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镜(田俊荣自述)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对古玉器研究感兴趣,如果你想在这方面有所提升,那么,就看看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经历、经验、感受与研究成果。本书就是这么一本书。它源自现任国家文学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文学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鉴定师田俊荣之口述。内容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其识玉品玉的生涯,下编举例了玉器鉴定。

内容推荐

本书采取“口述史”的方法,通过宝玉石鉴定专家田俊荣对自己从事古玉器征集、鉴定与研究生涯的回顾,以及对天津传统古玩业点点滴滴的忆旧,讲述其经历、经验、感受与研究成果,直观地“回到现场”,感性地介绍古玉器鉴定中一些看似细小、实则关键的知识,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可资学习、继承、掌握、相传的工具,读来亲切、生动,易于把握,对传授古玉器鉴定经验、普及文物知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目录

上编 识玉品玉生涯

 一、学徒

 二、征集

 三、管理

 四、鉴定

 五、在驻外使馆

 六、经验谈

 七、从仿品与真品的对比谈鉴定

下编 玉器鉴定举要

 一、先秦

夏商周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

 二、秦汉

 三、魏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玉器

唐代玉器

宋代玉器

元代玉器

 四、明清

明代玉器

清代玉器

附录

 鼻烟壶鉴赏

 珠宝翠钻鉴赏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于1961年从天津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文物公司工作。一年后,拜著名瓷器专家肖宏度为师(肖宏度,河北衡水人,古陶瓷经营及鉴定家。先后在古玩店学徒、当店员。1938年在天津泰康商场经营雅鉴斋古玩铺。长于鉴定古瓷器。鉴别确认过明代永乐青花葫芦瓶等真品,引起古玩同行的称赞),学习瓷器。在确定三年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订了十年的师徒合同。1963年我参加了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公务培训,主学瓷器,但主要是跟着师傅学徒。

学徒,开始就是下农村收购征集,全国各地自己建点,河北、山东、河南、包括南方都去过。那时候主要任务是征集和换取外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外面收购,还真能收上好东西,像官窑的瓷器、商周的玉器都有,价钱还不贵。20岁刚过,跟着师傅出去天南地北到处跑征集。到南方去的最多,江苏一带,苏州、杭州、武汉都去过,在外一呆就是半年。

有时独立收购,对自己有一个心理适应和锻炼成长的过程。1965年我收到一件青花瓷盘的事例,就反映了我在学徒阶段的一些真实情况。当时我在石家庄定县收购,一天,一位老太太抱着一件青花龙的瓷器来找我,我特别吃惊地看着她说,二十多里地您怎么来的,她说走着来的,抱累了我就歇会儿,知道你这收古董。我接过来一看是明嘉靖年的,款写的好,青花也好,盘子也大。我给了她80块钱。当时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尤其是农村。80块钱已是不小的数目。她接过钱就给我跪下了,说你这80块钱算是救了我一家了。我说这是您应该得的。可收完了以后,我这一晚上就睡不着觉了,怕买假了,到了转天,也不想吃饭。那些日子总是研究这盘子,睡觉也是这盘子。80块钱收的,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实在忍不住了,我给师傅打了一个电话,请他过来看看。一星期后,师傅来了,包还没有放下,我说您先什么也别干,看看我收的这盘子。师傅一看说,还行。一听师傅说行,我这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别提多高兴了。

我收的这件带官窑款的大明嘉靖年制青花瓷盘,后来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天津博物馆。

十年后,我改学玉器,拜著名玉器专家李敬儒、李季元先生为师(李敬儒,北京昌平人。十四岁在廊坊二条学做玉器,曾在北京琉璃厂远古斋学徒。后在天津泰康商场经商。1958年公私合营后到天津文物公司。在玉器鉴定方面以高古玉为主。老先生是制玉出身,更利于鉴定高古玉器真伪。在文物公司工作的几十年中,从民间征集珍贵文物数十件,其中有商代圆雕玉牛、汉代刚卯、严卯、西周人龙复合型勒子等)。(李季元,天津人。父辈经营珠宝玉器,解放后子承父业。1958年公私合营,1961年到天津市文物公司工作,为国家征集了大量翡翠、宝石、珠、钻真品精品)。那时,师傅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人又朴实。师傅常说:你要进这行,就得喜欢这行,另外你得像白玉一样无暇,品质得优秀,别犯错误。那时讲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更好地学技术。

师傅还规定我们一是要学古文,而且古文字要懂,因为什么款、什么名号、别号,包括字画都是古文的,这是基础。我们还学习了三年唐诗宋词;二是学习打算盘;三是学习历史,就是学通史,通史不要求学多深,但是一定要知道时代脉络。

那时的师傅不太注重理论研究,古玩行的工作特性是实践。拿过一件东西先看,看完了以后,他就说,你看这一件就是宋代的特征。我自己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就是一块玉,后来自己悟一悟,总看就找出规律性。对宋代的人物、龙、鹿找出它们的规律性,然后进行排比,再看的时候,就用那种标准看,它们的头、脸有什么特征,身、皮毛、四肢、骨骼怎么做的。慢慢积累经验,多看多问,多找规律,举一反三。

师傅常说,鉴定玉器要“远看造型,近看玉,拿在手里看纹饰,仔仔细细看雕工”。就按着这个程序慢慢对照,有的能够对上,有的对不上,对不上,还得找出哪对不上。所以我那时画的图最多,用的笔记本,现在有几纸箱子。因为没有照相机,走到哪就用笔记,看到造型特别的就画下来。所以搞玉的人基本都会画画,而且必须画出时代的特征来,它的骨骼、肌肉都要画出来,不然下次看,还是记不住。

开始下去收购时,每当收到好玉器就特别高兴,放在身边,天天研究,天天看着纹饰画图。回到天津后,赶紧让师傅看图样,问他是哪个朝代的?是不是唐宋的?师傅说可能是唐宋的,我还得看玉质。我心想看什么玉质。师傅有时也到我们的收购地去看看,看收的怎么样,收的不好也不行。当看错的时候,那几天脑子里没别的事了,光想东西怎么会看错呢,和自己较劲。最后师傅说,看看这玉质,沁色,才知道是芝麻花沁。那时候教人都是用土办法。他说你看过炒芝麻吗?拿擀面杖碾碎了,它就出油,出的那油,宋代就是那种沁色,叫芝麻花沁。

汉代的玉像一片一片的云,跟云彩一样,因为时代久远,整个玉质就被沁均匀了。在实践中,我就按照师傅说的对玉质反复进行对比,从中学习鉴定本领,学徒是慢慢地积累,必须学出点什么,不刻苦,不深研究不可能,不管学什么都得用功。

我们学徒的时候,上班必须比师傅早到30分钟,做卫生、打水。师傅从来不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但威信在那了。我们跟师傅出去收购,年轻人早晨有时贪睡,师傅从来不喊你,走到你门口咳嗽一声,我们吱楞一下就起来了,比钟表还管用。所以我们就是跟着师傅言传身教练出来的。

P3-7

序言

本书采取口述史的方法编写而成。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讲:“采访而得其口说,此即口碑性质之史料也。”一般而言,口述史是亲历者叙述的历史。“叙述”包括口述和笔述,即由访谈者以录音的形式采访当事人为主,兼顾当事人的“笔述”资料,在此基础上由执笔者从语言形式到内容再行加工,从而形成口述史著述。这种著述是经历、经验层面的知识和学术研究历程与成果的综合反映。

口述史的两个核心和要点是记忆和诠释。从文物鉴定来说,记忆可以理解为从事文物鉴定生涯中留下的记忆;诠释则是对鉴定文物过程的理性叙述。鉴于文物鉴定是一门独特的学科,编写这部书采取口述史的方法,对每位专家来说,既能体现他们从事这项专业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更能体现他们自身的独特方法和视角。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把握叙述性、客观性、真实性,保持原始质朴的“口述”语言。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则采取了口述和必要的笔述相结合方法,从而达到和保持整个篇章结构的连贯。凭着专家丰富的经历、经验和研究成果,给读者提供更多了解文物鉴定的视角。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专家许多经验的东西往往寓于个人叙述的细节中。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能够从这些细节中,探寻和传承从事文物征集、鉴定、研究值得借鉴和掌握的要点,学习老一辈文博工作者刻苦、敬业的精神,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李家琳

2009年10月

后记

接受为天津市几位现任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编书的任务后,我们即组织天津文博院研究部人员确定以“口述史”的方法,着手按照“口述史”的规范,拟订访谈内容,与专家达成共识,然后展开访谈一录音记录一形成文字一后期整理,并将主动性与互动性寓于其中,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初稿完成后,交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陈益民先生审阅。他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系统的修改意见。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天津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口述丛书第一批四本终于出版。

原天津市文化(文物)局局长(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成其圣、副局长张志首提这一课题,并给予了具体指导与支持。成其圣为本丛书撰写了序言。局计财处处长侯玉贤积极筹措经费,予以资助。张慈生、刘光启、云希正、田俊荣等专家全力配合。陈骧龙、郭鸿林、李凯等专家对初稿进行了审阅,并作了许多订正。天津博物馆办公室、书画部、器物部、图像信息中心等给予了热情协助。天津人民出版社为本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本丛书由田毓芬、韩瑞丽访谈、整理、编写,李家磷统稿;文物摄影李国强、刘士刚、贾凡;OCR文字扫描识别贺培姗;编务杨秉强。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丛书的编写难免存有缺憾,敬请方家指正。

编者

2009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镜(田俊荣自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天津文博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3959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8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