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05-1949中国电影(空间呈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受新叙事学研究思路的启发,将文化研究的宏大视野与传统叙事研究文本形式分析的客观缜密相结合,继承文化研究将电影文本看成各种权力机制之文本的研究传统,注重对整体文化语境的深入挖掘。同时,为避免文化研究可能带来的空疏,该书以电影叙事学的空间研究为基点,从文本形式人手,考察电影的整体叙事机制,最终发掘出文本的历史、政治、文化的底蕴。

本书依据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从电影文化整体进程的现代性纬度,参照著名电影史家有关中国电影分期的观点,特别是以中国人的空间焦虑这种现代性生存体验为基点来审视中国电影的现代进程,梳理并勾勒出1905—1949年间的中国电影的空间呈现由家庭本位到阶级、民族本位再到阶级和个人本位并置的逻辑线索,根据自己的生存经验和阅读经验,建构了一个新的经验世界,既显示出突出的独到性和创新性,又同一些为西方理论作注脚的电影研究拉开了距离。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断裂社会的都市/乡土与家庭本位的渐显(1905—1932年的中国电影)

 第一节 现代性起源语境的空间性体验与作为现代传媒的电影

一、现代性起源语境的空间性体验

二、作为现代传媒的电影

 第二节 由单纯的都市/乡土二元景观到家庭视野的浮现:滑稽短片的空间呈现

一、优越的都市日常生活空间与作为背景的衰落乡村

二、平民阶层的都市空间实践与家庭视野的隐现

 第三节 家庭伦理本位视野中的都市与乡土:长故事片的空间呈现

一、从罪恶都市回归乡土家庭

二、作为悲剧发生之地的乡土社会家庭:无法省略的少数

第二章 离乱社会阶级、民族本位的乡村与都市呈现(1932—1945年的中国电影)

 第一节 民族危亡时期的现实空间体验

一、关于民族和阶级的社会空间体验

二、孤岛和大后方:两种现实空间体验的类型

 第二节 阶级、民族本位视野中的都市与乡土图景

一、都市空间的两副面孔

(一)建在地狱上的天堂:阶级、民族诉求型塑的都市形象

(二)魅惑之都与性感的身体:对个体性感性需求的回应

二、乡土空间的两重形象

(一)废园:群体视野中的乡土空间

(二)浪漫化的乡土形象——世外桃源:个体性情感体验的流露

三、孤岛与大后方:都市和乡土的民族空间生产

(一)民族、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与民族空间的生产

(二)超越现实想象民族:孤岛电影的空间呈现

(三)再现受难与抵抗的民族:大后方抗战电影的空间呈现

第三章 转型社会阶级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空间并置(1945—1949年的中国电影)

 第一节 战后电影人的现实空间处境及其选择

一、由希望而失望:战后的社会空间体验

二、转型社会电影人的两种选择

 第二节 阶级本位视野中的空间呈现

一、由民族本位到阶级本位

二、由家庭本位到阶级本位:逻辑的深化

 第三节 个体本位的都市与小城

一、“现代”与“传统”混杂的都市

二、封闭的“夹缝”空间:小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05-1949中国电影(空间呈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9333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9.2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