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拯自由贸易--随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走出全球经济危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克鲁格曼的神话”、“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十章,介绍了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经济思想,旨在通过克鲁格曼的经济学观点来进一步理解当前的经济危机,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和对政策灵活应用的领悟。

内容推荐

本书参考了众多文献,主要来自克鲁格曼发在《纽约时报》各期专栏的文章,多篇经典学术著作以及他的多本著作,如《期望失落的年代》、《偶然的理论学家》、《流行的国际主义》、《大破解:我们迷失在新世纪》等。值得一提的是,《重拯自由贸易:随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走出全球经济危机》无意(也无力)于取代他的这些著作,有兴趣的读者可再阅读原文。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克鲁格曼的神话/1

第二章 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7

 第一节 并不好混的经济学界:白居易,易居否?/8

 第二节 一代骄子的天才教授/15

 第三节 当代经济学界的莫扎特:我是如何工作的?/24

第三章 公平和效率:永恒的两难/35

 第一节 美国政治中的左翼急先锋/36

 第二节 何须粉饰的贫富差距:济贫也可劫富!/40

 第三节 提高生产率:唯一的金科玉律/44

 第四节 透视国际竞争力:去伪存真/47

 第五节 技术进步:莫非是海市蜃楼?/49

第四章 政策选择:鱼与熊掌真不可兼得?/51

 第一节 零通胀:美丽的谎言/52

 第二节 高增长:欲速则不达/56

 第三节 寻找凯恩斯:李逵打鬼/60

 第四节 财政预算:赤字无罪,超支有理?/61

 第五节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从一而终还是万种风情?/65

第五章 重拯自由贸易/69

 第一节 全球化:利大干弊/70

 第二节 美国:关起门来化“冰山”?/75

 第三节 贸易赤字真是洪水猛兽吗?/77

 第四节 贸易赤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79

 第五节 重拯自由贸易,埋葬贸易保护主义/81

 第六节 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并不可怕/84

 第七节 一山真难容二虎吗?全球化中的日美贸易/87

第六章 美金——真能点石成金?/93

 第一节 金本位汇率制度:点石成金又如何?/94

 第二节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杯水车薪/96

 第三节 美元贬值:太上老君的灵丹妙药?/104

第七章 走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打蛇打七寸/109

 第一节 不幸言中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10

 第二节 金融监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14

 第三节 风雨满楼的美国经济:凤凰涅檠还是帝国末日?/116

 第四节 走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打蛇打七寸/120

 第五节 今日之中国经济:如何独善其身?/122

第八章 经济理论大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29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又一次革命/130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33

 第三节 中心一外围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东方哲学/138

 第四节 工业中心的形成:历史惯性还是自我实现?/145

 第五节 新欧洲地理格局/147

第九章 还能再得一次诺奖?/155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之父/156

 第二节 寻找汇率目标区:阿波罗之神箭/160

 第三节 打通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的“空明拳”/165

第十章 国际贸易学界:既生瑜,又生亮/171

 第一节 巴格瓦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72

 第二节 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为何没分一杯羹?/179

 第三节 芬斯阙:下一位国际贸易诺奖得主?/185

附录/196

参考文献/217

跋/220

试读章节

天才的经济学家、文笔优雅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和畅销书作者、犀利苛刻的共和党批评者、令人不安的危机预言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这位兼具多重身份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周二晚上打开电脑,我看到了保罗·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这让我想起数年前在美国加州戴维斯大学与导师芬斯阙(Robert Feenstra)教授的一段对话。当时我对他说:“加拿大的Daniel Trefler教授最近写书评,说您是当今国际贸易研究实证领域的第一人!”没想到导师反问:“那理论领域谁是第一?”“克鲁格曼!”我如实应答。他略一沉吟,点了点头。

为什么是克鲁格曼?

芬斯阙教授认同我的看法,并非是因为克鲁格曼曾在麻省理工指导过他的博士论文。可以这么说,在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两百多年历史中,或许只有三个人在学术上可以排在克鲁格曼前面:二百多年前的英国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近百年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所言,今年的授奖是为了表彰克鲁格曼对贸易模式和地理经济学的开拓性贡献。什么是贸易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谁和谁做贸易及做什么贸易。在纷繁复杂的各国贸易中,究竟有没有共同的规律?二百多年前,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出口那些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由此,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都获利。这一理论简单易懂,解释了真实世界中的现实情况,从此,比较优势理论成为了经济学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李嘉图模型好是好,但却无法回答一个问题:中美进行贸易,就国家总体而言,自然两国都能获利,但在贸易中,美国的工人是获利还是受损?美国的资本家是获利还是受损?赫克歇尔和俄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国与国之所以进行贸易是因为各国的资源不同。相对而言,美国财力丰厚但人力稀少,中国财力稀缺但人力资源丰富,对两国都有利的贸易模式应该是中国出口劳力密集型的纺织品到美国,而从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的汽车,在这宗贸易中美国工人受损而资本所有者受益。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清楚地解释了20世纪初的国际贸易模式,这使得俄林于1977年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是国际贸易研究的第一个诺奖)。

但是,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在20世纪的最后40年,不仅穷国与富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加,富国与富国之间的贸易量也大幅度上升。同时,国际贸易不仅发生在不同行业之间,更重要的是同一行业内也存在着大量的国际贸易。举例来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机电产品出口很少,基本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精密仪器而出口农产品。但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机电产品行业中同时存在着大量的进口和出口。然而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国只能出口纺织品这类劳力密集型产品,根本不能出口精密机床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同一行业内的贸易更是不可想象。简而言之,已有的理论已无法完全解释新的贸易现实。后续的工作由克鲁格曼在1978年完成,那时他25岁。

在那一年发表的经典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中,他用十分简单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都能看懂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资源禀赋相似的两国(如美国和加拿大)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且贸易可以发生在同一行业。

原因很简单:如果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企业成本,那么加美之间的贸易就如同美国本国扩大生产规模一样。加美之所以发生贸易是因为两国生产规模上的区别,而不一定是由于两国存在技术或资源的区别——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行业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导致了国际贸易。规模报酬递增并不是一个新发现,在1930年就有经济学家指出过,克鲁格曼的贡献在于他别出心裁地把它用于解释贸易现象。

有一个关于这篇文章的故事。1978年夏天,克鲁格曼作为耶鲁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应邀参加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举办的学术研究会。这是一个由学术水准很高的学院派教授组成的松散学术组织,能到这里宣读论文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克鲁格曼开始发言时,谁也没有在意这位小伙子,人们都在私底下交谈。但渐渐地,他的内容让在座的学者们停止了交谈,屏息倾听,最终大厅里鸦雀无声。克鲁格曼一夕成名。而后,他回忆说:“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者大凡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主要运用希腊字母进行数学推导和计量处理的经济学家,可谓学院派经济学家;第二类是主要处理如通货膨胀升降和货币增减等现实问题的经济学家,不妨称为现实派经济学家;第三类则专门出书卖给因误机被困在机场而闲极无聊的旅客,姑且称为机场经济学者。

严格而言,第三类不能算为经济学家。而对于一名经济学家来说,受分工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不得已要在第一第二类中有所取舍,一般难以兼于一身,但克鲁格曼却是一个杰出的例外。

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是各自专业领域里的顶尖高手,他们在行业内得到广泛的承认不足为奇。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学界和整个经济学界都是声名赫赫——在美国,如果你是一名经济系研究生,却不知道克鲁格曼,那绝对是一个笑话。不同平常的是,在美国的工业界、大众乃至国际社会中,他也是声名显赫。

克鲁格曼在圈外的声名来自他对许多问题的独到见地,更得益于他的优美文笔。他是当今经济学家中文章写得漂亮的少数人之一。在他获得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克拉克奖时,评审委员会在激赏其学术成就之余,居然不忘点评他的文笔——“可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更斯的诗歌和马蒂斯的油画”。

经济学家被要求按严谨的学术范式写作,优雅的文字一般并不能增添其学术声誉。克鲁格曼在大学期问虽主修经济,却酷爱历史,正是那时候大量“不务正业”的阅读和写作造就了他笔下文字非凡的感觉,这也是他后来被《纽约时报》请去写专栏的重要原因。

从2000年起,他在《纽约时报》上每周发表两篇专栏评论,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专栏作家,是少有的几位能分析美国当代政治关键事务的人物之一。2007年,他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用来刊登那些不能包含在专栏中的图表。

P2-4

序言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申作宏先生读了我发在《南方周末》的《克鲁格曼的神话》,约我写一本介绍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通俗读物。

我很是踌躇,一方面实在是太忙,学术研究和教学之余似没剩下多少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应该算是一名克鲁格曼笔下的学院派经济学者,而做严肃的学术研究和写通俗的经济学读物很不一样。说实在的,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一挑战性工作,心里直打鼓。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试一试。部分原因是因为申兄是老校友,实在不好意思拂他的面子;部分原因是刚好赶上春节,节日单位人少楼空,也能挤出时间敲点东西。这样敲敲打打,居然也有了眼前的这本小册子。自己读一遍,不满的地方甚多,但学校已开学,也没有太多时间容我慢慢修改。唯一值得自慰的是,经过这次疏理,自觉对克鲁格曼思想的了解,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理解,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对政策灵活应用的领悟,都似乎有所进步。

本书参考了众多文献,主要来自克鲁格曼发在《纽约时报》各期专栏的文章,多篇经典学术著作以及他的多本著作,如《期望失落的年代》、《偶然的理论学家》、《流行的国际主义》、《大破解:我们迷失在新世纪》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无意(也无力)于取代他的这些著作,有兴趣的读者可再阅读原文。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许多学生的帮助和投入,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研究助理潘钜桐、王敏燕、赵晓曦、徐翰、许辉、李慧等在收集原始资料方面的辛勤付出。本书也得益于与选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的交流。书中个别章节得益于高伟栋、胡晓慧、胡莹、王惠、庄腾飞等同学的资料收集。还有欧阳淼同学为本书的第一稿作了校订,在此一并鸣谢。最后我的爱妻田巍不仅给予我理解和支持,还亲自修订了本书的部分章节。我的父母更是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面前的这本小册子。

这些天绞尽脑汁敲电脑,无奈总觉得写得太慢,书会太薄。太太实在看不过去,说:“写那么长干吗?写书的人都写不动了,看书的人哪还会有时间看?”大惊,睁大双眼望着她:“那咋办?”“放心,”太太悠悠地回了一句:“书的畅销与否不在于长短!、”

是为序。

后记

当前,我们正遭遇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次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危机尚未见底,而它对全球的负面影响已是毋庸多言。

作为一名饮誉全球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和建议也许不是万能的,也许他也不能为我们走出经济危机开出一贴立刻见效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值得我们借鉴。正如罗斯福曾经提过的,对经济危机,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因此,克服恐惧,也许是我们走出经济危机的唯一灵丹妙药。而至少,克鲁格曼的见解可以帮我们解读、透视当前的经济危机,可以帮我们思考经济危机。

有一点可以肯定,迟早我们会战胜这次危机。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危机中学到一些东西,避免重导覆辙。如列宁说过的:人生,如果能重走一次,80%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这本书,如能帮我们从当前经济危机中领悟到些许教训,就很知足了。

最后,我要把本书送给我的妻子田巍和外甥黄淏铨。

是为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拯自由贸易--随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走出全球经济危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淼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4092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