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呆头呆脑的春天/中国小说新前沿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应松的小说中,现实、生活、人民三位一体,集中指向底层人民生活。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小说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平民百姓。他们或生活在山里,或生活在水上。山是深山,水是恶水,自然条件原本就艰苦,再加上环境和生态的破坏,生存异常艰难。他们虽然尚可勉强温饱,其他方面的生命需求却处于饥渴之中。陈应松用他小说中的褒贬守护着他自己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

内容推荐

陈应松的小说中,现实、生活、人民三位一体,集中指向底层人民生活。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小说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平民百姓,樯不趋附、不依靠,屡遭挫折而不改初衷,真实而清醒地活着,活得不张扬,不虚妄。正像他给自己的诗集、自己的酒家的命名“守护者”,守护着心灵的一方净土。

目录

吼秋

太平狗

呆头呆脑的春天

一船四人

龙巢

渔人结

年景

雷殛

九月的故事

试读章节

雨在不停地下。这是8月,河谷地带的苞谷开始黄了——山里的秋天来得早;可不是那种收割季节的金黄,是一种垂头丧气的萎黄。雨打在叶子上,不会给它增添点儿晶亮的光点,只是让它更颓靡——雨下了十九天,往二十天里去了。一眨眼,山上的黄栌、水杉也黄了;灌木丛中突然出现了一株两株红叶植物,红得怪磨眼的。山坳里,有烤烟人家的烤房冒出了青烟。山上的雨岚在向大梁子上漫去,浸染出初秋的气色来。秋天要来本该壮壮烈烈的,壮烈的红,通红;壮烈的黄,金黄。可今年的秋天一开始就在雨中煎熬。毛十三哪儿也去不了啦,捉蛐蛐的罐子哪,网罩哪,竹筒哪还空撂在门旮旯里。他炒了一碗洋芋,等女儿英子放午学回家来吃。没有女人的家,厨房不像厨房,锅不像锅,水缸都是破的。缺油少盐,灰尘弥漫。屋也漏,没心思去检漏。他点燃一支烟,坐在门槛里看雨。门口的篱笆石墙上,爬满了蛞蝓。两只鸡像没毛的秃鹫,在屋檐下湿漉漉地瞪着被苞谷和荒草遮没的小路。往山下看(他住在山腰)镇子乌黢麻黑地笼罩在雨水和水声里——堵堵河咆哮的秋汛好像要把小镇吞了。这小镇就紧挤挤地蹲在拐弯的河边。往下看时,那河水时刻都像要把小镇的基脚掏空。卷进漩涡去——小镇就像玩杂技似的窝在大梁子山脚的趾缝里,跃跃欲试地往水里一跃,就寻了个自尽去。

英子回来了,吃着洋芋时给他说:大梁子上的老裂缝跨不过去了。大人可以跨,小孩硬是不行了。有人搭了块板子,但滑溜,弄得不好掉进裂缝,就没命了。毛十三拿篾刀划篾正编蛐蛐笼子,正午时在雨声中人直犯迷糊,听到女儿说掉进哪儿就没命了,一听到“命”这个字儿,就一个激灵惊醒过来。女儿可是自己的命根子。他一个驼子,老婆跑了,就一个如花似玉小葱样的女儿,可不能没命啊。

“你说哪……哪儿掉下去?”

“大梁子上的裂缝啊。”女儿含着筷子,眼睛像唱歌的拨浪鼓砰砰地眨动着。

“啊?”

毛十三决定亲自将女儿送过裂缝去,也顺便看看那裂缝是咋回事。正在英子拿起雨衣要穿的时候,她尖叫着说:“爸,蛇!”

毛十三顺女儿的手指一看,一条青悠悠的蛇正钻入他后墙的一条裂缝。毛十三拿起一根扁担就向蛇打去,可那蛇钻得很快,只剩下一条尖细的尾巴,霎时间就不见了。只有那墙缝透出一股风一线光亮来。

“爸,这蛇要咬人的!”

“不会。”

“它不会再来呀,爸?”

“不会。它出去了。”

这么大一条蛇是从哪儿爬来的呢?这墙上的裂缝也渐大了,透出这么大的豁子,得找个时候一定弄点泥巴糊上。唉,没了女人的家,干什么都没动力。

爬上大梁子,雨雾紧锁,山色恐怖,无端一个冷噤,却不知从何处送来一股热风,怪异撩人。一见那个裂缝,果然变宽了。这裂缝可老鼻子啦,毛十三小时候就在——一条线一直拉到崖下放羊的古八根家,断断续续,宽宽窄窄。有人怕羊啊猪呀掉下去,就在宽处塞了些石头,慢慢也就填住了,草也长上了,不细看,一般人还看不到。可现在黑洞洞地张开了大嘴,好像渴得不得了,把个雨水哗哗地往嘴里灌。

毛十三把女儿背过缝去,就朝缝底下看。深不见底,不要说小娃子,就是一口肥猪下去,也没了命啊。心想着女儿天天打这儿经过,得搞个宽点的木板,上面还得垫上草袋。这当儿,一股白汽从底下蹿出来,热的!这热风是从底下飘出的,底下有柴草烧煮着么?突然又听到说话声,揪起头来一看,是古八根的傻儿子。  “这里要冲条河,这梁子要拉一条瀑布下来哩。”

傻子绘声绘色地给他说着,说得毛十三心惴惴怔怔的,望着这个头发上挂满水珠子的大脸傻子,好恐怖!”“水冲进缝里,只会越冲越大,泥巴下去了么。下面兴许有阴河和溶洞,懂么,傻×?”他说。这山要不是该崩了吧?这傻×的话让他不敢想。这儿一条河,一条瀑布一直挂到镇子上去?……傻子说的是谁告诉他的?傻子是畜生哩,畜生能见到鬼,预知后事……

要崩岩啊!毛十三整个身子就紧缩了,像一颗干掉的核桃。凭着他几十年在山里钻来钻去捉蛐蛐的经验,感觉不对劲儿了,傻子的话强化了他可怕的预感,就像有人拿锣哐哐地在他耳畔敲打一样。说到这山,这山他摸透啦,毛家沟镇谁不知道捉蛐蛐的毛驼子毛十三一家,爹没死时也是捉蛐蛐的,一只蛐蛐换回一口肥猪的毛十三,在镇上也是个人物。山踏在脚下,山听他的,可今日个这山陌生生了咧。

大梁子上,树缩着头,四处静悄悄的,只有雨在令人烦躁地吵闹,鸟发出吱吱不安的叫声。他赶快下山去,告诉别人,山不对头了,怕不是要崩要坠要往下矬了呢!

“你听见古八根家傻子说这里要冲一条河,要挂一条瀑布下来么?”他问一个龇着友善的牙上山打猪草的妇女。

妇女摇摇头。只是笑。

“古八根那傻子说,这里全要冲毁了,成瀑布,不是悬崖了么?那还有咱这坡,咱这镇子!”

那妇女还是笑。笑么,好,有你笑的。“山上你别去了,山裂那么大的缝。”他比画着,手势有些夸张。他只看到了那女的一排白亮亮的笑牙齿。

一个赶集的农民恰好在回路上,向他迎面走过来,他就问:“早晨你来时,那裂缝跨得过吗?”(P1-3)

序言

想为中篇小说实力派作家编选作品集的念头已经萌动了三四年,这是因为近三四年间在中篇小说创作中突然涌现出一批新锐作家,如晓航、葛水平、杨少衡、须一瓜、李铁、荆永鸣、映川,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手不凡,起点很高,而且几乎是篇篇精彩。去年岁末,阿宁打电话来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谭湘有意做一套中篇小说作家作品集,问我愿不愿意作主编。这当然是正中下怀。而且,阿宁的出现使得目光所及除了一批新锐作家外,还关注到一批长期坚持中篇小说写作、而且作品质量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线之上的作家,如叶广芩、池莉、严歌苓、迟子建、陈应松、阿宁等等,这样编选的主导思想更趋于全面。经过三方协商,第一辑的作家选定了晓航、葛水平、李铁、阿宁、陈应松。

中篇小说是新时期崛起于当代文坛的年轻文体。在新时期以前,中国文坛上并没有明确的中篇小说的概念。尽管有专门研究者梳理了建国十七年和“文革”期间中篇小说创作的情况,统计出十七年间出版的中篇小说约有七百多部。“文革”期间有七十多部,并指出了其中产生过一定社会影响的代表作品,如《小兵张嘎》、《铁木前传》、《在和平的日子里》、《九级风暴》和《闪闪的红星》等,但在当代文学史的各种版本上,都很少使用中篇小说这一概念。中篇小说一直是依偎于长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被人忽视的文体。新时期伊始,前苏联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活下去,但是要记住》在中国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紧接着,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为代表,中篇小说宣告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崛起,并依靠自身的文体优势从此进入了长盛不衰的发展。

中篇小说文体优势的第一个表现是它的内容含量适中。对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里被剥夺了写作权、发表权的中国作家来说,中篇小说的文体优势正好适应了他们急于倾诉的心理需求。中篇小说的文体特点就是比长篇小说短、比短篇小说长。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它规模宏大,人物众多,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艺术构思过程和创作过程,这样就使得它难以适应作家们在短时间内出作品的需求。短篇小说是剪裁的艺术,它剪裁生活的横断面,以灵巧取胜,概括社会生活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制,难以包容作家们在十年浩劫中积攒下的太多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而中篇小说由于容量适中,则恰恰适应了中国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需求。比短篇小说长,使得它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情节和人物,表现一定时间长度的社会历史生活;比长篇小说短,又使得它无须在结构艺术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才力。正是由于中篇小说在文体上的优势,所以它一经崛起就显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篇小说迅速成长壮大,在当代文坛上占据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中篇小说文体优势的第二个表现是它便于艺术创新的实际操作。中篇小说在崛起后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推向了新的深度,如《天云山传奇》、《布礼》、《蝴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到中年》、《黑骏马》、《方舟》、《迷人的海》、《美食家》,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的内容基础。内容含量过少,形式上的创新就会因为内容基础的薄弱而流于肤浅;而内容负担过重,又会使得艺术创新举步维艰。而中篇小说就避免了这两方面的障碍,相对适中的篇幅既为艺术创新提供了内容基础,又使得艺术创新能够比较灵活地展开。从《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以及马原、洪峰、残雪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尝试,到《小鲍庄》、《爸爸爸》、《棋王》以及贾平凹、李杭育的文化寻根,再到莫言、孙甘露、余华的新感觉,又到刘震云、方方、池莉的新写实,每一次小说艺术创新的浪潮中,都有中篇小说的代表力作。当小说创作由于过分迷恋于文体、技巧试验而一度疏离了读者之后,河北的“三驾马车”又是以中篇小说的形式发起了现实主义冲击波。新时期以来,中篇小说在形式上的几次突围与回归都能做到出入自由,正是得益于它文体灵活的特点。

中篇小说文体优势的第三个表现是它既易于掌握又易于产生影响,因而对作家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篇小说的文体兼及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方面的特点,能够给作家以结构、情节、场景、人物、细节等多方面的训练。作家不仅可以在中篇小说里显示他剪裁短篇小说的才能,也能操练他结构长篇小说的本领。新时期以来,大多数成名作家的成名作或代表作几乎都是中篇小说,读者常常是通过一部中篇小说知道了一个作家,《人到中年》之于谌容,《棋王》之于阿城,《透明的红萝卜》之于莫言,《大厂》之于谈歌,就都有着这样的意义,中篇小说可以说是作家成长历程中的第一块里程碑。正因为如此,尽管一些中篇小说作家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之后转向长篇小说创作,仍有不少的作家一直坚持中篇小说的创作,还有更多的作家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中篇小说的创作队伍中来,这就使得中篇小说的创作能够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平。这次所选编的五个作家的作品集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说陈应松的小说是三贴近的产物应该是不错的,不过却显得有些宽泛。在他的小说中。现实、生活、人民三位一体,集中指向底层人民生活。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小说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平民百姓。他们或生活在山里,或生活在水上。山是深山,水是恶水,自然条件原本就艰苦,再加上环境和生态的破坏,生存异常艰难。他们虽然尚可勉强温饱,其他方面的生命需求却处于饥渴之中,比如就有不少人娶妻困难。《呆头呆脑的春天》中大憨、二憨和小憨因为弱智娶不上媳妇,《吼秋》中驼子毛十三的老婆扔下他和女儿跑了,《一船四人》中驾长咬脐与邹寡妇的婚事阻力重重,鼻涕和尚为追求意中人差点被打得送了命,唯一一个追求爱情并几乎快有了结果的鸭咪咪却在一次事故中不幸丧生,《九月的故事》中乙宝的老婆冈妮婚前曾被宏斌强奸,婚后两人仍有私情。婚姻的缺失不仅仅造成性饥渴,而且引发不少文化心理问题,乙宝在石灰窑上暗算宏斌,直至最后酿成两人同归于尽的惨剧就是明显的例证。此外,经济压力是底层人民最经常最实际的感受。三个白痴的母亲为了少交一百元的集资款欣喜若狂,毛十三为了一只蛐蛐“吼秋”能卖三百元,明知难以捉到也要拼力一试。《太平狗》中程大种为了挣钱供子女读书不得不进城打工。离开了大山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在陌生的城市里无所依傍,生存状态竟然不如那条尾随着他跑进城市的赶山狗太平。太平狗凭借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终于回到了大山。程大种却永远回不去了。与底层人民物质生活残缺相对应的是一些权势人物精神生活的残缺。《吼秋》中镇长阮彪为了建成蛐蛐大集作为自己的政绩以利升迁,竟然可以不顾大山即将垮塌的危险,不顾可能造成的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弱智的小憨因为死抠政策条文被人们叫做“焦点访谈”,酷爱镜子的大憨无意间解救了被强迫生产非法药品的姑娘们,这些带有荒诞意味的情节从反面衬托出那些执行政策的人的精神缺失。不过,这些小说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揭示残缺,更在于从残缺的生活中挖掘温暖,挖掘善良,挖掘美。毛十三在经受着经济压力、遭受着欺压诬陷的情况下执著地警示人们“山要垮了”。《龙巢》中甘老大在儿子欠债逃跑以后主动承担起债务,带领着儿媳、孙子,在别人失败过的水面上养鱼,凭借着艰苦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奇迹,在两年之中还清了债务。支撑他的不仅仅是甘家“祖祖辈辈不欠别人的债”的信念,还有盼望儿子回来,保住家庭完整,争来一个“有孙儿添饭,媳妇酌酒,平淡无奇的晚年”的生命理想。《渔人结》中秦水猛的信念是“男人不能没有桨”。秦水猛是在水上、在船上成长起来的男人,男人要靠诚实的劳动挣来自己的一份生活,桨是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劳动工具。他不能忍受开小卖部的无所事事,更不能忍受水獭样的男人通过他手中的货物(扑克)去诈骗钱财。当他终于靠着船,靠着桨。靠着养父留下的一根油麻缆绳,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时,他心中的那份充实、那份自豪是无以言表的。这些小说中唯一不以底层人民为主角的是《年景》,但其主角樯的精神素质却是与底层人民一脉相承的。有一个官场得意的妻子:有无数因妻子而形成的便利条件,樯不趋附、不依靠,屡遭挫折而不改初衷,真实而清醒地活着,活得不张扬,不虚妄。正像他给自己的诗集、自己的酒家的命名“守护者”,守护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其实陈应松又何尝不是用他小说中的褒贬守护着他自己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呆头呆脑的春天/中国小说新前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应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464247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