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抢救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浙江省文化厅、财政厅决定编纂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浙江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十四个项目,逐个编纂成书,一项一册,然后结为丛书,形成系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着意追寻富阳竹纸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曲折路径,讲述它的源流、类别和特有的价值,记录它的工艺流程、精湛技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绝艺,诠释它的风情、传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本书同时直面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后继乏人的濒危现状。上述这一切,汇成了本书的声音——保护传统竹纸制作技艺,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延续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鲜活精髓!

内容推荐

富阳造纸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元书纸是富阳造纸的主要品种,用嫩竹浆制作的元书纸,精工细做,纸面光洁,色泽白净,不受虫蛀,不易褪色,纸薄若蝉翼,韧力似纺绸。富阳竹纸制作技艺闻名全国,在民间有“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的说法。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富阳竹纸业概述

【壹】得天独厚的竹纸生产条件

【贰】传统竹纸源流与沿革

【叁】竹纸制作技艺的价值和影响

寓阳竹纸的类别及品种

【壹】富阳竹纸的分类

【贰】富阳竹纸的种类变迁

【叁】富阳竹纸的规格

【肆】富阳竹纸的质量标准

寓阳竹纸制作的特点和工艺流程

【壹】富阳竹纸制作的特点

【贰】富阳竹纸制作的工艺流程

【叁l富阳竹纸制作的器具和设施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文献选摘

【壹】李扶与富阳元书纸

【贰】史尧臣与上盘坞元书纸

【叁】董伟邦和乌金纸

【肆】金丝坞与上官纸

【伍】元书纸的传说

【陆】纸价贵贱时的槽户员工

【柒】纸乡风情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纸行和个人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壹】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现状与保护

【贰】传统造纸技术的继承与革新

后记

试读章节

享有盛誉的富阳元书纸是富阳传统手工土纸的代表,到20世纪90年代初,富阳竹纸生产还遍及县内24个乡镇,主要集中在江南山区,尤以大源区为最。这以后,竹纸生产逐渐萎缩,但还拥有部分市场,一息尚存。1995年,富阳元书纸生产仅湖源一地,全乡削竹办料1570万斤,开槽205厂,从业人员820人,产纸1332.5吨,计51520件。其中,元书纸37500件,六门纸3750件,黄元纸7500件,红元纸2500件,宣纸125吨。到2005年,湖源乡新二、新三、中塔三个村,开槽96,厂=从业人员768人,其中元书纸产量379吨,计17595件,为全市元书纸硕果仅存的一方产地。竹纸类中的祭祀用纸、卫生用纸,还有大源(新建片)、灵桥(礼源片)、里山、渔山、上官、湖源、常绿等7个乡镇仍在继续生产,涉及40个村,有槽厂472厂,从业人员3776人,总产量200800件,计重1837.3吨。

2008年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富阳市文物馆经过五个月的发掘后,在富阳市高桥镇泗洲村凤凰山北麓发现宋代造纸遗址。遗址总面积达22000平方米,包括造纸作坊和生活区,现发掘区位于作坊区,发掘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泗洲村造纸遗址包含的遗迹基本反映了从造纸原料预处理、沤料、煮镬、浆灰、制浆、抄纸、焙纸等造纸工艺流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科学史教授潘吉星表示:富阳泗洲村造纸遗址是截至2008年发现的、同内惟一保存完整的造纸遗址和年代最早的造纸工场遗址,展现了中国最早时期先进的竹纸生产工艺流程,不仅全国罕见,甚至震惊世界。

清光绪《富阳县志》载:“浙江各郡邑出纸以富阳为最良,而富阳名纸以大源之元书为上上佳品,其中优劣,半系人工,亦半赖水色,他处不能争也。”

富阳竹纸经过一千多年的世代传承,具有一整套成熟的制作工艺,其制造工艺除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造竹纸”记载的“斩竹漂塘、入■蒸煮、水碓舂捣、荡料入帘、覆帘压榨、焙弄烘干”之外,技艺更加精致完善,在工艺技术上还有很多独创,如制浆过程中的人尿发酵工艺,是全国各竹纸产区绝无仅有的。这是富阳纸工在长期实践中的一项发明和创造。用这—方法发酵,因尿液中含有氮的代谢物尿素及嘌呤类化合物尿酸和盐类,能脱去其硬性的灰质,加快竹料的发酵软化,对竹类纤维的损伤较小,并使制成的纸张有较好的防虫蛀、防渗墨的效果。又如荡帘抄纸中的“打浪法”,抄纸工两手持帘入槽,荡起浆液入于帘内,竹帘随手腕动作而前后左右自如晃动,帘上浆液平衡荡漾,达到使湿纸厚薄均匀的效果。因这种抄纸法与众不同,独具特色,被手工纸生产界称之为“富阳法”(亦称“富阳帮”)。这些富阳特有的制作技艺,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还有富阳抄纸竹帘的制作技艺,在全国手工造纸业中首屈一指。竹帘用极细的竹丝为经,丝线为纬,手工编织而成,涂以优质土漆,具有帘丝细、匀、滑、韧的特点,能在抄纸时舒卷自如。据《浙江经济纪略》记载:“民国十五年北平国货展览,富阳之竹帘得特等奖。”

长期以来,富阳竹纸的生产技艺依靠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其技法大同小异,各有小变而不离其宗。言传身教是主要的传承方法,但其中的抄纸、烘蝠等绝艺,必须从小学起,全凭个人的悟性以及长期实践才能掌握,难于形诸语言文字。

富阳竹纸制作工艺复杂,传统制作技艺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依据,其技艺及产品很难为现代造纸技术所替代。这些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一个重要范例,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_。富阳的竹纸制作技艺,还是研究古代造纸史、经济史、工艺技术史及文化史的重要素材。

富阳竹纸自其肇始,就成为用以书写的文房用品。作为文化载体,它既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信息,又是历代文人学子题咏诗文的对象。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的造纸术,还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20-23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富阳不仅以奇山异水著称于世,而且因手工竹纸享誉中外。传统的竹纸制作技艺是一代又一代的造纸艺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奔流不息的富春江的荣光与自豪。为弘扬独特而又灿烂的纸文化,展示竹纸制作技艺的风采,传承与保护富春文脉中无可替代的奇葩,我们责无旁贷地编撰了这本《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本书着意追寻富阳竹纸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曲折路径,讲述它的源流、类别和特有的价值,记录它的工艺流程、精湛技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绝艺,诠释它的风情、传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本书同时直面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后继乏人的濒危现状。上述这一切,汇成了本书的声音——保护传统竹纸制作技艺,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延续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鲜活精髓!

鉴于此,富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作者,聆听专家对富阳竹纸的价值评价,又深入纸乡,采访竹纸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一次又一次,在纸槽边、焙弄旁与纸农们面对面,听他们如数家珍般地传授技艺;料塘边、皮镬旁,目睹纸农们的娴熟操作。听年轻小伙道出“学习做纸还不如去城里蹬三轮车”的坦诚感言,听老艺人“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丢了太可惜”的感慨。摄影工作者找出了保存多年的照片,与文字相结合,一并献给读者朋友。在此,谨向为本书付出辛劳的王其全、陈顺水、蒋增福、周秉谦、史庭荣、叶盛高、王蓉珍、陈志荣、方仁英、应秀玉、陈玲花、徐顺发、倪国萍等致以深切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准,本书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有待识者赐教。

编者

二○○八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孝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67563
开本 32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721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6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