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靖远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靖远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等内容,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靖远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河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份。黄河从这里蜿蜒流过,滋育了一方肥沃的土地。数千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

《靖远史话》是一部全方位介绍靖远历史的通俗读物,史料充实,详略得当,立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以丰富的资料、流畅的文笔,把靖远的悠久历史、著名人物、文物古迹、美丽风光、民俗物产,一一奉献给读者。一部史话在手,靖远历史风貌一览无余。

目录

历史回眸

靖远县建置沿革/3

清代前境内重要战事/10

靖远起义与西北

抗日义勇军/15

靖远地下党组织/24

红四方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27

靖远人的由来/35

靖远回族/39

民国年间靖远筏子客/42

民国大地震与大饥荒/45

人物春秋

东汉人物张济与张绣/53

金代名将郭禄大与郭蛤蟆/55

房贵筑城与吕恒开田/58

明代名将路瑛和吴瑛/61

赵率教与赵光瑞/63

冯禧与彭泽/65

镇绥将军潘育龙/68

宋可进与宋爱/73

王家督和王铣铭/77

著名书画家范振绪/80

爱国书法家陈国钧/86

新闻先驱王定元/90

教育名人朱铭心/93

靖远教育事业奠基人苏振甲/95

画家贾仙舟和王遇文/96

张门三俊才/99

陇上英烈乔映淮/102

为国捐躯的武治安/104

革命烈士魏煜/106

立志报国的陈定邦/107

古迹文明

吴家川岩画/111

古罗马鎏金银盘/112

晋归义羌王金印/114

靖远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16

法泉寺石窟/121

寺儿湾石窟/131

黑城子宋代古城堡遗址/134

靖远境内的长城及烽燧/135

靖远钟鼓楼/138

清代四合院/140

黄河古渡/141

善缘寺/145

靖远黄河水车/147

教育发展

靖远教育发展历史/151

靖远师范学校/157

靖远县第一中学/162

靖远县第二中学/165

山川胜景

灵秀靖远古八景/173

苍翠挺拔乌兰山/184

雄伟俊秀哈思山/185

巍然南峙屈吴山/188

中流砥柱独石头/190

深林古刹雪山寺/193

中国农民第一桥/195

故事传说

靖远马鞑子的传说/201

刘凤翥勇擒张格尔/204

康熙皇帝与靖远神驴的

传说/205

冰草根的故事/208

文艺撷萃

明清靖远地方文学/213

靖远的古琴艺术/217

靖远的秦腔艺术/220

文化古镇平堡/222

文化之乡大庙/227

靖远黄河奇石/229

风情民俗

靖远民俗/235

闹社火/241

靖远民间收藏/244

靖远地方特产/247

靖远风味美食/252

靖远羊羔肉/260

农业水利

靖远境内八大自流灌溉水渠/265

兴堡子川电力提灌工程/271

刘川电力提灌工程/276

三场塬电灌工程/278

靖远县域经济发展历程/283

后记

试读章节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河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份。黄河从这里蜿蜒流过,滋育了一方肥沃的土地。数千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

靖远县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堡子山、红嘴子、庙面山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远在4500年前,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近年来,在境内北部的兴隆、双龙等乡,南部的大芦、若笠等乡,陆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古代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的素陶、彩陶、石具、骨饰、玉器等随葬品,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考古论断。

据《禹贡》记载,靖远属古雍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境内水草丰美,是理想的游牧场地。特别是黄河穿境而过,河谷两岸大片冲积地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早期农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这个时期,黄河两岸的大片地区,分别被戎、羌两个古民族占据,靖远成为西戎和北羌的游牧地。后来在县境内高湾、双龙等乡出土了属于西周时期的石斧、玉器等文物,以及属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遗留的吴家川岩画,成为那个时期人类生存历史的实物见证。

战国末期,秦国于公元前271年灭掉义渠戎,设置北地郡,郡治为义渠(今宁县西北),靖远境域划入秦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这里仍然属于北地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大将蒙恬率领数十万秦兵,北上与匈奴交战,匈奴战败后远遁。在蒙恬的建议下,秦帝国遂在黄河沿岸修筑城堡,以抵御匈奴的南下侵入,境内始筑祖厉古城。由此,黄河以东以南地区并人中原王朝版图,但因内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无暇西顾,黄河以西以北地区仍为匈奴占领。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为了联合被匈奴战败而远遁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大月氏,东西夹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百余人从陕西出发,经过祖厉县境,途中被匈奴俘获,羁留匈奴国十多年,后伺机脱身,取道新疆,翻越葱岭。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终于到达目的地。因大月氏安于现状,不思复仇,联合夹击匈奴的使命没有完成,但从此打开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经靖远渡过黄河,然后进入河西走廊,中外商旅使团络绎不绝,境内黄河上的一些古渡口因此而繁忙,靖远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最后一次出征匈奴,占领整个河西地区,匈奴远遁漠北。为了巩固西北地区,汉武帝实行移民实边的统治措施,从内地大量移民,与驻守的士卒一道,开垦荒田,充实边塞。境内黄河沿岸大片荒芜土地得以开发,屯田遍布,阡陌纵横。这里虽属边陲,但局势相对稳定,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军屯制度的实行,使靖远成为古代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的兴起,推动了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始置祖厉、鹑阴县,隶属于安定郡,这是靖远境内县级行政建制历史的开端。《汉书·武帝纪》载:“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汉武帝即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冬天出巡雍州,越过陇山(今六盘山),到达靖远县境后返回。

王莽建立新朝,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改鹑阴县为鹯阴县,祖厉、鹳阴两县皆隶属于武威郡。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制度,建制及名称没有改变,属魏国武威郡。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陷人少数民族混战割据状态,这里成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领地,更迭频繁。东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后赵灭前赵,将祖厉县南迁,置陇东郡。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苻坚进兵姑藏(今武威),攻灭前凉,前凉主张天锡投降,前秦于鹯阴县地置平凉郡。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陇西鲜卑乞伏部乞伏国仁建立西秦政权,建都苑川(今榆中),境地属苑川郡。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南凉秃发发傉檀为凉州刺史,平凉郡归南凉。次年,大夏赫连勃勃率两万骑击傉檀,驱逐二万七千多人,掠夺牛马羊数十万只而还。傉檀率众追击,赫连勃勃于阳武下峡(黄河红山峡下15)伏击傉檀,南凉兵大败。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西秦被大夏赫连定(赫连勃勃之子)所灭,这里为大夏政权领地。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曾将祖厉县改置为乌水县,又析乌水县之南,置会宁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罄资飨六军。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周太祖即宇文泰,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于公元557年取代西魏,建立北周,追封宇文泰为太祖。宇文泰率军巡视祖厉县,时在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会师之地在今靖远县北部双龙乡的北城滩一带,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和款待,欣然置为会州,这便是靖远古称会州的由来。会州治所亦设于此,辖乌兰(今靖远县南部及会宁县部分地方)、会宁(令靖远县北部、平川区、景泰县等地)二县。

北周建立后,武帝宇文邕于保定二年(562年)巡视会州,改会州为会宁防,移州治于鸣沙城(今宁夏中宁县境内)。隋朝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会宁防改名为会宁镇,但不久又恢复为会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会州为会宁县,隶属于平凉郡。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设会宁郡,会宁县更名凉川县,会宁郡下设凉川、乌兰两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凉川县会宁关置州,取名西会州,以避免与鸣沙城之会州称谓相混淆。武德九年(626~-),置乌兰、会宁二县,并隶关内道。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废鸣沙城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贞观八年(634年),因西会州仓储殷实,改名粟州,当年又复为会州旧名,领会宁(今靖远县地)、乌兰(今会宁县地)两县,会州隶属于关内道。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废除凉川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会州改名为会宁郡,仍隶属于关内道。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会州。

唐朝时期的靖远,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而且是防边据守的军事要地。唐朝末期,强盛起来的吐蕃人大举东进,突厥国亦重新崛起,屡屡挥戈南下犯边扰民。为了加强边防措施,抵御土蕃与突厥的侵略,凉州都督郭元振在靖远境内设置新泉军,驻军新泉寨,屯田养马,以备边防,但势力强大的马上民族吐蕃仍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攻陷会州,并改名为汝遮。吐蕃人对会州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宋代初期。P3-7

序言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新世纪的靖远,将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题,坚持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基础先行、项目支撑、科技推动、党建保证的工作方针,突出“一带五区”建设,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六大农产品基地,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把靖远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农业经济带上的特色农业大县、非公经济强县、科技教育名县,着力构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靖远。

《靖远史话》是一部全方位介绍靖远历史的通俗读物,史料充实,详略得当,立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以丰富的资料、流畅的文笔,把靖远的悠久历史、著名人物、文物古迹、美丽风光、民俗物产,一一奉献给读者。一部史话在手,靖远历史风貌一览无余。

我们有理由相信,《靖远史话》的出版发行,必将增进外界对靖远的了解,提升靖远的知名度,为靖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省委书记苏荣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责任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责任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他还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挂职文化社任副社长的张晓红负责了本丛书部分书稿的审读工作,并筹措到了部分宝贵资金。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石星光副部长、张嘉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乔保平、袁爱华、何远志、省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靖远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树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4571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8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