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安石传/名人名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百年不遇的杰出人士,却生前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来,王安石被骂做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才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本书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本书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可谓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内容推荐

本书“以发挥荆公政数为第一义”,详细论述荆公“所创诸新法之内容及其得失”,同时,“往往以今世欧美政治比较之”,“使读者于新旧知识咸得融会”。

《宋史》记熙丰富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篾荆公处皆一一详辩之,别为考异若干条。

本书行文,信笔而成,不复覆视,芜衍疏略,自知不免,尚希海内方闻之士有以教之。

目录

例言/1

第一章 叙论/1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13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23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35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39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49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57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85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91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97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127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153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163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179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191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199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217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227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243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251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文/263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诗词/275

附录 王荆公年谱/295

后记/305

试读章节

荆公之新政,为成乎?为败乎?其不能具谓之成,无待言也。何也?以其效果往往不如其所豫期也。虽然,具谓之败焉不得也。何也?彼行之诚不免有流弊,然为救时之计,利率逾于病也。熙宁五年,公尝有《上五事割子》云:

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而为书具为法立,而为利者何其多也。就其多而求其法最大、其效最晚、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四日保甲,五日市易。今青唐洮河幅员三千余里,举戎羌之众二十万。献其地,因为熟户,则和戎之策已效矣。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惟免役也,保甲也,市易也,此三者有大利害焉。得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害;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传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若三法者,可谓师古矣。然而知古之道,然后能行古之法,所谓大利害者也。盖免役之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 《王制》所谓庶人在官者也。然而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今一旦变之,而使行什伍相维,邻里相属,察奸而显诸仁,宿兵而藏诸用,苟不得其人而行之,则搔之以追呼,骇之以调发,而民心摇矣。市易之法,起于周之司市、汉之平准。今以百万缗之钱,权物价之轻重,以通商而贳之,令民以岁入数万缗息。然甚知天下之货贿未甚行,窃恐希功幸赏之人,速求成效于年岁之间,则吾法隳矣。臣故曰:三法者,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保甲之法行,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又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凡百皆然,岂直此三事者?而公独举此三法郑重言之,则以此三法最繁重,而官吏之舞文,亦较易故也。而荆公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忽焉而上此刳子,毋亦微窥神宗当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观其《论馆职割子》,言陛下即位以来所拔用,多士之有小才而无行义者,则知其虑此也久矣。据公此箭则知和戎、青苗二事,乃公所认为已有成效者。和戎之事,其功与天下以共见,不必论。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观后此元祜欲废之,而讼其不可废者反甚多,斯可见也。免役法厘革数干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此可谓纯有利而绝无病者也。保甲法体大思精,为公一生最用力之事业,其警察的作用,可谓有利而无病,其成效亦已章章可睹。其寓兵于农的作用,则以当时募兵未能尽废,常备后备之区别不立,其稍扰民,固意中事。然为起宋之衰,势不得不尔也。独至市易法,其用意虽非不善,然万不可以行于专制政体之国家,万不可以行于以自由竞争为根本观念之经济社会。奉行者虽得其人,犹惧以国家为兼并之戎首;奉行者若非其人,则将为官吏开利孔,而使小民生计日以憔悴。荆公之失策,殆未有过是者。而当时成效之无可见,亦莫此为甚也。当时沮挠新法者,靡不言以新法之故,致小民颠连困苦,无所控诉,其言载于史籍者,未易一二数也。然稽诸往古,凡行厉民之政者,鲜不及身以召乱亡,若秦始、隋炀之徒无论矣。又如王莽,固亦托于《周官》,以变更百度,然其所行者,无一为法先王之意,而亦自始无乐利其民之心,故怨谎繁兴,不数年而海内云扰矣。后世之论荆公者甚或以比新莽。夫荆公创法立制,无一不以国利民福为前提,其不可与新莽同年而语,固不待辩。而末学肤受之辈,或见不及此,则盍取其结果而比校之。使荆公之法而果为病民,则民当呻吟枕藉救死不赡之时,势必将铤而走险,荆公虽有绝大之专制力,安能禁之?乃宋自真仁以来,虽号称太平,而潢池窃发,犹累岁不绝,其椎埋剽掠于乡邑者,更所在而有。夫其前此固已募强悍之民,纳之于兵矣,而国内之不能保其安宁秩序也,犹且若此,独至熙宁元丰二十年间,举一切而更革之,而又以行保甲之故,不禁民挟弓弩,苟政府之设施,而果大拂民情也,则一夫攘臂,万众响应,其于酿成大乱易易也,乃不特不闻有此而已。即萑苻之盗,亦减于旧,而举国熙熙融融,若相忘帝力于何有。读当时诸贤之诗文集,其气象可想见也。荆公集中有《元丰行示德逢》(一首)云:

四山倚倚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栽雨输亭皋。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又《后元丰行》(一首)云: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风雨。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徐,龙骨长乾挂梁杷。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垂兴歌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又《歌元丰绝句》(五首)云:

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

神林处处传箫鼓,共赛元丰第二秋。

露积成山百种收,渔梁亦自富嘏鳝。

无羊说梦非真事,岂见元丰第二秋。

湖海元丰岁又登,柜生犹足暗沟塍。

家家露积如山垅,黄发咨嗟见未曾。

放歌扶杖出前林,遥和丰年击壤音。

曾侍土阶知帝力,曲中时有誉尧心。

豚栅鸡埘畸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杜工部之《追咏开元全盛》也,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读公此数诗,气象彷佛似之矣。非极太平之治,安得有此?斯时新法之行,已十余年,而荆公亦既归休矣。以视温公所述英宗时民间景况,谓不敢多种一桑多置一牛,不敢蓄二年之粮,不敢藏十匹之帛者。其相去抑何远耶!夫前后不过二十年耳,而胡以人民生计之纾蹙,其霄壤乃忽若此?岂不以最厉民之差役法,既已豁除,复有青苗钱挹注其间,以助生产之发达,而保甲既行,盗贼衰息,故外户不闭之盛,不期而自至也。准此以谈,新政之效,亦可睹矣。

苏子瞻有《与滕达道书》云(此书不知在何年,大约元丰间也):

某欲面见一言者。盖谓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同异之论。虽此心耽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众化大成,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若变志易守以求进取,固所不敢;若哓哓不已,则忧患愈深。公此行尚深示知非静退意,但以老晚衰病旧臣之心,欲一望清光而已,如此恐必获一对,公之至意,无乃出于此乎?  夫子瞻固畴昔诋新法最力者也,其《上神宗书》,则诋新法者所视为圣经贤传,谓悬诸日月而不刊者也。而其晚年定论则若此,深感叹于圣德日新众化大成。然则熙宁元丰之治,必有度越前古,予人以心悦诚服者矣。新法果何负于天下,而元祜诸贤之扰扰,果何为也哉!

P193-197

序言

一、《民国学术经典》丛书旨在网罗民国时期的学术精品,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成果提供经过校勘整理的读本。

二、丛书编选范围原则上起自1911年民国建立,迄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选诸书均为大师名家之作,亦择其精善之版本。丛书下又分若干系列,如西洋史系列、中国史系列、名人名传系列、断代史系列、名人回忆录系列、名人文集系列等,以期对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作一全景式呈现。是编为名人名传系列。

三、本系列为“名人名传系列”,披沙拣金,精中选精,凡十人十二种。

吾国传记文学源远流长,文史并重。司马迁之《史记》即代表传记文学古典的黄金时代。民国时期,经梁启超与胡适的极力提倡与努力实践,传记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

本系列所收诸书原版均为繁体文本,在其流布过程中,难免出现版本差异、文字错讹等现象,为方便读者,故做如下整理工作:

(一)整理者对著者爵里、版本流布、各界评论均有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南。

(二)所选著作,以其原始版本为底本,尽量搜求不同版本,分别校勘,择善而从。

(三)校勘中,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凡底本脱衍讹倒而他本不误者,据他本勘正,并出校记。

(四)凡笔画小讹,不见字书,显系误刻者,一律径改,不出校记;凡日日淆乱,己已巳混同,戊戌戍不分之类,一律径改,不出校记。

(五)一般不用理校方法径改原文。确有把握且非改不可者,改后出校记说明。

(六)繁体字改为通行的简体字,但容易引起误解的人名、地名用字,仍保持原貌;习见的异体字、通假字,原则上保持原貌。

(七)标点符号的用法,多从作者习惯,除个别明显排印有误之外,均未予改动。

(八)本系列所收梁启超之《王安石传》、《李鸿章传》两书,虽出版于1911年之前,但其为“现代传记文学”之源始,地位特殊,故亦酌情收入。

著作既著录生平事迹,亦有褒贬评议。因时过境迁,有些观点囿于历史局限,望读者甄别。文中插图,其意有三:或与文互补,或交代背景,或补充延伸,旨在辅助读者之深层阅读。

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我们虽勉力为之,而乖漏难免,祈方家教正。

后记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间,他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梁启超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一百四十八卷,一干余万字,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

因有感于自《宋史》以来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及其人格的构陷、丑诋,梁启超于1908年著就《王安石传》一书,钩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本书“以发挥荆公政数为第一义”,详细论述荆公“所创诸新法之内容及其得失”,同时,“往往以今世欧美政治比较之”,“使读者于新旧知识咸得融会”。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可谓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本书参照了中华书局1989年重出的《饮冰室合集》影印本。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辑过程中,一律采为现今通行的新式标点,并选配了图片。同时,为了让读者对王安石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书后增加了王安石年谱。

鉴于编辑水平有限,编辑过程中难免有不当舛误之处,万望读者指正。

编者

2009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安石传/名人名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3930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4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