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附光盘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舍弃了一般同类书籍惯用的分体裁叙述模式。它从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开始,到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风格流派——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直至20世纪现代主义,所有人物与作品都被纳入到音乐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西方古典音乐。七大发展时期五十多个风格流派和饿一百多位代表人物,鉴赏作品一百多部。文字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配图丰富,并附送CD光盘一张。

本书力求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它以音乐史为脉络,通过“导言”、“作曲大师”等栏目,宏观地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生平,通过“名作欣赏”栏目对经典作品加以微观的赏析与品评,并把相关的音乐体裁、乐器介绍、乐理等知识性的内容分编到“知识窗”、“小常识”等栏目中。另一方面,它又从欣赏者的实际需要入手,设立了“经典作品”、“表演大师”、“唱片推荐”等栏目,介绍演奏、演唱名家的艺术经历及风格特色,并附有简短的CD唱片点评,以便读者在选购唱片时有所参考。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你现在就打开耳朵,畅游西方古典音乐之海,去尽情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目录

西方早期音乐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

 欧洲的中世纪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让-巴蒂斯特·吕利

 亨利·珀塞尔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弗朗西斯·库普半

 朱塞佩·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乔治·菲利普·泰勒曼

 阿尔坎杰洛·科雷利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古典主义音乐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冯·格鲁克

 卢伊吉·博凯里尼

 弗朗兹·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浪漫主义音乐

 弗朗兹·舒伯特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罗伯斯·亚历山大·舒曼

 路易·赫克托·柏辽兹

 尼科洛·帕格尼尼

 弗列德里克·弗朗西斯采克·肖邦

 弗朗兹·李斯特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

 塞扎尔·弗朗克

 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吉亚克莫·梅耶贝尔

 乔治·比才

 查理·弗朗索瓦·古诺

 卡米尔·圣-桑

 雅克·奥芬巴赫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

 葛塔诺·多尼采蒂

 温琴左·贝里尼

 朱塞佩·威尔第

 皮埃特罗·马斯卡尼

 鲁杰罗·列昂卡瓦洛

 贾科德·瓦格纳

 加布里埃尔·福利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马克斯·布鲁赫

 安东·布鲁克纳

 古斯塔夫·马勒

 理查德·施特劳斯

民族主义音乐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

 安东宁·德沃夏克

 爱德华·格里格

 米哈伊尔·格林卡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亚历山大·包罗丁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

 耶安·西贝柳斯

 

印象主义音乐

 克洛德·德彪西

 莫里斯·拉威尔

 奥托里诺·莱斯庇基

世纪现代音乐

 阿诺德·勋伯格

 阿尔班·贝尔格

 安东·韦伯恩

 贝拉·巴托克

 莱奥什·亚纳切克"

 爱德华·埃尔加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刁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似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保罗·兴德米特

 法国六人团

 乔治·格什温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阿拉姆·哈恰图良

 本杰明·布里顿

 奥利弗·梅西安

 皮埃尔·布列兹

试读章节

西方音乐史上,从1600年到1 750年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被称作“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lje)”一词出自葡萄牙文“barrroco”,有“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和“荒谬的思想”两层涵义。起初,它被用来形容当时建筑、雕刻等艺术形式的流行风格。后来,由于其热情奔放、豪华夸张的审美品味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含蓄、均衡和谐的艺术理念大不相同,“巴洛克”便成了“新奇、怪异、畸形”事物的代名词。在音乐领域,它同样透露出嘲讽与挖苦的意味,表达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音乐家和历史学家对其所指称的音乐风格的评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音乐风格日益为人们接受和理解,“巴洛克音乐”一词也逐渐失去贬义,开始特指西方音乐史上一段成就辉煌的时期。

这是一个君主制兴盛的时代,丰富活跃的宫廷音乐生活促进了歌剧、单声歌曲等多种音乐体裁的诞生与发展。这是一个宗教极盛的时期,天主教和新教都想利用巴洛克这种新兴的音乐风格为自身服务,无形中推动了它的繁荣与发展。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勇气和冒险精神的时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崛起,教会对音乐家的控制逐渐削弱,中产阶级和宫廷贵族成为音乐艺术最大的赞助者。这种新的音乐保护人制度打破了教会对音乐家的垄断,使音乐创作愈来愈趋向作曲家个人意志和世俗题材的表现,音乐会大门开始向更广泛的人群敞开。这还是一个充满理性的时代,科学观念深入人心,音乐艺术直接受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巴赫对十二平均律的运用、拉莫对和声学的探索以及提琴制作技术的改良等方面。总之,巴洛克音乐的形成、演进与当时的文化、宗教、科学和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 7世纪的巴洛克音乐家深受上个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研究和复兴古代艺术,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讲究作品的戏剧性与细节的装饰性,崇尚宏伟壮观、生机勃勃的艺术风格,并热衷于把各种姊妹艺术综合为一体。

巴洛克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

1600~1640年为巴洛克音乐的兴起期。巴洛克音乐发轫于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的音乐家渴望摆脱旧体裁的局限,力求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由此“催生”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新颖的声乐体裁。在器乐领域,协奏曲、奏鸣曲、古组曲以及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和托卡塔等也有突破性发展,形成很多典型的器乐音乐语言。

1640~1690年为巴洛克音乐的确立期。在这个阶段,巴洛克音乐的体裁与手法更加成熟,巴洛克音乐开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流行于欧洲各国。

1690~1750年为巴洛克音乐的全盛期。此时涌现出了巴赫、亨德尔等作曲大师,标志着巴洛克风格的全面完善,同时也代表了西方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巅峰时代。

巴洛克音乐以气势宏大、结构复杂著称。无论声乐还是器乐作品,旋律都空前地华丽,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巴洛克音乐作品中普遍使用的通奏低音织体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之一。它以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等键盘乐器配合大管等低音乐器构筑成通奏低音,与富于变化的上声部旋律相互呼应,从而形成充满紧张度的两极化音响空间。

 在这个时期,作曲家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强调与关注,使音乐作品显出格外鲜明的速度和力度幕间演出的“幕间剧”,它是西欧歌剧的直接来源。

1 6世纪末,在佛罗伦萨的巴尔第伯爵家里,一{富有开拓精神的意大利艺术家成立了一个社团组织变化。但这些丰富的音乐表现并非像浪漫派作曲家那样是基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是表达了一种人所共有的、类型化的情感。

歌剧是一种把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高度综合在一起的音乐戏剧体裁。西欧歌剧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神秘剧、奇迹剧等。15世纪末至1 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北部城市的宫廷贵族娱乐生活中,出现了一种穿插在悲剧与喜剧刚作“卡梅拉塔”。他们崇尚古希腊传统,希望复兴古希腊戏剧中“单声歌曲”的表演形式。所谓“单声歌曲”,就是一种用通奏低音乐器伴奏的独唱歌曲,它模防人的语言音调来演唱,与文艺复兴时期复杂的复调对位手法相比,能更深入地表现人的情感。西方音乐历史上第一部歌剧《达夫尼》就是由“卡梅拉塔”成员完成的,其题材来自古希腊神话,讲述了河神之女达夫尼的悲剧故事。遗憾的是,它未能保留下来。现存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优丽迪西》。它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奥菲欧到冥间拯救爱妻优丽迪西的悲剧故事。歌剧运用大量的“单声歌曲”手法,以丰富的声乐语言刻画出剧中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充分展现出歌剧的戏剧性内容。

欧洲歌剧艺术的发源地是意大利。在这里,歌剧历经了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乐派”的进一步实践,到l7世纪后期呈现出新的风貌。作曲家们更加关注神话故事与历史题材,钟情于华丽辉煌的布景和宏大的戏剧场面,并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追求一种奢华、夸张的效果。随着新的审美标准的形成,以优美、抒情的风格演唱动人的旋律、展示歌唱者高鼬声乐技巧的“美声”唱法很快风靡起来。这种以愉悦听者为目的的演唱风格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受意大利的影响,17世纪70年代,歌剧艺术在法国落地生根。法国歌剧强调本国特有的审美习惯和艺述品位,既秉承了古典芭蕾的优秀传统,又与有“抒情悲剧”之称的法国戏剧联系密切。法国歌剧的鼻祖是吕利,其作品一般由序幕加五幕戏构成。他倾心于将雅的法语音调与音乐水乳交融,并擅长用宣叙调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与意大利歌剧偏重咏叹调的特点相比,法国歌剧更注重发挥重唱与合唱的作用。豪华的舞台布景和绚丽的芭蕾舞场面,也是法国歌剧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英国歌剧起源于16世纪流行的一种宫廷室内话剧——“假面剧”,同时意、法歌剧的影响也促进了英国歌剧的形成和发展。珀塞尔创作的《迪多和伊尼》被公认为英国歌剧历史上永恒的杰作之一。

在德国,由于作曲家热衷模仿意式风格写作,导致自己的歌剧艺术流派成熟较晚。1627年,德国作曲家许茨创作了第一部带有民族风格的德文歌唱剧——《达夫尼》。1678年,第一座德国歌剧院在汉堡建成,此后德国歌剧的“汉堡学派”逐渐发展起来,主要作曲家是库塞(J,S,KLtsser)和凯泽尔(R,Keiser)。德国歌剧由咏叹调与对白构成,被人们称作“歌唱剧”。遗憾的是,1738年汉堡歌剧院被迫关闭,德国早期歌剧未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P13-15

序言

据信,有文字记载的西方音乐始于古希腊。那些从支离破碎的考古实物还原破译出来的音调,穿越了千年光阴,记载着属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声音。公元8世纪,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格里高利圣咏正式开启了西方艺术音乐的长卷。从此,这条大河滔滔奔涌,漫长的流程不仅诞生了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灿若群星的音乐大师,也形成了众多音乐流派。撰写此书时,笔者脑海里曾确立一个清晰的概念:西方音乐是从西方文明中诞生的艺术,音乐名家与经典作品绝不是浮于海上的一座座“孤岛”。因此,本书舍弃了一般同类书籍惯用的分体裁叙述模式。它从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开始,到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风格流派——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直至20世纪现代主义,所有人物与作品都被纳入到音乐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音乐欣赏既简单又复杂。它首先是一种纯感性的审美活动,只要你洗耳聆听,便可以感知,可以欣赏。然而西方音乐历史悠久,名家诸多,风格千变,流派纷繁,许多作品都或多或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动向、哲学、宗教、文艺思潮乃至人们的心理状态有所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活动中加入理性的因素。因而,音乐欣赏的感性与理性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一方。聆听音乐时,如果我们仅止步于具体感知,将不利于对音乐作品、作曲家乃至整个音乐风格及流派的深层理解;对音乐作品的理性分析也一定要建立在听觉感受的基础上,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关注感性,就不能回避对演奏版本、风格特征等方面的比较与鉴赏;关注理性,又必然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  本书力求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它以音乐史为脉络,通过“导言”、“作曲大师”等栏目,宏观地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生平,通过“名作欣赏”栏目对经典作品加以微观的赏析与品评,并把相关的音乐体裁、乐器介绍、乐理等知识性的内容分编到“知识窗”、“小常识”等栏目中。另一方面,它又从欣赏者的实际需要入手,设立了“经典作品”、“表演大师”、“唱片推荐”等栏目,介绍演奏、演唱名家的艺术经历及风格特色,并附有简短的CD唱片点评,以便读者在选购唱片时有所参考。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你现在就打开耳朵,畅游西方古典音乐之海,去尽情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附光盘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29434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