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内容推荐

20几岁懂得应用经济学的智慧,

30岁以后才能有恃无恐,活得漂亮!

为什么餐厅里的酒一定卖得不便宜?

为什么人人都想成为帅哥美女?

你还认为国家的经济跟你没有关系吗?

你还在纳闷自己怎么就成了“月光族”吗?

理财投资于你而言还很遥远?

成功的创业和完美的爱情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摸不透人情冷暖,搞不懂幸福何在?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为你一一解读……

越是年轻的时候学习经济学知识,我们越能迅速获得和利用人生的智慧,越能够为之后的生活积淀资本!

目录

序章 20几岁,学好经济学,才能比别人更胜一筹

 从年轻走向成熟,不能不学习经济学

 用“经济人”的理性看象牙塔外的生活

 学好经济学,获得人生的“比较优势”

 成功的人生就是一连串对的选择

 今天的一小步决定明天的一大步

 从今天起,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章 20几岁,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

 商家偏好毗邻之谜

 智慧小品:马太效应

 谁不想变成俊男靓女

 智慧小品:五招为你的形象加分

 为什么餐馆里的酒一定不便宜?

 智慧小品: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

 进口药效果更好?价格偏见

 智慧小品:警惕越贵越好现象

 节俭何时成了不被提倡的传统

 智慧小品:节俭,消费,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第二章 20几岁,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

 个人的钱包离不开国家的“经济”

 智慧小品:3个指标助你看清日常经济现象

 当通货膨胀来袭

 智慧小品:通货膨胀趣解

 亲吻美女的鞋子也能增加GDP

 智慧小品:绿色GDP

 一块钱不仅仅是一张纸

 智慧小品:名人眼里的货币战争

 如何跑过CPI

 智慧小品:中国历年CPI走势图

 吃得越“少”,说明日子过得越好

 智慧小品:我国历年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数据

 不能不纳税,但可少纳税

第三章 20几岁,理性消费不迷糊

 免费的东西却让我们花掉更多的钱

 智慧小品:跨越隐形消费陷阱

 折扣多不过是“陷阱”

 智慧小品:五花八门的折扣

 我们最后买的,恰是商家最想卖的

 智慧小品:相信第一感觉,消除“诱饵效应”

 和别人一样消费

 智慧小品:羊群效应

 你信广告有多少

 智慧小品:国际广告大奖

 去沃尔玛买“天天平价”

 智慧小品:中外零售业、大型超市排行榜

 团购吧,别再“一个人战斗”

 智慧小品:适合团购的商品

 花小钱办大事,爱“拼”才能省

 智慧小品:拼客与AA制

 去二手市场淘淘“宝”

 智慧小品:跳蚤市场的来由

第四章 20几岁,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20几岁学会理财,30几岁以后才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智慧小品:理财哲言

 不做大手大脚的“啃老族”

 智慧小品:缘何“啃老”

 告别“月光族”生活

 智慧小品:你是“月光族”吗?

 新节俭主义,省钱而不吝啬

 智慧小品:新节俭主义者的节俭生活

 STOP!不要再疯抢不需要的东西

 智慧小品:消费前先问自己5w

 消费也需要规划

 智慧小品:勇敢走出心理消费误区

 别被“卡”住

 智慧小品:信用卡使用谨记四个日期

 为意外性开支做好储蓄

 智慧小品:存款小窍门

第五章 20几岁,需要有一点投资头脑

 想投资还得会投资

 智慧小品:十大投资渠道

 投资不一定要数学好

 智慧小品:巴菲特推荐阅读的书

 不做股市中的“更大笨蛋”

 智慧小品:股票的分类常识

 基金,让理财专家帮你赚钱

 智慧小品:“准股票”(基金)与股票的不同之处

 再保守的人也不怕投资债券

 智慧小品:投资国债也有风险

 买卖外汇,做刀尖上的舞者

 智慧小品:外汇保证金交易'的主要优势

 为自己和家人买一份保险

 智慧小品:买保险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首富”们都在投资房地产

 智慧小品:房地产行业八荣八耻

第六章 20几岁,职场达人“稀缺”修炼

 职场尘嚣,你的身价几何?

 智慧小品: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因忙生穷还是因穷更忙

 智慧小品:你是“穷忙族”吗?

 记住!你不是人力资源,你是人力资本!

 智慧小品:如何投资人力资本

 招聘“歧视”源于企业理性

 智慧小品:你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工资只许升不许降

 智慧小品:晒工资

 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考碗”

 智慧小品:你适合做公务员吗?

 频繁跳槽,是浮躁还是理性?

 智慧小品:职业转换的三个最佳期

 打造“稀缺”竞争力,应对“就业寒流”

 智慧小品:失业有区别

第七章 20几岁,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

 我们年轻,我们拥有创业的资本

 智慧小品: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创业成功者具有以下几种明显特质

 赚得多,才能赚得越来越多

 智慧小品:《马太效应——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捷径》

 从投资人手里“抢”钱

 智慧小品:从风险投资者手中“抢”钱的五个关键

 赚大钱从小生意做起

 智慧小品:零售商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谁掌握信息,谁掌握商机

 智慧小品: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用20%的精力抓住80%的财富

 智慧小品:二八企业法则

 网上开店门槛低

 智慧小品:哪些商品适合网上开店

 开一家独属于你的特色小店

 智慧小品:怎样为特色小店招徕更多的客人

第八章 20几岁,爱情不只是浪漫

 经济学家眼中的爱情没有浪漫

 智慧小品:博士的爱情注解

 所谓缘分,其实就是博弈的结果

 智慧小品:经典的囚徒困境

 相亲还是一个人去好

 智慧小品:四招提高相亲成功率

 你爱上的不是100%真实的他(她)

 智慧小品:选择理想对象的4个原则

 投入玫瑰,产出爱情

 智慧小品:一名男生的“恋爱账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性事

 智慧小品:性之经济学

 失恋,可以不痛苦

 智慧小品:失恋疗法

 自古红颜多薄命的经济学正解

 智慧小品:红颜薄命的绝代佳人

 难道最完美的爱情总以悲剧结尾

 智慧小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第九章 20几岁,当王子与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

 两个人的世界比一个人好

 智慧小品:单身女子的经济分析

 你无法挑到“最优”的结婚对象

 智慧小品:关于爱情的名言

 同居,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行为?

 智慧小品:试婚

 婚姻还是要“门当户对”

 智慧小品:门当户对的来由

 生孩子首先是一本账

 智慧小品:低成本培养懂事好孩子

 难以逾越的婚姻“七年之痒”

 智慧小品:七年之痒的调整方法

 “第三者”也能拯救婚姻

 智慧小品:《红楼梦》中的太太们应对“第三者”之道

 高离婚成本,让人“懒得离婚”

 智慧小品:国外奇怪的离婚规定

第十章 20几岁,经济学标尺量度人情冷暖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好面子”

 智慧小品:日常常用礼节

 没有不求回报的给予

 智慧小品:关于“付出与回报”的名言佳句

 从现在起,为未来经营人脉

 智慧小品:积累人脉的三大途径

 朋友就是用来麻烦的

 智慧小品:多种多样的朋友

 交什么样的朋友,决定着你是什么样的人

 智慧小品:如何珍惜与善待你的朋友

 再精明的经济学家也无法给母爱估价

 智慧小品:关于孝顺的古训

 总是容易对陌生人面红耳赤

 智慧小品:如何打开与陌生人交流的僵局

第十一章 20几岁,幸福生活从了解经济学开始

 幸福是个经济学命题

 智慧小品:幸福的五个定律

 幸福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智慧小品:远郊的幸福指数高于市内

 自己的幸福总要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智慧小品:“赶上邻居的生活水平”,影响幸福指数

 越有钱就会越幸福吗?

 智慧小品:幸福协会

 生命的折旧就是幸福的折旧

 智慧小品:过劳死的十大预警信号

 经济学家也无法“量化”的幸福

 智慧小品: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你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智慧小品:三类指标测量居民幸福感

试读章节

用“经济人"的理性看象牙塔外的生活

20几岁的你走出校园,开始融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国家的宏观经济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为什么我们口袋里的钱总被商家的鬼把戏骗走?

为什么明明赚得不算少,却“月月赚钱月月光”?

为什么混迹职场颇多艰辛却总是不尽人意?

为什么理想中纯真的爱情总是难寻?

如果你懂经济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不是指你在大学修过的生涩难懂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而是指懂得基于现实的经济学常识。

20几岁的我们刚刚走出象牙塔,往往对校园以外复杂的现实感到措手不及。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用经济学的眼光和方法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一切事物更加本质也更加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正如经济学家所一贯坚持的那样,用理性来对待一切的问题,会让我们更加“智慧”地认识生活。

对经济学稍有些了解的人,首先应该知道经济学最根本的假设——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又称为“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正如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所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

经济学家对事物有一套独特的思考和解释方式,他们总是拥有在纷乱中建立起条理的本领。以眼前经过的一辆汽车为例。一辆进口跑车迅速滑过眼角,物理学家关注这辆车的内在设计是否符合工学原理,社会学家关注这辆跑车主人的社会地位,心理学家则从火红的外观颜色联想到汽车的主人可能性格热情奔放,但是缺乏内在安全感。而经济学家关注的则是,从购车的动机到需求理论,再到汽车的主人是否达到了效用最大化,以及影响效用的诸多因素,如汽车价格、汽车的油率、其他车型的售价,等等。

无疑,经济学家是一个理性的人,他的分析判断都是以理性为标准。正如凯恩斯所说,经济学并未提供一套既定可用的完整理论,经济学能够给予人们的是一个全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全新的尝试。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导出正确的理论。

诚然,经济学对生活的分析不一定总是正确,更不会唯一正确。这不仅是因为经济学是一门仍在发展的学科,而且还在于我们的学识,以及对生活的感受有限。20几岁的我们涉世未深,在未来的路上,经济学会不断发展,而我们在经济学的理性指导下,一定也会不断成长,会对事物有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

学好经济学,获得人生的“比较优势”

20几岁与30几岁和40几岁相比,具有的最为优势的资源就是年轻。20几岁拥有开放的可能性,对未来还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但年轻既是优势也是劣势,20几岁的我们收入偏低,没有过多的资本积累。20几岁的年纪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我们20几岁的年轻人步入社会,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培养我们的竞争力。

正如韩国财经专家金永镐所说:20几岁,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学习经济。为了资产管理,为了成功就业,为了事业的成功,每一个人都必须首先学好经济学。

对经济学有了解的人或许会知道经济学有个概念叫“比较优势”。而我们认为,学习经济学,就是为人生争取比较优势的有效途径。

比较优势最早起源于国际贸易,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后来突破了国际贸易的范畴,被广泛用于各种竞争合作的比较当中。如行业问的经济合作,求职者之间的能力比较,公司之间的发展能力比较,等等,任何可能发生比较和差异的地方都能用到比较优势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从经济学角度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系统,要想寻求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要坚持自己的“比较优势”,你在与别人的合作和竞争中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收益。

了解比较优势原理,有助于我们在人生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经营商业、在选择学习科目,甚至在恋爱中,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化,如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都是你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学习经济学本身,就是一个为自己锻造比较优势的最有效的方法。

经济原理是这个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石,是支配世界的原动力。所以,懂得经济学常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必要技能。只有理解经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对经济原理的熟悉,会指导你以更智慧的眼光去看待其他领域的问题,你的比较优势自然就会越来越大,并形成我们将在之后章节中介绍到的”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我们不能肯定学经济能让你立刻成为富翁,但肯定至少它能让你获得安宁的晚年,让你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人生。

要获得人生的比较优势,就从现在起,就从学习经济学开始吧!

P4-6

序言

20几岁的年轻人,或许才刚刚走出象牙塔,对社会这个大染缸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或许还挣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或许正忙于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对于人生还没有更理性的思考;再或者20几岁的你已经小有成就,但事业有成的同时却对爱情和家庭有着颇多的无奈和不解……

这些是每一个正在经历或经历过20岁的人都有过的困惑和烦恼。每一个20几岁的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活得精彩、活得漂亮,想要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前程无忧的充足准备。然而,大多数的人还是迷迷糊糊、莽莽撞撞就过了20几岁,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也留下了许多依然不解的疑问。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门叫“经济学”的学问。

随着经济学的日渐成熟和发展,这门学问中的理性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当中,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或许在你的认识里,“经”邦“济”民的经济学更多时候带着高深而神秘的气息,与我们20几岁的青涩人生还相距太远。然而,正如有人把经济学调侃为“一门由简单的常识加上复杂的术语包装起来的学科”,经济学的“身世”正是来源于生活。“economy”一词,源自古代西方的希腊语,原意就是家计管理。经济学,其实从诞生到现在,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生活。

当你完成高中学业的时候,你是去工作还是去读大学?当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是继续读研还是去找工作?当参加了工作,有了一定收入后,你该如何安排你的收入,是消费还是投资?当你拿定主意要去投资的时候,你是储蓄,还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或者是买房产?当你要开启一段感情生活的时候,你和恋人在一起是不是很如意?当你结婚生子,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你会不会计较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说:“无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其实,人生时时有经济,生活处处是经济。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度过的。当有一天你面临选择,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这就说明你需要补充点经济学知识了。经济学就是一门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决策。

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杰文斯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有的人说,钱越多我就越快乐,可在经济学家眼里却未必是这样,经济学家把快乐的方程式定义为“效用”与“欲望”之比,一个人的快乐是和他的欲望呈反比的。这也正应了我们“知足常乐”的古训。

经济学还是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当我们被GDP、CPI这些陌生的概念团团围绕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不学点经济学还真是寸步难行。经济学的品格就是不逃避生活,敢于直接面对生活。学点经济学,我们就能在两难之问作出更好的选择,就能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更好地谋求自己的利益,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变得和谐。

萨缪尔森说,学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天才;但若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20几岁的我们学经济学,不是要去读懂斯蒂格利兹、萨缪尔森的大作,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为了让经济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发,赐予我们生活的智慧。

还等什么呢?从20几岁的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向经济学家取经,在经济学的智慧指点下,必能拥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艳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76020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