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7年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07年中国最佳的中篇小说作品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7年中国中篇小说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中篇小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景观,它显示了时代文学的较高水准,它的文学性无可质疑。它动人、浪漫、凝重、自然。在艺术上,它更加成熟,在总体形态上,它鲜明地区别于其和暗淡的心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心情。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07年中国最佳的中篇小说作品十篇。包括《豆选事件》、《起舞》、《逝者的恩泽》、《比风来得早》、《苍声》、《天窗》等。

目录

序:三个场景或十个故事

豆选事件

起舞

逝者的恩泽

比风来得早

苍声

天窗

老家

亲爱的深圳

赤脚走过桑那镇

逆水而行

试读章节

灯,瓦数低狠了,昏黄着,像是骨粉不足的软壳蛋,悬在穿堂风里,悠悠地晃,晃得人心烦。灯底下,是一颗青皮锃亮的脑壳,垂着,喝闷酒。喝着,眼就直了,直勾勾地盯住了地下的影子。那影子淡淡的,扁扁的,在脚下蠕动着,像只乌龟。那乌龟的脑袋一伸一缩,还回过头来对他笑,猛然觉着那脑袋上竟然长着一张自己的脸,吓了他一跳。觉着,这乌龟快要钻进地下去了。地是新抹的水泥,全部用500号水泥,磨得发蓝、发亮,像水又不是水。是水就好了,是水就能钻进去了!他想。

屋里还有一股子新石灰的刺鼻的芬芳,灰墙还不是很干,干了就更白了。多好!他嗅着,鼻也酸了,眼也热了。屋子搞这么好做么事?多吃多少苦,少困多少觉,究竟图什么呢?他有点怀疑起来。从前他不怀疑的,做过多少梦,发过多少狠,都是关于做屋的。好像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自家做一间屋。讨个老婆住在自家的屋里,能挡风能避雨了,才叫做人做成功了,没有白来世上走一回。现在,他有一点点怀疑了,真的,他有一点点怀疑!

菊子进屋,屁股头一拱就把两扇门带上了,腰胯扭得跟那些明星一模一样。她手上端着两只大碗,热腾腾的,浑圆的胳膊在眼边前一闪,他忽然觉得喉结里咕噜一下,好像不敢看似的,头垂得更低了。

要死了,菜没上就喝啊?菊子喊起来,伸手就把酒杯夺了下来,手镯子在碗沿上碰得叮的一声响,然后手就落下来在围裙上揩。他看见这手已经叫石灰水烧肿了,蜕皮了,红红的不很好看。

不看他也晓得。从前他一天看一百遍也不嫌够,泡泡的嫩嫩的,小馒头一样,还有两个肉窝窝。现在,他真的很怕看。

吃啵,还想什么心思啊?菊子笑着说,我现在很心满意足了,屁心思也不想,就想困觉。他端起杯子,哼哼着想不出半句话来,于是眼皮子更不肯抬了。

又不晓哪根筋扯住了。菊子嘟囔一句,站起来。想想,又过去把窗帘拉上,站在他面前,两只粗糙的手捧起他的脸。这女人也学洋乎了,跟电视机子学的。

继仁子猛地犟开了,把酒倒下肚。恶厉厉地吼,又是鸡蛋?天天鸡屎臭闻不够啊?菊子一怔,不高兴了,将就点啵,老爷。我忙得磨不开身子,眦不见啊?继仁子把杯子一顿,走开了。大门摔得哐当一声。

来到老院鸡舍,还听见菊子在抽抽。夜间的饲料拌匀过了,骨粉也磨出来了。缸里水满了,地下粪扫过了,连扫帚丝子也洗干净了。哪块哪块地都不用他烦神了。还有什么事不快活哩?屋是新翻的,里旧外新。窗是大窗,四对开的。朱漆大门也是对开的。屋前檐角飞上去,像个公鸡头,翘上了天。洋乎,个个见了都把大拇指一翘,狗日的继仁子是晓得洋乎哦!

晓得。继仁子也是方家嘴子的后代,也跑过码头见过世面,没吃过猪肉,当真没见过猪跑吗?不但屋洋乎,摆设也要洋乎。沙发、电视机,墙角还站一台大电扇。乡里布置下来的,如今是新农村了,参观访问的也多了,要专业户们带头摆设呢。特别是,他如今是个代表,新补上的代表,事事就更不好将就了。

将就?他继仁子百事好将就,万事好将就,就这事,没法子将就嘛。

蜂子叮在心口上了,鼓胀胀地痛,咽不下,吐不出。一包烟揉烂了,摔得像炮弹。颈子勾起来了,把一颗光脑袋也掖在裤裆里了。

菊子好像洗了,梳了,光鲜多了。一个人坐床边上,眼神也散了。

他偷偷望着,心里猛然一酸。有多少回了,她都这样躲在山口路边一块大山石后头等着他。见他来了,就往起一跳:小他哎!他也假码十七地捂着胸口喊,妈妈哎骇死我了!然后她就哧哧地笑,笑到他脸红颈子粗。菊子是六岁那年牵着他瞎眼老娘的褂襟子进山的,老娘是看她可怜,也没想到牵回来是水灵灵的一枝花。人家都在背地里讲,继仁子娘眼睛瞎心不瞎,这丫头靠住是城里哪家偷养的私巴子,你看那眼媚的,你看那皮嫩的,噫唏!

那时他隔三差五就从矿上朝家赶,讲是讲想看看瞎眼老娘过得怎么样,其实是看哪个呢?难讲得很。菊子进山时六岁,转眼就十九了,十九岁的大姑娘就不能不让他有点想法。他也不晓得想的是什么,反正觉得怪对心思,听她叫一声小他哎,一天的云都散了,一身的汗都干了。小他哎,好听。老娘虽讲眼睛看不见,心里清清朗朗,临死把两个人的手一牵,他们就困到一个被窝里了。

菊子见他回来,讷讷地讲一声:困吧。说着顺手就把灯扯过了,便要出去。继仁子一把逮住她手颈子,慢慢拉过来,就着月光,他看见菊子眼皮子一跳一跳的,蚕豆大的泪珠珠,噗噜噗噜朝下滚。他嗷的一声把她搂紧了,脸埋进她奶子里嘤嘤地哭。哭够了,已在被窝里了。他摸着菊子滑溜溜的身子,一口气叹到底:算了,不想了,想多了脑子痛,白想。

跟你讲一声,我有了。菊子冷冷地说。

蜂子又蜇他一口。像把刀子在剔他的肉,一丝一丝地剔。有……了?

嗯哪。有了。

喘息粗重了,牙齿打架了,他冷。他腾地坐起来,又咚地倒下去,终于问:哪个的?

你的。菊子仍是冷冷地。

他冷笑。难讲,他想,难讲。

我晓得的。菊子说,这两个月我没吃药,也没去。

鬼,你这个鬼哎,他在心里喊。许多年了,你都不代老子生,害老子人前人后摊孬装孙子。这时候你倒有了!你要再生出个小眼睛子子来,你不是要老子死嘛?他恨死掉了。

菊子突然翻过身,伏在他胸上喊:真是你的,继仁子!好两个月我都没……没见那畜生了,真是你的,是我俩的。她捶他。

万一不是呢?他反冷静起来,这一刻。

万一……菊子呆住了。

万一不是,推又推不走,甩又甩不了,走到哪都晓得那是个杂种,他还跟在你后头要吃要喝要蒺藜狗子玩!他心想,老子不是活受吗?趁早给老子刮掉。想想,又说:刮掉!菊子张张嘴,哭不出,喊不出。她已明白他的坚决了。她抽搐起来,架子床也伤心地抖起来。

继仁子翻过身去,就再也不想讲话。一轮圆月咬住了山尖,窥头窥脑的。那月,大且黄,还有点红,像哭肿的眼睛泡。P1-4

序言

三个场景或十个故事——2007年中篇小说现场

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现状的不同评价,仍然没有成为过去。一方面是文学的一再不被信任,一方面是文学创作的风起云涌。各行其是或自以为是,已经是这个文学时代最大的特征。事实上,笼统地否定当下文学的人,恰恰是对文学不了解的人,但批评文学又是最安全的。与普遍的看法略有不同的是,我认为当下的文学是正常的文学,文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理想的文学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当下的文学也是健康和正义的文学。可以说,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多样化追求、对社会现实的介入热情,对当下生活反映所能达到的程度,不比任何一个领域逊色。我不知道批评文学的人期待什么样的文学,也不知道理想的文学是否存在。因此,对当下文学我深感乐观和鼓舞,特别是一年来的中篇小说创作。

一、城市的两个故事

对当下的城市生活,我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悖论式感受: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城市人口急遽膨胀;一方面,我们并没有整合出当下的城市文化经验,不知道究竟如何表达我们对当下城市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当“官场小说”退场之后,城市生活在文化表达中仅仅剩下了空洞的时尚符号。这时我们发现,与城市生活有关的,大概只存活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重新回望历史,在略有感伤或怀旧的情调中,寻找或建构城市曾有的风韵或气息,在想象中体验城市曾有的丰富和多情;一个是对城市新阶层——农民工悲情生活的再现,对城市现代性过程中“与魔共舞”的呈现和书写。这两个故事虽然都不能表达当下城市真正的文化经验,但它却在提供城市文学经验的同时,也从一个方面改变了城市文学的苍白。

迟子建的《起舞》,是一篇精致而充沛的小说。她奇巧的构思和张弛有致的情节,将上个世纪上半叶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哈尔滨的万种风情,展示得万花纷呈。她在讲述情感传奇的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普通人面对现实时的勇武和决绝。“老八杂”这个市井之地,在表面的世俗生活背后,也因其久远而埋藏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女工在舞会上与“老毛子”意外受孕,生下的“二毛子”历尽人间羞辱,女工一生枯守至死不悔;丢丢敢为万人先,不仅嫁给“二毛子”,而且敢于为民众也为自己守护那个仅存的理想与生存的家园。《起舞》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有齐耶夫可以理解的偷情,“情”是《起舞》的起点也是归宿。哈尔滨的“老八杂”就这样幻化为坦率的人格和达观的性格。跌宕的故事和多种文化的交融将《起舞》装扮成北国的俏丽佳人。

与迟子建的《起舞》大异其趣的,是深圳青年女作家吴君的《亲爱的深圳》。吴君曾因长篇《我们不是一个人类》受到文坛的广泛关注。许多名家纷纷撰文评论。一个新兴移民城市的拔地而起,曾给无数人带来那样多的激动或憧憬,它甚至成为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北方的象征。但是,就在那些表象背后,吴君发现了生活的差异性和等级关系。作为一个新城市的“他者”,底层生活就那样醒目地跃然纸上。《亲爱的深圳》,对城市的打工生活的表达达到了新的深度。一对到深圳打工的青年夫妻——程小桂和李水库,既不能公开自己的夫妻关系,也不能有正当的夫妻生活。在亲爱的深圳——到处是灯红酒绿红尘滚滚的新兴都市,他们的夫妻关系和夫妻生活却被自己主动删除了。如果他们承认了这种关系,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失去眼下的工作。都市规则或资本家的规则是资本高于一切,人性的正当需要并不在他们的规则之中。李水库千里寻妻滞留深圳,保洁员的妻子程小桂隐匿夫妻关系求人让李水库做了保安。于是,这对夫妻的合法“关系”就被都市的现代“关系”替代或覆盖了。在过去的底层写作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物质生存的困难,是关于“活下去”的要求。在《亲爱的深圳》中,作家深入到了一个更为具体和细微的方面,是对人的基本生理要求被剥夺过程的书写。它不那么惨烈,但却更非人性。当然,事情远不这样简单,李水库在深圳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有机会接触了脱胎换骨、面目一新的女经理张曼丽。李水库接触张曼丽的过程和对她的欲望想象,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农民文化和心理的复杂性。这一揭示延续了《阿Q正传》《陈奂生上城》的传统,并赋予了当代性特征。吴君不是对“苦难”兴致盎然,不是在对苦难的观赏中或简单的同情中表达她的立场。而是在现代性的过程中,在农民一步跨越“现代”突如其来的转型中,发现了这一转变的悖论或不可能性。李水库和程小桂夫妇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但在这个隐喻中,吴君却发现了中国农民偶然遭遇或走向现代的艰难。民族的劣根性和农民文化及心理的顽固和强大,将使这一过程格外漫长。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李水库还是程小桂,尽管在城市里心灵已伤痕累累力不从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很难再回到贫困的家乡——这就是“现代”的魔力:它不适于所有的人,但所有的人一旦遭遇了“现代”,就不再有归期。这如同中国遭遇了现代性一样,尽管是与魔共舞,却不得不难解难分。也正因为如此,吴君的小说才格外值得我们重视。

二、小镇风情和善与恶

城市的周边是城乡交界地带的小镇。中国的小镇因其千变万化而别具韵味。但也正因为处于城乡交界处,在中国城市不断膨胀和乡村萎缩得到更多注意的时候,小镇风情依旧,却只能在怀乡者的乡愁和旅游者“窥秘”时被光顾。因此,当代文学的小镇景观一直不如现代文学发达。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文学坐落于小镇的时候,它焕发的光彩竟如此令人震动或震惊。

鲁敏作为70后作家,近年来的中、短篇小说有相当高的声誉和口碑。《逝者的恩泽》,是一篇构思缜密、想象奇崛、苦涩凄婉又情调浪漫的小说。无论它的趣味还是内在品格,在当下的中篇小说中都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小说可以概括为“两个半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那个不在场者但又无处不在的“逝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一切都因他而起;小镇上一个风流倜傥、有文化有教养的男人,被两个年龄不同的女性所喜爱,但良缘难结;一个八岁的男孩,“闻香识女人”,只因患有严重的眼疾。女人一个是“逝者”陈寅冬的元配妻子红嫂,一个是他们的女儿青青,还有一个就是“逝者”的“二房”——新疆修路时的同居者古丽。这些人物独特关系的构成,就足以使《逝者的恩泽》成为一篇险象环生层峦叠嶂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通俗文学常见的元素,在鲁敏这里并没有演绎为爱恨情仇的通俗小说。恰恰相反,小说以完全合理、了无痕迹的方式表达了所有人的情与爱,表达了本应仇怨却超越了常规伦理的至善与大爱。红嫂对古丽的接纳,古丽对青青恋情的大度呵护与关爱,青青对小男孩达吾提的亲情,红嫂宁愿放弃自己乳腺疾病的治疗而坚持医治达吾提的眼疾;古丽原本知道陈寅冬给红嫂的汇款,但她从未提起等,使东坝这个虚构的小镇充满了人间的暖意和阳光。在普通生活里,那些原本是孽债或仇怨的事物,在鲁敏这里以至善和宽容做了新的想象和处理。普通人内心的高贵使腐朽化为神奇,我们就这样在欷獻不已感慨万端中经历了鲁敏的化险为夷绝处逢生。这种浪漫和凄婉的故事、这种理想主义的文学在当下的文学潮流中有如空谷足音,她受到普遍赞誉当之无愧。

近年来,温亚军的小说,特别是中篇小说曰趋成熟。他写的都是寻常日子百姓人家,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但日常生活也有紧要处,也有生存或心理迈不过去的门槛。在《赤脚走过桑那镇》中,几个人物就都面对着必须要迈过的门槛:镇长必须完成县里捕杀所有狗的任务,不然就无法向县里交代;方大牙必须杀掉最后一只狗,尽管那是小学校长、无数官员姘头的哈巴狗。不然,镇长不仅不会兑现为他找媳妇,而且还拿不到捕杀狗的酬金;方小妮一定要嫁给补鞋的老头儿蒋连省,不然就还要在娘家寄人篱下。但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恰恰是最无辜的孩子聂瓜瓜承担了所有的后果,他还是因为舅舅方大牙捕杀了校长的哈巴狗被开除了。小说中苦难气息漫长无边,赤脚走过桑那镇的孩子聂瓜瓜在眼前久久伫立。

就在这样压抑无望的气氛中,温亚军还能够从容地描写景物和雕刻人物。聂瓜瓜为了躲避孩子们的追打,只能谎称上学实际是逃学了。他来到河边熬时间时,看到的却是:

柳树下面是安静的河水,河水呈微黄色,有点像洗过脚的脏水。……不远处的几只鸟在水面上盘旋,微微荡起的涟漪,太阳温暖而均匀地落在河面、涟漪上,像一群鱼在跳跃,粼光闪闪。

现在的小说很少见到抒情和描写,抒情和描写往往被认为是和现代小说无关的,是幼稚或肤浅的。但事实不是这样。温亚军对人物的刻画也颇见功力:

外婆的杂货店受到冲击,几乎无人问津,靠墙的货架落满灰尘,上面堆满过期的方便面、火腿肠,还有各种油炸的膨化食品。过期的东西更卖不出去,外婆又舍不得给自家人吃,越积压越陈旧,偶尔从外面走进杂货店,能闻到那些积压货物散发出变质的味道。外婆闻习惯了那种味道,她像个古董商似的,整天守着那堆过期食品,天黑透也不关门,一只蝇迹斑斑的十五瓦灯泡,用昏暗的光线罩住外婆,她看上去更像个古董。外婆眼光呆滞地望着透到门外的昏暗灯光,偶尔看到一个人影匆匆走过,以为人家是去中心超市购物,她嘴里咕嘟咕嘟些什么,脸阴得像要下雨。聂瓜瓜一般不去杂货店,夜里更不敢去,昏暗的灯光下,又瘦又小的外婆没一点神采的眼光,使他想起童话里的老巫婆。

这种雕刻般的描绘,特别像戏剧演员所说的“心像”。在文字表达之前,作家的心里已经有了具象的存在。这样,描摹出来才得心应手入木三分。

三、乡村中国的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个用得过多过滥的概念。但是,在描述与乡村中国有关的文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再次使用它。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概念,尽管这个概念也是语焉不详词不达意。除了乡村改革颂歌之外,与乡村中国相关的文学,大都被描述为“底层写作”。我在一篇文章中纠正了这个临时性概念,用“新人民性文学”来指涉这个文学现象。“新人民性文学”,是一个与人民性既有关系又不相同的概念。人民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俄国诗人、批评家维亚捷姆斯基在给屠格涅夫的信中就使用了这一概念,普希金也曾讨论过文学的人民性问题。但这一概念的确切内涵,是由别林斯基表达的。它既不同于民族性,也不同于“官方的人民性”。它的确切内涵是表达一个国家最低的、最基本的民众或阶层的利益、情感和要求,并且以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方式彰显人民的高尚、伟大或诗意。应该说,来自于俄国的人民性概念,有鲜明的民粹主义思想倾向。此后,在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以及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家那里,对人民性的阐释,都与民粹主义思想有程度不同的关联。我这里所说的“新人民性”,是指文学不仅应该表达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同时也要真实地表达或反映底层人民存在的问题。在揭示底层生活真相的同时,也要展开理性的社会批判。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民主,是“新人民性文学”的最高正义。在实现社会批判的同时,也要无情地批判底层民众的“民族劣根性”和道德上的“底层的陷落”。因此,“新人民性文学”是一个与现代启蒙主义思潮有关的概念。

在这个文学现象中,曹征路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因《那儿》《霓虹》等作品蜚声文坛。但包括对曹征路在内的“底层写作”的提法已经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这一提法对作家立场要求过于明确。我的看法略有不同:没有立场的作家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纯粹形式探索的作家,也潜隐着作家没有言明的立场。但“底层写作”因其对象和主题表达的模糊,使这一临时性的概念歧义百出。因此,我将这一写作现象称为是“新人民性的文学”。《豆选事件》延续了曹征路一贯关注当下中国现实的写作立场,不同的是,他将视野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每个公民都在关心的最重大的公共事务,但是,乡村中国的民主化如何发展,需要怎样的路线图,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豆选事件》中,方家嘴子的选举不仅密切地联系着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也密切联系着普通民众方继仁、方继武、菊子等与村长方国栋家族势力的较量。现代文明在传统的乡村伦理面前不仅力不从心,而且,最后一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菊子从被迫的身体“献身”到最后的身体消亡,使小说呈现了类似《那儿》的凄美与惨烈。那个试图唤起民众,以集体的力量捍卫正义的方继武不能当选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他必须是这场选举另一个意义上的牺牲者。民众虽然悲愤不已但又无奈无助。曹征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书写,对乡村中国全部复杂性的理解,是这个时代最具是非观和正义感的文学。

胡学文近年来异军突起。2006年他的《命案高悬》受到普遍好评。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讲述故事的能力,使他的小说扎实又沉稳,情节的推进丝丝入扣,细节的描绘严密合理。《逆水而行》写了一个几经沉浮的村长霍品,在乡长决定让一个老板承包在黄村地界的鸡心湖千亩滩地的时候,他既要面对诡计多端又强硬霸道的乡长吴石,又要面对为了维护基本生存被迫抗争的哑女、黄毛等村民。霍品用农民的智慧应对吴石,又要举步维艰地哄骗村民。当然,霍品已经不是梁生宝、萧长春式的村干部了。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权力的既得利益者,他不仅因为“村长”的职务满足了男人的权力欲望,而且也因村长的职务满足男人的女性欲望。但是,在关乎村民基本生存的问题上,霍品显然良知未泯。他迟迟不在协议上签字,最后甚至自己导演了一出“苦肉计”,让人将自己装进麻袋丢到乡政府门前。意想不到的是,承包公司又改了主意,为了多个景点,湖边的地村民又可以耕种了。主意只是一句话,但对村长霍品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现代性的不确定性在黄村发生了,但承担这一切的却一定是民众和霍品这个最基层的干部。它类似一场闹剧,但剧情中的非主角们却经历了一场难以言说的苦痛。但没有人向他们解释,更不要说承担责任了。胡学文对农村生活流程的熟悉和呈现,使《逆水而行》有了无限丰富的寓意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与《豆选事件》有相似性的是荆永鸣的《老家》。它也与农村选举有关,也发生了人命关天的大事情。不同的是,故事是由生活在城里的人转述的。叔丈人、二姐夫都到城里向“我”借钱,借钱都是为了村里选举。“老兄弟”遇年落选之后,死于小煤矿被谎称为冻死的。于是叔丈人开始了漫长的上访。结果是可以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也只有是来自“老家”的“我”,才会在城市想起苦难的乡村,一个再热爱老家的人,面对盘根错节的乡村中国,也只有“乡愁”而无能为力。这些年来,荆永鸣因书写“外省人”而声名鹊起。《老家》的发表,表达了京城外省人的“大不易”之外,又乎添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老家”的焦虑。

葛水平的《比风来得早》,与她2004年以来的写作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故事虽然还是发生在她熟悉的乡村,但主角却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小公务员”。一个曾经热爱文学,但为了仕途不得不“戒掉”文学的县城小官员。衣锦还乡是乡村知识分子的梦想。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吴玉亭在还乡前有了晋升的希望,在他看来,还乡风光一下不可能影响前程。但是,就在他荣耀乡里的时候,他晋升的希望破灭了,他想象的情人,或者有可能成为妻子的人为他带来了这个消息。小说集中描绘了吴玉亭在县政府办公室、短暂还乡时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一个命运为仕途所左右的“小公务员”的形象跃然纸上。葛水平的智慧,是将这个虚荣又脆弱的人物仍然置放在乡间,在作家和被述对象都熟悉的环境中展开故事。这不仅使叙事从容无碍,而且也通过更深远的历史之光,照亮了吴玉亭自我期待的文化根源。乡里的民风民情、乡村伦理和价值观念,以不变的朴素培育了吴玉亭最初的仕途梦想。乡亲包括父亲关心的总是他当官的“级别”,总是逢迎着说他“该上去”了。但小说最后还是弥漫着彻骨的悲凉。

讲故事的方法,或者说小说的叙事方法,越来越被作家所重视。孙惠芬在2006年发表的《燕子东南飞》,就因叙事视角的有趣变化引起了批评界的注意。《天窗》在叙事方法上有了新变化和探索。鞠老二、小久子、大娘们儿,是小说的三个人物,三个人物三种不同的视角在观察对方,在判断同一事物。他们面对的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也是终极的事物。比如食物、性和死亡。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心理紧张和恐惧。鞠老二对食物的敏感和贪婪、小久子对性事的焦虑以及大娘们儿最后处理死尸时心理的细微变化,在小说中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家对这些被贫困和愚昧所左右支配的底层人的叙述和揭示,显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力和探索的强烈愿望。

徐则臣是近年来涌现的文学新军,他旋风般的气势和作品的数量,都在证明着他坚实的创作实力和不可限量的文学未来。《苍声》是一部反映“文革”时期的小说。“苍声”是方言,是少年向青年转化或过渡的时期。但“我”在“苍声”时期却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事件。村支书吴天野因为妒忌小学校长在村里的威望,竟使出最卑劣的手段,污蔑他奸污了傻子养女韭菜。然后游街示众非法羁押;吴天野的儿子“大米”,要狗不成便既杀又偷;在他当街看了一次傻女的乳房后,又动了他那个年纪不该动的念头,诱奸了傻女。在道德理想统治一切的时代,乡村道德跌落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我”苍声时期所经历的。那些血腥的人与事和灵与肉的折磨,就这样留在了我的成长期。《苍声》是一部成长小说。它以极端的方式呈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其锐利和锋芒,是同类题材的巅峰之作。

面对一年浩瀚无边的中篇小说创作,任何一种描述都捉襟见肘挂一漏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学遭遇没有尽期的抱怨、指责甚至不再信任的时候,我仍然认为文学是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场景之一。在鲜有掌声的年代,作家们不懈的努力创作了云蒸霞蔚的中篇小说。文学的问题更是文学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文学家解决不了,谁又能够解决呢!

2007年11月15日于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7年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繁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2848
开本 32开
页数 4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9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