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敦煌文献《文明判集残卷》精深宏富,弥足珍贵。它以洞烛幽微的方式;使我们在解构作为裁判载体的唐代法律文书本身的结构格式、辞章、共同特点的同时,还为我们以史为经对法律文书的递变做纵向研究支撑起无法替代的历史平台。它以其格调庄严、简约有致的风格,博大的哲学理念,鲜活的法、理、情的和谐统一,让我们在识见中华法系中的法文化、法意识和法律制度之际,惊叹中西一流智慧的殊途同归:“活法”的惊人映照!它,尤使我们在云遮雾障的历史中穿越智识的长河,于悠悠心会中提供一种久远的深度与返照。
| 图书 | 敦煌法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摘要敦煌文献《文明判集残卷》精深宏富,弥足珍贵。它以洞烛幽微的方式;使我们在解构作为裁判载体的唐代法律文书本身的结构格式、辞章、共同特点的同时,还为我们以史为经对法律文书的递变做纵向研究支撑起无法替代的历史平台。它以其格调庄严、简约有致的风格,博大的哲学理念,鲜活的法、理、情的和谐统一,让我们在识见中华法系中的法文化、法意识和法律制度之际,惊叹中西一流智慧的殊途同归:“活法”的惊人映照!它,尤使我们在云遮雾障的历史中穿越智识的长河,于悠悠心会中提供一种久远的深度与返照。 目录 辉煌与印证:敦煌《文明判集残卷》研究 一、导言 二、对《文明判集残卷》中个案的解构 三、《文明判集残卷》这一文明碎片所折射的中华法系的法律特征 四、渐进、徘徊与递变:以《文明判集残卷》为轴点的纵横求索 五、返照与昭示:《文明判集残卷》给予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启示 敦煌写本《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研究——唐格的源流与递变新论 一、《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在唐代法律体系中的位阶、性质及其价值 二、《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与《唐律疏议》的比较与解构 三、唐格的源流与递变 敦煌出土放妻文书再研究 一、敦煌所出七件“放妻书”文本释录 二、“放妻书”的功用及其价值 三、“放妻书”的法文化意蕴 四、余论 敦煌写本《开元户部格残卷》探微 一、《开元户部格残卷》涉及问题的甄别与厘定 二、对《开元户部格残卷》的文本解读和多视角的文化分析 三、余论 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情理法辨析——以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献为例 一、情为何物 二、理有何维 三、法又何大 四、简短的结语 附录一 文明判集残卷 附录二 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 附录三 敦煌出土放妻文书样式 附录四 开元户部格残卷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敦煌法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斐弘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68398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86 |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2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