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政府政策新思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究竟是从何而来?它对世界经济和各国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各国政府如何应对这一世纪危机?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真能力挽狂澜吗?带着这些问题,本书深入剖析了本轮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所采取的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并着重阐述了中国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展示出的信心和勇气,果断实施的产业振兴计划及其他各项救市措施。

内容推荐

本书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通过具体生动的世相百态揭示了这场金融风暴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造成的重大影响。书中对世界主要国家在此次金融风暴中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并就中国应对金融风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祸起次贷: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

 第一节 自食其果:美国被信用消费害过了头

一、次贷缘起:居者有其屋的梦做反了

二、危机前夜:穷人大买房

 第二节 步步沦陷:华尔街繁荣不再

一、蝴蝶效应:新世纪金融濒临破产

二、风浪又起:贪婪和欺诈吞噬了对冲基金

三、来势汹汹: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

四、地动山摇:金融海啸喋血华尔街

 第三节 池鱼之殃:实体经济滑向崩溃边缘

一、危机蔓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二、无处贷款:银行破产的尴尬

三、楼市崩盘:房地产繁花凋零

四、倒闭潮起:巨无霸企业难独善其身

五、生死之间:汽车产业的集体沉沦

六、信心渐失:贸易逆差持续下降

 第四节 恍如隔世: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瞬间改变

一、信用廉价:今天的享乐埋下明日的苦果

二、过紧日子:大房大车成烫手山芋

三、苦中作乐:美国人窍门多多

四、压力重重:呼唤更多心理干预

 第五节 亡羊补牢:7000亿美元输血尚能“补”否

一、出招连连:危机阻击战效果甚微

二、7000亿救市:抉择背后的考量

三、重拾信心:奥巴马8000亿能救美国否

第二章 命悬一线:政府初尝财政破产之痛

 第一节 童话破灭:极地“世外桃源”外债缠身

一、昨日光环:神秘岛国最适合人居

二、一朝梦醒:从幸福的云端跌落

三、力不从心:拯救冰岛需倚仗外力

四、冰岛模式:不该选择的捷径

 第二节 梦断卡拉奇:朝觐之路遥遥不可期

一、圣愿难成:金融危机横亘朝觐之路

二、捉襟见肘:巴政府濒临财政破产

三、内外交困:巴国终遭金融危机裹胁

四、寻求援助:巴国终逃破产绝境

五、宏观经济走过最困难时期,IMF经济救助效果显现

 第三节 重蹈危机:金融寒流逼退“韩”流

一、寒流来袭:韩国经济全面受挫

二、共担痛苦:韩国全力斗战危机

三、迷雾重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韩国

第三章 冰冷圣诞:欧洲盟友艰难应对危机

 第一节 难逃魔掌:“大和生命”的终结只是开始

一、首当其冲:金融业风波乍起

二、销售低迷:日本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三、在劫难逃:日本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四、何去何从:经济改革之路如何走

 第二节 落魄绅士:危机从挤兑风潮中蔓延

一、内生缺陷:推倒北岩的黑暗之手

二、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悲观气氛弥漫

三、深陷泥潭:英国成为衰退的经济发达体

四、刺激经济:金融救助计划效果难显

 第三节 浪漫依旧:“口红”与经济类报纸一起“火”

一、危机深重:200万失业人口的背后

二、别样风景:金融危机下的法国人生活

三、寻求平衡: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化解短期危机

 第四节 哲人反思:《资本论》成德国畅销书

一、惊人亏空:德国银行业危机四伏

二、阻碍叠嶂:欧洲经济火车头放慢速度

三、经典重读:卡尔·马克思成为时尚

四、重拳出击:德意志救市意坚定

 第五节 欧盟抉择:谋求自保还是同舟共济

一、红灯频亮:欧盟经济四面楚歌

二、协调行动:呼声不断而措施滞后

三、各自为政:救市的道路异常曲折

四、共同进退:欧盟最后的选择

第四章 光彩虽在:金砖四国难掩暗淡之色

 第一节 危在旦夕:梅普组合奋力拯救俄罗斯

一、跌跌不休:俄罗斯经济险象环生

二、精诚合作:反危机实效超出预期

三、措施多多: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困境

 第二节 路途坎坷:巴西被金融危机绊住脚

一、风光不再:热情桑巴的节奏由快转慢

二、轻装前行:减税政策解后顾之忧

三、潜力巨大:丰富资源支持未来增长

四、希望仍在:刺激经济巴西增内需

 第三节 雪上加霜:印度突遭双重打击

一、风雨飘摇:金融危机冲击新兴市场

二、重创信心:恐怖袭击阴霾笼罩印度

三、政府助力:印度全方位促进经济

四、便利融资:小型工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

五、拉动内需:40亿美元投资即将实施

 第四节 力挽狂澜:中国政府救市金牌道道急发

一、苦不堪言:金融危机绑架了中国经济

二、志在必得:中国救市决心坚不可摧

三、甘霖再降:金融国九条滋润中小企业

四、暖风频吹:产业振兴计划鼓舞人心

第五章 全球动员:竭尽全力救金融振经济

 第一节 殊途同归:各国救市政策大扫描

一、政府注资:首选之举或许是饮鸩止渴

二、降息之举:需慎用的一把双刃剑

三、国家控股:金融机构的一剂苦药

四、加强监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经济刺激:方案让人欢喜让人忧

 第二节 共商大计:国际经济组织高峰频聚首

一、貌合神离:G7提出抽象的5点计划

二、全球携手:G20出炉振兴经济共识

三、几番犹豫:欧盟终于走上联合斗争的路

四、团结救市:欧元区15国的计划难以立竿见影

五、紧急援助:IMF启动特别程序救列国

 第三节 深度反思:噩梦从何处开始

一、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二、危机根源: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

三、深层原因: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

四、亟待改革:以美元为本位的货币体系

第六章 重望在身:中国担纲全球经济引擎

 第一节 独秀一枝:中国面临重大挑战

一、底气十足: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

二、形势严峻:宏观经济面临最困难的日子

三、困难显著:外贸出口障碍迭起

四、压力空前:就业问题考验政府能力

五、措施跟进:扩内需、拉消费力度需加大

 第二节 初显成效:中国要在危机中最早复苏和振兴

一、挑战自我:中国要率先从危机中复苏

二、信心百倍:中国有条件率先复苏

三、希望可见:中国经济或将提前复苏

 第三节 力保增长:中国任重道远

一、意义重大:保增长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二、挑战重重:保增长前路漫漫困难多

三、基础夯实:保增长仍是胸有成竹

四、科学反展:保增长需各方共同努力

结语 痛并抗争着:考验各国政府的2009年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节 自食其果:美国被信用消费害过了头

如今,全世界人民都在牙咬切齿地痛恨一个词“次贷危机”。这个带给我们恐惧和担忧的“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它就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如此重大的影响?这是很多人感到疑惑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美国次贷实际上分为“次级贷款”和“次级债”两个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美国住房次级贷款的迅猛发展使次级债泡沫急速膨胀,当泡沫破灭的时候,次贷危机便全面爆发。问题是,美国为什么会有大规模的次级贷款?为什么这个次级贷会衍生出次级债?让我们一起从美国的政策和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中寻找答案吧。

一、次贷缘起:居者有其屋的梦做反了

(一)鼓励私人拥有住房:美国历届政府的共同信念

家,住房,自古就是人类情感的归宿。

普天下的民众常把拥有自己的房屋作为美好的梦想。一座破旧的寒窑,只要能避风雨,下嫁董永的织女就感到幸福和满足。统治者们只要能为老百姓提供足够的住所,那就能社会太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居方能乐业。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都市中房屋建筑的建设数量减少了约90%,近200万户居民因无力偿还贷款而丧失住房产权,约1600家银行因无法回收贷款而破产,住房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国家不可战胜”(A nation of home owners is unconquerable)。于是“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适宜的环境里拥有一个家”,成为这个国家住房政策的基本目标,并写进了1949年通过的《住房法案》序言中。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美国政府不仅通过住房信贷、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人们购房,通过公共住房、住房券等方式让中低收人人群能够租得起房子,甚至还通过合作建房和共有住房等途径解决百姓住房问题。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使美国的住房困难得到了缓解。

21世纪,刚刚卸任的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又把建设一个“所有者社会”(ownership society)作为他的政治追求之一,鼓励私人拥有住房,并宣布每年6月为美国的“全国住房所有权月”(National Homeownership Month)。

尽管人们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但是鼓励私人拥有住房仍旧成为美国政府及政界人士的共同信念。同时,美国政府从1937年开始起实施公共住房政策,并在鼓励私人拥有住房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美国通过诸如《社区再投资法》等法律帮助私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购置住房;并为私人购买住房提供大量财政补贴。有关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预计补贴总额为:住房抵押贷款利息补贴:800亿美元;州和地方房地产税减免:155亿美元;出售房屋实现增值收入税收减免:370亿美元;总额超过1300亿美元,或者联邦政府总税收收人的5%。

政策的鼓励当然是购房的动力之一,拥有住房的梦想固然也是美好的。可是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一次性拿出全部的房款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办?不用担心,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那就是贷款。

(二)美国家庭房产梦圆之路:让老百姓更容易获得贷款

很多年前,流传着这么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够了30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

这个故事传遍了中国了,而美国人的贷款生活方式也跟着这个故事被中国老百姓了解、羡慕、进而效仿。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美国人的贷款买房习惯其实是美国政府培养和鼓励出来的。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从多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了房贷成为老百姓的生活的一部分。

首先,鼓励银行借钱给老百姓买房,并有效降低贷款利息。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刚刚开始公共住房政策之楚,就通过立法的方式设法增加住房贷款的供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32年的《联邦家庭贷款银行法》。根据该法,美国在全国设立了12家“联邦家庭贷款银行”。这些银行实行会员制,凡有住房贷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人股成为其会员。人们把这12家银行称作“银行的银行”。其运营模式是,12家联邦家庭贷款银行通过财政部发行专门债券,低价筹集资金,然后把这些资金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借给成员银行,供其发放房贷款。由于,成员银行得到的是低息资金,因而其再发放出去的住房贷款的利息也就跟着降下来了。如今,全美一共有8 000多家金融机构是该体系的成员,占全国金融机构的80%。

P3-5

序言

2008年9月,一场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如海啸一般冲击着世界经济。在这场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冠之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终结了其统治华尔街的时代,欧洲各国一个又一个资产数以百亿美元计的金融巨子深陷困境,面临倒闭的危险。虚拟经济的崩溃使得实体经济面临重重困境,房市低迷,通胀高攀,消费不振,失业率上升,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冰岛、巴基斯坦等国因金融危机濒临国家破产,而东欧南美多国也拉响了破产的警报。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虽号称“金砖四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为拯救经济,将损失降到最低,世界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采取紧急救市措施。然而,世界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的迹象。2009年春天,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给世人造成的阴霾还没有因为冬天的离去而逐渐淡去,对第二波金融危机的担忧已开始慢慢袭上人们的心头。

这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究竟是从何而来?它对世界经济和各国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各国政府如何应对这一世纪危机?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真能力挽狂澜吗?带着这些问题,本书深入剖析了本轮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所采取的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并着重阐述了中国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展示出的信心和勇气,果断实施的产业振兴计划及其他各项救市措施。

金融危机虽然还在继续,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全世界携手共进,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战胜危机,走出低谷,重创世界经济的美好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政府政策新思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91750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0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