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探索和实践,南通这座海滨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发展模式。本书围绕南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城市特色和成就展示这三大方面,进行了图文并茂式的介绍。
图书 | 扬子第一窗口--南通/英雄中国大型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探索和实践,南通这座海滨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发展模式。本书围绕南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城市特色和成就展示这三大方面,进行了图文并茂式的介绍。 内容推荐 “英雄中国”大型系列丛书的城市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一、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探索和实践,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发展模式;二、该城市在改革开放历史中具有典型性和推广意义;三、注意地区平衡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整套丛书力求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在各个层面的影响——从东部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到西部民族地区、中部中原崛起的城市、东北和华北的老工业基地。 本丛书都有其典型代表。每本书主要围绕下列内容展开: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历程。改革开放之初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治市方略(方针、政策、发展方向)的确立。重点描述该市的地区优势(核心竞争力、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形成过程,诸如其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所做的重大决策,出现的代表单位或人物。地区优势的形成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带动。二、城市特色和成就展示。该市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旅游、风土民情等方面的事物、景观、单位、人物、民俗等。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介绍的城市为南通。 目录 序 从会种田到会发展/周世康 引子 第一章 神奇的土地 第二章 江海潮起 第三章 走出家园闯天下 第四章 冲破思想上的天堑 第五章 腾飞的双引擎 第六章 大桥之梦 第七章 大港之梦 第八章 大船之梦 第九章 道德的力量 第十章 教育的魅力 第十一章 和谐的乐章 第十二章 人在画中游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神奇的土地 南通,古称静海、通州,一度又名崇川、崇州,位于北纬31度41分6秒至32度42分44秒,东经120度11分47秒至121度54分33秒。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部,东临黄海,南靠长江,为江海交汇之处,有江海门户之称。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毗连,北与盐城接壤。属亚热带温湿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网贯通,物产丰富,有“崇川福地”之誉。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6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又是一片年轻的土地,数千年前,许多地方还是汪洋一片,最年轻的启东,不少地方只有百年的成陆史。 20世纪70年代青墩新石器时时代遗址的发现,将南通地区的成陆史和人类活动的历史一下子推了3000余年对南通地区的历史起源,相关志书一般都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算起,距今3000多年。20世纪70年代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将南通地区成陆史和人类活动的历史一下子推到6000年以前。 1973年8月,位于南通最西北端的海安县沙岗公社青墩大队为建居民点,在墩西开挖了一条纵贯全村、长236米的青墩新河。村民们在挖河时发现了大量的陶、石、骨器和麋鹿角、兽骨等古代遗物。1976年春,南通博物馆派人到青墩调查,采集、征集了一些出土遗物,其中有不少属于良渚文化的璧、琮、坠、环等玉器。而后,南京博物馆分别于1978年春和1979年春,对青墩遗址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发掘,认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进入新世纪,对青墩遗址的考古又有了新的进展。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纪仲庆,江苏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之恒,南京博士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张敏等国内著名的考古专家,用发掘和考证的大量文物、资料,证明青墩遗址在江海文明起源乃至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专家们形成的共识是:“青墩新石器遗址是江准东部地区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一个重要遗址。它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震动,改变了考古界普遍认为新石器时代江淮东部地区无遗址的说法。它的发现把江海平原的历史上推了3000余年。由此可以说明,青墩遗址是江淮文明的起源。” 专家是这样描绘当年青墩先民的生活的:他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使用磨制的石器种植稻谷等庄稼;他们畜养了狗、猪、羊等牲畜;他们采集果实、猎取麇鹿等野兽和捕捞鱼贝等,扩大了食物的来源;由于滨江临海,气候温湿,他们建造了像湘西吊脚楼那样的干栏式高架木屋居住;他们根据生活的需要,烧制了种类繁多且造型精美的陶器;他们还掌握了原始的纺线织布技术;到了晚期,产品渐有剩余,分工开始出现,也有了贫富差异,出现了陶和玉制作的礼器。文明的曙光照耀到黄海之滨。 青墩遗址有五大重要发现引起了国内考古学家的高度关注: 青墩遗址的第一大发现是“中华第一斧”。被考古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斧”的带柄穿孔陶斧的发现,回答了考古学家们长期困惑的古人使用的石斧如何装柄的难题。近百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能说明扁平穿孔石斧装柄方式及使用方法的实物资料,只有青墩带柄穿孔陶斧一件……正因为青墩带柄穿孔陶斧具有的完整性、科学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已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宝),成为青墩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科学价值、文物价值的珍贵文物之一。 青墩遗址的第二大发现是长江北岸最古老的“干栏式”木构民居。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纪仲庆先生认为,长江北岸发现五六千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在我国史前考古史上尚属首见。它对研究我国远古时期居民的类型、分布和演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青墩遗址的第三大发现是亚太地区最早的回旋镖。回旋镖是一种用木料或兽骨制成的古老的狩猎工具,也叫“飞去来器”。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会标中运动员的手臂和双腿的造型由3个回旋镖组成,其内在涵义就是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常用回旋镖狩猎,以此来显示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青墩遗址出土的回旋镖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可确定为6000年前的青墩古人所制造和使用,是目前亚太地区已知的最古老的狩猎工具。 青墩遗址的第四大发现是“成团成团的炭化稻谷”。这是长江北岸5000年前农业文明的证明。 青墩遗址的第五大发现是麋鹿角刻纹。专家认定这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这些重要文物,目前都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沧海桑田,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南通这片既古老又年轻的神奇土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南通市所辖启东市寅阳镇的圆陀角,地处黄海、东海、长江三水交汇处,位于汀苏省的最东部,是江苏省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站在圆陀角的海堤上,我们可以看到茫茫黄海上潮落即现、潮涨即逝的沙洲。在南通近海的海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沙洲。渔民们在海卜航行时最为当心和最要提防的就是这些大大小小、变化莫测的沙洲。 数千年前乃至几百年前,南通的许多地方就是这样的大海、这样的沙洲。由于潮涨潮落、海进海退,更由于浩荡长江裹挟着中上游地区大量的泥沙滚滚而米,人江和大海在长江人海口演绎了一幕义一幕沧海桑田的悲喜剧。大江和大海也就是在这样的潮涨潮落和海进海退中孕育了广袤的江海平原。 距今约4000午前,海平而逐步卜升,淹没了江淮的沿海地区。南通远古文明发展由此中断。汉代,南通西北地区重新成陆。长江口形成扶海洲,大致在今如东县地域。六朝时,长江口形成了胡逗洲等江口沙洲,并逐步扩大。六朝后期,扶海洲涨接大陆。唐代,胡逗洲已扩大至今南通市区及通州地区。其东南即今启东、海门、崇明一带,还有东布洲、顾俊沙等沙洲。胡逗洲大致在五代时已涨接大陆。宋代,东布洲涨接大陆。宋天圣年间,东岸建捍海堤。元末至清初,东部海岸趋向稳定,但长江主泓北移引起江岸持续坍塌。江海岸线在清代变化很大,海门沿江一塌再塌,不得不五迁其县治。康熙年间,通州东部兴仁、观音山以东,至吕四一线以南,成为江域。清雍正、乾隆年间,这片原已坍没的地区又逐渐回涨成陆。东部范公堤外也涨成大片土地。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在泰州任西溪盐官时主持大规模兴修海堤,延伸至今海安县北部。后经通州知州狄遵、海门知县沈起等组织续修,形成了一条北起阜宁、南至吕四的长堤。“虹卧三州膏壤奠,鳌盘百里怒潮平。”为颂扬范仲淹的功德,后人统称之为“范公堤”。清雍正、乾隆年间,南通东南部原已坍没的地区又逐渐回涨成陆。江南移民来到这块“新地”上“断木为耜,冶釜为犁”。经过几十年的开垦,海门重新成为“江海大聚”。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清廷在此设置海门直隶厅。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记载和颂扬了这段开拓史。 南通境内沙洲的形成与扩展,吸引了大批的移民。他们起初从事渔盐业生产,继而农业也开始振兴。古代南通的经济由此逐步繁荣,居民聚落也随之出现。西晋末,中原地区发生战乱,北方民众大批南迁,海陵以东一带人口增加。晋安帝统治时期,这里设立过宁海、临江、蒲涛、如皋等县,后来又有海安县的设置。宁海县建于晋义熙年间,唐初废,其位置在今海安县东部、东台市南部一带。海安县始建县的时间史书中不见记载,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已有该县,后来被废,8世纪初一度恢复14年,此后海安长期不设县。东晋义熙年间已有如皋县,隋朝该县并入宁海,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如皋才又设县,隶属泰州。 东晋设立的县存在时间不长,到周、隋两代多被裁废。这种现象与当年土地开发、人口增加的情况是矛盾的。很可能这些县遭江涛海潮侵蚀被毁,发生过南通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土地大坍塌,所以宁海、临江、蒲涛等县难觅故踪。 唐代,胡逗洲已得到开发,《太平寰宇记》说,洲“上多流人”。事实上,从南北朝到唐末,胡逗洲历几百年,盐业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这里的“流人”应为各方迁来的流民。也可能是唐末战争频繁,这里为沙洲,环境相对安定,其他地方的居民大批迁到这里定居,最终这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南通方言。这种方言与其北边如皋的江准方言、东边启海的吴语方言迥然不同。南通话的形成也与南通历史上曾是一个沙洲小岛密切相关。 …… P8-14 序言 从会种田到会发展 南通人很会种田。20世纪70年代末,曾听一位资深的农业专家感叹地说:南通,是全国少数几个复种指数最高的地方之一。一块田,一年之中,根据季节变化,又是轮作,又是间作,创造出数十个套种模式,能收获好几熟。当时,《新华日报》有位老记者曾写过一篇颇具影响的报道《一亩田的产出有多少?》就是夸奖南通人会种田。那时曾有一个说法:南通人用绣花的功夫种田。 30年过去了。会种田的南通人做出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呢?他们给了社会一个惊喜,也给了自己一份自豪——他们把一个即将全面小康的南通,奉献在世人面前。他们把高楼建到了雪域高原,他们把风力发电矗立在黄海之滨;他们把跨国公司引进家乡这块热土,他们在万里之外的非洲经营自己的床上制品;一艘艘航行大洋的巨轮在他们手中下水、起锚,百年期盼的“大学、大港、大桥”在他们身旁美梦成真;他们把“中国近代第一城”打扮得美丽而宜人居,他们又将无数各种风格与色彩的居住小楼装点在广袤的江海平原;他们为这个社会频送文明新风,他们又为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造新鲜经验;经济转轨他们转出了全面协调发展,社会转型他们转上了现代社会阶梯…… 会种田,说明南通人很有内在潜力。这是学习与智慧的潜力,这是肯勤劳、能吃苦、坚忍不拔的潜力,这是综合各种变数(天气、土地、种子、肥料、工具、技术等)总体把握与判断的潜力,这是随时总结经验教训、尽量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一种错误的潜力……但潜力能否释放,特别是能否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释放,这常常不是由微观的个体所能决定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政策营造了一个大环境,这是一个激发活力与激情的大环境,这是一个让一切智慧和能力通向广阔天地的大环境,这也是一个发挥潜力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能自由流动的大环境……南通人特有的禀赋与这样的环境一结合,就创造了当下南通的繁荣。 南通人面前的天地广阔了,但他们没有放弃种田,相反,他们更会种田了。江海平原上冒出了一个个专业村,一方方设施农业,一个个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基地……当告诉你出现了“一亩田的产出”达数万元的领先者,当告诉你现代设施农业一年所种已不是过去的复种指数所能描述,当告诉你在种田的综合变数中已增加了现在生物工程的新技术……这,几乎是在同时告诉你一个更深刻的变化:南通人的潜力在变化,在提高,在发展。改革开放,既充分释放了人的潜力,又在不断地培育人的新潜力。正是这个活力泉涌的社会,使南通人如鱼得水,使从日新月异的南通大地上走来的新一代南通入,抱负更大,潜质更高。 南通有座依傍滔滔大江的狼山,山不算高,但名播四海。山上有座广教寺,在禅寺的大门口有副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对联传神地写出了登临狼山之巅的所见所为所感,尤其是“海阔天空”四字,被人广为称道。海阔天空,是地理概念,南通依江傍海,正具有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海阔天空,又可意指精神气质,比喻一个人的目光、胸襟与气概,南通人也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自己走向世界的能力。愿这种外在的优势与内在的努力相融合,走出一串更有力的足迹,使明天的南通更精彩! 后记 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注定要写入人类发展史。 当初噤若寒蝉的许多话题,如今成为耳熟能详的常识常情;当初围堵禁止的许多做法,如今正被政府积极提倡鼓励;当初视为天方夜谭的许多梦想,如今一一变为现实…… 每一页,都精彩辉煌,激动人心。 每一步,都历尽艰辛,披荆斩棘。 回顾、总结30年来的历程,不是为了陶醉,而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以励来兹,继续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开创更加和谐的美好明天。 南通卷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和南通日报社有关同志集体讨论策划。他们有:徐仁祥、李存玉、康贻华、范计春、梁玉飞、沈玉成、刘文新、王炜、蔡云飞、季海卫。贡献创意的还有尤世玮、吴声和、成继唐、杨中坚、吴信林等。 本书主笔、统稿是沈玉成。 参与部分章节写作、提供资料的有:朱晖斌、赵彤、裴立新、郑建文、朱采菊、苗蓓、朱蓓宁、杨新明、赵勇进、王敏欢、汤晓峰、沈雪梅、张健、陆军、孙学明、成锦如、赵明远、陈炅等。 文前照片配诗作者是冯新民。 南通市纪委,南通市委办、政法委,市政府办、教育局、统计局、邮政局,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和单位阅读了初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市委办黄巍东、徐兴株、唐建泉等对书稿的修改多次提出重要的指导意见。 本书图片选自南通市委宣传部和南通日报社资料库。摄影者有:贾涛根、朱新通、丁晓春、尤炼、江建华、吴庆、吴振华、何剑荣、周全、葛克平、彭常青、赵志勇、黄友谊、张剑肥等。少数照片资料当时没有注明作者,在此谨致歉意,并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有关文史书籍和新闻报道资料,限于体例,没有一一注明,特此说明并对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平审阅了全部书稿。 衷心感谢30年来为南通的发展殚精竭虑的各级领导同志和奋力拼搏的广大劳动者。你们创造的历史,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衷心感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世康为本书作序。 衷心感谢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领导和编辑李晓丽、王飞宁对我们写作的指导。 我们想写一本完美的书,我们想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在史无前例的历史巨变面前,我们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词不达意,力不能逮,挂一漏万和不足、差错之处,期待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南通日报社 2008年9月1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扬子第一窗口--南通/英雄中国大型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日报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6843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9.5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3 |
宽 | 16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