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银行法律疑难问题解析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防范和规避银行的经营风险,正确处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有效识别和评估业务发展及创新中的各种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稳健运作,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国际银行业应予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书选取的专题都是银行业务人员经常遇到而又难于处理的问题,比如如何识别“假按揭”,如何行使预期违约制度等。书中各专题能够将法律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实用性强,便于操作。本书注重案件分析,典型性强。全书采取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每个专题都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总结了商业银行常见的业务风险和应采取的风险规避措施,有助于对专题实务问题的深化与把握。

内容推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国际银行业出现全球化、全能化、科技化及虚拟化等战略性变化,银行业竞争将在品牌效应、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市场拓展、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孕育于一体化中的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并呈现出风险爆发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形态更趋多样化等特征。

如何防范和规避银行的经营风险,正确处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有效识别和评估业务发展及创新中的各种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稳健运作,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商业银行“群雄并起”的时代显得极为重要,这不仅是我国银行业,而且也是国际银行业应予研究的重大课题。在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经营风险的众多手段中,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解器”,法律手段无疑是很好的“防火墙”,具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效果。

本书作者从事了多年的商业银行法律与合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规避银行经营法律风险的实践经验。作者能就所接触的银行业务中常见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本书注重实务性,便于操作。全书选取的专题都是银行业务人员经常遇到而又难于处理的问题,比如如何识别“假按揭”,如何行使预期违约制度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有的虽有规定,但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书中各专题能够将法律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实用性强,便于操作。本书注重案件分析,典型性强。全书采取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每个专题都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总结了商业银行常见的业务风险和应采取的风险规避措施,有助于对专题实务问题的深化与把握。

本书也注重法律分析,依法合规。商业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与法律关系紧密相关,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金融无疑是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部分,而规范经济生活的法律却往往显得滞后。比如,租金收益权担保、债权质押、阶段性保证等,这些问题在我国法律上均无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却已司空见惯,面对相对滞后的法律,商业银行承受着难以忽视的经营风险,寻求风险规避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法律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法律精神及要义,以求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寻求较好的解决途径。

本书的目的重在揭示潜在风险,重在预防。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永远是一对矛盾,没有风险的交易是不存在的。本书各专题均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揭示了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和预防的方法。亡羊补牢犹未晚,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目录

零售业务篇

 专题一:存款冒领后的银行责任及风险防范分析

一、几种典型的冒领储蓄存款的纠纷形式

二、冒领储蓄存款相关问题法律分析

三、防范储蓄存款被冒领的几点措施

参考案例1:银行未尽审查义务赔偿案

参考案例2:取款人持真实存折冒领存款纠纷案

 专题二:简析在经营场所中对客户的安全保障

一、银行负有保障客户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法定义务

二、银行对客户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适用

三、银行应合理、谨慎履行法定安全保障义务

参考案例:经营场所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专题三:银行协助查询、冻结、扣划操作要点

一、有权查询、冻结、扣划存款的执法机关

二、其他查询、冻结、扣划储户银行存款的机构

三、银行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存款时的操作要点

四、银行协助办理上述业务时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案例:银行协助执行扣划存款纠纷案

 专题四:楼宇按揭贷款业务法律风险“面面观”

一、楼宇按揭的主要法律关系

二、楼宇按揭的法律风险揭示

三、楼宇按揭的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案例:按揭贷款逾期还款纠纷案

 专题五:揭开“假按揭”的面纱——简论虚假按揭的表现形式以及风险防范

一、“假按揭”的概念及特征

二、“假按揭”对银行债权的危害

三、防范“假按揭”的措施

参考案例1:“假按揭”导致银行贷款损失案

参考案例2:开发商“假按揭”套取贷款案

 专题六:按揭贷款业务中不可忽视的“阶段性担保”

一、担保方式由“全程担保”向“阶段性担保”的演变

二、“阶段性担保”的法律效力

三、对“阶段性担保”保证期间的正确理解

参考案例:“阶段性担保”合同纠纷案

 专题七:车贷保证保险“保险”吗——如何正确理解车贷保证保险的法律关系

一、汽车按揭贷款的法律关系

二、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三、保证保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参考案例1: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纠纷

参考案例2:银行、保险公司及汽车贸易公司三方合作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纠纷案

 专题八:“第三只眼睛”看银行保管箱——保管箱合同的法律性质分析

一、银行保管箱的概念及其合同的法律性质

二、银行在保管箱业务中的主要义务

三、银行保管箱业务中的主要法律风险

四、银行保管箱业务风险规避

参考案例:保管箱合同纠纷案

公司业务篇

 专题九:简析“借新还旧”中银行担保风险防范

一、“借新还旧”的法律效力

二、“借新还旧”中银行担保的常见风险及规避

参考案例:“借新还旧”中保证人免责案

 专题十:租金收益权担保的法律风险揭示与防范新论

一、租金收益权担保的法律特征

二、租金收益权担保的现状分析

三、租金收益权担保的法律风险

四、租金收益权担保的风险防范

参考合同:租金收益权担保协议

 专题十一:试论房地产转让、租赁与银行抵押权实现的最大可能性

一、房地产转让对抵押权的掣肘与处理

二、房地产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冲突与处理

三、确保银行抵押权实现的建议

参考案例:房屋“先卖后抵”影响抵押权的实现案

 专题十二:被法律遗忘的另类债权质押初探

一、质押担保的概念和特点

二、一般债权质押成立的条件

三、一般债权设定质押的形式及实现方式

四、以应收款账户质押的处理方式

参考合同:债权质押合同

 专题十三:给银行保证金系上“安全带”——浅论银行保证金担保的风险规避

一、银行保证金的法律性质

二、银行保证金质押的法律风险

三、银行保证金法律风险控制

参考合同:保证金质押合同

 专题十四:隐名股东“站出来”——简析股东资格的确认

一、出现隐名股东的原因

二、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律依据

三、银行在隐名股东问题上的风险控制

参考案例: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

资产保全篇

 专题十五:时效制度的把握和运用

一、银行业务中时效制度风险种类

二、银行应对时效风险的措施

参考案例:运用时效制度保全银行债权案

 专题十六:合同履行中的“急刹车”——简析预期违约制度的运用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与特征

二、《合同法》中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

三、运用预期违约制度应关注的事项

参考案例:预期违约合同纠纷案

 专题十七:“越俎代庖”——简析代位权运用的法律技巧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和特点

二、代位权行使的条件

三、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四、代位权行使时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案例:某银行诉王某、第三人某集团公司代位权纠纷案

 专题十八:“零和游戏”——简析抵销权运用的法律技巧

一、银行抵销权的概念

二、银行抵销权适用的条件

三、银行抵销权的行使要点

参考案例1:银行不当行使抵销权纠纷案

参考案例2:执行程序中行使抵销权案

 专题十九:“恢复原状”——简析撤销权运用的法律技巧

一、撤销权的概念和特点

二、撤销权的成立条件

三、撤销权行使时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案例1:债务人恶意转让财产,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案

参考案例2: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案

 专题二十:消费信贷案件代理“金手指”

一、业主与房地产开发商发生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时银行可否解除借款合同

二、不良开发商“一楼二卖”导致银行贷款损失案

三、对房屋预售款银行应如何监管

四、业主因暂时资金周转困难逾期还款案

五、贷款用途不真实对贷款合同效力的影响

六、借款人死亡后银行债权如何行使

前瞻篇

 专题二十一:《公司法》的修订与银行授信风险防范探索

一、注册资本下调对银行授信的影响

二、公司转投资对银行授信的影响

三、银行审查公司担保特别是为股东担保时应注意的事项

四、运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维护银行债权

五、其他有关债权人及股东保护

 专题二十二:新《企业破产法》与银行债权的保全策略

一、破产资格——“一视同仁”适用于所有企业法人

二、破产原因——适用客观同一标准

三、破产申请——及时行使对债务人的破产请求权

四、债权申报——莫坐失良机

五、债权人会议——充分行使债权银行的权利

六、破产管理人——强化对破产管理人的“管理”

七、重整制度——使濒临破产的债务人“起死回生”

八、破产财产——关注破产财产分配顺序的变化

九、破产欺诈——善于识破“假破产、真逃债”的伎俩

十、破产责任——强化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

 专题二十三:聚焦《物权法》担保物权制度对银行债权的保护

一、《物权法》根据抵押物是不动产或动产的不同而对抵押权的效力区分为登记生效、登记对抗等形式

二、《物权法》对“人保”和“物保”并存时的处理有重大突破

三、《物权法》进一步扩大了抵押物、质物的范围

四、《物权法》增加了最高额质权和类似浮动抵押等两项新型担保物权种类

五、《物权法》明确当事人可以约定抵押权的单独转让或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六、《物权法》明确了抵押权的实现不得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原则

七、《物权法》规定了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与主债权的

试读章节

经营场所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情简介:

2004年7月30日上午9时左右,李某到甲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准备离开时在营业大厅摔倒,工作人员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右髌骨骨折。李某于2004年8月30日出院,出院医嘱为:全体3个月,患肢合理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两月由一人陪护,骨折愈合后再做手术拆除内固定物。住院期间共花费医疗费2万元,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花费医疗费3000元。李某的损伤经法医鉴定暂定为九级伤残,待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取出后,再做最终伤残评定。此外,李某还提交了其每月工资收入证明、陪护人员工资收入证明、治疗期间的交通费等证明。李某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甲银行:1.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等合计人民币15万元;2.案件受理费由甲银行负担。

另查:气象资料显示,2004年7月29日白天至夜间以阴雨天气为主。甲银行承认对其营业大厅的积水曾用吸水拖把拖干处理。

甲银行的营业大厅地板铺设的是花岗岩,是由具有装饰行业设计及施工资质的公司负责设计施工,并经验收合格。

一审举证期间,甲银行称事故发生当日的录像资料已经销毁,并提供了未记录拍摄时间的照片若干张,照片显示甲银行营业大厅中设有“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

一审判决: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甲银行在营业大厅内铺设花岗岩地板,并经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及施工,未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同时,甲银行营业大厅内已设有“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因此,已尽到谨慎的安全义务。李某称其摔伤是由于甲银行的地板有水很滑造成的。但其并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不能认定甲银行有过错,应为李某自己不小心行走所致,其请求甲银行赔偿损失没有事实依据,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李某不服,上诉认为: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及第十八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及“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甲银行作为服务性单位,在为消费着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负有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义务。

本案中,李某事故发生前一天系雨天,甲银行也在庭审中承认其营业大厅地势较外面低,有水浸进来,而且顾客也会不断带水进来。首先,甲银行未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处理顾客不断带进来的水,以至于地面湿滑,并导致李某滑倒这一损害结果的发生,是有过错的。其次,甲银行提供的没有时间记录的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在没有其他旁证相佐证、相印证的情况下,不能证明损害发生时甲银行的营业大厅中设有“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且甲银行未提供营业大厅的摄像头拍摄的录像资料,因此,甲银行不能举证证明其已对消费者尽到合理范围内的谨慎管理义务以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终审判决: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为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过错归责原则。李某在接受甲银行提供的服务场所中受伤,该损害结果双方无异议,予以确认。当事人对事故发生的前一天的雨天天气情况及甲银行用吸水拖把处理积水的事实无异议,予以确认。甲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则应当为李某提供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甲银行在营业大厅内铺设花岗岩地板,并经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及施工,对雨天造成的积水采用吸水拖把吸干的措施合理、恰当,同时,甲银行还应当在营业大厅内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客户,甲银行在事故发生之后未保存证明现场情况的录像资料,但其提供的内部规章制度可以证明其对证据的保存不存在恶意,有一定的正当理由,不能据此推定李某主张的事实成立;且甲银行提供的照片能证明其设有警示标志,只是因无时间记录而减轻了该证据的证明力和可信性,但不能否定其证明力,在李某无相反证据予以推翻的情况下应予采信,因此原审认定甲银行已经设置警示标志并无不当。综上所述,李某无证据证明甲银行存在过错行为,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李某作为成年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应当知道雨天路滑这一常识,其自身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损害结果应自行承担。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P15-18

序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国际银行业出现全球化、全能化、科技化及虚拟化等战略性变化,银行业竞争将在品牌效应、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市场拓展、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孕育于一体化中的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并呈现出风险爆发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形态更趋多样化等特征。

如何防范和规避银行的经营风险,正确处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有效识别和评估业务发展及创新中的各种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稳健运作,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商业银行“群雄并起”的时代显得极为重要,这不仅是我国银行业,而且也是国际银行业应予研究的重大课题。在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经营风险的众多手段中,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解器”,法律手段无疑是很好的“防火墙”,具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效果。

本书作者从事了多年的商业银行法律与合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规避银行经营法律风险的实践经验。作者能就所接触的银行业务中常见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本书注重实务性,便于操作。全书选取的专题都是银行业务人员经常遇到而又难于处理的问题,比如如何识别“假按揭”,如何行使预期违约制度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有的虽有规定,但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书中各专题能够将法律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实用性强,便于操作。本书注重案件分析,典型性强。全书采取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每个专题都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总结了商业银行常见的业务风险和应采取的风险规避措施,有助于对专题实务问题的深化与把握。

本书也注重法律分析,依法合规。商业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与法律关系紧密相关,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金融无疑是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部分,而规范经济生活的法律却往往显得滞后。比如,租金收益权担保、债权质押、阶段性保证等,这些问题在我国法律上均无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却已司空见惯,面对相对滞后的法律,商业银行承受着难以忽视的经营风险,寻求风险规避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法律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法律精神及要义,以求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寻求较好的解决途径。

本书的目的重在揭示潜在风险,重在预防。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永远是一对矛盾,没有风险的交易是不存在的。本书各专题均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揭示了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和预防的方法。亡羊补牢犹未晚,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当然书中的一些结论并非是最终定论,而是实践中案例的总结;专题中涉及的有些问题,因法律缺乏明确的规定,实践中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专题中提出的个别对策和方式、方法也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与完善。但是这一探讨是有意义的,使我很高兴提笔为其作序,并衷心地希望《银行法律疑难问题解析》一书能对防范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有所裨益。

中国银行副行长 朱民

2008年10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银行法律疑难问题解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剑光//邓峥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943439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2.281.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9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9: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