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家(6)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栏目。本辑记录了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应用地球化学家谢学锦、农学家袁隆平、戏剧导演林兆华、胸外科专家黄国俊、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天文学家王绶琯、气象学家叶笃正等八位大家的风范。

内容推荐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在科教文卫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自2003年5月开播至今,已纪录了近百位大家精彩的人生故事,包括丁肇中、钱伟长、王选、袁隆平、汤一介、启功、谢晋、丁聪等等。这些大家的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深深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大家丛书”是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对全部访谈内容所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再创作,以人物访谈为主线,穿插详细的背景介绍,并配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丛书分集出版,每集包括八位大家。

听大家口述精彩人生,为孩子树立成长楷模。“大家丛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聆听大家口述,见证大家风采,让我们通过聆听和见证,分享大家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事业、关于家庭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目录

神经生理学家 张香桐

气象学家 叶笃正

泌尿外科专家 吴阶平

胸外科专家 黄国俊

天文学家 王绶琯

应用地球化学家 谢学锦

农学家 袁隆平

戏剧导演 林兆华

试读章节

比起中国的说唱艺术,它们就都是小巫见大巫

林兆华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认为戏曲的蕴涵是那样的丰富,同时也对中国戏剧现状的千篇一律极不满意。他不但在自己的话剧里借鉴传统戏曲的技法和观念,还排了几部京剧——《霸王别姬》、《宰相刘罗锅》、《张协状元》,同样也把新的创造带入了传统戏曲中去。

主持人:您说自己很喜欢中国戏曲。那您是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去排京剧的?

林兆华:如果你看我的戏多了,就会发现在我的戏剧中,戏曲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中国的戏曲美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不是一招一式,是给了我一个精神的自由。我们戏曲的舞台是空的,表演一切都人程式、唱腔一个虚拟的状态中,因为什么都没有,也就什么都能有。演员在虚拟的无限空间里神奇地在有形无形间游荡。包括我们的说唱艺术像评弹,主观的、客观的、叙述的、人物的……表演非常自由。我们总是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体验人物,布菜希特是跳进跳出。比起中国的说唱艺术,它们就都是小巫见大巫。我们没有这些概念,但跳进跳出自由得很。就中国的戏曲来说,舞台上没有不可表现的东西。

主持人:一张桌子就可以成一台戏。您的话剧里面借鉴了哪些戏曲的手法?

林兆华:主要是总体美学上的一个思考,也有些东西是技巧上的。欧洲的戏剧表演是单元的,尤其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我就是角色。后来有了布莱希特,能够跳出角色,也能再进入角色了。中国戏曲确实没有这个界限,我们的表演一直是多元的,所以我在排戏当中也没这个界限。多年来我们的戏曲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影响很深。解放以后认为戏曲落后,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步——革命的现实主义,所以戏曲要向先进的体系学习。这真的是本末倒置,一个戏曲演员怎么可能在台上纯体现人物?比方说《伐子都》这出戏,人从三张桌子上面往下翻,他在舞台上首先想的是如何安全地翻下去,第二想翻下去我动作要非常美,立得稳,还能听到观众的叫好声。他首先考虑的不是那个人物,光考虑人物,下来非摔着不行。

主持人:您也排过几部京剧,如《霸王别姬》、《宰相刘罗锅》等,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林兆华:我跟很多戏曲的名角儿都谈过,我说有些旦角唱功非常好,做功非常好,为什么都原封不动地去学梅兰芳呢?而且一字不漏,一个腔调都不能动,就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吗?这就叫继承梅派吗?我认为不是这样。梅先生当年是个戏剧改革家,他要不改革,他那服饰、唱腔就不是那样了。梅先生身边还有一些那个年代叫打本子的现在称为戏剧文学家的,像齐如山先生,一些戏剧评论家,还围了一些创腔的人,像徐兰沅先生。经常散了戏以后,他跟大家讨论,吃着聊着喝着。为什么今天就什么也不能动呢?好的你继承,需要改造的为什么动不得!《霸王别姬》里我不敢动的就是梅先生的东西。可以动的是什么呢?是霸王。梅先生演虞姬,霸王就成了一个道具了;虞姬一死,所有霸王戏都没了。其实霸王有很多动人的地方。马到乌江,连马都不愿意离开霸王,多动人啊!最后自刎乌江是多好的戏啊!这次弄《刘罗锅》,我就特别佩服张和平,居然把电视剧弄成一台京戏。当时我就提出一条来,好听好看好玩,因为是喜剧,应该是喜闻乐见的东西。第二能不能创腔,梅派不梅,麒派不麒,李派不李。当然我只能那么一说,我是希望能够有一种新的东西出来,新的程式,新的唱腔,创造新的传统,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跟话剧的继承一样。

主持人:您说要把一些戏曲的东西用在舞台上,戏曲演员是讲究多重性的,这个多重性对于话剧演员来说,应该是有难度的吧?

林兆华:有难度。我刚才说了,我更多的不跟演员谈体验,而是提感觉——你感觉这个人物是什么样的?或者你感觉这个戏的风格是什么样的?我希望演员去感觉。

主持人:怎么启发演员达到这个多重性呢?

林兆华:那我只能希望他按照我这个做。我希望演员在舞台上什么状态呢?你在体验中又能够叙述,在叙述的过程当中还能体验。这个状态需要合作默契,恐怕也还得需要一些训练方法。我们一般的状态是什么呢?一上台我就演这个人物,这不错,但是我不希望是这样。我认为中国的戏曲和中国的说唱艺术,达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是最自由的境界。你看看人家那个评弹是怎么叙述的,说演就演,说叙述就叙述。如果在话剧舞台上你能够做到,那我们的现实主义不就更丰富了吗!

主持人:所以您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也是非常理想化的。我很好奇,您有自己满意的演员吗?

林兆华:当然有一些,像濮存昕就跟我比较好合作,还有梁冠华、徐帆、宋丹丹,包括年轻的何冰这些演员,在我们的合作过程当中也都很默契的。

主持人:很多演员都说,没有您就没有他们今天的艺术成就。

林兆华:我排的戏需要他们演,在这个启发调整的过程当中,对他们会有一些帮助。真的不能说是我调教出来的——我认为他们是好演员,是他们自身有这个气质、有这个天分。要不是一个演员的材料,你再怎么教他也教不出来,真的教不出来!

主持人:导演和演员的合作是导演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因为这个合作甚至直接关系到一部戏的好坏。那么您觉得,您跟演员沟通的独特方式是什么?

林兆华:我很少跟演员长篇大论地去谈我的导演构思。你导演不只是一个人嘛,对不对?主要就是把演员的创造力调动起来。你不要认为演员好像都是没有见地的一些人。何况演员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会有意无意地出现一些很有创造力的火花,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主持人:那您觉得所有的演员对您这种导演方式都能接受吗?

林兆华:我认为导演与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是平等的,我反对导演中心制,演员能动地创造是演出成功的根本,导演的本事是要挖掘演员心理的、形体的、声音的潜能,不要总说他不对,你应该告诉他怎样才可能对。

P173-176

序言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栏目,于2003年5月开播,每周播出一期,时长为45分钟。自开播之始,我们就在栏目定位上突出思想性,注重文化品位。一年多来,栏目由一系列的设想到实现成功播出,由不成熟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影响,充分体现了自身的文化追求。

《大家》所关注的是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和卫生界的精英人物,我们期望做一种真正的沟通工作,拉近精英人物和普通人的距离。我们所选择的对话者,必须是这个时代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特别是以其思想上、科技上的成就(包括其政策主张、学术贡献、发明创造、道德感召力等)而影响了时代发展的人物。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我们始终注意把握一个原则,既要介绍中心人物,又要透过人物理解其生活其中的时代背景。也正因为如此,普通观众才能在典型人物的讲述中看到自己的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可能的命运。这样的栏目不仅是属于知识界人士的,也将震撼着每一个思考着的普通人。

《大家》开播至今,已经纪录了近百位优秀知识分子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高尚的情操、高深的学养承载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真正的希望。数学大师陈省身坐着轮椅给学生讲课,其情感人。步入晚年的陈先生从美国回到南开,只想以此告诉世人,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93岁的大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说,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专业,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句誓言。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八十多岁高龄仍致力于学术打假,只是为了捍卫学术的尊严和学人的良知底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以87岁高龄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进行考察,为了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红学大家冯其庸,17年间行程数万里重走玄奘路,实地求真,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良心和探索精神。医学大家裘法祖,一生桃李满天下,医术、医德、医风誉满华夏。他的弟子吴孟超,秉承尊师的传统,视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将一百万港币的科学奖金全部用来帮助他人,自己分文未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特立独行,第一次让中文响起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的金色大厅……

我们纪录的大家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书法家启功、雕塑家钱绍武、翻译家杨宪益等等。不论出身名门世家,还是寻常百姓,勤奋好学是他们共有的特性;不管身在异国他乡,还是曾经苦难的祖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坚忍不拔是他们成功的保证。他们大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义无返顾地回国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他们阅尽了人世的沧桑,却保持着宽阔的心胸;他们平静地面对孤独,也平常地看待成功和荣誉。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极大的兴趣,对科学具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大家不仅是科学的使者,更是道德的典范。

一年来,《大家》栏目获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表扬与鼓励。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认为该栏目“人物选择独具特点”、“访谈内容深刻,具有哲理性,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故事性强,富有感染力”。3000多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有的认为《大家》正在做着一项文化抢救工程,开创了中国电视口述历史的先河;有的认为《大家》弘扬的是真正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的电视观众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成长的动力。有观众说:“这些大家的很多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为人原则、敬业精神都非常令人感动,每一个‘大家’人物的故事里,都有让我感动落泪的细节,通过他们我看到了真正的伟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为了服务祖国,实现国家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诱惑和生活的享受……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们的事迹、成就、经历和人生观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和瑰宝。”  我们只能说,在推动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形成、法律秩序的建立、文化精神的重建、中国公民意识的自觉与成长和祖国逐步强大的进程中,《大家》做了我们应当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与观众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与我们自己的目标相比,我们仍当上下求索。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让我们备感遗憾的是,有几位大家已经永远看不到这套丛书了。然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们的风范定将长存于我们心中。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

书评(媒体评论)

做人总要有个志向,做到做不到是另外一回事。——张香桐

气象学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冷门科学,但是现在已经非常热门了。——叶笃正

凡事要远看、近看,各种可能性、不可能性都要想到,要随机应变。但是,第一,爱国不能变;第二,一个人必须有哲学头脑。——吴阶平

我选择做胸外科医生,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动手,愿意做手艺活儿;还因为那时候我国的胸外科手术刚开始不久,难度比较大。——黄国俊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性科学,看到现象就能够研究。而我们国家还比较穷,不能跟人家拼财力,甚至不能全面地拼高技术,因为高技术需要综合国力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找突破口,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王绶绾

中华民族应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应该提倡建立一个节约的社会,把以前那些传统的节约美德好好地发扬。——谢学锦

我比较自由散漫,从来不拘礼节。不管跟大人物在一起,还是与农民相处,我一律是平起平坐。虽然我出生在北京,但我性格中有很多地方像农民。——责隆平

我做戏从来不按照某个学派、某种理论去做。只要在做戏的过程中,能发现一点儿新的东西,我就挺知足了。我不大相信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是一种纯理性的过程。——林兆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家(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继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4652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7: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