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第四辑。主要分为总论、古代文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三大部分,内容包括东亚文明进程黎明期的文化研究,韩国诗人金时习诗歌中的老庄哲学思想,18、19世纪的北京琉璃厂与朝鲜文人,圃隐郑梦周的南京使行与诗歌创作研究,解放前中国流移民文学的坐标,解放后朝鲜族小说叙事方式探析,2000年以后韩国小说的影像等。
| 图书 | 朝鲜-韩国文学与东亚/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第四辑。主要分为总论、古代文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三大部分,内容包括东亚文明进程黎明期的文化研究,韩国诗人金时习诗歌中的老庄哲学思想,18、19世纪的北京琉璃厂与朝鲜文人,圃隐郑梦周的南京使行与诗歌创作研究,解放前中国流移民文学的坐标,解放后朝鲜族小说叙事方式探析,2000年以后韩国小说的影像等。 目录 总序 序言 总论: 《玉楼梦》儒佛道思想剖析 东亚的融合与韩国文学的本体性 东亚韩国学研究方法之探索 古代文学研究: 东亚文明进程黎明期的文化研究 高丽中期汉诗中的道教思想探析 熊图腾与东北亚满一通古斯诸民族民间文学 词集、词谱的传人与高丽、韩国文人对词体的接受 18世纪的读书文化与实学派的读书论 韩国诗人金时习诗歌中的老庄哲学思想 古典小说《九云梦》中所体现的儒、佛思想的和谐 论时调创作上的两点问题 18、19世纪的北京琉璃厂与朝鲜文人 《皇帝》:病贵妃、钟馗骑马与明皇镜 圃隐郑梦周的南京使行与诗歌创作研究 《燕途纪行》中的顺治形象 李德懋诗学观与王士祯诗学观之比较 试论荪谷李达的学唐 “燕行录”中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形象研究:意义与价值 现当代文学研究: 解放前中国流移民文学的坐标 对近代文明的反省与抒情的形象化 数字时代的文学、艺术 诗歌类似性探究方案研究 解放后朝鲜族小说叙事方式探析 试论韩国的少年战争体验小说 由身份认同的不同而引起的文学表现之不同 流移民的生活空间及其情绪 2000年以后韩国小说的影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朝鲜-韩国文学与东亚/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42756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9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2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300.7-5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吉林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