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朱碧莲女士有关楚辞的四种著作《楚辞讲演》、《宋玉辞赋译解》、《楚辞论稿》、《中国辞赋史话》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辑录楚辞研究的论文,以“楚辞论学丛稿”为总题;下卷则辑录楚辞注译的篇章,以“楚辞讲演”为总题。作者一生从事楚辞研究,开设楚辞研究选修课,从屈原和宋玉的作品讲到他们的身世遭遇与思想,并涉及楚辞学界所研究的一些问题,时有不少心得之见,将学术文章知识化、通俗化,写得浅显简易,可供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
图书 | 还芝斋读楚辞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朱碧莲女士有关楚辞的四种著作《楚辞讲演》、《宋玉辞赋译解》、《楚辞论稿》、《中国辞赋史话》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辑录楚辞研究的论文,以“楚辞论学丛稿”为总题;下卷则辑录楚辞注译的篇章,以“楚辞讲演”为总题。作者一生从事楚辞研究,开设楚辞研究选修课,从屈原和宋玉的作品讲到他们的身世遭遇与思想,并涉及楚辞学界所研究的一些问题,时有不少心得之见,将学术文章知识化、通俗化,写得浅显简易,可供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序言 原序跋四篇 上卷 楚辞论学丛稿 中国辞赋简史 楚辞及其代表作家初论 论屈原之思想及其渊源 论屈原的修养观 不有屈原 岂见《离骚》——与日本学者冈村繁教授商榷 论《离骚》中窜入的文字问题 《离骚》太阳神说质疑 “离骚”是“离别蒲骚”吗 论《离骚》中的女媭与“子兰” 《离骚》三求女解 为“计极”进一解 伍子胥·介之推·申徒狄——兼论《惜往日》《悲回风》之真伪 梁启超论屈原 略论王国维研究屈原之贡献 论宋玉及其《九辩》 宋玉辞赋真伪辨 唐勒残简作者考 《楚辞》旧注管窥 附录一 《离骚》之“西海”与西方乐土 《九歌》为旱祭之乐歌考 东君之神格考 《天问》新释 《楚辞》札记 下卷 楚辞讲读 屈原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卜居 渔父 招魂 宋玉 九辩 风赋 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对楚王问 贾谊 吊屈原赋 服赋 淮南小 山招隐士 附录二 笛赋 大言赋 小言赋 讽赋 钓赋 舞赋 附录三 有关屈原的史传及评论文献 司马迁《屈原列传》 刘向《节士篇》 王嘉《洞庭山》 沈亚之《屈原外传》 班固《离骚序》 王逸《楚辞章旬序》 《离骚经序》 刘勰《辨骚》 附录四 有关宋玉的传记资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还芝斋读楚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碧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00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41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3 |
丛书名 | |
印张 | 4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7 |
宽 | 153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