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分析,到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再到具体的干预策略、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等,尝试为有心理危机的青少年儿童提供帮助。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理论篇,下篇为实践篇。
| 图书 | 青少年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心理救援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分析,到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再到具体的干预策略、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等,尝试为有心理危机的青少年儿童提供帮助。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理论篇,下篇为实践篇。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灾后儿童心理与青少年心理干预概论/3 第一节 灾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3 (一) 灾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反应特点/3 (二) 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4 (三) 创伤后应激障碍/4 第二节 灾后心理干预的理论概述/6 (一) 心理危机的基本内涵/6 (二) 危机干预的基本内涵/8 (三) 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8 第三节 灾后青少年儿童心理干预策略/14 (一) 会谈技术/14 (二) 绘画治疗/21 (三) 沙盘游戏/22 第二章 替代性创伤及其应对/27 第一节 替代性创伤概述,27 (一) 替代性创伤的内涵/27 (二) 替代性创伤的危害/32 (三) 替代性创伤的成因/33 第二节 替代性创伤的测量/35 (一) 替代性创伤的自我监测/35 (二) 心理治疗者的替代性创伤测量/37 (三) 参与救援的社会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测量/38 第三节 替代性创伤的应对/42 (一) 提升专业水平/42 (二) 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44 (三) 开展团体交流/49 下篇 实践篇 第一章 灾区青少年儿童心理辅导个案/52 五指虽残,可爱依然/52 朋友,你还好吗/55 爱和专业的力量/58 自责与愧疚/63 “一夜长大”的孩子/65 我们曾在树林间躲藏/68 恐惧与焦虑/72 构建安全的心灵世界/75 接纳的冲突/77 寻找失落的光明/82 重建孩子的心灵家园/84 重燃对生命的希望/9l 改变于细微之处/99 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102 第二章 灾区青少年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个案/106 一名不受同学欢迎学生的干预个案/106 一名离家出走学生的干预个案/108 一名障碍学生的干预个案/111 一名后进生的干预个案/113 一名自卑儿童的干预个案/116 一名爱说谎儿童的干预个案/119 一名留守儿童的干预个案/12l 一名好动儿童的干预个案/124 一名轻度智障儿童的个案分析/125 一名听力残障儿童的个案分析/128 参考文献/131 后记/135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青少年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心理救援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许思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5240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3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9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1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45.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46 |
| 宽 | 179 |
| 高 | 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