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发现》一直坚守着“立足三农一线”的承诺。这份执著源于对中国乡村的深度关注与质朴情怀。作者既有身处一线、感同身受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也有日理万机、公务繁忙的商贾政要;既有刚刚入门的大学生、研究生,也有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既有血气方刚、充满朝气的激情青年,也有洞透人生、暮壮伏枥的稀耋老者。他们的笔耕不辍,鞭策和推动着《中国乡村发现》朝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方向努力。本书为第3辑。
图书 | 中国乡村发现(总第3辑2007.7)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乡村发现》一直坚守着“立足三农一线”的承诺。这份执著源于对中国乡村的深度关注与质朴情怀。作者既有身处一线、感同身受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也有日理万机、公务繁忙的商贾政要;既有刚刚入门的大学生、研究生,也有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既有血气方刚、充满朝气的激情青年,也有洞透人生、暮壮伏枥的稀耋老者。他们的笔耕不辍,鞭策和推动着《中国乡村发现》朝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方向努力。本书为第3辑。 目录 ■ 特稿 李友志 新农村建设要以财政制度创新为动力/6 ■ 特别关注 中共双峰县委 双峰县人民政府 创新建设新农村的科技服务体系/13 编辑部评论员 双峰模式给我们的启示/20 ■ 乡村故事 潘远臣 山村修路波折记/24 宋丽娜 尚武村里的救人事件/30 ■ 一线纪实 郭宇宽 寨老制度:独特的农村基层组织/34 邵春保 县乡村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优势/41 樊百华 “病毒入口”谁之责/46 周 立 乡镇干部的无聊与无奈/51 赵娟 闽西土楼的传统遗风与创新精神/55 ■ 星村纵览 何传新 前郑海村新农村建设启示录/61 ■ 县乡连缉 曾平原 县域经济如何创新发展/65 马俊山 经济组织:村委会被忽视的性质/72 朱新峰 谨防农村工作陷入四大误区/77 孙佑民宗派矛盾中的乡村治理/83 李万忠 乡镇行政效率为何不高/88 田雨露 建立服务型乡镇政府/94 ■ 调查报告 杨兴猛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现状调查/99 何宏光 农村群众性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与反思/104 ■ 深度观察 辛秋水 新农村建设刍议/111 张德元 “小井庄尴尬”所引发的思考/117 王习明 谁来为农田灌溉买单/120 谭同学 陈涛 文化重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128 ■ 海外窗口 姬德利 李文国 韩云勇 从茅草屋到新乡村/133 ■ 一家之言 胡良桂 文学的乡村情结/138 蔡永飞 “春运不涨价”:拉动城乡互动的新信号/145 孟志中 警惕虚假“三农”/148 萧一湘 乡村建设不能只提“三农”问题/151 ■ 想说就说 吴建明 “村村通”山区农村难畅通/156 赵建光 是谁拒绝他成为五保户/158 ■ 编后记/15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乡村发现(总第3辑2007.7)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有志//胡正扬//郑昌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8497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32 |
宽 | 172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