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系列之一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
| 图书 |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系列之一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 目录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 前言 第一部分 故事分享 1 课堂观察在我校 1.1 《课堂观察手册》诞生记 1.2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 1.3 生化组,课堂观察的弄潮儿 1.4 四份观察量表的故事 1.5 是谁改变了我的专业生活 1.6 菜鸟眼中的课堂观察 2 课堂观察在他校 2.1 课堂观察在银川一中 2.2 我们这群“课堂观察”的“粉丝” 2.3 量表,好想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二部分 问题解答 1 认识课堂观察 1.1 何为课堂观察? 1.2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1.3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1.4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 1.5 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 1.6 课前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1.7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1.8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1.9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2 开展课堂观察 2.1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2.2 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 2.3 如何选择或自主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2.4 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 2.5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2.6 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 2.7 在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论时应注意些什么? 3 展望课堂观察 3.1 课堂观察需要哪些支持或保障? 3.2 学校如何培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 3.3 在开展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4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第三部分 范式创新 1 课堂观察框架 1.1 课堂观察框架的开发过程 1.2 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 2 课堂观察工具 2.1 学生学习维度 2.2 教师教学维度 2.3 课程性质维度 2.4 课堂文化维度 第四部分 课例研究 课例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生物必修模块2) 课例二 化学电源的构造与原理(化学必修模块1) 课例三 花儿一路绽放(政治必修模块3) 课例四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生物必修模块1)律议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沈毅//崔允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6360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1 |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 印刷时间 | 2009-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24.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8 |
| 宽 | 168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