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镜头(鲁豫有约)/友谊凤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选入本书的节目嘉宾,都是我国国内的一线电影导演。他们有谢晋、陈可辛、冯小刚、赵宝刚、陆天明、陆川、王家卫和英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鲁豫对他们的访谈,循循善诱,知道一些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事情。

内容推荐

一段段窝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诚对话,千万次殷切回响,打造昆仑润滑油特约之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鲁豫觉得采访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最大的益处是获得心态上的平和。她最深的感触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事可以吓倒谁或难倒谁。而女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坚强而显得更美丽。

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目录

鲁豫:美丽或忧伤的故事

谢晋 镜头反思历史

陈可辛 商业与艺术

冯小刚 吹响集结号

赵宝刚 奋斗

陆天明 陆川 父与子的世界

王家卫 另类映画

英达 围城内外

试读章节

鲁豫:真是刚刚到北京就碰到“不幸”周末,北京大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他现在特别忙,《投名状》按计划应该在12月13号上映,但现在还没剪完片子呢。

陈可辛:这已经算是不错了,以前香港拍戏是,我们今天晚上上映,但下午都还在做。我记得《甜蜜蜜》首映的时候,晚上七点我还在棚里面混音,而九点半就首映了。我七点混完,回家换衣服,九点半到了戏院,结果最后一本戏到十一点半才到,也就是说放了前面五本戏之后,等最后一本等了十五分钟,观众就那样等着。当然,这个是以前了,因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很工业化的,所有东西都很快,电影也大多是三四个月就拍完了,而且都是那么赶。所以相比之下现在已经不错了,我觉得蛮有纪律的,但是每每拍起来还是很赶的。

鲁豫:我想知道,你头发的颜色是染的吗?

陈可辛:不是,是拍第一部戏开始就白了,那时才二十几岁。而且一直都在同一个地方,不过现在好像到处都有了,已经不止那几个地方了。

鲁豫:可见拍电影真的是很花心思啊!

陈可辛:对,比较花心思。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就划不太来了,因为意味着为了它你会没有什么生活,你的生活都在电影里面。

鲁豫:现在新戏上映前你紧张吗?

陈可辛:还好,因为现在还在忙嘛,通常紧张都是在忙完之后。比如上片之前有一段时间,十几二十天,你一切都弄好了,在等口碑等反应之类的,也还是会紧张的。就好比你每次做节目,上节目的那一刹那已经不会紧张了,是吧?

鲁豫:上的时候已经不会紧张了,但在台边上等的时候会有点异样的感觉,倒也不是紧张,就类似于“怎么还不开始啊”那种感觉,你应该也是这种感觉吧?

陈可辛:对,都会有的。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当匪,我们要当最大的!

“进舒城,抢钱、抢粮、抢娘们!”

“馒头!馒头!……”

“给我粮!我的兵只能战死,不能饿死!”

“我们杀一个算一个!杀!”

——电影《投名状》片段

鲁豫:我看了片花以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你很厉害,因为你把刘德华、金城武和李连杰拍得不像刘德华、金城武和李连杰,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陈可辛:因为我一开始就想做一个比较不同的东西,很想去拍一个混乱的战乱时代里面人的一种状态。跟几个演员沟通了想法,他们几个人主观上也都想变,所以我们就找了奚仲文老师,把他们整个人都“换”了,而且每个人都要“反过来”——就是没有胡子的都要有胡子,有胡子的都要没头发,有头发的都要没什么,反正无论什么样都要把他给反过来。再者,我觉得这个主要不是在形象上,而是这个“反过来”使演员的状态和心态马上不同。我今天还跟刘德华聊天说起这个,事实上,你们看到的他那个大胡子让他很辛苦的。你看他每次在戏里叫的时候,别人都能张大嘴“啊”的大叫,他却不能,因为这个胡子是黏上去的,幅度太大就会掉,或者会歪的,所以他只能“喔”这样叫。我们当时就说,“哎,为什么你每场戏都‘喔’这样叫呢?”其实就是因为口张不大。但是关键问题是他也觉得值得,整个戏的上半部他都粘上了胡子,演一个很粗犷的老大,这就使他进入了一个以前的刘德华完全没有进入过的状态,因为要据说好像他以前没演过老大,而这次很有老大的感觉了。包括连配音都不能找以前给他配音的那个人,因为那太像以前的刘德华了,而这一次他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那个人的声线都跟不上了。

鲁豫:金城武的变化也挺大的。

陈可辛:对,而且他的胡子是真的,他是真的能留胡子的人。还记得我拍《如果·爱》的时候,有一次七天都没有他的戏,要知道他没戏的时候哪儿也不去,就在房间里打电玩,后来有一天我找他吃饭,他一出来我突然问都有点认不出了,因为满脸的胡子。你知道我们南方人大部分是没有胡子的,所以忽然看见他整脸的胡子,我就觉得很好看,我当时就说,我一定要找一天拍你有胡子的戏。你看剧里,他就是可以留很长,大概三四天不刮就已经有了。

鲁豫:我对金城武又刮目相看了一下。那李连杰呢?他在里面有很多打戏吗?

陈可辛:李连杰打戏也多,但是这个片子其实很大部分是文戏,而不全是打戏。当然,即便如此,这部戏对他们三个人来说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鲁豫:对你来说跟以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陈可辛:对,完全不一样。

鲁豫:你每天要对付多少人呐?我看场面挺大的,得有一千人吗?

陈可辛:拍最大场面的一个月,大概每天有八百个工作人员,一千五百个群众演员,快疯了,真的快疯了,而且是大家都快疯了,不止我。

鲁豫:你一般在现场喊开始都怎么喊?

陈可辛:喊“action!”但你要知道其实现在导演都不太需要喊的,大都是副导演喊,而导演唯一要喊的是“咔”(cut),就是“停”,停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状态,开心时候喊的“停”跟不开心时喊的“停”演员通常一听就听得出。因为你高兴的时候那个“咔”语调是很快的,而且一下就站起来了往下一个镜头走的那种感觉;不高兴的“咔”则是很平淡地喊一句,大意就是我们再聊一聊,沟通一下吧。

鲁豫:那你通常在现场是高兴的“咔”多,还是不高兴的“咔”多?

陈可辛:当然不高兴的多。比如这部《投名状》,拍了六十万尺底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万尺是两个小时,六十万尺就是一百二十个小时,所以说我基本是有一百二十次“不高兴”才会有一次“高兴”,而且这还是理论上的,有时还不一定所有“咔”进去的都是高兴的呢。

……

P27-32

序言

鲁豫:美丽或忧伤的故事

到2007年2月,《鲁豫有约》栏目已经播出整整五周年了,五年的风雨阴晴,五年的坎坎坷坷,让一直身在其中的我百感交集。

这个栏目最早的创意是现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想的。我们都是60年代生,赶上了“文革”的尾巴,当年的风云人物,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外很久了,大家知道这些人,但是想不起来长什么样,我们认定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人。因为历史情结不是只有我们有,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都会有。

开始设计的主题词是“说出你的秘密”,后来考虑中国人比较内敛,不像老外,拿隐私给你看的时候他还有快感,就改成了“说出你的故事”。

《鲁豫有约》的选题是消耗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我们讲的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东西,我们采访的那些人物,大多数到“文革”结束他们有的“风光”就结束了,剩下的只有一个状态。所以那时候我们的节目有三十六分钟,常常是前三十四分讲动乱年代的日子,后两分钟讲现在的生活。 

 ‘

我们就希望让观众每周安安静静地和鲁豫一起回顾上三十分钟,让大家知道共和国还有那么一段历史,比如乒乓外交,比如样板戏。

从2005年起,《鲁豫有约》改版了。正在一步步离开老一点的观众,培养新的观众群。节目的样式有了重大变化,变成大型演播室和一只黄色沙发。在演播室讲那种沉重历史感的东西不太合适,它不像茶馆、酒吧或者家里,鲁豫独自面对一个老者,倾听、交流。那些人憋了很多年了,你给他一个倾诉的机会,他会可着劲地往外倒。但问题是,这种人越来越少了,比如说我们最近一直在联系一位老人,他就是不说,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带到棺材里。我们做了无数次工作,最后他写来一封信,说非常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讲讲我的故事,但是我不想给你们惹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所以只好算了。

我们既定的、想找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我们调整了——营造一个谈话的气场,把上百人请到现场,听嘉宾“说出你的故事”。改版后的嘉宾,大多年轻些,比如演艺明星,故事可能谈不上曲折,但当他们身处fans的包围时,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时会更充满激情。

通常,明星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他们更容易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意在挖掘普通的、有故事的目标人群。我们二十多个编导,只要看到一个人可以称为“人物”,神经就开始绷紧,开始挖掘他的故事,然后写一个选题申报单,说明有多少个故事点,然后交给主编、执行制片人,最后交给我。

我们选题标准没有变,还是找有故事的人,但是故事不一定要沉重或有历史感。

改版的标志之一就是把副标题放大——说出你的故事。比如杨钰莹,她有瞬间的走红和特别大的起落,但她的故事短,她年轻,所以是袖珍版的。我们看重人的命运,看重大起大落。

《鲁豫有约》不想做成娱乐人物访谈,如果观众或读者的感觉是这样的,那我们挺失败的。我们想做的是全方位的访谈,有当下的知名人物和事件,有另类脸谱的普通百姓,有政要,也有历史人物。

主持人鲁豫的偶像是美国的黑人主持奥普拉(Ophra),奥普拉的访谈节目是一个很杂的节目,被采访者有明星,有政要,还有流行时尚的东西,可以做减肥,做装饰等等。鲁豫说,她的个人梦想正在于此。

2007年3月5日,CNN网站上一篇文章将“中国奥普拉”的美誉毫不吝惜地加给了鲁豫,并对她坚持五年的颇具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鲁豫有约》给予了充分关注与肯定。褒奖从来只给予不懈努力的人,而梦想的意义更在于一次次超越,超越榜样,超越自我。

我跟鲁豫合作也五年了,她是一个天生的主持人,特别可贵的一点就是会听,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说话的时候一句都不说,静静听着。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听讲者,她曾经说过,访问一个人,要读一米厚的书和材料。因此,她会让你觉得她是一个对手,一个朋友,一个知道你真相的人。这时,你谈话欲望特别强烈,你想说出她不知道的东西,想纠正她某些对你的看法,就会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鲁豫是善良的,不挖人隐私,也不问刁钻的问题,她不愿意嘉宾在现场难堪、尴尬。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正是《鲁豫有约》的精彩之处。

2006年中国电视“十大创新电视人”

《鲁豫有约》制片人

樊庆元

2007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鲁豫的名字确实与地名有关。一个现代生命,就这样与大地、与历史连在一起了。文化是什么?是一个当今的女孩子面对着一张历史的老地图出神,然后出走,然后回来。一个行李箱上贴满了世界各大机场行李签的女子,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子,可能在之后的很多年,还会被人亲昵地叫做“大头娃娃”。

这女子,是一本好书。

——余秋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镜头(鲁豫有约)/友谊凤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鲁豫有约栏目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4617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