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本学说de探讨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不是一部论证式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通俗易懂、文笔晓畅的哲学随笔。作者苏忠先生运用深邃的哲学原理,解读人本主义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本书代表了中国企业管理的新方向、新起点。它的出版,将会受到企业界和思想界的欢迎!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苏忠先生关于“人本学说”的研究专著,具体包括了:企业管理追求的最佳境界、亲情般的关系与现代化的管理、契约精神与人本精神、构建企业文化是个渐进的过程、“民本”还是“人本”、人本是生存方式、人本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序言

人本学说的探讨

 人本是思维方式

 人本是行为方式

 人本是生存方式

以人为本

管理的新思维

 “民本”还是“人本”

 不要为概念活着

 企业是不是经济动物

 创造利润还是创造价值

 硬约束与软约束

 契约精神与人本精神

 传统观念与商务规则

 亲情般的关系与现代化的管理

 企业管理追求的最佳境界

 构建企业文化是个渐进的过程

后记

试读章节

人本是生存方式

在一般意义上,生存方式既是哲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指的是人类社会中某种可以给予高度集中概括的生存的方式方法。因此,以人本为标准去衡量,乃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可以说,人本的生存方式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要实现的一个崇高的现实的目标。

在人本是思维方式、人本是行为方式、人本是生存方式三者关系上,人本的生存方式既是前二者的基础,又是前二者的结果。

这也是在中国有特殊意义的话题。它对中国问题的针对性在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行政、命令式的计划经济,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则是逐步开始走向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时代,但历史的惯性决定了要真正使中国转型为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尚需时日。因此,人本的生存方式是我们和我们下一代要继续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一项伟大的艰巨的社会工程。实质上,近代中国,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其理想的目标,都是中国人的人本的生存方式。

人类的生存方式虽然是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但是人类却一直在寻求改变生存的方式。这点也非常重要。生存方式既是客观现实决定的,也是人类在不断的过程中要改变的。

看看我们中国人曾经是怎么生存的,为帝王而生存,为权力而生存,为概念而生存,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的生存状态,是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主要生存方式。

我们看过很多的戏,说的都是为帝王而生存。一些北京人说起皇上那不得了,说起宫里的事、朝廷的事实在了不得。说起人家活得那风光,那鲜亮,咱活什么呀,到现在都可以听得到。在现在的人群中,还常常能听到“咱算什么,一个小跑腿干活的,人家怎么怎么着”这样的说法。所以很多学者谈到这个问题痛心疾首,中国人的那种奴性意识,那种没有个性、没有自我追求的生存方式,令人心痛。

中国人有太深的臣民意识、子民意识、奴仆意识。老百姓的姓是不值钱的姓。包括我们中国对改革开放姓“资”姓“社”争论了很长时间,为概念而生存呀。如果是社会主义就可以干,如果是资本主义可不能沾呀。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什么概念性的东西,把概念性的东西清空,否则活着大都是为了概念。五四运动,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科学、民主的精神,开始对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行思考。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第一次呼吁民族、民生、民权。民族,毛泽东已经完成了,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民生,邓小平完成了一半,改革开放了,有不少人已经由穷人变富人了,有些发展了,有些变化了,有饭吃有衣穿了。但是民权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政治体制改革还是一个大问题。近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追求民主、自由、幸福、富强,确实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政治体制改革被一再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也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民本的、人本的思想越来越成为朝野的共识。现在到处在学“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我们讲的就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最本源的理论。

现在人们的生存不断趋向人性化,整个社会是多元的、个性化的、民间的、平民的,这点很重要。我们现在都在享受这种多元的社会。现在中国人自下而上越来越个性化,从穿着打扮到选择就业,从婚姻、家庭到兴趣爱好,从生活空间到文化娱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存,处处要有人权的体现。天赋人权,人一旦出生就有很多天然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中国自20世纪末发表人权白皮书以来,对人权的重视程度比以往大大加强。加入WT0必须要与世界接轨,所以契约的、平等的、民主的、自由的、规则的、法律的,都会不断强化人本意识。当然中国社会的人权发展、完善,达到理想状态还要有一个过程。中国经济原来接受的是苏联模式,现在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是一个痛苦的转轨过程。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既要保持政权的稳定,又要发展经济,保障人权,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相信肯定是走向自由民主、契约平等、科学法治。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生存,时时有人道的要求,关爱的、互利的、救济的。比如发生在2003年这次SARS的救济行为,最后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政府行为。所有人性、人权、人道,将成为我们现代人的最重要的生存方式,我们必须这么生存。

讲人本的问题看上去是理论的,实际是现实的,而且处处都是现实的,和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和我们每个人的子孙后代息息相关,和我们的亲戚朋友息息相关。

上述观点不是权威的理论,也不是经典的解读,只是我对自己的一些思考进行了梳理归纳。有争议的问题,欢迎各界人士提出来讨论。

十年来,我在企业的实践证明,除做事能力、敬业精神外,要想获得成功,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都必须有理论的武装,未来的企业成功必须有理论的支持。我们用这个世纪最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企业的团队就能与别人的团队不一样,就可以高出一筹了。这个很重要。我想这个方向肯定不会错,跟着这个方向走,一定是在走一条金光大道,人生的金光大道,事业的金光大道,或者是人类的金光大道。当然,这样的理论还要和我们的实践相结合,无论是产品生产、客户服务、营销工作、企业内部文化、日常管理工作,还是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有理论的指导。

(本文根据作者2003年9月6日的讲话录音整理)P27-31

序言

《人本学说的探讨》一书出自企业家苏忠之手,说明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已扬弃传统的管理企业方法,转而从人本主义的思维去管理企业。这对于众多企业的老总来说,是个很好的开创,代表了中国企业管理的新方向、新起点。正因为这样,苏忠《人本学说的探讨》的出版将会引起文化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人本学说的探讨》不是一部论证式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通俗易懂、文笔晓畅的哲学随笔。作者运用深邃的哲学原理,解读人本主义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21世纪,人本已成为所有企业的经营宗旨。只有把在企业贯彻人本主义精神提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才能站在高处,去俯视关于人的自我意识、人的生存、人和自然的关系,等等。作者一系列脱俗新颖的见解,颇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部书稿是作者从事企业活动的经验积累,是平时给公司职工(他们称之为团队)讲课时的讲稿,在开讲之前作者要求听者要“换换脑,务务虚”。换脑就是从单纯做具体工作到注重理论武装。可以说,在这之前公司团队里很少有人会想到把人本主义和建设公司团队联系起来。作者在讲稿中提出“人本是思维方式”、“人本是行为方式”、“人本是生存方式”等基本命题,这些命题和立论新颖,牵涉到每一个员工对人生的态度和工作的意义,等等。这就必然要触动到许多员工的心灵,使听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民本思想起源很早,自有史书以来,就有民本思想的记载。《尚书·盘庚》篇中的“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就是说古代的君主,都是尽心爱民的。西周之后,由于鬼神的观念相对较为薄弱,人的作用便在严密的等级中被重视起来。但是,这种重民思想都是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的。即使如《荀子·王制》篇中的水舟关系说,落脚点也是“故君人欲安,则若平政爱民矣”。而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也是为说明只有“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中国尽管民本思想很发达,但“民”却是从来就没有地位的。

“民”一开始就受制于王,受制于君主。《诗经》上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宣称“六合之内,皇帝之上;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人与土地都被 君主绝对占有,并可以任意支配。那么专制君主如何对待“民”呢?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把民当成一种工具。至于君民的关系,韩非说:“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用其力。”民为君所用,也为君所主宰。儒家赞同君主“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废邦”。君主的言论和行为是决定力量。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许许多多圣人提倡过民本思想,这在增加传统文化光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这许多圣人却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维护王权和统治地位出发的,这就决定民本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人可以骂皇帝,可以出现“清官”,可以为民请命,仅此而已,而不可能真正滋惠于民。

实际上,历代开国皇帝,大多把民本作为安定统治秩序的一种手段,是王者统治思想的一个部分。这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不一样。西方人本主义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而中国民本思想则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这就是中国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取向大不一样的原因。中国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西方却朝着现代民主方向迅速发展。

历史的进程走到今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本主义在当今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正如作者指出的,首先是把人当成人,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的自由。为此,作者主张从发展经济、启动商务着手,使人在平等的契约关系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感受。经济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冲破自然经济的影响和束缚。事实上,封建专制主义作为政权形式的王朝被推翻近百年了,许多人还存在着治人和被治于人的思想,人的属性还习惯被分为“官”和“民”、“主子”和“奴才”、“贵”和“贱”,这种区别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不仅在企业,而且应该在各行各业,都实行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由人共享。这样就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独立人格才能得到保证。

我相信,《人本学说的探讨》的出版,将会受到企业界和思想界的欢迎。它所倡导和呼唤的人本主义精神,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响应,共同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氛围。崭新的人际关系,将使我们的国家迅步走向民主和法制的社会,走向真正的和谐社会。

苏双碧

2006年11月

于北京沙滩

后记

这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苏双碧老师。他多次敦促我出版,并鼓励说出版后一定会受到欢迎。苏老师作为新闻、理论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前辈,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十几年来一直对我给予莫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他还欣然答应为我作序。写了一稿,又几易其稿,让我十分感动。我的好友连志、牛纪刚先生也对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积极催促我尽早付印。还有身边的许多同事、同学、战友、兄弟及企业界、新闻界、文化界的朋友们,都对本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尤其是《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张晓林先生、文化编辑部主任葛洪泽先生、编辑李文阁先生,还有前辈阎长贵先生,都拨冗以书面形式对本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本书在形成过程中,我和卢江仑先生有过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有许多见解很相同,很默契。本书整理过程中,他对许多章节做了修正和润色。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吴方泽先生,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力。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和我商量内容的增删,文字的斟酌修改,版式的设计及出版后的推广计划,充分体现出一个资深编辑人的编排水准和专业素养。也是由于他的安排,我和叶孝慎先生有机会见面探讨,进一步厘清了一些问题和想法。叶先生博学多才,思路开阔,给我不少启发。

还有我的同事姚煜、彭晶晶,在本书形成过程中,做了许多繁杂、琐碎的事务,付出了很多劳动;张亮在设计上精益求精,两个设计稿我都比较满意。

在此,本人对上列所有良师益友、同仁同事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我还要真诚地感谢大业传媒的全体同仁,正是他们和我一起,经历了十年的奋斗历程,共同形成了统一的人本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用成功的实践,印证了人本理念的伟大价值,形成了以人本为核心的新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爱妻刘美凤女士。她这十多年来,一路陪伴着我,风风雨雨,践行人本理念,以公正心和爱心待人处事,让我不断坚定自己的理念和修为。她在平时为我承担许多内外事务,让我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事业上和学问上。她更是极力支持我出版这本书,并坚定地认为这本书一定会给人带来很多益处。我们是伴侣,是同事,更是挚友。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关爱我的人。

苏忠

2007年3月27日

于北京金台园

书评(媒体评论)

一切始于人,终于人;人是终极目的;人是一切问题的思考点和出发点。人即是世界的本体,人的生命的原始之动,是世界的第一动因,人是自 然的精灵,自然是人类的养胎。

人的欲求和思维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和生命周期是有限的,这也决定了人类的悲剧是永恒的。如果深刻理解到这一点,人类当善待。

——本书作者 苏忠

《人本学说的探讨》一书代表了中国企业管理的新方向、新起点。……我相信,《人本学说的探讨》的出版,将会受到企业界和思想界的欢迎。它所倡导和呼唤的人本主义精神,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响应,共同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氛围。崭新的人际关系,将使我们的国家迅步走向 民主和法制的社会,走向真正的和谐社会。

——著名历史学家 苏双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本学说de探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4948
开本 16开
页数 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