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股市大机遇(政策走势预测与投资机会展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将从中国股市新阶段的宏观环境、政策走势、监管改革、市场矛盾等方面入手,分析因果,探寻规律,提出对策,预言机会,揭示风险,对上述八个问题作出回答。

中国股市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这个机遇不仅属于中国的投资者,也属于全球的投资者!让中国智慧伴随广大投资者分享新时代的机遇,迎接新市场的挑战!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一本股市预测书,最终以20余万字成稿,但其基础是500万字左右的股市研究笔记和文稿。本书写作用了近6个月的时间,但其中对股市“中国化”的研究思考,则是累积自1992年,横跨了15个年头。这些思考的脉络是:对股市现存的问题,主张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对上市公司的价值,主张采取瞻前顾后、横纵兼顾的判断准则;对股市体制的改革发展,主张采取辩证和建设性的态度;对股市监管和执法,主张采取热情和冷静相结合的总体取向;对中国市场经济文化的前景,保持激情而又务实的自信。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为何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

 一、中国股市处于什么阶段

 二、开启大盘上涨新时代

第二章 未来5年股市政策重大机会预测与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机会

 二、股市政策机会

第三章 “后股改市场”的改革规划与机会

第四章 扩大资金人市规模2007年从头再越

第五章 监测舆论信号防范再陷危机

第六章 提升监管艺术维护市场稳定

第七章 从温总理3·14谈话到6·8行情

附录与验证

2000年至2006年股市政策预言回顾

为国务院提交的证券市场政策建议报告

与股民心贴心与市场同呼吸

发政策之先声无声处听惊雷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试读章节

2006年12月6日,新华社记者谢登科发表题为《怎样理解当前股指上涨》的文章,其中有“相对年轻的中国股市而言,在市场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指数的一夜暴涨下完全消失”等语句。当时,一些投资者据此揣摩政府的股市政策可能生变。

彼时看空的主要理由无非是:大盘上涨过快,基金等机构已经在借震荡出货,2006年融资任务早已超额完成等等。其中最直接的一条是货币政策随时会进一步收紧。有关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言也时起时伏。

但是,这些很有些道理的分析仍然缺少了大政治思考。在不发生关系全局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下,观察我国股市应当看两个根本的方面,即整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还是调整周期,股市运行处于上升阶段还是调整阶段。即使看待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类直接的利空因素,也不能撇开前述两个根本方面。

客观而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长期的课题,并非今日才有。2006年至今,国民经济固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货币流动性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然比较快、贸易顺差过多等),但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正得到切实贯彻,改革的措施比较得力,促进了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和微观实体大体上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周期内。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曾在2006年12 B预言,未来10至15年或者更长时间内,中国经济保持7%或者更高一点的增速是有可能的。他还特别提到,当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因此不必担心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大。

从股市自身来看,加快和深化这一领域的改革符合整体经济工作的需要。发展股市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益,大大减轻间接融资体系即银行体系的经营压力,还可以为银行体系增加资本金,为其加快转制提供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还应当看到,2006年至今股市暴涨,很大一部分属于历史性恢复和补偿,不应轻易定性为“疯涨”。至本书截稿时,沪深股市累积涨幅已有2倍,出现了一些过度炸作问题,但这仍不妨碍我们对于整体行情作出“基本健康”的判断。治理过度炒作,一要抓住证据,二要依法行事,三要加大供给,而不应简单地采取贴“违规”、“不规范”标签的做法。要继续采取措施,维护投资人信心,维护市场的活力。

2006年12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要“不断增强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实践证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集思广益,通力合作,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就能不断向前推进”;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协同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近三年来,对认识重要性以及完善政策措施、发展环境的强调程度,还没有哪个领域可以超过资本市场。而优质资本和优势社会资源陆续进入资本市场,已经是一个不能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伴随整体经济在“未来10至15年或者更长时间内”较快增长,我国股市加快发展是必然的。

从货币政策“针对性收紧”来说,我的基本判断是,不会打击宏观经济和股市向上的基本选择,其不利影响将是十分短暂的和有限的:

其一,无论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多的问题。但如果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多主要体现在股市,则显然是误读。

货币流动性过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占款需求量大,中央银行被迫投入大量基础货币。解决这一体制性问题,不能靠调控股市的交投。而从导致流动性过多的国内因素来看,主要是储蓄长期强于消费倾向。而将部分储蓄分流到股市,可以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多的压力。

其二,我国内地股市总体上是亟待发展的市场,提高银行体系的治理和运营水平,与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不是相反。一方面,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要对货币政策进行收紧或者放松的调节;另一方面,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提高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益,是无须讨论的重要目标。

既然宏观经济处在一个较长的上升周期内,国家又明确而坚定地把发展股市作为抓住“本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的战略性部署之一,股市发展也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周期内,那么,揣测股市政策会一夜间变冷,就失去了现实基础。因此,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整体平稳的常态下研究和防范股市风险,并且,市场越是发展越要完善和加强法治,越要夯实市场基础。我们无需过于担忧股指上涨,中国应当有一个活跃、高效透明、有影响力的市场。上证综指3500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P13-15

序言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研究和舆论导向对于树立市场信心、营造创新氛围、制定落实政策、巩固改革成果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

巩固证券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进一步稳定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夯实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仍然需要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

董少鹏同志从1992年起从事证券市场报道工作,先后在《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国际金融报》担任负责职务。他怀着对中国资本市场事业的深厚感情,对市场制度建设和政策推动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本书从股市政策和制度建设入手,提示股市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机会和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务实的参考。他的努力是积极的和宝贵的。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定,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问题,积极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协力促进改革开放创新,共同维护稳定发展的局面,让不断壮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刘鸿儒

              2007年4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股市大机遇(政策走势预测与投资机会展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少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5403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6: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