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趣说红楼人物/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本书基于对《红楼梦》人物的深刻了解,以现代人的观念与思维,分别阐释书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能力与结局。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对《红楼梦》人物的深刻了解,以现代人的观念与思维,分别阐释书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能力与结局。

考虑到受众的最大化,本书采用的是漫话式的写法。既紧扣作品,不作索隐,但也东拉西扯,旁及左右;既忠于原著,不玩戏说,但也引类譬喻,伤时讽世。

目录

用心去感受名著(代序)/001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千古知音惟一人/003

薛宝钗:品学兼优的三好生/012

史湘云:别样风流女中男/019

王熙凤: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026

元春:“衣以文绣”的牺牛/034

迎春:谁谋杀了沉默的羔羊/039

探春:基因变异的玫瑰花/045

惜春:我是一只小小鸟/051

妙玉:二“玉”相逢竞何如/057

李纨:处乎材与不材之间/063

巧姐:逃出樊笼的小鸟/069

秦可卿:昙花开过之后/075

贾府主人

贾宝玉:水晶透明玻璃人/085

贾母:老祖宗的十大优点/095

贾赦:一等将军的隐秘生活/105

贾政:缺少幽默细胞的泥塑木雕/112

贾敬:神仙不是好做的/119

王夫人:失败的优秀家长/125

邢夫人:尴尬人的尴尬生活/131

贾珍:扑朔迷离说“爬灰”/137

贾琏:贾府第一“妻管严”/144

贾环:世袭的前程究竟谁得/150

贾蓉:徒有其表的混账孩子/155

尤氏:锯嘴葫芦的苦恼/162

丫头姬妾

香菱:书里书外“万人迷”/173

晴雯:大观园里窦娥冤/180

袭人:朝着姨娘的方向,前进!/185

鸳鸯:贾府第一大丫头/192

平儿:奶奶的一把总钥匙/198

紫鹃: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205

司棋:有一种罪错叫爱情/211

莺儿:燕啼莺啭惊好梦/217

翠缕:满嘴荒唐言,一把辛酸泪/223

彩霞:插错了地方的鲜花/229

金钏儿:被青春之火燃尽的生命/235

龄官:贾宝玉的情感启蒙师/242

藕官:假凤虚凰的悲哀/248

小红:似玉还似非玉/255

赵姨娘:做偏房的下场头/261

秋桐:怎一个“蠢”字了得/267

贾府亲戚

薛姨妈:墙里开花墙外香/277

贾芸:金盆虽破分量在/283

秦钟:生如夏花绚烂的情种/289

贾瑞:关于癞蛤蟆的无罪推定/295

薛蟠:呆霸王的顽劣人生/302

尤二姐:菟丝附女萝的悲剧/307

尤三姐:红粉中的烈士/314

邢岫烟:大观园中蒲公英/324

薛宝琴:薄命司外“薄命人”/330

夏金桂:有异食癖的谋杀犯/337

刘老老:看谁笑到最后/343

仆人仆妇

赖大:从奴隶到将军/:353

李嬷嬷:欲与袭人试比高/359

周瑞家的:拿我当个人/366

茗烟:有其主必有其仆/372

傻大姐:傻也是一种福分/379

兴儿:人心自有一杆秤/384

包勇:一厢情愿的忠仆/390

焦大:贾府里的屈原/397

两府之外

甄士隐:红楼悲剧的司幕人/407

贾雨村:一份落职干部的履历表/412

甄宝玉:走出永无乡的彼得·潘/419

北静王:言情教父与白马王子/426

柳湘莲:莫道郎君心如铁/432

蒋玉函:戏里人生戏外情/438

詹光:古代的“傍大款”/447

金荣:哈哈镜中丑少年/453

马道婆:可怕的黑巫婆/460

门子:小巫见大巫的故事/466

倪二:金刚原来是泼皮/473

王一贴:假药与真话/479

张道士:老神仙本是“贾”神仙/485

智能儿:牢坑里的挣扎/491

后记/497

试读章节

第一乐章 你到底爱不爱我

林黛玉既然将宝玉定为自己的唯一,当然要求证贾宝玉的心里是不是“有我”。她曾给贾宝玉做过一个荷包,而且还正在为他做一个“十分精巧”的香袋儿。林黛玉因为身体弱,是不大拈针动线的,用袭人的话来说:“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给宝玉做这些个东西,丝丝缕缕都是情的体现。那天,贾宝玉被贾政叫去“试才题对额”,这次他总算没挨老爷的骂,下来小厮们便都要讨赏,一个个上来解荷包,解扇袋,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袭人第一个发现宝玉所佩之物都给“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黛玉心中一动:不知道自己给宝玉的荷包还在不在?“走过来一瞧,果然一件没有”,就生起气来,把没做完的香袋儿,拿起剪子来就铰。事实上,贾宝玉对她的赠物非常珍重,因为怕别人拿去,所以特地系在里面衣襟上。贾宝玉的这个举动,恰恰证明林黛玉对他的要求并不过分。假如他真的随便就把荷包送了人,黛玉有权生气(换了我们的现代恋人恐怕也要生气),因为贾宝玉太不理解她送他那些东西的用心了。这时候,林黛玉所关心的,是贾宝玉究竟有没有把她的赠物——也就是把她这个人——放在与众不同的位置上。她必须从同贾宝玉有接触的所有人中脱颖而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时林黛玉所指的目标,是除她自己在外的任何人。看到宝玉珍藏着自己送的荷包,黛玉立即“自悔莽撞”。贾宝玉再“俯就”一番,这场风波很快就平息了。而林黛玉的收获,是通过查证她所送的荷包的下落,证明自己在贾宝玉心中确实有超乎众人之上的特殊地位,她找到了他们爱情的第一个坐标:有我。

第二乐章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林黛玉既已知道自己在贾宝玉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进而关心的便是贾宝玉的心里是否还有别人。史湘云进贾府,贾宝玉到贾母这边看她,正值林黛玉在旁,见他与宝钗一起进来,便问:“打哪里来?”贾宝玉回答:“打宝姐姐那里来。”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气,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这里,林黛玉的所指已由众人而发展为薛、史二人:“绊住”,是讥讽贾宝玉对薛宝钗情有所系;“早就飞了来了”,则是说贾宝玉对史湘云情有所钟。偏偏贾宝玉不经意地说:“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贾宝玉的话又将林黛玉和薛宝钗“视如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了,这就让林黛玉感到“好没意思”。可怜的女孩,她也知道自己无权要求贾宝玉对她情有独钟,就只能愤愤然地说:“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完,赌气回房去了。等宝玉再来赔礼,她嘴里说的全是绝情话:“我死我的,与你何干?”“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活着!好不好?”偏在这时,薛宝钗走来,说:“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拉宝玉走了。黛玉为此“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等宝玉再来,林黛玉的所指已集中在薛宝钗一个人身上。这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贾宝玉当时说的“他”就是薛宝钗,而没有牵涉到史湘云,这似乎显示贾宝玉更看重薛宝钗;二是薛宝钗在她向贾宝玉求证爱情的关键时刻把他拉了走,更要命的是贾宝玉竟然跟着走了。所以,黛玉很明确地对贾宝玉说:“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作什么呢?”这些话再清楚不过了:“有人”和“我”,到底谁重要?善解人意的贾宝玉上前说了一番悄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一番话,把自己与林黛玉及薛宝钗的亲疏关系辨析得清清楚楚。林黛玉的一腔怨愤顿时化为乌有,心里话脱口而出:“我难道叫你远他?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随声应和:“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说到这,刚刚有点谈恋爱的味道,黛玉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主题大转换:“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得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冷些,怎么你倒脱了青肷披风呢?”——怎么说跑题就跑题了呢?因为是雷区啊,外围走走已经心惊胆战的了,怎么敢单刀直人呢?不过也不能说彻底跑题,黛玉话里那份体贴入微的爱,宝玉应该是体会到了。

仿佛是因为上一次的口角起初所指的是薛史二人,而结果只求证了自己在薛宝钗之上,所以林黛玉时隔不久就旧题重拾,向史湘云发起挑战。事情的起因是贾宝玉对史湘云使眼色,希望她不要把林黛玉像戏子这句话说出来,以免得罪黛玉。就贾宝玉而言,他倒是一片好心:既有为史湘云之意,更有为林黛玉之心。但对林黛玉来说,这两层用意孰轻孰重尚未分明,所以,她竭力要向贾宝玉讨一个说法。在她愤愤然提出的一长串问题中,焦点无非是两个字:“我”和“他”。她责问宝玉:“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呢?”这一次,非常特殊的是,贾宝玉“也不分辩,自己转身”回房。林黛玉在他的身后连连说激将的话,他也不理。似“此番果断而去”,在宝玉尚属首次。而林黛玉竟轻轻易易地原谅了他。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史湘云毕竟不像薛宝钗,尤其是在金麒麟尚未出现之前,她在林黛玉心中并不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两场架一吵,黛玉求证到了他们爱情的第二个坐标:唯我。

P6-8

序言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一群读书人怀着跃跃欲试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进士科的考场,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在这漫漫的科考路上,有多少读书人志满意得,独占鳌头,成为他们同时代人的骄傲。据粗略统计,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千年科举有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文人连同他们的文章,如今安在哉?相反,倒是一些当初名不见经传的人和他的书,却永久地留在了人类的记忆中。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便是其中之一。了解历史,才知道什么叫沙里淘金。我们珍惜名著,就因为它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谁人能对几千年历史淘澄下来的金子视若无睹呢?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和名著之间横亘着一道时间的沟坎。不少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它,但又觉得它是如此遥远。现代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要想获得当年林黛玉听《牡丹亭》曲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恐怕很难了。于是名著便成了“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而又不愿去读的书”。说这话并不算对名著的亵渎。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就是名著崇高地位的表现;而不愿去读,则不排除敬畏的成分,有人因此而把对名著的态度喻为“敬鬼神而远之”。其实,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因为它反映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著名学者艾德勒认为名著所必须具备的六个条件中,就有“名著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决不会因为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失去价值”这一条。解开时间这个结,走进名著,走近作者,这就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

关于《红楼梦》,鲁迅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话:“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尽管这些个“眼光”有时难免荒诞,但也反映出了《红楼梦》巨大的包容度。阅读《红楼梦》,就好比走进了一条人物长廊,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有人因此而褒之曰:《红楼梦》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主角,并举出焦大和傻大姐为例。例子固然不错,言辞却未免有些溢美。《红楼梦》中面目不清的人物也还是有的,比如,通判傅试的妹妹傅秋芳,恐怕就得属于这一类。记得她的读者应该不会太多。但这并不等于说《红楼梦》的人物就写得不好。薛宝钗在教惜春画画的时候说,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小说也是如此,若真的每出现一个人物就来个精雕细刻,恐怕就不成文了。正因为曹雪芹懂得这艺术创作的规律,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才那么精彩,或工笔细描,或泼墨写意,点染之处,真如活的一般。就像在生活中交结一个好朋友一样,认识一个《红楼梦》中的人,就能让我们得到很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人性的,艺术的……

托尔斯泰与人谈到他修改《安娜·卡列尼娜》的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我注意到,任何作品,任何一篇小说,只有当它在人们无法弄清作者究竟同情谁的时候,才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事实正是如此。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脸谱化的。比如薛蟠,他骄横跋扈,甚至倚势杀人,但他也孝敬母亲,爱护妹妹。比如贾宝玉,他荒废学业,只在内闱厮混,但他满腔热诚,一片赤子之心。我们真的弄不清——或许也没必要弄清——作者究竟同情谁,但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确实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写这本书,就是想来个红楼人物大写真,让他们的面目更加清晰,让更多的读者熟悉和了解他们。

《红楼梦》开卷伊始,花了不少笔墨说以往的小说如何如何,可见作者是看了这些小说并作了认真思考的。批评的话语虽多,借鉴的痕迹也很明显。比如,第28回,薛蟠在妓女云儿行酒令的时候插科打诨,其表现和《金瓶梅》中应伯爵在西门庆家听妓女桂姐唱曲时的作为非常相似。正是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红楼梦》才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现在,《红楼梦》本身也成了经典,成了传统,我们也应该把这份重要的遗产继承下来,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基石。写这本小书,也是为此事尽一点心的意思。

考虑到受众的最大化,我们采用的是漫话式的写法。既紧扣作品,不作索隐,但也东拉西扯,旁及左右;既忠于原著,不玩戏说,但也引类譬喻,伤时讽世。我们不指望人人都来搞文学研究,但我们希望大家都来用心去感受名著。东汉有个大经学家,叫郑玄,某天有个丫头做事不遂他的心,想要惩罚她,那丫头还顶嘴,郑玄一生气,让她跪在地下反省。另一个丫头走过,问她:“胡为乎泥中(为什么跪在泥地上啊)?”那丫头说:“薄言往朔,逢彼之怒(去和他说话,正碰上他心情不好)。”若是你对《诗经》够熟悉的话,那俩丫头的话一定让你吓了一跳。因为前一句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后一句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说起来,公元前五百年的诗歌,离开他们也够遥远的了。郑玄家里的小丫头对《诗经》竟如此熟稔,恐怕就是用心去感受的缘故。心动了,风也动,帆也动,哪怕时代再久远,名著也能和我们融为一体。

作者

于2007年秋风送爽时

后记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小说。尽管我知道,对同样影响巨大的名著应该不分轩轾,但总还是忍不住地觉得,与其他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似乎站得更高。

我读过比利时作家久里奥·科扎特的《花园余影》,这部被称为“新小说”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人读小说的情景,而这个人在小说里读到的,正是他自己读小说的情景。这样的构思被认为“所显示的是扩展了的现实,或者说是现实的多样化,它所提出的就是多样化现实——所谓‘真实的’现实和幻想的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读到这里,我不禁莞尔。《红楼梦》写甄士隐梦见了那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石头(当然,其时已化为一僧一道手中的“鲜明美玉”),而甄士隐的故事又写在空空道人见到的、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石头上。这种“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构思,又何尝不是“现实的多样化”?《红楼梦》就是这样的小说:它既有好听的故事——就像我们传统文学作品中那些优秀的作品一样,又有深刻的意蕴,而这点却是传统文学作品中少见的。因此,读《红楼梦》,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盛宴。

感谢崔美明先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把我所钟爱的那些红楼中人一一介绍给大家。我的研究生黄奕、朱亭曲、王燕燕、许蔚、鲁卫鹏、肖雯、亢乐和吕佳一起参加了这项工作,这里也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这本小书能牵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读《红楼梦》的队伍中来。

王意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趣说红楼人物/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意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6587
开本 16开
页数 4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8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5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