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喝彩(北京残奥会回眸)
内容
试读章节

55岁老将完美谢幕

德国残奥会代表团最知名的体育明星、今年55岁的轮椅田径女运动员玛·布根哈根,在9月9日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女子铁饼。F54—56级比赛中,以27.8米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并摘得桂冠。前一天,她已获得了一枚女子铅球F54—56级铜牌。这位北京残奥会田径赛场上年龄最大的老将,为自己的体育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岁刚出头时,布根哈根因腰椎间盘突出而截瘫,24岁时投身残疾人体育运动。1989年,她首次参加世锦赛,获得了三枚金牌。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残奥会上,布根哈根勇夺4金,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又两次夺冠,2000年悉尼残奥会也有一金进账。布根哈根至今仍保持铅球、铁饼和全能三项世界纪录,并曾当选为1994年度德国最佳女运动员。她还两次荣获德国体育最高奖——由总统颁发的“银月桂叶奖”。

“如果我不从事体育运动的话,可能至今还呆在护理院里,无法融人社会。”布根哈根说。

布根哈根的体育生涯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她的丈夫也是一位残疾人,除了主动承担家务外,还帮助自己的妻子与媒体打交道,让她专心致志地进行训练。8日,布根哈根获得北京残奥会第一枚奖牌时,接到的第一个祝贺电话就是丈夫打来的。

布根哈根现在的正式工作是在柏林一家截瘫残疾人医院里从事社会救助,此外她还利用资深残疾人体育明星的身份支持建造了德国第一艘残疾人帆船。布根哈根已出版包括个人自传在内的多种书籍,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目前德国有两所残疾人学校以她的名字命名。  (人民日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

池中健儿感受幸福

9月8日,巴西游泳选手丹尼尔·迪亚斯在50米仰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为巴西再夺一枚游泳金牌。赛后他接受采访时说:“我非常幸福。没想到自己会游得这么快。当我登上领奖台,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迪亚斯出生在巴西米纳斯州,今年只有20岁。他出生时,两条胳膊和右腿就先天畸形。他的父亲保罗回忆,畸形的肢体让迪亚斯从小饱受社会的歧视。保罗有一次参加讲座,听说体育能促使残疾人恢复自信,融入社会大家庭。于是,他满怀希望,带着迪亚斯前往圣保罗残疾人体育协会,参加残疾人体育康复活动。

保罗每周一到周六都带着儿子去学习游泳。他说:“几年来,我每天坚持带他去训练:上午在学校上课,然后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俱乐部参加训练。”2005年初,迪亚斯作为残疾运动员参加了巴西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一举获得两枚铜牌。从那时起,迪亚斯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说:“这一比赛成绩极大地激励了我,我更加热爱游泳,更加努力地训练了。”

2007年,成为职业运动员的迪亚斯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泛美残疾人运动会上摘取8枚游泳金牌,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和4项泛美残运会纪录。当时,他满意地说:“这是一次令人满意的比赛。我有走得更远的实力,现在是考虑北京残奥会的时候了。”

(人民日报驻巴西记者吴志华)

举重冠军身兼三职

9月9日,北京残奥会举重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在首先进行的男子48公斤级比赛中,尼日利亚选手鲁埃尔·伊沙库摘得了本届残奥会举重比赛的第一枚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赛后他告诉记者:“今天的比赛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一次,感谢北京!”

伊沙库今天表现可谓神勇。在其他选手三次试举过后,伊沙库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表演”:第一次试举他就选择了155公斤并顺利过关;第二次试举他将重量加到了160公斤又轻松完成;最后一次试举,他加了7.5公斤,并在全场观众的热情鼓励下一举定乾坤,成功举起了167.5公斤的重量。三次试举的成功完成使伊沙库信心大增,他选择169公斤,准备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在经过短暂调整后,他又一次挑战成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伊沙库从1991年开始练习举重,8年前开始参加残奥会。赛后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枚金牌我盼了8年。”今年是伊沙库第三次参加残奥会。在悉尼残奥会上,他由于受伤没能如愿。雅典残奥会上,他获得一枚铜牌。伊沙库告诉记者,赛前,家人在电话中不断地鼓励他,尤其是他的孩子说:“爸爸,你一定要赢得金牌!”

伊沙库说,他从小就对举重运动非常感兴趣,后来他得知举重是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就开始参加训练。举重并不是伊沙库生活的全部,他还经营着家具公司,同时也是尼日利亚体育协会的会员,可谓是“身兼三职”。一般情况下,伊沙库每周训练4次。早上训练后,只能休息1个多小时,就要赶到公司去照看生意。每当临近重大比赛,他就要把重点放到训练上,比赛结束后,就又要忙于公司的业务。当记者问他如何兼顾运动和生意时,他笑着回答:“刻苦的努力。”

(人民日报记者马剑)

游泳让我享受人生

在9月7日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自由泳S4级比赛中,36岁的墨西哥选手内莉·米兰达以1分44秒11的成绩获得金牌,这是墨西哥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摘取的第一枚金牌。  获胜之后的米兰达激动得几乎落泪:“游泳让我享受人生,泳池是我的第二个家。”米兰达患有四肢麻痹,但自从接触游泳运动后,她的双脚不仅能感受到水的存在,胳膊也可以活动了。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她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上,有时甚至连儿子也照顾不上。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在2007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泛美残运会上,米兰达获得了100米自由泳项目的第二名,也因此赢得了北京残奥会的入场券。

在北京的“水立方”,米兰达圆了自己的冠军梦:“当国歌响起时,我特别感动,心中充满了骄傲。”她告诉记者:“我一直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从我第一天接触游泳开始,我就期待着站上领奖台。我梦想了那么多次,今天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米兰达夺金的消息传回墨西哥后,引来一片欢呼。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亲自打电话向她祝贺并表示,墨西哥全国都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她是勇气和天分的榜样。

(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王新萍)

此刻我们盼了太久

当地时间9月8日凌晨,委内瑞拉国家电视台通过现场直播,向全国发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北京残奥会女子柔道63公斤级比赛中,委盲人运动员娜奥米只用了3秒钟就在决赛中战胜对手,为委内瑞拉夺得金牌,实现了委内瑞拉参加数届残奥会以来金牌“零的突破”。委内瑞拉媒体立即热闹起来,电视、广播、网络等在第一时间迅速报道。

委国家通讯社在报道中称,整个委内瑞拉充满激情。有网友评论说,这些委内瑞拉残疾人运动员,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值得尊敬。在北京的委体育部副部长埃尔莎·加尔西亚在接受委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说:“每天我们都被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感动着。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我们太高兴了,我们真幸福。这一刻我们已经盼望了太久。”

加尔西亚说,娜奥米夺金将给委内瑞拉全体运动员带来动力。委残奥会代表团团长费尔南德斯说,娜奥米的这枚金牌将对委内瑞拉的体育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残疾人同样可以代表国家,争取荣耀。  娜奥米今年19岁。在去北京之前她就表示,要力争为委内瑞拉赢得金牌。在获得金牌后她向媒体表示,没有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幸福的事情了。在谈及对北京残奥会的印象时,她说,在北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井井有条,我们受到了最好的接待。

(人民日报驻委内瑞拉记者张卫中)

P45-49

后记

舞的欢乐,北京残奥会圆满落幕。

十几天来,各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北京残奥会呈现的精彩,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传播了“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展现了人类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这是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又一盛举,必将作为一届规模最大、运动水平最高、组织工作最出色的残奥会载入光辉史册。

感谢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当盲人运动员凭着听觉触觉飞身救球的时候,当脑瘫运动员身躺推床奋力推举的时候,当肢残运动员迈开假肢大步跨越的时候,我们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不屈不挠,什么是震撼人心。残疾人运动员超越身体的局限,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运动成绩。他们的努力和奋斗,让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奋勇争先”的品格,看到了乐。观向上、阳光灿烂的人生,看到了残疾的身体同样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事业的成功。人们由衷地感叹,生命如此美丽,生活如此美好。

感谢一切为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而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人们。从如梦如幻、精彩壮观的开、闭幕式,到残奥村和所有比赛场馆的无障碍设计;从各种赛事高水平高效率的组织安排,到无微不至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便利;从人数众多的志愿者以真诚的微笑服务残奥,到广大观众热情地为残疾人运动员鼓掌加油,人们深深体会到,国际残奥委会特别是东道主对残疾人的尊重、珍视、关心和爱护。外电这样评论:东道主在所有环节上对各国残疾运动员给予的特别照顾,表明中国政府对残奥会更加用心、更加投入,给予更高规格的礼遇,真正做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感谢残奥会,使中国和世界人民把关爱的目光更多投向残疾人。历史的进步总是和一些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北京残奥会不只是转瞬即逝的体育比赛,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残奥会的举办说明,全世界残疾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各国政府和健全人有责任帮助他们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克服因身体残疾而难以避免的困难。应当进一步审视并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尊重并保护残疾人的权利,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国有八千多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北京残奥会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必将感召着更多的人们关爱残疾人;北京残奥会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必将促进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在依依惜别、手语倾诉中,北京残奥会的圣火缓缓熄灭。赛会短暂,但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有多少故事值得回味,有多少感动留在心里,有多少友谊令人难忘。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全人与残疾人相互帮助、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属于每个人的美好世界。

(200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目录

1 精彩开幕:和梦一起飞

促进国际残奥事业携手共建美好世界

 ——在北京残奥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二○○八年九月六日)胡锦涛

演绎生命灿烂讴歌顽强精神

 北京2008年残奥会隆重开幕

在北京二○○八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刘 淇(二○○八年九月六日)

在北京二○○八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 菲利普·克雷文爵士(二○○八年九月六日)

“中国没有停止带给大家惊喜”

 ——海外媒体盛赞北京残奥会开幕式

国际社会盛赞北京残奥会开幕式

生命和希望的赞歌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感动世界

2 赛场英雄:感动世界 激励世人

瓦多维乔娃神枪揽得首金来

独臂泳者杜剑平

赛场搭起人生舞台

 ——姚娟夺得中国残疾人田径队首金

中国两支足球队首次亮相残奥会绿茵场上苦作乐

乒坛“维纳斯”

顶天立地何军权

心手相连

吴晴:五个月练出的铁饼冠军

王义:象棋大师错失铜牌

“海燕,好样的!”

55岁老将完美谢幕

池中健儿感受幸福

举重冠军身兼三职

游泳让我享受人生

此刻我们盼了太久

乒坛元老遗憾止步

吴国境:一定要把180公斤举起来

碧波“小金花”

泳坛“常青树”

从残奥会冠军到三家按摩中心的老板

 平亚丽: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

人马情深共享愉悦

第二次弹跳

 ——记中国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

同心夺冠

 ——中国队残奥会赛艇首金目击记

柔道,让我更加自信

 ——记盲人大学生冠军袁艳萍

谢青:能文能武

李端:跨越人生

“中国队,好样的!”

让她说句话比举重还难

 ——冠军肖翠娟印象

金牌在等着我

发现自己能行

传奇人物海因茨

“刀锋”魅力

激扬人生

 ——青岛残奥帆赛侧记

两条跑道同样精彩

 ——记蝉联残奥会冠军的王芳

弟子不必不如师

 ——看残奥会轮椅击剑比赛

“乒乓金花”笑傲群芳

用金牌告慰先师

“体育帮我找回自信”

 ——波黑坐式男排小记

苏桦伟:享受奔跑

握紧共同的接力棒

双料冠军任桂香

马拉松赛祁顺夺金

3 圆满落幕:给未来的信

在欢迎出席北京残奥会闭幕式国际贵宾宴会上的祝酒词

 (二○○八年九月十七日)胡锦涛

克雷文:北京残奥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

北京2008年残奥会圆满闭幕

今夜,我们相约未来

 ——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侧记

国际社会盛赞北京残奥会

4 温暖记忆:北京残奥会传递真爱与梦想

超越极限、融合残健、共享社会

 ——北京2008年残奥会综述

这一份感动永留人间

 ——北京残奥会感人瞬间回眸

残奥金牌王盘点:三人摘五金杜剑平称霸中国队

北京残奥会赛场上的难忘人物

折翅天使与芭蕾的难舍情缘

 ——与汶川地震灾区女孩李月面对面

成长为有担当的一代

 ——记服务残奥村的大学生志愿者

“赛场让我永生难忘”

发自内心的珍藏

奥运会成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访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

附录 2008北京残奥会奖牌榜

代结语 创造属于每个人的美好世界

内容推荐

十几天来,各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北京残奥会呈现的精彩,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传播了“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展现了人类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这是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又一盛举,必将作为一届规模最大、运动水平最高、组织工作最出色的残奥会载入光辉史册。

本书分《精彩开幕:和梦一起飞》、《赛场英雄:感动世界 激励世人》、《圆满落幕:给未来的信》、《温暖记忆:北京残奥会传递真爱与梦想》等4个部分,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了北京残奥会盛况。

编辑推荐

本书分《精彩开幕:和梦一起飞》、《赛场英雄:感动世界 激励世人》、《圆满落幕:给未来的信》、《温暖记忆:北京残奥会传递真爱与梦想》等4个部分,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了北京残奥会盛况,凸显了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超强技艺、顽强意志和自强精神,诠释了本届残奥会“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和“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是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资料性和思想启迪性的残奥会档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喝彩(北京残奥会回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华月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3637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11.211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