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国衰落之鉴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固然给我们提供了参照,但大国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大国维持强盛更是难上加难,历史上不乏大国盛极而衰的例子。有多少大国倏忽一闪,昙花短现,成为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有多少大国壮志难酬,功败垂成,留下历史的遗憾让人扼腕长叹……本书为你彻底揭开古代帝国的神秘面纱,全面透析现代大国博弈的胜败规律。

内容推荐

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固然给我们提供了参照,但大国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大国维持强盛更是难上加难,历史上不乏大国盛极而衰的例了。因此,探讨大国何以会走向衰落,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清醒头脑、未雨绸缪的意义。本书全方位探讨历史上存在过的大国,包括已经消亡的和现今存续的大国衰落的历程和原因,它们是波斯帝国、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两班牙及葡萄牙、苏联。我们从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大国的衰落多是由于内部原因,统治者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因素;而近现代大国的衰落,更多的则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和较量的结果。

目录

前言/1

一、传统与现代:不同时代的大国品质/3

二、大国衰落的原因解读/9

第一章 第一个世界性帝国波斯/13

一、中东古典文明的终结者/15

二、波斯帝国的衰亡路/20

三、安息:东方世界的捍卫者/25

四、新波斯帝国的兴与亡/30

五、萨非波斯再度强盛/35

六、西方势力侵入和伊朗沦落/38

第二章 地中海霸主罗马的衰亡/43

一、从罗马建城到共和时代/45

二、向帝制转变:危险的开端/51

三、三世纪危机/56

四、奴隶制的困境与救治/61

五、早期基督教及其命运/67

六、西罗马帝国的崩溃/73

七、罗马衰亡原因论/79

第三章 苟延千年的拜占庭帝国/85

一、劫后余生/87

二、查士丁尼帝国梦/96

三、战火烽烟笼罩的国度/102

四、西欧骑士的俎上食/113

五、君士坦丁堡沦陷/117

第四章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123

一、穆罕默德建立神权国家/125

二、《古兰经》和刀剑创造的帝国/131

三、东西交汇:优势与软肋/136

四、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与衰落/141

五、阿拔斯哈里发的最后岁月/146

六、逝去的帝国,伟大的文明/151

第五章 游牧民族的强大帝国蒙古/155

一、蒙古的统一/157

二、蒙古旋风/162

三、难以统一的帝国/170

四、帝国分裂:四大汗国/175

五、元朝的统治及灭亡/181

六、蒙古族冲击余波/187

第六章 艰难苦斗的奥斯曼帝国/191

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192

二、悬于欧洲门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94

三、与欧洲殖民者的较量/199

四、未触动根本的改革/202

五、分崩离析的帝国/211

第七章 伊比利亚两帝国衰微之路/225

一、葡萄牙帝国应付乏力/227

二、西班牙的梦幻泡沫/231

三、耗竭国力的内外战争/236

四、治国无方的统治者/242

五、来自外部的竞争/247

六、最后的崩溃/251

七、帝国衰落的教训/256

第八章 从大英帝国到联合王国/259

一、英国崛起:世纪性的跨越/261

二、鼎盛期潜伏的危险因素/269

三、两次大战:走向困境的英国/278

四、白人自治领的离心倾向/284

五、殖民帝国土崩瓦解/288

六、痛苦的全球收缩战略/294

七、重振联合王国/298

八、英国地位下落原因一辨/302

第九章 七十四年的红色大国苏联/305

一、暴风雨中诞生/307

二、艰难探索之路/312

三、强盛与隐忧/317

四、作为世界大国的苏联/323

五、悲欢离合“大家庭”/329

六、红色大国解体/335

七、对苏联解体的思考/343

后记/347

试读章节

发动对希腊世界的战争

尽管波斯帝国内部矛盾丛生,冲突四起,但其强大的国家机器,仍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帝国的完整性和统治的连续性。真正促使波斯帝国走向衰落、走向灭亡的,是来自帝国以外的因素,这就是西方的希腊世界。波斯发动了对希腊的侵略战争,大战持续将近半个世纪,结局是波斯失败,元气大伤,从此蹶而不振。一个多世纪后,希腊马其顿人发动了对波斯的侵略战争,结果是老大腐朽的波斯帝国彻底灭亡。

波斯和希腊的矛盾由来已久,起于居鲁士时代。居鲁士灭掉小亚大国吕底亚时,也迫使小亚西岸的希腊人各城邦向其臣服。后来,大流士越过赫勒斯滂海峡进入欧洲,在打击斯基泰人的同时,占领了爱琴海北岸的色雷斯地区,并控制了希腊通往黑海的通道,这又威胁和损害着希腊本土城邦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它和希腊世界的矛盾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冲突一触即发。

米利都事件是波斯和希腊战争的导火线。公元前500年,小亚沿岸的希腊城邦米利都(产生了希腊第一个唯物论哲学家泰勒斯的城市),率先爆发了反波斯人的起义。米利都人自感力量弱小,遂向希腊本土求援,结果有雅典等2个城邦派出了20多艘战船前往助战。波斯国王大流士得知后,暴跳如雷,发誓要打击雅典人,据说他要奴仆每次饭前都提醒他。

米利都的起义终于在前494年被镇压下去。波斯人残忍至极,将该城的所有男人都杀光,所有的妇女儿童都掳做俘虏,所有的战俘都流放到遥远的红海岸边,最后还一把大火将这个繁华的商业城市焚为焦土。希腊人被波斯人的暴行深深震动。雅典还上演了戏剧《米利都的陷落》,以此来激化对波斯人的仇恨。

而大流士并不罢休,他以雅典援助米利都为借口,于前492年发动了侵略希腊的战争。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是极为悬殊的。波斯是统一的大帝国,无论国土还是人口,都是希腊的几十倍。而且,希腊内部是一盘散沙状态,本来就是弹丸之地,还分成了两百多个城邦,互不相属,没有统一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只有战时的临时联合。按说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没有悬念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强大的波斯最终败在了弱小的希腊人手下。

战争的前期阶段,波斯人曾经三次侵入希腊。第一次通过赫勒斯滂海峡后,海陆两路进军。海军在希腊北部一海角遭遇大风暴,船只和水军全部葬身鱼腹。陆军沿途遭到色雷斯土著抵抗,推进缓慢。第二次改走海路,舰队直接横渡爱琴海,在马拉松登陆时,遭到了雅典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几乎全军覆没。

前480年,波斯人发起了第三次侵入。这时波斯已由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继承王位。他率领号称有200万的大军,浩浩荡荡从北希腊杀将过来,据说他的人马将河里的水都饮干了。希腊也作了充分准备,建设了强大的海军舰队,组成了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防御联盟,全希腊空前团结、同仇敌忾。

但波斯军队过于强大了,尽管希腊人浴血奋战,还是没能抵挡住波斯人的铁蹄。温泉关之战,显示了希腊人特别是斯巴达人的英勇气概。破了温泉关后,波斯军队长驱直人,进人中希腊,扫荡了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将雅典人逼到了萨拉米湾。这个狭窄的海湾似乎就要成为雅典人的葬身之地了,然而它却反变成了波斯人走向失败的滑铁卢。

萨拉米海战:波斯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公元前480年9月20日凌晨,萨拉米湾海战开始。波斯国王薛西斯自以为胜券在握,信心十足地带领一批官员坐在高山上观战,还命令史官详尽记录战斗过程。然而战局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波斯船体大,行动不方便,不适宜在浅小的海湾里作战。希腊海军船小,在狭小的海湾里能够行动自如。战斗进行到晚上时,波斯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薛西斯哪里还有心情观战,放声大哭,带领一小部分人逃跑了。

萨拉米湾海战是整个波希战争的转折点。从战斗本身来说,这个转折带有一定偶然性,因为狭小的战场不利于波斯军队施展。但这个偶然中其实也隐含着必然。那就是波斯人自持强势,狂妄自大,不把希腊人放在眼里,忘乎所以,不细察战场之利弊,也不选择得当的战术,更谈不上去精心谋略了,这就必然要导致失败,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从此之后,波斯军队在战争中处处被动。前479年春天,波斯陆军在与希腊军队的普拉提亚之战中被击溃。同年的米卡尔海战,波斯海军又遭灭顶之灾。小亚沿岸的希腊人城邦,也乘机纷纷起义独立。波希战争第一阶段便以波斯人的失败而告结束。

用战争双方的正义非正义这样的大道理来分析波斯失败的原因未必合适,因为历史上非正义一方得逞的事例太多了。波斯人之所以失败,原因自然有许多。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它尽管看起来强大,但内部却是极为涣散的。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成分复杂,多而不精,据说说着47种语言,难以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此外,波斯大军中除少数核心部队是波斯人外,其余多为被征服地区人民,他们是被迫为皇帝作战的,因而士气不高,更谈不上顽强斗志。希腊军队在这几方面恰恰与之形成鲜明对照。

到了第二阶段,波斯虽然处于防守方,但似乎还没有从第一阶段的失败中缓过神来,几乎是每战必败。前449年,双方在塞浦路斯岛进行最后决战,希腊海陆军均取得胜利,波斯被迫求和,签订和约承认失败。

波希战争的失败,使波斯这个庞然大物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此退出了地中海。它似乎不甘心于这一败局,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采取两手做法,企图挽回脸面,但带来的常是相反效果。一方面,它多次插手希腊事务,或兴风作浪,加剧希腊内部的城邦危机;或打拉结合,挑起城邦之间的矛盾,以图达到控制希腊的目的,结果导致希腊人的进一步愤怒,为希腊人东侵留下了口实。另一方面,它对希波战争的失败心有余悸,故而对自己的势力范围采取紧缩政策,不让希腊势力渗入,这样又妨碍了同希腊世界已有的正常交往,开始造成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界限和隔阂,这就违背了交往与交流的历史横向发展规律,招致境内各族不满,为自己埋下了最后覆灭的隐患。

P20-22

序言

所谓大国,主要就其在国际上或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大国在其中演绎着一部部或辉煌、或悲壮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有多少大国倏忽一闪,昙花短现,成为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有多少大国壮志难酬,功败垂成,留下历史的遗憾让人扼腕长叹;更有多少大国叱咤风云,傲视群雄,其丰功伟绩让后人景仰评说;也有一些大国逆潮流而动,反人类良知,令生灵涂炭,为历史所不齿。在一些史学家笔下,过往的世界史似乎就是一部大国纷纷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

进入了21世纪,当代世界七大洲,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千个民族,六十多亿人口,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指点乾坤的,在政治经济舞台制定游戏规则的,在思想舆论领域把持话语权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导向作用的,依然是为数不多的大国。于是,那些大国国民也多少有一点大国意识,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优越感。在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里,向往大国地位、怀有“大国情结”的入更不在少数。

人们谈论“大国崛起”时很亢奋,很激情,而大国衰落的话题则让人沉重。然而大国衰落却又是世界历史上极为常见的现象。从文明出现直到今天,除了仅有两百余年历史的美国以外,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大国没有衰落过。考察大国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造成其衰落的某些规律,或许更能促使当今人们冷静思考,并从中汲取某种教训。

后记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各章文稿由有关专家撰写(其中第二章属于教育部“十一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编在行文风格和体例方面作了修改和统一。

各章撰写者是:

前言:刘景华(天津师范大学);

第一章:刘景华;

第二章:杨俊明(湖南师范大学,一至六)、刘景华(七);

第三章:徐家玲(东北师范大学);

第四章:吴彦、哈全安(南开大学);

第五章:蓝琪(贵州师范大学);

第六章:徐家玲;

第七章:王加丰(浙江师范大学);

第八章:刘景华;

第九章:丁笃本(韶关学院,一至六)、刘景华(七)。

主编

2007年8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国衰落之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景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65281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5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