生吸引到了这个边陲海滨城市安家、就业和求学。

《平和故事》都是发生在“平和”有关的老师、员工、学生和朋友身上的真实事件。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普通人身上也有很多不普通的经历和感悟。来自世界各地的“平和”老师、员工和学生,大家都带着各自的故事和梦想来到“平和”,并在“平和”——这个中西文化交融之地,遭遇和发生了更多新故事。很多人的命运在这儿或多或少获得改变,他们中有的匆匆而过,有的走了又来,有的来了就不走了。“平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改变最多的,应该是我。而我的故事与我母亲息息相关,她平凡的人生中蕴含着不凡的心态和精神,她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导师和榜样。

我学习和研究了多年的外语,只是最近才渐渐感觉中国文字寓意深刻,内蕴无穷,非常值得探究。“心白”为“怕”,“心亡”为“忙”。“品”是三个口,品牌就是口碑。花钱的广告只能打造招牌,而要让顾客满意只能成为名牌,而能做到顾客、员工和同行都满意,才能真正树立品牌。品牌是人品的延伸,人品就是品牌。没有人品的人,是难以建立真正的品牌企业,创造品牌产品。成功的学校不必是一所成功的企业,而真正成功的企业必然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波斯一位智者曾经说过:“人好比一座满藏无价之宝的矿山,唯有教育才能使其宝藏显露,造福社会。”唐代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表达同样的意思。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才,可用之才。性格决定命运,而教育能够培养品行,改变性格。所以我希望“平和”是一所真正的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

2005年对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有幸结识了一批富有担当精神的儒者,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才华横溢,深刻睿智。他们让我意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奥秘和神奇。当代儒者蒋庆先生在明代大儒王阳明悟道的贵阳修文县建立的“阳明精舍”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2005年10月,我在珠海板障山下的锦绣柠溪小区内创办了一个书院——“平和”书院,旨在提供一个场地让有志者来学习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学道、论道和弘道。

我现在每天坚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在书院晨读儒家经典。我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少很多,实在感到羞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些古代圣贤精辟的词语,给我启迪很多。我特别喜欢明代朱柏庐所著的“朱子治家格言”。现在书院的同道都能背诵。我特别抄录在后,希望大家喜欢。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引用了北宋先贤、大儒张载的千古绝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温总理向世人表达了历代中国文化人的志向。儒家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的理解为修身——培养平和的心态;齐家——钼建和睦的家庭;治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平天下——世界的和平,一个大同的世界。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也应该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终极追求。

初稿于2005年3月

完稿于2007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平和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秀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0251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