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阳宅十书(白话详解图解本)/古今图书集成白话图解
内容
编辑推荐

《阳宅十书》原著精选了明代最盛行的阳宅堪舆学著作,将其汇总而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是专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虽然其讲述的堪舆理念掺杂了一些封建迷信内容,但透过现代文明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时,还是会发现蕴含于其中的文化精髓,而这些文化精髓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

本书以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所收录为底本,对原文进行了精心的点校,并以现代化的图解方法对原书进行解读,以方便读者进一步理解这本中国古代住宅堪舆学的典范之作。

内容推荐

《阳宅十书》是明代一部专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精选当时最盛行的堪舆著述,汇总而成。原著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房宅的外部地形、内部结构、元运宜忌等都有十分详细、实用的介绍,因此清代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入丛书之中。

住宅堪舆是中国古代关于建筑环境规划和设计的一门学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人们都把选址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其本质就是选择生气旺盛的风水宝地,使得天、地、人三才合一,和谐相处,安居立业。虽然在现在看来,堪舆术存在其历史局限,甚至被一些江湖中人作为欺骗钱财的工具。但是作为流传近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文明遗产,它仍然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图解阳宅十书》以《古今图书集成》中收录的《阳宅十书》全本为底本,进行了精心的点校和编辑,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对原书内容进行了翻译与解释,并根据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段分节整理。又以立体、形象的绘画对原书近200幅古图进行了全新的、现代化的解读,使读者轻松读懂这本经典之作。

目录

紫禁城与中国古代住宅文化(一)

紫禁城与中国古代住宅文化(二)

罗盘的结构

《古今图书集成白话图解》丛书总序

编者序:中国古代阳宅堪舆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目录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一 风水与中国古代环境文化

 1.风水的源起:风水的历史发展

 2.风水的基本流派:形势派与理气派

 3.风水的哲学基础(1):阴阳观念

 4.风水的哲学基础(2):五行学说

 5.风水的方法来源:八卦与六爻

 6.经天纬地的符号系统:天干地支

 7.风水对于天文概念的借用:九星

 8.对风水的应用与理性认识:风水的应用

导读二 风水中的常用概念与基本工具

 1.风水的常用概念:阳宅基本术语

 2.风水的基本工具:罗盘

上卷 阳宅外形与定宅法

 第一章论宅外形:住宅外形与居住者的关系

1.宅形吉凶推断:民间常见吉凶宅形

2.八方坑坎歌:坑坎方位断吉凶

3.何知经:根据现状断宅形

4.宅忌架桥梁歌:架设桥梁吉凶

5.阳宅外形吉凶图说:看宅形断吉凶

 第二章论福元:家庭成员与命卦方位

1.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2.福元说:元运推算命卦

3.福元入掌纹起例说:推算男女福元

4.野马跳涧诀:推算福元的方法

5.起男女上中下元诀:男女福元推算步骤

6.三元甲子福德宫定局:男女各元运吉凶方位

7.东四位宅图说并东四位生人用例:东四位生人应居东四位

8.东四位坎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9.东四位离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10.东四位震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11.东四位巽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12.西四位宅图说并西四位生人用例:西四位生人应住西四位

13.西四位乾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14.西四位坤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15.西四位艮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16.西四位兑宫相生人:布局方位宜忌

 第三章论大游年:命卦吉凶方位

1.九星与九宫:司掌人间祸福

2.吉星三:贪狼、武曲、巨门

3.凶星五:禄存、文曲、廉贞、破军、辅弼

4.兴废年:九星兴废之年

5.大游年方位十二宅图说:住宅分类

6.九星祸福诀:九星吉凶与祸福

7.摇鞭断宅诀:八卦五行属性推断家人吉凶方位

8.五鬼制爻:五鬼入九宫吉凶爻相

9.五鬼点头:五鬼与九宫相生相克

10.五鬼穿宫:廉贞星入八卦方位

11.破军凶煞:破军入各宫吉凶

12.九星断宅:九星吉凶所致福祸

13.九星明断诀:九星所主吉凶

14.五行生克诀:五行与星宫关系

 第四章论穿宫九星:大游年主方位和层数

1.方位与层数:吉方宜高大,凶方宜矮小

2.截路分房说:以门或墙分隔宅院

3.穿宫十二宅图:各种宅院穿宫法

 第五章论元空装卦诀

1.装卦爻福祸预兆

2.元空装卦诀

3.黄石公竹节赋

下卷 阳宅内形与布局方法

 第六章论开门修造:门的重要性及运用法则

1.气口:安门的尺度、方位和月日

2.修门杂忌:安门修门择日宜忌

3.门光星起例诀:安门修门适宜用门光星

4.门光星吉日定局:安门修门的吉凶日

5.门户歌:宅门的八个方位

6.用门尺法:门尺的由来及用法

 第七章论放水:住宅内放水的吉凶方位

1.宅以水法而取效:放水吉凶方位

2.放水歌:放水方位宜忌

3.九星水法吉凶断例:放水吉凶推断

4.阴阳山水法:阳山放阳水,阴山放阴水

5.阴阳山水歌:阴阳山水吉凶

6.四路水法:四路黄泉

7.四路水法歌:辰戌丑未位放水吉凶

8.黄泉煞诀:黄泉位放水凶煞

9.九星来朝:九星方位来去水

10.二十四山放水定局:二十四山放水吉凶征兆

11.阴阳生命说:出生年份论阴阳命卦

 第八章论宅内形:住宅内形与居住者的关系

1.住宅内形吉凶征兆:住宅吉形煞形

2.内形篇:建造次序和布局

3.火说:论厨房的吉凶方位

4.火歌:各宫位生人吉凶方位

5.火路吉凶歌:厨房吉凶方位主福祸

6.阳宅内形吉凶图说:运用图示解释宅内形吉凶

 第九章论选择:根据出生年份选择吉日

1.选择的方法:先起命前五神

2.五神:青龙明喜仓库盗贼白虎

3.命前五神定局:五神方位的确定

4.五虎遁诀:五虎遁起的方位

5.九宫建宅:定生宫而后游年变宅

6.游年变宅:方法步骤

7.行年建宅:通年宜修建,凶年要忌讳

8.起宅上运例法:男女上运时的行年数法

9.起工动土:选择房屋起土动工的吉日

10.造地基:选择打造房屋地基的吉日

11.起工破土:选择房屋起工破土的吉日

12.定磉扇架:选择建造柱基门扇的吉日

13.竖柱:选择房屋竖柱的吉日

14.上梁:选择房屋上梁的吉日

15.盖屋:选择修盖房屋的吉日

16.泥屋:选择修补房屋的吉日

 第十章论符镇:镇宅辟邪的符或物品

1.符镇保平安:符镇可逢凶化吉

2.黄石公安宅护救符镇法:法术与符镇

3.五岳镇宅符:家不安定的符镇

4.镇宅十二年土府神杀:误犯土凶神的符镇

5.镇四方土禁并退方神符:误犯三杀凶神的符镇

6.镇命元建宅有犯凶神:误犯本命卦的符镇

7.镇行年建宅神符:误犯行年凶星的符镇

8.三教救宅神符:凶星处建宅的符镇

9.镇多年老宅祸患不止:破旧房屋的符镇

10.镇八位卦爻反逆:冲犯命卦方位的符镇

11.镇年月日时相克:建宅日期与方位相克的符镇

12.镇分房相克:分房分宿不利的符镇

13.镇元空装卦未顺:元空装卦不顺的符镇

14.六甲符咒:与天地日月相克的符镇

15.修造预镇神符:住宅修造前的符镇

16.镇火庵远近布爻不成:厨房位置不利的符镇

17.镇八宅不成卦爻拆改:八宅吉凶星误盖的符镇

18.镇宅内移徙出火修造方道:移居出火的符镇

19.移徙预镇神符:移居年月方位不利的符镇

20.镇宅内误犯二十四位凶神:误犯二十四凶神的符镇

21.镇外形冲射:凶煞冲犯住宅的符镇

22.镇四邻起土修造误犯我家土府凶神

23.镇四季误犯土王杀:误犯土王的符镇

24.镇穿井不在利方:穿井与福德不利的符镇

25.镇宅中邪气妖鬼作怪:家遭妖鬼作怪的符镇

26.镇宅内被人暗埋压镇:宅内被人暗埋镇物的符镇

27.镇府州县衙门不利:官路不顺的符镇

28.镇儒学不利:学途不顺的符镇

29.镇寺观不存僧道:寺庙无僧人的符镇

30.武帝应用灵符:变凶为吉,天人感应

31.时命与吉凶:阳宅十书之大义

后记 正确认识风水

附录1:《黄帝宅经》全文(四库全书版)

附录2:三元九运下卦飞星全图

试读章节

1 风水的源起

风水的历史发展

风水术产生于原始时期,并一直流传至今,每段历史时期都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而有不同程度的传播。

先秦:风水思想的萌芽时期

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但当时严格意义上的风水术还没有产生,只是出现了与风水术相关的相地知识,为后来风水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人们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知道择地而居。如《墨子·辞过》中说道:“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这与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的原则相吻合。

先秦时就有相宅活动,包括相阳宅和相阴宅,先后有盘庚、公刘、周公等人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但当时看宅没有什么禁忌,还没有发展成一种术数。

秦汉:风水术的酝酿时期

秦代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地脉观念。讲究风水地脉的习气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都很盛行。

汉代时,风水理论开始逐步成形。当时,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了先哲对宇宙的总体认识构架。这些理论对风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风水最初的理论基础。此外,对墓葬、住宅也开始讲究,期间出现了《移迁法》、《图宅术》、《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禹贡》等有关书籍。

魏晋南北朝:风水术的传播时期

风水术在魏晋流传很广,产生了像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宗师,管辂是三国时的平原术士,以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其经典之作。晋朝郭璞著《葬书》是风水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专论阴宅,而且几乎是所有的后世风水学者必学之书。虽然对于阴宅的研究晚于阳宅,但发展迅猛并反过来影响阳宅理论的发展。自晋以来,风水学在我国,特别是东南地区开始传播。

另外民间也出现很多擅长风水术的无名隐逸之士,流传着很多有关风水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对风水术的接受和传播情况。

隋唐五代:风水术的漫延时期

隋朝时,流行卜占葬日与推断葬地吉凶的做法,出现了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书,很为后人景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广泛兴起。风水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葬书》的流行以及罗盘的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理论日益成熟。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并且新的风水理论层出不穷,尤以东南地区发展最快,以江西派为代表形成了形势派或峦头派,以福建派为代表形成了理气派,大大丰富了风水学理论体系。

五代十国,因袭唐代兴盛的风水观,各代皇帝都信风水,到了后周时期,风水术将民间阴曹地府的信仰纳入系统之内,使得原本属地理学之风水学蒙上更迷信之色彩,使人真假难辨。

宋代:风水术的盛行时期

宋代时期,风水术盛行,出现了许多名师和典著。宋代最著名之相地大师赖文俊,著有《催官评龙篇》、《理气穴法》、《天星篇》等经典之作。但是宋代的皇帝,对风水的态度差别则很大,有的很信风水,有的反对风水,有的则持怀疑态度。

宋代的风水大师很多,有赖文俊、傅伯通、张鬼灵、蔡元定、徐仁旺等,但宋代记载的风水文献并不是出自风水师之手,而是由当时很“正统”的学者撰写的。如高似孙、洪迈、袁采等人,可见当时的风水理论已相当完备了。

明清:风水术的泛滥时期

明清时期,我国风水学发展到了极点。风水学出现了的一个重要支脉——玄空学,当时产生了两位风水学巨匠,一位是明末清初的蒋大鸿,著有《地理辩正》,但唯恐天机不可泄露,辞隐意晦,后人难以通晓。真正将玄空风水传之干世的是清朝的沈竹先生,清末民清以后他的后人及弟子根据他的理论著《沈氏玄空学》及《宅运新案》,这两本书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时期之前很多人主张理法与形法相互对抗,如《山洋指迷》中认为只有峦头派才能解决问题。但明清之后有很多的人开始主张二者合而用之,大大完善了风学水的理论。风水著作较著名的有《阳宅指南》、《相地指迷》、《水龙经》、本书《阳宅十书》等。

P26-27

序言

中国古代阳宅堪舆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堪舆是中国古代环境和建筑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结合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观,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一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居处的独特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宅堪舆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远古先民就已知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为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类开始定居,逐渐对住宅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讲究坐北向南、背山近水,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自古以来人们建房筑屋,都希望选择最佳地利,让房屋处于最佳环境之中,与大自然构成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择势而居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具体演绎。《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又说:“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形之肥饶者。”先哲更是主张综合考察阳宅基址。《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五年,楚苏掩提出。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潴,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

先哲们对居住和环境的重视,逐渐地将“天人合一”的思想演变成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堪舆文化,即风水之术。风水术真正兴起于汉代,民间开始流行风水吉凶的说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水术开始盛行,出现了管辂、郭璞等风水大师,到唐宋时代已渗透到民间,明清时期则已在民间广为流行了。

虽然堪舆在其发展过程中掺杂了一些封建迷信内容,但透过现代文明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时,我们仍然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文化精髓,而这些文化精髓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沉淀,这正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部分。

住宅堪舆在中国古代的兴盛与每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成熟,堪舆术利用普通人对自己命运变化莫测的好奇和关注,再配备一套神秘而复杂的学说,使人们更加坚信命卦与凶煞等理论,甚至借用一些毫无科学道理的镇宅术,试图改变不利现状,进而放弃自身的努力,安于压迫而不敢反抗。因此,除了确实有对堪舆学术迷信的部分人群之外,进行思想专制是堪舆术在封建历史时期盛行的重要原因。

纵观住宅堪舆的理论体系,虽然蕴涵了地理学、建筑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但书中的神秘色彩很浓,以八卦、五行、干支、煞、气、游年、三元九运等概念把很简单的道理搅很复杂难懂,以至平民百姓不易读懂,而堪舆师却借以任意解释,造成很大的欺骗性。譬如,附加了诸如阴阳、游年、形煞吉凶等众多无根据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论;由于对宅形汇总复杂凌乱,对吉凶的论断也常常自相矛盾。而且,虽有部分正确理论,但因其历史悠久,代代相传,也不乏有夸大其词、故弄玄虚者,从而形成封建迷信,陷入谬论,误导世人。

《阳宅十书》不仅讲形胜,还讲卦理,重在大游年理论,忌讳颇多。因此,对于这本书还是要本着批判怀疑精神进行研究,不要为其中的糟粕思想所束缚。

《阳宅十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由王君荣编著而成,他精选了当时最盛行的堪舆学术著述,将其汇总而成。原著有如下三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与其他几千字一本的堪舆书籍比较,《阳宅十书》堪称是一本中国古代住宅堪舆的集成之作。二是内容针对性强,此书集中叙述阳宅堪舆,内容涉及房屋从建造到布局的方方面面。三是理论完备,本书中涉及包括元运、卦例、星命等较多的阳宅堪舆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虽然堪舆学相对于现代科学来说,实质为唯心主义,但也具备某些传承自易经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深入认识堪舆学,就可以发现,堪舆学不仅对于现代建筑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学说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存、整理传统国学中的古籍经典,我们以明代王君荣10卷《阳宅十书》为底本,并以独特易懂的编辑方式对原书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本书体例如下:

1、【原文】:本书以清代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版本为底本,进行了精心的点校、编辑。并根据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段分节整理,力求在完全尊重原书内容的基础上,更方便读者阅读。

2、【白话提要】: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对原书内容进行了翻译与解释,以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

3、【白话图解】:本书采用了图解这种现代化的编辑方法,以数百个图解,表格将一些重要理论方法和难以理解的文字进行了生动易懂的图解分析和汇总,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古文阅读体验。<阳宅十书>中载有约两百幅古代房宅形势示意图,对这些难懂的古图我们进行了重新绘制,以富有立体感的现代绘图让读者一目了然读懂原书古图。

4、【插图】:本书还从原书和其他古籍中,选入众多珍贵的插图,并配以生动、详细的图说,进一步扩展本书的阅读内容。

《阳宅十书》是专论住宅堪舆的集大成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内容博杂艰深,历代注解各异,由于编者能力学识之限,《图解阳宅十书》中白话提要、图解部分仅作阅读参考,若有错误之处,均表歉意,还望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谨识

2009年7月

后记

正确认识风水

完成对书稿的整理后,总觉得有什么没说清楚,想来想去就是对此类文献进行整理的意义及如何正确看待堪舆这一文化遗产的问题。现就此予以说明。

堪舆,即通常所讲的风水,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是一种包含有道德、生态、建筑、传统哲学等合理内核的科学与迷信的混合体。与古代其他的术数文化不同,堪舆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消亡,反而凭借长达上千年的历史和大量的典籍而得以继续在民间流传。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用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古代堪舆术,剥掉其神秘的外衣,汲取其合理成分,已显得十分必要。

堪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而相宅相地等堪舆活动甚至出现得更早。如果从堪舆逐渐开始流行的汉代算起,中国堪舆文化至少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谈及堪舆的可信性时,堪舆师们经常搬出历史来加以佐证,将堪舆的历史与可信度混淆起来,让人误以为堪舆术之所以流传了这么久就是因为它是可信的。然而,堪舆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完全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与其可信性毫不相干。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迫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却又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束手无策,于是便转向求助于一些虚妄的神秘理论,试图通过某种神秘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堪舆家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设计出阴宅阳宅等诸多概念,宣扬通过改变住宅或丧葬的风水就能够改变自己和子孙的命运。由于社会文明程度低下,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堪舆理论的荒谬之处而盲目地迷信其虚假的作用,导致堪舆术的传播广泛而久远。

对于堪舆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堪舆术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极其复杂的。其中包含着诸多的理论体系,比如堪舆的理论是基于《周易》的阴阳八卦思想,同时又加入了三才、五行的概念,还借用了河图、洛书和星象学中的知识,另外又附会上龙脉、明堂、生气、穴位等术语,建立起一套复杂、艰深的理论。由于其理论体系深奥难懂,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认识到堪舆理论的真实面目。在这种情况下,堪舆师们就凭借自己的一张巧嘴,东拉西扯,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随意组合这些概念。

如果再仔细考证一下堪舆发展的历史,便会发现堪舆可能是术数学中门派最多、分支最广的一门。这并非因为堪舆的“博大精深”,而全依赖于堪舆理论的众多与庞杂,任何人都可以凭借几个基本概念编其一套所谓的堪舆理论,如此,堪舆的门派自然比比皆是。同时,不同堪舆门派之间的彼此攻击、自相矛盾之处数不胜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门派给出的解答往往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试问这种连堪舆师自己都讲不清楚的堪舆理论,能够有多大的准确性?

另外,堪舆师们在推销堪舆术时总会储备许多神奇玄妙的故事,向人们一一讲述。这些悬疑的故事要么源自某个历史人物、要么源自自己或自己师傅的奇特经历,而这些故事无一例外地向人们展示着堪舆术的神奇。或者是堪舆的功用使某人一夜间飞黄腾达、名利双收,以激起听者羡慕的心理;或者是某种错误的风水导致某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以激起听者畏惧的心理。其中有关历史的典故往往不是通过生编硬造、穿凿附会而泡制出来的,就是经不起考证的。这些故事中没有现实可考的人物、没有能够佐证的证据,有的只是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光怪陆离的结果。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千百年来,没有人以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地研究过堪舆,没有谁能够撕开堪舆术身上的神秘外衣,结果使其神秘色彩越来越浓厚。

如果说最初的堪舆发源于古人对外部环境地理的研究,融合了部分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的话,那么随着历史的发展,堪舆的合理成分慢慢变少,而迷信成分越来越多了。

堪舆术总体上可以分为阳宅与阴宅两类,前者是讲我们居住房屋的风水问题,而后者则是讲人死后丧葬的风水问题。结合古代的神鬼、先祖观念,堪舆师们尤其强调阴宅的巨大作用,声称一个好的阴宅能保子孙万事如意、富贵久远,而坏的阴宅则会招致血光之灾,甚至断子绝孙。

对于这种说法,一个最好的反例就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中国历代的皇帝对于自己的丧葬都是极其重视的,千方百计寻找所谓的堪舆大师们为自己寻找风水宝地,以期子孙后代的江山能延续万年。然而现实却是没有哪个朝代实现了这一点。

另一个最好的反证就是堪舆师自己,既然好的风水能够保佑子孙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但为何历史上所有的堪舆师们都是落魄潦倒,需要以给人相宅为生呢?为什么这种使人发达的神奇能力在堪舆师自己身上就失去作用了呢?

堪舆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抨击,从王充到熊伯龙,都曾专门撰写文章批判其荒谬,但收效甚微。堪舆术还是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并深深地渗入传统文化习俗之中。现在,由于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千年封建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习俗并没完全根除,对堪舆术的过度迷信就是其中之一。缺乏对堪舆的正确认识,使得许多人仅仅因为堪舆术是先人传下来的,就轻易地认为它是正常的、合理的。在许多人看来,堪舆这种民俗并非一无是处,相信总比不相信好;也许不可全信,但是绝对不能全部不信。这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导致任何反对堪舆的思想和行为都被视为是对传统习俗的不敬。而堪舆正是附着于这种陈旧、落后的思想之上,才得以在现代社会继续流传。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西方社会几千年中并不存在风水习俗,更不存在所谓堪舆的理论,但依然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发展至今,由此可见所谓的风水习俗、风水作用是经不起推敲的。

既然堪舆有那么多不可信、不科学的成分,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整理古籍中的堪舆典籍呢?

一方面,虽然《古今图书集成》中收录的这些堪舆典籍中许多观点是与现代科学观点不相符的,是需要进行批判的,但其本身还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民俗的重要资料,本身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作为现代的文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些典籍进行严谨的考证与评述,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和保存,以备后人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由于风水理论巨大的迷惑性与欺骗性,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很容易上当受骗。只有通过对风水典籍批判性的研究,才能够从本质上进一步的揭示风水的谬论与错误,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风水的迷惑性与欺骗性,从而摆脱风水理论的误导,树立正确、理性的思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阳宅十书(白话详解图解本)/古今图书集成白话图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王君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6692
开本 16开
页数 5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92.4-64
丛书名
印张 3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3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