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心禅语悟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佛心禅语为着眼点,主要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禅的故事,分别从平常境界、自在境界、旷达境界、顿悟境界、自识境界、锤炼境界、中庸境界、智慧境界、快乐境界等方面进行展开。故事喜闻乐见,语言简洁清新,含义隽永,回味悠长。

愿本书如春花,使您心旷神怡;如秋月,使您若有所思;如夏风,使您清凉酣畅;如冬雪,使您惬意安详。茶余饭后,亦是学佛道场;品之读之,自然有所体证。

内容推荐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是需要一点“禅味”的。我们虽然不能大彻大悟,但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自在的人。在生活的某个当下,脑海之中灵光一现,然后豁然开朗,感到放松与超脱就足够了,因为这也正是佛的境界。

本书以佛与禅的故事为着眼点,分别从平常境界、自在境界、旷达境界、顿悟境界、自识境界、锤炼境界、中庸境界、智慧境界、快乐境界、幸福境界等方面展示佛禅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其中有日常生活的针砭之言;有令你清醒的警语;有生命世界的道理。愿本书如一滴甘露,能净化你疲惫的心灵,尽除你内心的疑惑,荡涤你心中的尘垢,滋润你干涸的心田,使你拥有一个自在的心灵。

目录

前言

平常境界

 1.用心感受生命,发现平凡生活的真义/2

 2.不执著于得失,平常心是悟道之本/3

 3.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4

 4.只有心无外物才不会被世事所迷惑/6

 5.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克服过分的虚荣心/7

 6.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没必要和别人比较/9

 7.必要时,放下才是解脱之道/10

 8.勿偏执一方,中道生活/12

 9.容纳一切,超越一切/13

 10.不让内心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左右/14

 11.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15

 12.彻见性情,自达圣境/16

 13.做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17

 14.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19

 15.施恩未必图报,天天都是好日子/20

 16.淡泊名利,无所欲求/21

自在境界

 1.身在局中,心在局外/24

 2.感悟人生,与美好的自然融为一体/25

 3.真情随意地生活,一切都自在/26

 4.内心宁静才享受怡人景色/28

 5.任其自然,世间没有永恒的事物/29

 6.心境恬淡,绝虑忘忧/30

 7.认清自己,不能超脱就做个平常人/31

 8.心无杂念,凡尘也会变成天堂/33

 9.活得投入,不在乎命运的刻意安排/34

 10.内心清净的人,做事只求适应自我本性/35

 11.名利就像一只皮箱,要拿得起放得下/36

 12.调整心情,随缘适意/38

 13.每个人都能制造幸福,都能与人友好相处/39

 14.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40

 15.不让世俗的标准束缚自己/42

 16.不把人生掌握在别人手中/43

 17.不做权势的奴隶/44

旷达境界

 1.豁达的人心大、心宽/48

 2.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49

 3.要真正帮助一个人,就要有容忍庸俗的气度/50

 4.有些事要认真,有些事不必太认真/52

 5.养心胜于治病/53

 6.征服别人不能靠拳头,要靠智慧/54

 7.批评你的人,是你的亲人和朋友/55

 8.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人生/56

 9.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58

 10.不念旧恶,以德报怨/59

 11.学会把美好的事物与人一起分享/60

 12.自制是一种境界,忍辱才能负重/61

 13.不虑饥寒,不知名位/63

 14.生死成功,一任自然/64

 15.放下架子,坦诚做人/66

 16.眼盲心不盲,助人即助己/67

顿悟境界

 1.命从心生,运由心转/70

 2.跨越人生的败点/71

 3.不人云亦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72

 4.学习知识和掌握本领,需要自己去领悟/74

 5.心虚意净,明心见性/75

 6.生命的长度,只在呼吸之间/77

 7.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78

 8.罪孽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80

 9.敢于承认错误,不为自己开脱/81

 10.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认自己做过/82

 11.死水不藏龙,兴云不吐雾/83

 12.在生活中慢慢积累,水到才能渠成/84

 13.文字只是工具,理解它靠的是心/86

 14.以无胜有,以不变应应万变/88

 15.舍弃贪欲,自我解脱/89

 16.积极调整心态,做人生的赢家/90

 17.每个人都能自救,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9l

 1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92

自识境界

 1.逃避责任和义务生命就没有任何价值/96

 2.人生就是奉献和付出,没有付出哪来收获/97

 3.责任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99

 4.相信自己,做自己的主人/10l

 5.命运在自己的手中,信念决定一生/102

 6.不思进取的人,生命对他是一种惩罚/103

 7.把命运转换成使命,做自己想做的事/104

 8.得意炫耀,是无知的表现/106

 9.你就是一颗珍贵的明珠,你要相信自己/108

 10.秉持本色,不要模仿别人/110

 11.认清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111

 12.挖掘自己的潜能,你就是最好的/112

 13.扔掉身边的拐杖,依靠自己成大事/114

 14.有的时候,劣势也能变成优势/116

 15.投入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117

 16.责任感越大,成就也越大/119

 17.自己获益,让他人获益/120

 18.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会后悔的地方/121

 19.活在当下,让生命流光溢彩/123

锤炼境界

 1.在风雨中历练自己,敢于向困难挑战/126

 2.接受锤炼,生命才能茁壮/128

 3.活在掌声中的人,经不起考验/129

 4.即使有可凭借的优势,也须保持冷静/130

 5.遭遇逆境和挫折都要抬起头来向前走/132

 6.放弃跟对手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134

 7.只要去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135

 8.人生没有真正的失败,意志坚强终会成功/137

 9.耐心比信心重要,不妨等到第二个春天/139

 10.对自己的信仰充满热情,就会创造奇迹/14l

 11.学会将目标分解,一步一步来/143

 12.找到一个新起点,从头再来/144

 13.该今天完成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天/145

中庸境界

 1.先懂低头,然后才能出头/148

 2.对人尊敬,就是庄严自己/149

 3.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151

 4.做事应论是非,不能论利害/152

 5.与人打交道,不同的人不同的对付方法/153

 6.保持冷静,以平和制怒/155

 7.劝告朋友也要讲究方式/156

 8.刻意猜测别人是错误的/158

 9.为人处世切忌锋芒毕露,争强斗盛/159

 10.有时候,小人也要当君子养/161

 11.结交比自己强的朋友,结交有学问的朋友/162

 12.善恶兼容,能忍者自安/163

智慧境界

 1.调和矛盾时,直接规劝不如委婉表达/166

 2.打破思维定式,解除心理枷锁/167

 3.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169

 4.墨守成规的人,永远打不开成功的大门/170

 5.明确谁是竞争对手,奋斗才不会偏离方向/172

 6.只有思路开阔,才不会钻牛角尖/173

 7.一叶障目,不见森林/174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75

 9.胜利者不是技巧最好的人,而是最肯动脑筋的人/176

 10.宝物要知道善加利用,不利用就是废物/177

 11.不盲从,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179

 12.别拘泥,有时手段可以超越常规/180

 13.沉默是金,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181

 14.脚踏实地,欲速则不达/183

 15.跑得快不如长个好脑袋,学会在创新中发展/184

 16.当直言难以奏效时,正话反说将有更大效果/185

 17.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掌握正确的方法/186

 18.谨慎小心,不要鲁莽行事/188

快乐境界

 1.无事是最大的快乐,是最大的幸福/190

 2.烦恼由心生,不想自然无/19l

 3.不操闲心,不说闲话,不管闲事/192

 4.不要让眼前的事物蒙蔽心灵/193

 5.世上一切牵绊,都是忧虑和烦恼/195

 6.在平淡中追求快乐/196

 7.生气时转移注意力/197

 8.学会给自己减压/198

 9.自珍、自爱、自敬、自重/200

 10.正确对待环境,正确对待内心/201

 11.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浮云/202

 12.寸金难买寸光阴,生存就是最大的快乐/203

 13.远离尘世,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204

 14.快乐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可比性/206

 15.快乐源于自身,你想快乐就会快乐/207

 16.蔑视困难的人,在黑夜中也会露出笑容/209

 17.打开心灵之窗,高唱快乐之歌/210

幸福境界

 1.财富可以证明价值,财富跟着爱心来/214

 2.世界是互动的,接受爱时别忘给人关爱/215

 3.慈悲和关爱让迷途者知返/217

 4.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219

 5.宽容是美德,是爱的最高境界/220

 6.爱别人就是爱自己/222

 7.友善地接纳别人,你的人际关系必能和谐/223

 8.凭良心做事,不留遗憾在人间/224

 9.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225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7

 11.宽恕别人也能拯救自己的灵魂/228

 12.舍己为人,会获得别人的尊重/229

 13.善待他人,不忘感恩/231

 14.夫妻是前世修来的缘,要互相珍惜/232

 15.享受生活,拥有的就是最好的/234

 16.仁爱胜于聪明,它让世界充满感动/236

试读章节

4.内心宁静才享受怡人景色

一天,百丈怀海陪着师父马祖道一在河边散步。河边水草萋萋,河虽不宽,但那平静的水面衬着河边的树林就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师徒两人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着周围的景致,体悟自心的真常。

突然,一群野鸭子飞过,发出嘈杂凌乱的叫声,打破了片刻的宁静和安详。师徒的讲话也都停止了。

正沉醉在宁静的自然中的百丈怀海猛地抬起头来看着天空的野鸭子,马祖心中仍然沉醉于自己心中那份宁静。但他想知道自己的弟子最近参悟的功德如何,于是就问百丈怀海:“是什么声音?”

怀海答道:“野鸭子的叫声。”马祖心中一叹,没有说话。怀海见师父不再发问,也紧跟在后面,静静地走着。

过了好久,马祖又问百丈怀海:“刚才的声音哪里去了?”

怀海答道:“飞过去了。”

马祖就停下来,说道:“并没有从你的心上飞过去吧?先祖师有言:事如春梦了无痕。你现在心中还记着,看来你的心中痕迹太重呀!”怀海感觉很是惭愧。

自从六祖那首著名的偈子出现后,尘埃几乎成了心中迷误和心灵耽于外物的代名词。

佛心禅语

尘埃虽小,却容易阴蔽在深处。尘世中的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更要“事梦了无痕”,及时扫去心头的尘埃,让内心得以解脱。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清风下的的花朵随风摇曳的飘然洒脱,雪夜中的月光逐云辉映的明朗清宁这种怡人的景色。

5.任其自然,世间没有永恒的事物

夏季暴雨过后的一天,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中午时分,太阳格外强烈,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你到前面看看有没有河流,去弄些水回来。”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走了没多远,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条小河。但是他刚走到那里,却发现河面上漂着不知从哪里来的杂草等,河水浑浊不堪。“这怎么喝呢?”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河上漂着许多杂物,不能喝了,还是找条小溪吧!我听说前面就有一条小溪,溪水非常清澈。”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河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就别再去找前面的那条小溪了?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河看看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起容器,心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

佛陀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你去了就知道,这次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河旁边的时候,看到河水是那么地清澈、纯净,那些杂物都不知被冲到哪里了。

侍者高兴地捧着装满水的容器,来到佛陀面前说:“刚才还污浊的河流现在却清澈见底,多神奇啊!”

佛陀说:“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任其自然,真正禅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不刻意去改变,也不怨天尤人,顺气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说:“心灵的知觉已现,却往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念头束缚住。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请教严头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顺其自然好了,管它干吗!”

佛心禅语

山有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倒是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愚痴的人总想改变什么,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

6.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有一位姓刘的尼姑,当时的人叫她“刘铁磨”。她在沩山和尚的院旁结庵修行,跟沩山参禅,也时常帮助云水僧们。

有一天,刘铁磨又来参禅。沩山一见到她,就笑着对她说:“老犟牛又来了!”语似不恭,意却亲切。说尼姑是铁磨,是讲她禅机甚锐。而老犟牛在禅里常代指功底不凡。

一头水牯牛,一头老母牛,正逢对手。刘尼见沩山挑战,便说:“明日五台山大供斋食,施主济济,老师去么?”

五台山在山西,沩山在湖南,恐怕怎么也来不及吧。沩山听完刘尼之言,当即倒下便睡。对她说:老僧瞌时即睡,饥则饱食,不需要什么斋供;也不用到什么五台山去,老僧寝食之处便是人间仙境。

刘铁磨见状,一声不响地走了。

世间极高深的哲理,往往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往往也是出于无心的真心流露。像沩山这样心境恬淡,没有非分之念的人,任何名利的诱惑又能奈他何?正是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佛心禅语

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对自己的现实处境感到满足,那么即使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能做到这些,就会忘掉一切烦恼,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

7.认清自己,不能超脱就做个平常人

一个立志修行的和尚不顾家人的阻拦去寺庙拜师。可是,不久就因为忍受不了佛家的寂寞下山还俗去了。

还俗之后,尘世的烦心事和亲戚邻里的口舌是非让他无法忍受,不到一个月,又上山了。

又不到一个月,他耐不住寺庙的清心寡欲的寂寞还是还俗去了。

和家人发生争执后,他又上山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脱去袈裟也不必信佛,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于是,这个还俗的人就按照老僧的指引支起一处茶店,还讨了个媳妇。日子也就这样过下去了,他也不必再为上山和下山而苦恼。

不管是别人点悟也罢,还是自己明白也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不强求自己,自性自愿地活着不就自在了吗?

善财童子拜访53位大师时,首先他去访问和合山中的德云比丘。可是他连访了七天也没找到德云的踪影。第八天,他终于在一座小山上发现了在这些偏僻角落传经布道的德云。

他对德云说:“我多日云游诸峰之间,都未觅得仙踪。”

德云对道:“我没有下过一次妙峰顶。”

云游诸峰之间就是独坐于妙峰孤顶。“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临济和尚说:“一个人站在孤峰顶上,就没有超越世俗的出路;一个人若站在街头,便可得自由。”孤峰顶上即可求得菩提,向上求得妙悟之路;十字街道是下化众生,教化众生之路。

“有一人永在途中却不离家舍;有一人离了家舍也不在途中。”不在“真空平等”的妙峰顶独坐,而是走下山来,走到“妙用差别”之中,为济度众生而忙碌的德云比丘的境界,就像是那些不沉于悟境之中而跻身于尘世的救世的愚者,和他们一起担雪填井。一个有平等心的禅师都应做到这点。

佛心禅语

离开了日常生活,一味只求自己的开悟和超脱固然潇洒,但不免孤单矣。像德云比丘这样不图报酬的济世之士,不求自己的超脱,只求做平常的僧人,能认清自己,顺着自己的性情生活,自能安然自在。

8.心无杂念,凡尘也会变成天堂

岩阳尊者问赵州和尚:“师父,一个什么东西都不带的人该如何?”

赵州回答:“放下着。”

尊者则说:“一件东西都没带,放下干什么?”

赵州回答:“担取去。”

岩阳尊者问:“我抛弃一切两手空空,心里坦荡荡地来到这里,我悟到禅了吗?”

“那么你把你心里紧紧抱着的观念放下吧。”赵州回答。

“我心里不曾有什么观念啊?”

“那么你就带着吧?”赵州揶揄地回答。

赵州从正反两面点明了禅者的达观清澈,不执着于物,亦不执着于念,才是真正的悟。

佛心禅语

山川秀丽的林泉一旦过于留恋,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一个人快乐与否,关键取决于心灵的态度。只要心地纯洁,灵魂无纷扰,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

P28-33

序言

世尊灵山拈花,迦叶会心一笑。禅,就在这拈花微笑之间诞生。及至后来,达摩东来,一苇渡江,初创宗门;六祖慧能,作狮子吼,一花五叶。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尤其是其不拘一格的机锋,涤荡着世人浮躁的心灵,使愈来愈多的人得以摆脱烦恼的纠缠与束缚,蓦然回首处,寻找到那内在本自具足的宁静与祥和……

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消弥了自我与外物的区分,因而在当下间便可妙用无穷:如明灯,驱散内心的蒙昧;像甘霖,滋润干涸的心田;似妙音,抚慰躁动的思绪;是醍醐,开启无穷的智慧。它平常、平淡、平和,而又自然、泰然、超然。它不离方寸之间,却又可横超三界;可以摧伏魔军,却又如坐看蓝天白云一般自在和逍遥。

那么,禅又从何处得来?禅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也并非深山古庙、黄卷青灯才能得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对禅而言,更强调一种思维方式,更强调一种人生态度,更强调的是我们的境界与见地。因此,诚实是禅,大度是禅,无伪是禅,乐观是禅,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清淡是禅,超越是禅,信任是禅,关怀是禅,适度是禅,和谐是禅。满目青山是禅,苍茫大地是禅,绵绵细雨是禅,潺潺流水是禅……行住坐卧,皆带禅意;时时处处,堪悟人生。

红尘滚滚,众生芸芸,我们身处俗世,面对的诱惑太多,承受的压力太大,难免会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更何况有的人对名耿耿于怀;对利斤斤计较;对食挑三拣四;对色不知节制,自己早已为物所役,成了生活的奴隶。俗世的烦恼搅得我们身心烦躁,坐卧不安,又怎么可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工作,以友善的微笑对朋友,以深切的关怀对家人,以感恩的想法对人生呢?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是需要一点“禅味”的。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大彻大悟,但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自在的人,一个不为物役的人。在生活的某个当下,脑海之中灵光一现,然后豁然开朗,感到放松与超脱就足够了。真的,这就足够了,因为这就是禅的境界。

本书以佛心禅语为着眼点,主要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禅的故事,分别从平常境界、自在境界、旷达境界、顿悟境界、自识境界、锤炼境界、中庸境界、智慧境界、快乐境界等方面进行展开。故事喜闻乐见,语言简洁清新,含义隽永,回味悠长。

有一首禅诗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愿本书如春花,使您心旷神怡;如秋月,使您若有所思;如夏风,使您清凉酣畅;如冬雪,使您惬意安详。茶余饭后,亦是学佛道场;品之读之,自然有所体证。

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心禅语悟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穆子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0325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