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放领导者
内容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开始形成。但是很多中国企业家并没有真正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中,他们成了“过劳”一族。近日,由新华出版社推出的《解放领导者》一书,以“中国的企业家如何才能真正解放自己”作为出发点,系统诠释了中国企业领导者中普遍存在的“亚健康”和“过劳”现象的成因、现状与解决之道。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诸多著名企业家的管理案例阐明,一个企业的成功和繁荣,不是靠领导者一个人就能做到的,领导者需要更多的下属来分担其职责和工作。企业的制度如何制定,企业领导者真正应该管理什么,领导者如何从劳顿中解脱出来……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一一解答。本书重在引导企业领导者通过释放自己,进而达到自身和企业的双重发展和繁荣的目标。

目录

上篇 领导者首先要解放自己的心灵

 第一章 要建功立业,更要解放身心

没有败给竞争对手,却输在自己手里 

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

未成功先成仁的拼命三郎

以勇取胜还是以智取胜

 第二章 人生还有比奋斗更重要的事情

建立一种健康的“游戏心态”

无情未必真豪杰,生活平衡才是人生的成功

视界决定世界

中篇 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是解放领导者的基础

 第三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

抓大事想未来,站在月球看地球

高瞻远瞩抬头看路,指挥下属好好拉车

蛇不足以吞象,不要被“馅饼”诱惑

宁可错过,不可做错

 第四章 有效管理必须有效授权

大领导不拘小细节,大事原则小事“糊涂”

管“事”为本与管“人”为本

关注要事而非急事,不做救火队长

抓大放小——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第五章 当教练:“水涨”才能“船高”

管好“狼”,带好“羊” 

修好道路,让别人奔跑

领导就是作决策

把每颗螺钉拧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第六章 做好传帮带,培养接班人

发现人才,找出埋在沙里的金子

在赛马中识别好马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让下属超越自己,就是让今天超越明天

下篇 和谐的社会环境是解放领导者的根本

 第七章 营造科学合理的经营环境

政府与企业=猫和老鼠

肥沃的土壤长出参天大树

思想解放才能解放领导者

哗然、惊愕、悲凉、遗憾,之后是反思

试读章节

无可争议的是,中国的经济社会进程有了飞速的发展。试想,如果中国社会仍是一种缓慢递进、狭隘自闭、文化经济动因缺失、对外交流停滞的环境,那么就不可能产生如王均瑶般白手起家创立起庞大家族企业的商业神话。正是由于文化经济等等社会环境的变化,才造就了王均瑶式的文化经济精英,激发出他们前所未有的成功动机。

同时这些精英们身处当今的商业社会,所要面对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和残酷。正如日本玻璃龙头企业板硝子(NHK)株式会社社长出原洋三认为:“当今的企业经营者真是处于紧张状态,股价成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同时还要时刻受到分析家们对经营的尖锐质问。如果是全球化企业,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保持自己的拳头产品,并且对新业务的开发丝毫不放在心上,不力争上游,那么,这样的企业,恐怕无法存活,更别说实现可持续发展了。

企业是生存还是毁灭,领导者负有第一责任,可想而知,领导者的压力是多么大。要在硝烟四起的商战中不败,并且能占据自己的领地,企业领导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黑暗曲折的过程。企业不仅要专注于某些产业,还要进一步扩大范围,投人上更要十分注意。一招制胜几乎不太可能,只有积累小分取胜,细水长流才能持久。这种种挑战、过多的责任,让领导者难以“解放”。

诸葛亮六出岐山,抱憾死在了五丈原,最终也没能收复中原,近两千年以来“长使英雄泪满襟”。关于诸葛亮之死,《三国演义》中一个细节耐人寻味。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原,和魏国僵持不下,他被逼无奈,派人给魏国大都督司马懿下战书。有意思的是,司马懿却和来使拉起了家常,诸如,你家丞相管多少事情,一日食多少,一夜睡眠多久等等问题。因为不涉及军情秘密,来使也就照实回答,丞相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二十板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过问,日食三四升。使者走后,司马懿就得意地向手下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繁,恐怕没有多少时日了。正如司马懿所言,没多久,诸葛亮就病死在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收复中原、光复汉室的心愿终究没能实现。

重提历史旧事,现今的人们往往将诸葛亮的死归结于“过劳死”,进而上升到落后的管理哲学的层次。这就是在“中国式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逻辑——“修己安人”——要求企业领导者成为道德榜样、实践榜样,以身作则,建立起高度的人际影响力,带领企业向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者是公司的唯一支柱。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离开了一位首要领导,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就出了问题,运转不下去,这种公司的管理机制肯定有大问题。应该说,诸葛亮的死是“没有败给对手,却输在自己手里”的典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导致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养才与用才的不足,“掌国十二年,而身后无人,实在凄凉”。无论这是蜀汉“豫州入蜀,荆楚人贵”造成人才匮乏的历史必然,还是诸葛亮个人的悲剧宿命,都彰显了管理哲学在古今不同时代的重要性。如果领导者不去磨炼、培养下属,下属也就成长不起来,人才出现断层。后继无人,更让企业领导者担心自己不去亲自参与的结果,进而造成上司累死、下属闲死的情况,一旦企业进入这种死循环,就会形成一个难以摆脱的巨大管理怪圈。

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商业社会里,经营者只要好好经营、依法纳税就好,其他的外部因素可以不用“操心”。因此,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经营和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纯粹和专业,可以掌控和把握的比例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保守因子几乎根深蒂固,商业社会本来就没有形成,再加上改革开放“激荡三十年”以来,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充满了种种曲折,也凸显出种种漏洞和缺失: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商业诚信缺乏、法律约束缺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外界对企业家的要求高,而且企业家对自己要求也很高。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矛盾的环境下,“解放”早已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自身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使企业领导者们想“解放”、“减负”,想同发达国家的领导者那样“管理到最少”,想轻松自如地引领企业发展,但社会的外在束缚、外部掣肘也决不会让领导者“解放”轻松,甚至让“解放”成为一种错误。于是,领导者身不由己的“过劳”似乎成为必然。这样的商业道德典范,也递次影响了很多低层的管理层和员工。P6-9

序言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把他驱逐到地狱。每逢日落,他必须把一块巨石推到非常陡的山上。每次就在巨石要到达山顶时,他却已经精疲力竭,阻挡不住巨石的下滑,只能朝边上迈出去一步,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也许,西西弗斯的勇气和精神始终没有消沉,但对于事件的本身而言,事件的结果和意志形成了悖论。这的确是从身心两方面所给予的永久惩罚!

世间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周而复始,西西弗斯不停地推石上山,要永远地、并且没有任何希望地重复着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承担永恒的命运的苦役。永远,永远,无法逃离,无法摆脱,无法停歇……他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眼前是这样的画面:日落时分,西西弗斯推着巨石上山,汗水洒落。顷刻间,巨石滚下山顶,一切又重新开始。

这是多么富有寓意的场景!多少英雄扼腕无语,难以言说西西弗斯的喜和悲。不幸?无奈?悲壮?唉叹?

而用西西弗斯的传说来形容近20多年来崛起却“英年早逝”的中国企业领导们,似乎更有些存在主义的悲壮感。

领导力不是个人魅力,不是“交朋友”或者影响别人。德鲁克说:“领导能力的基本原则是:领导力是怎样做人的艺术,而不是怎样做事的艺术。”“领导力第一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也曾经这样告诫CEO们:要想取得成功,。75%一80%靠领导,其余20%~25%靠管理,而不能反过来。管理者试图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领导者却努力解放人与能量。现实则是,国内的企业领导者们并非将二者反过来,而是把100%的管理当成了100%的领导。

曾几何时,一条手机短信顺口溜在中国企业家中流行,引起强烈共鸣:“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应酬最多,休息最少;吃得最好,营养最少;喝酒最多,吃饭最少;赔笑最多,欢乐最少;住店最多,回家最少;看似潇洒,内心孤独谁知晓?”如此调侃的描述,真实反映了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状况。他们非常忙、非常累,似乎劳累和成功者如影随形。有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一般每天至少要工作11个小时,睡眠通常都不足8个小时,一周只休息1天或者根本没有休息日,工作有着极大的压力。不仅如此,他们的身体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健康危机,属于“过劳”一族。

富豪遍地的浙商圈(尤其是草根阶层的温州商人)里的企业家们认为:创办事业、获得财富,能够带来极大的个人成就感。于是,“工作狂”在他们中最为普遍。这些被称作“经济脊梁”的企业家阶层群体,他们的奋斗史和社会地位逐渐被主流经济文化认同。他们创业奋进,并且聚集了大量的、非凡的财富,生活风光、名声显赫,是媒体和大众的焦点,也是许多人成长发展的榜样和偶像。

但是,这一阶层群体背后的自我并不尽是成功的笑颜。他们在成就个人辉煌的同时,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4年11月7日,“胆大包天”的均瑶集团董事长、中国企业界风云人物王均瑶,年仅38岁,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在事业如日中天、人生处于黄金时段的他,如流星般意外坠落。由他创立的庞大的均瑶集团事业帝国,拥有航空、乳业和置业投资三大板块,集团总资产35亿元。王均瑶作为集团的领军人,大小事情都要兼顾。内外事务占据了他每天近18个小时的时间,他还兼任着12个社会职务。工作是全部,根本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或娱乐。据他说,偶尔得以带孩子去必胜客排队,就觉得是“找到了做人的乐趣”。

“王均瑶之死”可谓“中国式领导者的悲剧”。对此事件,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在于他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其生死关系到身后企业的兴亡和家族的兴衰;另一方面,王均瑶之死并非孤例,而是代表了一种现象,成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反映出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在精神和体力上的普遍过劳状态。2004年底。温州市某医院对温州地区87名著名企业家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发现,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完全意义上的健康者几乎无一例。

王均瑶英年早逝带给人深深的震动和深刻的反思。但“王均瑶式的中国悲剧”仍在重演:2006年1月21日18点10分,同样作为成功企业家,同样工作疯狂、工作强度大、生活相当不规律的王均瑶的老乡、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在上海浦东仁济医院逝世,享年37岁,这是继王均瑶之后又一位“过劳死”的温州青年企业家。

“王均瑶式的中国悲剧”不仅在草根起家的企业领导中发生,在高端的职业经理人中居然也“屡见不鲜”。“天妒英才”的事件频发,一连串的高层“过劳死”更加成为让人忧心的生命现象。

2004一年,54岁的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正值壮年,由于超负荷工作而猝然死亡。

2005年12月15日,先后获得过“IBM杰出服务奖”和“IBM优秀领导奖”、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由于突发心肺衰竭,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46岁。

2005年9月,低调务实、被视作使网易化险为夷的“谦逊推手”,年仅38岁且始终单身的网易CEO孙德棣忽然去世,更令人长叹。他短暂的一生一直在奔波忙碌,从2001年担任网易代理CEO以来,为网易的股价从几十美分涨到几十美元立下了汗马功劳。自从出现紧急病情以来,虽然他一直都没有间断过输液治疗,但遗憾的是他也没间断过工作,直到英年早逝。

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留下了上亿元的资产,也留下了几个未完的心愿:他还没能来得及构建完成自己的“艺术王国”;电影《理发师》尚有四分之三的镜头没有完成;电影《逃亡上海》未在国内上映;下半年准备举办的个人画展也成泡影。陈逸飞是位艺术家,同时还跨艺术与商业之间,既办杂志又当导演,既开模特公司又搞建筑设计,涉足面太广。他毕生追求完美,终生都在鼓励“生活的艺术化与精致化”,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导致积劳成疾,累死了。

生命是有限而脆弱的,一旦危及健康,发生了“生命一去不复返”的透支,一切都成了永远的遗憾。如此优秀的人才“过劳”而死,实在太让人痛惜,也太让人震惊。从高的层面上说,人才没有好好发挥长远的效应,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是重大的损失。生命只有一次,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难道这些出色的人群不懂得好好安排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吗?悲剧,是谁之错?是个人,还是社会?这些屡屡发生、触目惊心的“王均瑶式的中国悲剧”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刻原因?

奋斗的企业家们把事业发达作为成功的重中之重,本来无可厚非。《中国企业家》杂志曾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252位活跃在中国商界的企业家进行《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但仍然有高达75.9%的企业家觉得~陕乐”。身体上的奔波疲劳妨碍不了他们干劲十足,“累并快乐着”。

很难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涉及内心的满足感层面,仅仅在身体健康的层面上,企业家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忙碌和劳累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忙碌,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基本都在满负荷或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也许企业家们的忙碌是身不由己,由于种种体制的制约,很多事情必须自己亲自来处理和决策;也许是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不够规范成熟,不能够按理出牌,需要领导者亲自动手,事无巨细、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还有我国尚未完善的职业制度、员工的职业道德等等,都让老板们难以放心地放手让别人去执行。以一人之力在复杂多变的商战里拼搏,担子自然越来越大,老板们自然也就越来越不堪重负、有苦难言。疾病,放到身价不菲的企业家领导身上之后,就不再仅仅是疾病的概念,与企业发展命脉相比,一切疾病都要退居其后。年轻有为的“拼命三郎”领导者极有可能被压垮倒下。因此,出现“王均瑶式的中国悲剧”绝非偶然。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实业界领导精英们,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却输在了自己手里,壮年辞世,成了事业的“殉道者”。

那么,严格意义来说,忙碌的领导究竟是不是一个好领导?忙碌的领导究竟懂不懂领导?

台湾管理大师、管理之父彼德·杜拉克亲传弟子詹文明先生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他说:“他们忙,忙对了地方吗?我们先要确定他们忙的是不是正确的事,他们是不是在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不会忙成这样的!”

从严格意义上说,领导者必定比一般人要忙碌,因为领导是门比较高深的学问,要做到优秀需要付出,因此,很难界定领导者的忙和累是否“错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这样透支健康、“慢性自杀式”的忙碌领导方式肯定存在着问题。当然,忙和累的表现后面有各种不同的实际原因,而这样的领导方式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领导者肩承无限重任,但常常囿于具体事务,实现长远目标有心无力,难以换位思考,更难以做到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很难有效领导企业发展;领导者把所有事务揽上身,没有条理,轻重难分,管理形同虚设;领导者不放权,控制太严而管理漏洞却多;领导者“一言堂”和“一手遮天”,人才的拓展空间很少;领导者习惯于“天马行空”和单打独斗,难以形成企业合力,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企业的整体领导者还是各个部门的领导者,都有不可回避和推卸的责任,但也应有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领导。分清忙什么,怎么忙;不该忙什么,为什么;对现状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不应卷入忙和累的漩涡,而应清晰明了地执行自己的领导理念,实现领导艺术。

由此想起《安徒生童话》中有一双被施了诅咒的“红舞鞋”。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它,因为穿上它就能让舞姿更加迷人,赢得更多人的青睐。但是,没有人真正得到过它,因为任何人只要穿上了红舞鞋,就会永远疯狂地舞下去,直到生命衰竭。

有90%以上的领导者都穿着那双“红舞鞋”在无休止地旋转,只有不到10%的领导者懂得何时该穿、何时该脱。他们并不是样样都通、事必躬亲的博学专家,而是用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而他们,就是我们所推崇的“解放型领导者”。

“亚健康”“过劳死”不应、也不再成为企业家和经理人永恒关注的话题。

作者

2008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当下属在甘心从事其职守时,领导者要有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插手干涉他们。

——罗斯福

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邓小平

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要事必躬亲,而在于他要指出路来。

——米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放领导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惠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4965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