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染黄沙/伊比利亚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斗牛是低贱的行业,从业者几乎都是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他们过的是朝不保夕、伤痛不断的艰难日子,只有极少数成功的斗牛士能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作家以其生花妙笔,通过一名斗牛士一生的际遇,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贫富差异,各种思想的矛盾,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阶层对斗牛这一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残酷行业的不同看法,为我们留下一幅多彩多姿、栩栩生动的社会画卷。

内容推荐

《血染黄沙》是西班牙近代著名作家比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1867.1-1928.1)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908年。这部小说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一个街头小混混出身的斗牛士,由初期的穷途潦倒,到成名后过上穷奢极侈的生活,沉迷于酒色和赌博,在他年富力强处于巅峰状态时,意外被牛角顶伤,伤愈后雄风不再。后来,在一次斗一头胆小怯懦的公牛时,想以大胆的动作,吸引弃他而去的贵妇,与她重叙旧好,在他想入非非之际,分散了注意力,虽然手中的剑已经刺中公牛,却也被牛角挑伤要害,未及营救就一命呜呼了。

目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每逢举行斗牛的日子,胡安·加利亚多总是早早就吃午餐。一盘烤肉是他食用的仅有一道菜。他是滴酒不沾的;他面前的那瓶酒始终原封未动。他必须保持冷静。他喝下两杯未加牛奶的浓咖啡,点燃一支很粗的雪茄,两肘支着桌子,下巴托在双手上,用慵困的眼睛看着顾客渐渐坐满餐厅。

几年前,自从在马德里斗牛场举行授予他主要掌剑手称号的仪式之后,他每次来,总是住宿在阿尔卡拉街的这家饭店,饭店店主夫妇待他亲如家人,餐厅侍者、看门人、厨房杂役和年老的女佣都敬重他,把他看作这家饭店的光荣。他也曾因为身上两处被牛角顶伤,裹着逗牛红布,在弥漫着碘仿和雪茄烟雾气味浓烈的环境里,在这里住过许多日子。不过,这一不快的回忆并没有在他心里留下什么印象。怀着经常身不由己地处于险境的南方人的迷信想法,他认为这家是“走鸿运”的饭店,住在这里就不会遭遇凶险。他会遇到斗牛职业的种种倒霉事——衣服被扯破,肌肤被撕裂,但是绝不会像已经倒下的那些伙伴那样永远倒下。一想起这些人,就会搅了他的美好时光。

在斗牛的日子里,他及早吃过午餐之后,总喜欢呆在餐厅里静观旅客们的活动。他们是外国人,或者是从遥远省份来的人,走过他身旁时神色淡漠,往往看也不看他一眼;后来,从仆役那里得知,这位脸刮得干干净净,眼睛乌黑,穿戴得像个绅士的漂亮小伙子,就是大家亲切地叫做“美男子”的著名斗牛士胡安·加利亚多,便好奇地转过头来。他经常在这种好奇的氛围中排遣恼人的等待,直等到前往斗牛场时刻的到来。多么漫长的等待时间!在这胜负未卜的时间里,似乎从他内心深处浮现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恐惧,使他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是他这种职业最痛苦的时刻。考虑到斗牛的劳累,还考虑到必须保持身心的轻松和灵活,他不想上街;为了赶到斗牛场时不会受消化的于碍,他的午饭必须提早吃而且少吃,不可能在餐桌前消磨时光。

他仍然坐在那张餐桌的首座上,双手托腮,眼前飘着一团芳香的烟雾,时不时转动他那闪现一种自负神色的眼睛,扫一眼正关切地凝视着他这个著名斗牛士的几位女士。

作为大众宠儿的自豪感使他相信,他在她们这种目光里看到了赞赏和讨好。她们都认为他长得漂亮而且举止优雅。于是他忘却了自己的种种疑惧,出于所有习惯在公众面前摆出神气活现的姿态的本能,他挺直身子,用指甲弹掉落在衣袖上的雪茄烟灰,戴正套住整个指节的大钻石指环,指环上镶的那粒钻石虹彩四射,水滴般晶莹的核心仿佛有一股神火在燃烧。

他得意地往自己身上扫一眼,赞赏着剪裁精良的三件套服装;他那顶在饭店里戴的便帽,就放在近旁的一把椅子上;他的背心上部,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横挂着一条精美的金链;点缀在领带上的那颗珍珠,似乎发出乳白色的光,照射在他肤色浅黑的脸上;他脚上穿的是俄国皮鞋,在脚腕和狭窄的裤脚之间,露出如同荡妇穿的那种抽纱绣花短丝袜。

一股柔和的、若有若无的英国香水气味,从加利亚多的衣服上和鬓角上精心梳理过的乌黑油亮的头发的波纹间散发出来;他还在妇女的好奇心跟前摆出得胜者的姿态。作为斗牛士,他是很不错的。他很满意自己的仪表。哪儿还有比他更出色、更受妇女喜爱的男人!……

但是,他突然心生忧虑,目光黯淡下去,又把下巴托在手上一个劲儿地吸着雪茄,烟草的烟雾遮住了他的视线。他焦切地期待着傍晚时分,希望这个时刻尽快来到;他期待着从斗牛场回来,那时尽管浑身汗水淋漓,而且疲惫不堪,可是一定会因为战胜危险而心情愉快,胃口大开,强烈渴望玩乐,而且确信可以安安稳稳休息几日。如果上帝还像以往那样多次保佑他,他就会有忍饥挨饿那阵子的好胃口,就会在微醺中去追寻在音乐厅唱歌的那位姑娘,她是他在上次旅行中见到的,不可能经常与她重叙友情。由于他过的这种生活,要经常从伊比利亚半岛的一端跑到另一端,他再也没有时间做别的事。

一些热心的朋友陆续走进餐厅,他们想在回家吃午餐之前,来看看这位斗牛士。他们是老斗牛迷,极力想形成一个团体而且拥有一个偶像,所以他们早已把年轻的加利亚多当作他们的掌剑手,在向他提供明智的忠告时,一再提到他们以往对“小蜥蜴”和“小火药筒”的崇拜。他们以保护人的亲昵态度用你来称呼他,而加利多亚答话时总是在他们的名字之前加上“堂”的尊称,因为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斗牛士在与他们的崇拜者之间,存在着传统的社会差别。这些老斗牛迷总要热情地提及久远的回忆,以便让这位年轻的斗牛士意识到他们的年龄和经验的优越性。他们谈到马德里的古老斗牛场,认为只有真正的公牛和真正的斗牛士才能在那里受人赏识;谈到接近目前的时期,他们一提及“黑衣人”就激动得全身发抖。这个“黑衣人”就是“小火药筒”。

“你要是见过他,该多好啊!……不过,你和你们这辈人那时候恐怕还在吃奶,也许还没出生呢。”

另外一些带着一副穷酸相而且面有饥色的斗牛迷,那时也在走进餐厅。他们有的是些经常对斗牛士进行赞扬和指责的报刊上默默无闻的评论员,只有斗牛士才知道他们;有的是些职业不明的人,一听到加利亚多抵达的传闻就纷纷露面,死乞白赖地赞颂他,向他讨要门票。共同的酷爱使他们与那些尊贵人物、大商人、官吏不分彼此;这些人物与他们热烈争论斗牛的种种事情,对于他们的纠缠不休并不害怕。

看到这位斗牛士时,大家一边拥抱他或是与他握手,一边向他发问和发出赞叹。

“胡安尼略……卡门这一阵子可好?”

“很好,谢谢。”

“令堂安古斯蒂娅斯太太好吗?”

“好极了,谢谢。她眼下在拉林科纳达。”

“你姐姐和小外甥们呢?”

“一切如常,谢了。”

“你那位活宝姐夫呢?”

“也很好。还是那么多嘴多舌。”

“你的小家庭也该有孩子了吧?还没希望吗?”

“没有呐,还没希望。”

他用牙咬一个指甲咬得咯咯响,以表示坚决否定,然后反过来由他向刚来的人间话;他只晓得这个人爱看他斗牛,其身世他就一无所知了。

“您家里的人也都好吗?……哟,我太高兴了。请坐,吃点儿东西吧。”

他随即问起几个钟头后他将与之对斗的那些公牛的外貌,因为,这些朋友都是从斗牛场来的,他们刚看过把公牛分开关进牛栏。他又怀着职业的好奇心,打听起有许多斗牛迷聚集的英国咖啡馆里的消息来。

P1-4

后记

《血染黄沙》是西班牙近代著名作家比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1867.1-1928.1)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908年。这部小说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一个街头小混混出身的斗牛士,由初期的穷途潦倒,到成名后过上穷奢极侈的生活,沉迷于酒色和赌博,在他年富力强处于巅峰状态时,意外被牛角顶伤,伤愈后雄风不再。后来,在一次斗一头胆小怯懦的公牛时,想以大胆的动作,吸引弃他而去的贵妇,与她重叙旧好,在他想入非非之际,分散了注意力,虽然手中的剑已经刺中公牛,却也被牛角挑伤要害,未及营救就一命呜呼了。

斗牛是低贱的行业,从业者几乎都是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他们过的是朝不保夕、伤痛不断的艰难日子,只有极少数成功的斗牛士能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作家以其生花妙笔,通过一名斗牛士一生的际遇,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贫富差异,各种思想的矛盾,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阶层对斗牛这一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残酷行业的不同看法,为我们留下一幅多彩多姿、栩栩生动的社会画卷。

我在中学时代,看过美国摄制的彩色电影《碧血黄沙》,它形象地展现了斗牛士的生活和惊心动魄的斗牛场景,充满异国情调,看后久久难忘。

1949年来到北京后,学习了西班牙语,得知《碧血黄沙》这部电影是根据西班牙作家的长篇小说《血与沙》改编而成的,便起意把这部小说译成中文,以飨读者。

记得当年这部电影在上海放映时,报纸登过几篇文章,对电影的译名大加称赞。译毕这部小说,我对书的译名颇费踌躇,后来请教译界朋友,有人认为电影的译名深入人心,又有色彩对比,令人过目难忘,还是采用原有译名为好。经查阅多部词典,得知“碧血”一词有特定含义,是指“为正义而流的血”,不仅仅因为色彩悦目。从小说主人公的为人,他在生活上的追求,他为讨好贵妇而想入非非,被牛角顶伤而命丧黄泉。这样的死固然令人扼腕,但用“碧血’,二字,未免过于抬高主人公,也不切合小说的内容。为此,我决定将此书书名译为《血染黄沙》。

《血染黄沙》涉及西班牙斗牛以及宗教、习俗等多方面内容,非熟知西班牙国情者,想将书中一些特有情节的描写译成中文,是有其难度的。这部小说我翻译了将近两年,完稿于2002年1月。2005年年初,我着手修改已完成的译稿,因种种缘故,时断时续,到2007年年初方告完成。在翻译和修改过程中,每遇难题,即就教于董燕生和林一安二位师友。对于他们的无私帮助,我感激不尽。

此书的出版,首先是得到好友胡真才的推荐,才得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接受出版。

本书译文若有不妥之处,务祈读者及方家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改正。

林光

2008年4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染黄沙/伊比利亚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比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
译者 林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468139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51.44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0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4: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