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英国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最新成果,全书着重关注职初教师这一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以21世纪新教师培训应该采取的方式为主题,对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书中指出,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应该围绕三个目标展开:第一,要做到使新教师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顺利地展开课堂教学工作。第二,要培养新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三,要培养新教师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尽一份力量。
图书 | 向经验教师学习指南/教师在职教育新视界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英国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最新成果,全书着重关注职初教师这一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以21世纪新教师培训应该采取的方式为主题,对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书中指出,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应该围绕三个目标展开:第一,要做到使新教师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顺利地展开课堂教学工作。第二,要培养新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三,要培养新教师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尽一份力量。 目录 在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代总序) 前言 译者前言 第一部分 校本新教师培训 第一章 改变教师培训的方式 一、新教师培训应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起什么作用? 二、从“在教学中学习教学”培训制度中学到的东西 三、世纪以高校为主的新教师培训模式 四、英国的改革:重返校本培训之路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解读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从教学的过程来认识优质教学 二、从教师的思维来认识优质教学 三、从专业技能的使用来看优质教学 四、结论 第三章 计划、制定校本新教师培训课程 一、作为学习者的新教师 二、在工作实践中学习 三、中小学作为学习教学场所的优越性 四、中小学和其他机构在新教师培训中的角色 五、迈向校本新教师培训之路 第二部分 开发利用资深教师的专业技能 第四章 一个关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实验 一、课题的初衷 二、课题的开始 三、对课题进行设计:前期实验 四、规程的正式实施:初次尝试及其结果 五、深入研究:对新老教师进行的采访 六、为课题研究的第三年做准备 七、对有关规程的假设进行测试 八、结论 第五章 见习教师和老教师经验谈 一、对见习教师的采访 二、对老教师的采访 三、结论 第三部分 向前发展的方向 第六章 设置校本新教师培训课程 一、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从其他的培训方式中学习 三、对课程设置总体思想的总结 第七章 校本新教师培训课程的构成 一、就社会过程的学习所提出的建议 二、就课程各部分的内容或目的所提出的建议 三、充分发挥校本新教师培训的潜能 参考书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向经验教师学习指南/教师在职教育新视界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哈赛尔·海格 |
译者 | 马晓梅//张昔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706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4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2.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8-341号 |
版权提供者 | 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亚洲)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