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所收文章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于《文学遗产》(增刊)的《谈杂剧的收场》,止于2006年发表于《戏剧艺术》杂志的《从〈钵中莲〉看花雅同本的演出》。所收文章大多曾公开发表,有的则属首次面世。其内容主要为胡忌先生平生涉猎的戏剧史、词曲史等领域,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书 | 菊花新曲破--胡忌学术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论文集所收文章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于《文学遗产》(增刊)的《谈杂剧的收场》,止于2006年发表于《戏剧艺术》杂志的《从〈钵中莲〉看花雅同本的演出》。所收文章大多曾公开发表,有的则属首次面世。其内容主要为胡忌先生平生涉猎的戏剧史、词曲史等领域,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洛地 词曲 沈瀛《竹斋词》中的套曲 【菊花新】曲破之发现及其意义 神通广大的“诗头曲尾” 论南戏曲牌中慢、近两体 昆曲渊源 独占鳌头——《长生殿》中北曲的魅力 金元戏剧 金元戏剧的新资料——《针儿线》和《清闲真道本》 金元院本的流传 “院本”之概念及其演出风貌 北曲杂剧演唱人性别的讨论 谈杂剧的收场——读《也是园古今杂剧考》札记 谈关汉卿的“初为杂剧之始” 从“元曲”谈到戏曲的问题 明清戏剧 论家班女戏 如何认识梨园传本的理论著作——从《明心鉴》说起 附一:董文焕撰写的《陈金雀传》 附二:谈刘亮采纂辑本《梨园原》中《论四方音》产生的时代 附三:关于董文焕 附四 太平天国时期的昆剧 走向雅部——戏曲艺术的一条“绝”路 话说“十八”与戏史 从《钵中莲》传奇看“花雅同本”的演出 刘墉(罗锅)手书《观剧》诗 纪念周贻白先生二题 昆曲,是抢救?还是创新?——为纪念徐凌云先辈诞生120年而作 文化史 扬州瘦马考述 附录 蝶恋花 赠胡忌 胡忌先生之生平及其学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菊花新曲破--胡忌学术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614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