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白/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编写,主要是希望对李白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的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活,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根据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李白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人一些启迪。在著此书的过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同时又望通俗晓畅,雅俗共赏。

内容推荐

在中华民族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曾诞生过无数杰出人才,他们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灿若夜空繁星,但以对中华文化产生巨人般的影响而论,却是只有屈指可数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人,可立于巅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中华五千的文明史该是多么遗憾!正是因为他们的曾经存在,才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鲜活亮丽起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石之一。他们以非凡的人生实践和杰出的文化功绩,长久地影响着中国历史 。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大鹏奇才/1

1、长庚入梦而生的奇特男孩

2、年少漂泊中产生进取精神

3、产生客寓意识

4、深受父祖先辈精神的影响

5、少年苦学成才

6、爱好剑术,养成游侠性格

7、游学故乡

8、热爱故乡,深情赞美

第二章:漫游江南/35

1、积极参加科举考试

2、爱情受挫,仗剑去国

3、出三峡,以诗交友

4、快意人生,浪漫潇洒

5、漫游江浙,咏史怀古

6、干谒受挫生愤怒

7、卧病淮南发悲吟

第三章:安陆十载/65

1、与中原名门结为姻亲

2、家庭感情深厚,情感高尚而忠贞

3、心雄万夫的干谒奇文

4、开罪权贵,忍辱负重赔礼

5、勇于反抗干涉

6、崇尚精神的不朽

第四章:两进长安/91

1、初游长安,忧心国家命运

2、救郭子仪,慧眼识英才

3、鄙夷腐儒

4、崇尚任性自然的名士生活

5、得皇帝诏书,高歌大笑入长安

6、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7、才思敏捷,为君主器重

8、醉写吓蛮书

9、以人道主义思想谴责侵略战争

10、不屈于权势,敢于抨击宫廷权贵

11、常反省自己,在精神上涅檠

第五章:赐金放逐/135

1、饮酒高歌,抒千古孤愤

2、用一颗真诚之心对待知己挚友

3、卧枕梁园,欲济天下苍生

4、心怀宫阙,放逐而不改忠心

5、追求独立自由个性,傲岸不屈于权贵

6、同情劳动人民的艰辛与苦难生活

7、大胆激越地抨击朝政时事

8、深入虎穴探叛军动向

第六章:安史之乱/169

1、积极抗叛,反对统治者的不抵抗政策

2、进入幕府,积极参加抗叛斗争

3、不屈圣威,敢于为自己辩污洗冤

4、流放夜郎,感受人情冷暖

5、追求幻灭,发英雄末路之哀吟

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自觉走向人民,做人民诗人

8、对子女爱而不宠,任其自然发展

第七章:巨人精神与文化成就/199

1、热爱生命

2、高度自尊

3、意志坚定,持之以恒

4、内心具有强烈的巨人意识

5、内心具有宏大的宇宙意识

6、叩问苍天,否定天命

7、寓情于景

8、以夸张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9、学习楚骚

10、追随先贤,高举诗歌复古运动的大旗

11、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2、追求清新自然、通俗晓畅的诗歌风格

13、诗歌纵放超逸,才气纵横

14、诗歌中人与自然交融,旷达而深情

15、善用典故使诗歌更富有魅力

16、在诗歌中展示民族特性

17、为百代词祖,文人词的始作俑者

18、书法造诣精湛,颇有豪放气势

试读章节

1、长庚入梦而生的奇特男孩

造化无为功,天意最机巧。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在古人看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天意。传说李白的母亲在生他的夜晚,梦见了太_白金星降临人间。甚至更奇巧的说法是,太白金星的火光从天而降,拖着长长的尾巴,划向他家门前,并破窗而入,进入了李白母亲所睡的帐内,也就在这时,李白哇哇落地了。

李白的母亲是一位出生西域的女人,她听到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哭喊,声似裂帛,震动屋舍,声音好像能够覆盖天宇似的。她听见过很多孩子出生的哭声,都似乎远没有这个孩子这么响亮。她不觉想到刚才所做的那个梦,莫非这孩子真的是长庚星降临人间所孕育。她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心里异常激动。她把刚才的梦与孩子奇特的哭声告诉了丈夫,说:

“刚才的梦好像特别真实而清晰,简直就像是真的一样,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富大贵,或者就是天上的文曲星。”

那个祖籍在中原,成天一心想回东方的男人,听了妻子的诉说,眼睛突然一亮,高兴地说:

“这孩子既然有着奇特的天象,又是太白金星降临人间,那我们干脆叫他太白好了。”

孩子的母亲点点头,

于是,李白也就有了与天象相对应的名字。

不但民间流传这个传说,而且历史文献也有类似的记载,李阳冰《序》记载:“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范传正的《碑》也写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与字,咸取所象。”对李白人生道路最熟悉的两个人都持这一观点,可见,李白出生时的确有某种奇特天象。这一点对李白来说很重要。

李白出生的碎叶城,是西域的一个小镇。镇子不大,却是东方与西方交通的要道,因此过往的外地人很多,各色的文化繁杂,使得镇上新鲜事很多。小李白每天在镇上奔跑,看得眼花缭乱。他和来自不同地域的孩子们交谈,学习他们的语言,很快,李白就能懂得好几种西域地方的语言,认得好几种文字。镇子上的人们都说李白是“神童”。镇上的人们也都知道李白出生时,李白母亲梦见长庚星人怀一事,都更加对李白刮目相待。

小时的李白,力大过人,而且有着过人的勇猛,碎叶城里的西域男孩尽管个个都好斗,但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够打得过李白,他们都尊李白为孩子王。偶尔有那么几个从碎叶城路过的外地孩子不服,要和李白比摔跤,就有当地的孩子劝他们说:

“李白他娘生他时,梦见长庚星人怀,长庚星是什么,你们懂吗,那是天上掌管富贵与文章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有老天爷的保护,你们能斗得过吗?”

那些路过此地的孩子听了这么一说,绝大多数也就蔫了,但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天生牛犊不怕虎的胆大孩子,更是想找李白比试比试。结果,外地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输给了李白,灰溜溜地离开了碎叶城。李白于是成了碎叶城里人人知晓的孩子王。

童年的李白,神气活现地走在碎叶城的街道里,旁若无人,他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就是天上的太白星宿下凡人间。母亲生他时梦见太白金星一事,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并对李白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勇于面对各种苦难与挫折,百折不挠地开拓事业。

这样建立起的自信心,虽然在今天看来或许显得很荒唐。但在古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历史文化。在古代那样的相信天命的文化氛围里,出生几乎就决定了一切。在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总是与上天存在着某种联系,也就是相信天人感应说的印记。这些神话英雄是天上的星宿。除了神话之外,古代的小说、戏曲等,也都在对人物的塑造上遵循这一个原则,对英雄人物的出生大多加以神化,对应某种奇特的天象。这种英雄文化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李白的出生对后世来说是一个千古之谜,正如他的捞月而死也是千古之谜一样。这种生时所具有的迷人的梦幻色彩,让李白相信自己或许真的来自上天,或许真的是天上下来的“谪仙人”。这为李白建立了自信,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使他高度自负,具有一股冲天豪气。

2、年少漂泊中产生进取精神

李白的祖先并不是西域人。他的祖先曾经是隋炀帝的重要大臣,因为得罪了隋炀帝,恐怕遭到诛灭九族的祸事,于是举家迁逃到了西域,来到碎叶这个西域小城。一转眼,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个世纪。但这个家族虽然生活在西域,心却还留在东方,时刻盼望着迁徙回去。

李白五岁那年,父亲对西域这种粗野的生活产生了厌倦。他向往东土大唐的文明,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辈子就在大漠里生活下去,这样孩子会变得像野马一样狂野不堪。恰在这时,大唐的女皇武则天死了,天下又重新回到了大唐李姓手中,国家命运出现了转机。于是,李白的父亲在有一天做出了决定,他要带领全家从这风沙满天的塞外之地迁移到大唐的腹地去,迁徙到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去。他要去感受和拥抱大唐的文明,同时用另一种文化来驯服自己难以管教的儿子。

从遥远的西域碎叶,举家迁移到四川江油,是一段特别艰辛漫长的旅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西域而来,当时要经历的岂止是危险的蜀地栈道!一路上须无数次的历雄关险隘,踏黄沙大漠,无数回越崇山峻莽,渡大河天堑,与野兽相搏,与风雨为伴,所到之处多为人烟荒稀之地,孤立无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漂泊者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和无奈!年仅五岁的李白就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感受了这一切。

年少时的艰辛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李白五岁这年的艰辛旅途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世的艰辛,而且产生了战胜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以及积极进取战胜艰难险阻的奋争精神,也使他长大后习惯于漂泊的生活,在漂泊中战胜各种旅途的艰难险阻。因此,童年时代的这段漂泊经历,更铸造了他奋进的勇气和基因。

这一次长途旅行还使李白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长途的漂泊生活中的种种磨练增强了他的体质,使他身上洋溢着某种生命的活力。很崇拜李白的诗人魏万,对李白的描叙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意思是说眼珠透亮,大得像饿虎的眼睛似的。李白的另一位朋友崔宗之也写诗说“双眸光照人”,可见李白的眸子是特别有神采的。眸子有神采,就是人很有精神的表现,说明李白精力异常充沛。而这充沛的精力无疑与他童年时代所经历的艰难漫长的大迁徙有关。

当然。旅途也并非全部是艰辛。江山如此多娇!祖国山川壮丽景色在李白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很多奇丽的景色如幻觉一样永远出现在他的幻境之中,出现在他以后的诗境里,并对李白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他终生去追求这种梦幻,歌颂这种梦幻奇景。所以,李白年少时这段漫长的旅途经历培育了他对祖国山川大地的深厚感情,激发了他对足下那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的无比热爱,而这种对江山的热爱之情,更使得他能够在未来的游历天下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途。在最险要最遥远的地方去探求最美好的风景。

P3-7

序言

在漫长的中国文明史中,像李白这样具有深刻的独立人格,与统治者格格而拒的文化巨人,实在寥寥无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铮铮的傲骨誓言,本是李白不经意间的内心真情流露,却成了古今多少贤者与统治者决裂,敝屣富贵,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誓词!千百年来,李白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性格与气质。李白之精神已经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精神的丰碑。李白作为历史上最能与人民心灵亲近的文化巨人之一,将永远被历史与人民所怀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自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为汉将军李广之后裔,凉武昭王九世孙。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即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神龙(705)初,随家人迁至四川昌明县青莲乡,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他从青莲乡这么一个小小地方走出去,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最后成为人间的“诗仙”,成为一座民族文化的丰碑,所有这一切巨大成就,决非偶然的运气和历史对他的青睐,而是他一生傲岸不屈,光明磊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忧国忧民,在艰难中上下求索的结果。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他的与统治者决裂的铮铮傲骨:他的令万世景仰的人格魅力;他在诗歌上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为后世浪漫主义诗歌所开创的一条光明道路……所有这一切,都使他具有一种开拓者和指明灯的意义。他的身上展现了一种民族的希望与活力,他集人的美好特性于一身,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当时和后世不少文学家、政治家或思想家,都是从他这里看到了光明与伟力,看到了历史前进的正确道路。

在诗歌上,李白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繁荣的顶峰,历史功绩是无与伦比的。他现存的诗歌近千首。那些诗歌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宏伟,豪放飘逸,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腾气魄,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风格。他的诗歌任情率真,发自至情,以诚动人,同时,他的诗歌又很少受儒家的束缚,写得恣意纵放,挥洒自如,呈现出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在诗歌上,李白继承了儒家风雅比兴的诗歌传统与屈骚的象征的诗歌创作手法。尤其是乐府诗和求仙诗,多有比兴或有象征意义的。这些诗歌,以“男女相思、美人迟暮、日亏月蚀、吟山咏水、游仙纵酒”等来喻“社稷苍生”,可见李白在逍遥中仍不曾忘记国家社稷。李白的诗歌还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气质和豪放气度。

李白的诗歌还继承了《诗经》、庄子及汉乐府等的表现手法。总之,他集众家之长,融一己之创造,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跌宕生姿的自由美。如《蜀道难》、《襄阳歌》、《将进酒》、《庐山谣》、《梁甫吟》等,都纵横开合,天才至极,显示出诗人在艺术上的巨大的自由创造力。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李白将诗歌体裁发展到了盛唐的顶峰,成为有唐之绝唱。

除诗歌外,李白在从一个很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位伟大诗人这一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妨在此略做讨论。

其一是李白在思想上从一个异域之子成为一个爱国忧民的人,完成这种巨大的心灵转变是异常艰难的。李白之所以能完成这种重要的角色转变,在于他能认清统治阶级的本质。经过许多年的对自己思想上的反省与探索,终于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转变,这使他与官场分道扬镳。此后,他在精神上、行为上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他从此脱胎换骨,真正走上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道路。这种反省与转变往往需要舍弃富贵,付出巨大的意志力以及精神上的痛苦,但李白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其二是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承传上,李白是自屈原以后的又一位伟大人物,是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李白是以他孤身入虎穴、暮年走上抗叛战场等一系列行动,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他不但是思想上的爱国者,而且是行动上的爱国者,如同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后世集思想与行动于一身的伟大爱国者一样。

其三是李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李白的忧患是深广的,他在青年时代看到洛阳城里贵族们纸醉金迷的生活,就忧国家的命运,担心灾难发生。后来,他进入宫廷,又亲自参加抗击叛军的斗争,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就更加激烈了。这种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正是历代知识分子在历史风云或大劫难面前表现出积极的忧患意识的动因。如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鲁迅以忧愤、犀利之笔,毫不留情地深刻刻画国民性中的丑陋,都是一种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

其四是李白敢于抗争的伟岸个性。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卓越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文豪们几乎都具有像关汉卿“响当当的铜豌豆”的个性,特别是李白,他有一颗不屈服于世俗与权贵们的高贵头颅,无论世界对他给予怎么样残酷的压力,他始终都高昂着头颅,毫不妥协。

李白藐视权贵的具体事情,民间流传的还很多,历来都为人民所津津乐道。李白的这种绝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的高傲个性,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是异常可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向权贵挑战,代表了来自平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在宫廷里向最高统治者斗智斗勇的较量,是来自下层的人民对最高统治阶层的不屈与智慧,展示了平民阶层的价值。所以李白作为平民阶层向最高统治阶层挑战的先锋,受到人民与历史的关注和青睐。人们也把李白与宫廷权贵斗争的历史作为一种永不屈服的平民精神的象征,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尽管李白在政治上屡受挫折,尽管他追求道家的求仙逍遥的生活,但李白的人生观仍是积极人世的。他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国家危亡为己任,他坚定地走向人民,与统治者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在精神上的要求远胜过物质要求,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以道德与历史功绩建立不朽的名声。正因如此,李白终生都保持了耿介的品格,清廉的操守与独立的人格尊严,像松树那样孤直,“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很少能有人能够像李白那样保持内心的高洁直到最后仍然不放弃的。一个人在顺境中保持高洁品质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高洁的品质,这需要有巨人的素质。李白就是这样的巨人。李白的出现,是唐朝数百年历史上一个最美丽动人的神话。

有缘如此,著写《李白》一书,主要是希望对李白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的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活,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根据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李白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人一些启迪。在著此书的过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同时又望通俗晓畅,雅俗共赏。这一标准或许有些高。但所慰之处在于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尹国宏

2006年12月

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白/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国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09011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