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茅盾“农村三部曲”的其中一部,介绍了从桐乡独有经济政治、佛教道教及乡间迷信、独特桐乡乌镇乡土文化、乡土地名、宋时官语,外来文化、吴语等诸多方面对桐乡的影响来注释、评析、深究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方言俗语的成因及深厚内涵。
图书 | 秋收/现代小说经典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茅盾“农村三部曲”的其中一部,介绍了从桐乡独有经济政治、佛教道教及乡间迷信、独特桐乡乌镇乡土文化、乡土地名、宋时官语,外来文化、吴语等诸多方面对桐乡的影响来注释、评析、深究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方言俗语的成因及深厚内涵。 内容推荐 《秋收》、《残冬》和《春蚕》合称农村三部曲。之所以能称得上“三部曲”,原因是茅盾笔下的这三篇小说,都是以故乡桐乡乌镇一带农村为背景来创作的,都是以三十年代乌镇农村的生活情状为题材的,而且在故事情节上有一定的连贯性。因而,读者和评论界都称其为“农村三部曲”。本书是其中的一部。 目录 幻灭 创造 自杀 昙 小巫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当铺前 赛会 微波 有志者 儿子开会去了 某一天 报施 试读章节 “我讨厌上海,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讨厌电车上的卖票,讨厌二房东,讨厌专站在马路旁水门汀上看女人的那班瘪三……真的,不知为什么,全上海成了我的仇人,想着就生气!” 慧女士半提高了嗓子,紧皱着眉尖说;她的右手无目的地折弄左边的衣角,露出下面的印度红的衬衫。 和她并肩坐在床沿的,是她的旧同学静女士:年约二十一、二,身段很美丽,服装极幽雅,就只是脸色太憔悴了些。她见慧那样愤愤,颇有些不安,拉住了慧的右手,注视她,恳切地说道: “我也何尝喜欢上海呢!可是我总觉得上海固然讨厌,乡下也同样的讨厌;我们在上海,讨厌它的喧嚣,它的拜金主义化,但到了乡间,又讨厌乡村的固陋,呆笨,死一般的寂静了;在上海时,我们神昏头痛;在乡下时,我们又心灰意懒,和死了差不多。不过比较起来,在上海求知识还方便……我现在只想静静儿读一点书。”她说到“读书”,苍白的脸上倏然掠过了一片红晕,她觉得这句话太正经,或者是太夸口了;可是“读书”两个字实在是她近来惟一的兴奋剂。她自从去年在省里的女校闹了风潮后,便很消极,她看见许多同学渐渐地丢开了闹风潮的真正目的,却和“社会上”那些仗义声援的漂亮人儿去交际——恋爱,正合着人家的一句冷嘲,简直气极了;她对于这些“活动”,发生极端的厌恶,所以不顾热心的同学嘲笑为意志薄弱,她就半途抽身事外,她的幻想破灭了,她对一切都失望,只有“静心读书”一语,对于她还有些引诱力。为的要找一个合于理想的读书的地方,她到上海来不满一年,已经换了两个学校。她自己也不太明白她的读书抱了什么目的:想研究学问呢?还是想学一种谋生的技能?她实在并没仔细想过。不过每逢别人发牢骚时,她总不自觉地说出“现在只想静静儿读点书”这句话来,此时就觉得心头宽慰了些。 慧女士霍地立起来,两手按在静女士的肩胛,低了头,她的小口几乎吻着静女士的秀眉,很快地说道:“你打算静心读书么?什么地方容许你去静心读书呢?你看看你的学校!你看看你的同学!他们在这里不是读书,却是练习办事——练习奔走接洽,开会演说,提议决议罢了!”她一面说,一面捧住了静女士的面孔,笑道:“我的妹妹,你这书呆子一定还要大失望!” 静女士半羞半怯不以为然的,推开了慧的手,也立起身来,说道:“你没有逢到去年我受的经验,你自然不会了解我的思想何以忽然变迁了。况且——你说得也过分,他们尽管忙着跑腿开会,我自管读我的书!”她拉了慧女士同到靠窗的小桌子旁坐下,倒了两杯茶,支颐凝眸,无目的地看着窗外。 静女士住的是人家边厢的后半间,向西一对窗开出去是晒台,房门就在窗的右旁,朝北也有一列对窗,对窗放了张书桌。卧床在书桌的对面,紧贴着板壁;板壁的那一面就是边厢的前半间,二房东的老太太和两个小孙女儿住着。书桌旁边东首的壁角里放着一只半旧的藤榻。书桌前有一把小椅子,慧女士就坐在这椅上,静女士自己坐在书桌右首深埋在西壁角的小凳上。 房内没有什么装饰品。书桌上堆了些书和文具,却还要让出一角来放茶具。向西的一对窗上遮了半截白洋纱,想来是不要走到晒台上的人看见房内情形而设的,但若静女士坐在藤榻上时,晒台上一定还是看得见的。 “你这房,窄得很;恐怕未必静。怎么能够用功呢?”慧女士喝了一口茶,眼看着向西的一对窗,慢慢地说。 静女士猛然回过头来,呆了半晌,才低声答道:“我本来不讲究这些,你记得我们在一女中同住的房间比这还要小么?至于静呢,我不怕外界不静,就只怕心里——静——不——下来。”末了的一句,很带几分幽怨感慨。刚果自信的慧,此时也似受了感触,很亲热地抓住了静女士的右手,说:“静妹,我们一向少通信,我不知道这两年来你有什么不得意;像我,在外这两年,真真是甜酸苦辣都尝遍了!现在我确信世界上没有好人,人类都是自私的,想欺骗别人,想利用别人。静!我告诉你,男子都是坏人!他们接近我们,都不是存了好心!用真心去对待男子,犹如把明珠丢在粪窖里。静妹,你看,我的思想也改变了。我比从前老练了些,是不是?” 她微微叹了口气,闭了眼睛,像是不愿看见她想起来的旧人旧事。 “哦……哦……”静不知道怎样回答。 “但是我倒因此悟得处世的方法。我就用他们对待我的法子回敬他们啊!”慧的粉涡上也泛出淡淡地红晕来,大概是兴奋,但也许是因为想起旧事而动情。沉默了好几分钟。静呆呆地看着慧,嘴里虽然不作声,心里却扰乱得很。她辨出慧的话里隐藏着许多事情——自己平素最怕想起的事情。静今年只有二十一岁,父亲早故,母亲只生她一个,爱怜到一万分,自小就少见人,所以一向过的是静美的生活。也许太娇养了点儿。她从未梦见人世的污浊险恶,她是一个耽于幻想的女孩子。她对于两性关系,一向是躲在庄严,圣洁,温柔的锦幛后面,绝不曾挑开这锦幛的一角,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她并且是不愿挑开,不敢挑开。现在慧女士的话却已替她挑开了一角了,她惊疑地看着慧,看着她的两道弯弯的眉毛,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两点可爱的笑涡;一切都是温柔的,净丽的,她真想不到如此可爱的外形下却伏着可丑和可怕。 她冲动地想探索慧的话里的秘密,但又羞怯,不便启齿,她只呆呆地咀嚼那几句话。 慧临走时说,她正计划着找事做,如果找到了职业,也许留在上海领略知识界的风味。 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秋收/现代小说经典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茅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9279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9 |
宽 | 14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