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启超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梁启超的人和事、诗和文,各种著述较多,但《梁启超之路》以独特的视角,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遴选了梁启超如何在阳关道上奔走,如何在荆棘丛中穿行;如何在春风得意时策马,如何在悬崖峭壁上攀登;如何在笔耕墨耘中跋涉,如何在波峰浪谷里沉浮……全书近30万字。阅读此书,可以从中了解虽然“过去”但并未“过时”的梁启超,看到一位弱者和强者、凡人和伟人的足迹,领略他可歌可泣的失败,纵观他获得成功的“秘籍”:可谓一部教育国人尤其青少年的爱国书、励志书。

内容推荐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宣传家、文学家、学者,是在中国近代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梁启超“上下而求索”。这部《梁启超之路》,就是梁启超所走道路的小记。相关他的人和事、诗和文,方家之述已经很多。此书可能难与众多美文比肩,却也尽量做到了粗中取精,去伪存真,遴选了梁启超如何在阳关道上奔走,如何在荆棘丛中穿行;如何在春风得意时策马,如何在悬崖峭壁上攀登;如何在笔耕墨耘中跋涉,如何在波峰浪谷里浮沉。阅读此书,我们就可以了解,虽然“过去”但不“过时”的梁启超,看到一位弱者和强者、凡人和伟人的足迹,领略他可歌可泣的失败,纵观他获得成功的“秘籍”……

目录

行路当效梁启超(前言)

第一章:农家奇才功科举

 一、神童沐严教滋养

 二、考官为考生作伐

 三、举人拜秀才为师

 四、学生因先生落榜

第二章:变法维新图强国

 五、鼓动“公车上书”

 六、主笔《万国公报》

 七、名扬《变法通议》

 八、教习“时务学堂”

 九、投身“百日维新”

第三章:断发胡服走扶桑

 十、亲历生死斗

 十一、悲吟《去国行》

 十二、联络孙中山

 十三、横滨聚英豪

第四章:舆论骄子办报刊

 十四、《清议报》反“清廷”

 十五、《新民丛报》颂“新民”

 十六、“政闻社”主《政论》

 十七、《国风报》“立宪”难成

第五章:宪政转型立潮头

 十八、武昌起义“止”动荡

 十九、改倡“虚君”亦无望

 二十、策划组建“进步党”

 二十一、“人才”内阁命不长

第六章:力反帝制当军师

 二十二、屡谏屡骗

 二十三、檄文惊梦

 二十四、密谋伐袁

 二十五、虎穴策反

 二十六、再造共和

第七章:再度为官入内阁

 二十七、激流难能勇退

 二十八、痛击张勋复辟

 二十九、出任财政总长

 三十、愤离腐败政坛

第八章:传道授业作园丁

 三十一、率团考察欧洲

 三十二、爱国引发“五四”

 三十三、创办学社讲学

 三十四、推崇“趣味教育”

 三十五、践行业精于勤

第九章:勤奋治学成大家

 三十六、笔锋含情

 三十七、治史求新

 三十八、涉猎求广

 三十九、明理求变

第十章:豁达坦诚待他人

 四十、全无掩饰不设防

 四十一、误割器官护“协和”

 四十二、呕心沥血育良材

第十一章:侠骨柔情振家声

 四十三、大才子之孝

 四十四、伟丈夫之情

 四十五、好父亲之爱

试读章节

一、神童沐严教滋养

梁启超公认是“神童”。

——四岁,在母亲的教导下识字;五岁,在父亲和祖父的教授下,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六岁,就读完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七岁,就能作诗缀文;八九岁,就能够作八股文,写出文理通顺,洋洋千言的文章!

梁启超不愿当“神童”。

六七岁时,小小梁启超听到茶坑村的乡亲称他“神童”,就感到荣耀和满足;到了八九岁,再有人拿着他的诗文当面夸奖“神童”时,梁启超总是礼貌地婉拒:“您这样夸奖,我会成为仲永的,小时聪明,大后未必出众!”

梁启超的简短回答,用了两条“典”:一条是古时候孔融被人夸奖时,一个叫陈韪的人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条是王安石写的《伤仲永》,说的是一家有个神童儿子,家中老是带出去炫耀,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继续教育,后来这孩子便等同于常人了。

梁启超人小志不小,“神童神童”,他不愿只在“童”时“神”。他知道,光宗耀祖,道路漫长,但是,锦绣前程只能靠自己的奋斗去实现,别人的溢美之词,只能使坐井观天的人“不知今夕何夕”,失去进取心。

梁启超的祖父和父亲母亲也经常这样训导他。

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字镜泉,他一直都有读书步入仕途的志向。尽管他勤勉有加,却终身只是个秀才。虽然他的名头不响,但颇有真才实学,所以做过县里的“教谕”(相当于后来的县文教局长)。由于他拒绝不良嗜好,不能混同官场的腐败,“教谕”一职干了不久后,他就辞职回乡。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习学医理,给人治病;修桥补路,为后人培德,将希望寄于子系。

天难遂人愿。梁维清最听话的儿子、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尽管秉承父教,刻苦攻读,却连个秀才头衔也没考上。这位时运不济、字“莲润”的读书人,只得在家一边“润”田从事耕作,一边“润”笔执教私塾。好在妻子赵氏贤慧勤劳,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所以,梁维清的大家庭,在广东省新会县的熊子乡茶坑村,无论是口碑还是生活,都属于上乘。

家境小康,没有消磨梁维清粱宝瑛身居乡下渴望腾飞的鸿鹄之志。

慈禧与子“同治”,国家日渐衰败,更使这对父子寄希望于后代。

清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了。

为梁启超第一声啼哭伴奏的,是乍暖还寒的风声,不远处大海的涛声;而压住风声涛声的,是“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家庭充满期盼的笑声。

梁启超的确有很好的读书天赋。六岁时,他爬梯上墙玩耍,祖父担心他摔下,就站在梯子下,护着他爬。梁启超爬到梯顶后,奶声奶气地吟道:“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梁维清高兴极了,待梁启超下了梯子,便在孙子的两句“杰作”后面,又加了两句:“来岁春三月,花香衬马蹄!”

孺子可教,梁门有望。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隔代之爱,在梁维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是梁氏家族从宋末由福州迁至粤北南雄,到明末再由南雄迁到新会定居后的第一个秀才。他要让梁启超成为梁氏家族的骄傲,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老人生前所见到的八个嫡孙中,梁启超是惟一能和他同睡一床的孙子。

白发带稚子,学而时习之。老秀才梁维清还注重培育梁启超的品质。新会县南的江门水道出海处,有一个崖门,那是南宋失国时,水师与元军最后激战的古战场,又是丞相陆秀夫背南宋末代皇帝殉国的地方。每年清明,他就率领梁家前往吊唁,并指派梁启超背诵“海水有门分上下,关山无界限华夷”的诗句。

每当听到爱孙抑扬顿挫的朗诵,老人的脸上就会写满悲怆,民族气节溢于言表。

茶坑村北,有座北帝庙,庙里有四十八幅水粉工笔画,绘有二十四忠臣,二十四孝子图像。门上写有梁维清亲手撰写的长联:

“周岁三百六旬,屈指计期,试问烟景阳春,一年有几?屏开四十八幅,举头看望,也知忠臣孝子,自古无多。”

每年元宵节,梁维清也是带着众儿孙进庙,讲解“岳武穆出师北征”、“味寿昌弃官寻母”等忠臣孝子的故事。他讲完后,就要梁启超领背岳飞的《满江红》、李密的《陈情表》……

作为祖父,梁维清更多的是身教重于言教。他有同父异母兄弟八人。他是嫡子,按乡俗,嫡子应该多分遗产,庶出的少分。但他坚决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所有的兄弟平均分配遗产。他经常给人治病,却不收钱。自己有了钱,还为地方修桥补路。

祖父的德行,潜移默化着梁启超。

茶坑村天灾频繁。清明吊唁归家途中,突遇风雨。有人顶风冒雨前行,祖父却带领梁启超们找寻安全地方躲避风雨,还劝雨中赶路的人也躲一躲。他说,春雷阵阵对人有危险,该避则避。冬天带梁启超从外回家遇到风雨,他却和孙子迎着风雨回家。他说,人的一生,就是要经风雨,寒冬的风雨正是锻炼人的时候。还有一次,梁家的一栋房子被风吹倒了,祖父和父亲就建了一间偏矮的房子。梁启超问,为什么不将房子建高大些。梁宝瑛说,因为经常刮大风,房子建高了危险。所以,梁家的房子再也没有被风刮倒过。

人的心眼不能太死,该变就得变。祖父和父亲的“善变”,让小小的梁启超有所感悟。P1-3

序言

人一出生,虽然都不清楚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既然报了到,就得走一遭。从蹒跚学步起,必定面对的是平坦和坎坷。如果将狭义的“路”引申为生活之路、求学之路、工作之路等等广义的“路”,那么,“路”在更多的时候则是与艰难相伴,同困苦相随。人生之路,本来就是艰辛的。连李白都曾叹息“多歧路”,陆游也感慨“山重水复疑无路”。

漫漫人生路,当然不乏坦途。然而终其每人一生,要想为这个世界留点好的东西,“一路通”的极少。更多的,是在人生道上走着弯路,寻找出路,谋求生路。有人误入歧途,却执迷不悟,终究走上不归路;有人前程渺茫,或迷了路,或走上绝路,却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或开拓前进,或猛醒回头、迷途知返,重新迈向奋斗之路!

梁启超,这是个在中国近代产生过广泛影响、作过“栋梁”的人物。他的名字虽然响亮,但他的一生,所走的路并不通畅。譬如,他在科举路一帆风顺时,却受到阻碍;他主张“变法”,却被迫流亡海外;他推行共和体制,却举步维艰;他策划讨袁护国,却遭遇关隘……

梁启超的“启”,表现在他眼前无路时,也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当所走的路遭人拦截时,他不是自暴自弃,心灰意冷抱着山水和诗词入梦;也不是独自饮泣,漫无目的地驾车漫游;更不是屈于压力,走回头路。而是义无反顾地在崎岖路上走下去。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之路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时,当停止则停止,该转道则转道,用他的话,就是“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梁启超的“启”,还体现在能够启迪他人,培育栋梁之材。

人世道路漫长,人生却显短暂。梁启超之“超”,在于他有自知之明,清醒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在晚年从政治舞台淡出后,争分夺秒地走上了治学之路。尽管只有不长的十年,他却能够“踏平坎坷成大道”。上从先秦,下迄清末,对诸子学、清学、佛学、文学、史学都有建树;对东学和西学,东西古今的历史和文化,都卓有见地。他留下宝贵的近两千万字的作品,有的堪称学科领域的里程碑!故此,梁启超又有学术界“第一写手”的美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梁启超“上下而求索”。这部《梁启超之路》,就是梁启超所走道路的小记。相关他的人和事、诗和文,方家之述已经很多。此书可能难与众多美文比肩,却也尽量做到了粗中取精,去伪存真,遴选了梁启超如何在阳关道上奔走,如何在荆棘丛中穿行;如何在春风得意时策马,如何在悬崖峭壁上攀登;如何在笔耕墨耘中跋涉,如何在波峰浪谷里浮沉。阅读此书,我们就可以了解,虽然“过去”但不“过时”的梁启超,看到一位弱者和强者、凡人和伟人的足迹,领略他可歌可泣的失败,纵观他获得成功的“秘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启超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团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55123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