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文化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
“大师说”系列图书由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任主编,并集合国内各领域之大家,多角度精确阐论儒释道史等中国传统文化。
大师说系列共三辑,第一辑以儒为主,第二辑以佛为主,第三辑以道为主。本书是第一辑《大师说(第1辑道)》。
图书 | 大师说(第1辑儒)/三智文化书院 |
内容 | 编辑推荐 采文化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 “大师说”系列图书由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任主编,并集合国内各领域之大家,多角度精确阐论儒释道史等中国传统文化。 大师说系列共三辑,第一辑以儒为主,第二辑以佛为主,第三辑以道为主。本书是第一辑《大师说(第1辑道)》。 内容推荐 “大师说”系列,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任主编,汇集了国内诸多著名大师如汤一介、王守常、楼宇烈、王尧、王小甫、陈鼓应、李中华、徐小跃、苏叔阳等大家之讲课、演讲之教义,现分三辑,涉及儒、释、道、史等各方面,包括对儒家、道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中国历史的讲解与阐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等。书中作者均为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阐释到位,虽精简却深刻,蕴含丰富,意义重大。本书是第一辑《大师说(第1辑道)》。 目录 传承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精神 汤一介 民族崛起与文化复兴 汤一介 论“以人为本道行天下” 汤一介 企业家参与《儒藏》编纂的重要意义 汤一介 人文精神与儒家的核心价值 杜维明 敦礼明伦儒家的核心思想 楼宇烈 将精神生命置于物质生命之上 钱逊 国学着眼未来而不是复古 余敦康 中国的智慧在《周易》 余敦康 中国文化特质 王守常 解读《论语》 王守常 国学不是复古也不是教条 李中华 解读《儒家的智慧》 赵玲玲 国学研究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 谢龙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郭齐勇 以儒做人爱满天下 赵士林 深层把握儒学的内在精神 蒙培元 国学中的生活智慧 殷旵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精神 陈战国 用现代的精神更好地解释儒学 陈战国 国学要在年轻人中间才是生生不息的 陈越光 “易经”的智慧 郭建勋 《大学》致知之道 张学智 《中庸》精读 赵士林 道礼与五经(节选) 张辛 三礼文化 彭林 《易经》是人类思想的进化 赵知易 领导力的三要素“仁、明、武” 张国刚 从世界看中国文明和中华文化 张国刚 领导艺术之知人用人 张国刚 守先待后——史学在中国的地位与演变 罗志田 商圣范蠡解读 孙立群 明清晋商文化五百年 刘建生 试读章节 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特色 遵照原来我们基本的成规,来这里向大家做一次学术报告,我想要考虑的课题应该是和广义的中国文化有一些关系。虽然我们定义的价值是“儒家的核心价值”,也是最重要的价值。为什么说从广义的立场看这个价值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的关系呢?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有三大特色:第一,是一个学习的文明;因为是学习的文明所以在先秦儒家的发展就不是一枝独秀,就从道家吸收了非常多的资源,后来在孟子的时代和墨子、杨朱,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极端的集体主义,也有很多的对话。不仅批评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的集体主义,也批评一种纯粹的言论,所以儒家的传统从孔子、孟子开始就是一种比较宽的学习《论语》,而《论语》第一个字就是“学”,而“学”就是要获得知识、获得技能,主要是培养人格,培养人格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意义。 另外儒家的传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不仅是学习的文明,也是宽容的文明,因此从古到今就有所谓“三教”,三教汇通,三教交流乃至三教合一,到了明代的时候就叫做“三教合一”。“三教”在东南亚影响非常大,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都有“三教合一”的庙,到了庙里是祭祀释迦推牟尼、老子、孔子,所以他是个宽容的民族。今天我认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除了这三大文明之外,必须也要包括基督教的人民和伊斯兰教的人民,基督教是从唐代的景教在中国开始发展,伊斯兰教我们有几乎上千万的回民,还有数百万的不讲汉语的维吾尔族的回民,所以伊斯兰教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那么现在就是五教,将来还会扩大,我们还可以在世界各地方吸收更多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宽容的一个基本精神。 同时,中华民族的文明也是对话的文明,它不是一个矛盾冲突,它是以“合”来对话。当然一个伟大的文化传统,中间是多元多样的,常常有矛盾冲突,变化的情况,但是大的潮流是对话的。同时是一种以天下为家的情怀,这个价值很值得我们注意,比如像美国,有各种不同的移民,所以美国是一个很宽容、多元多样的民族,但是今天的美国政治文化,很难超越国家利益这个观念,奥巴马不能超越,任何人也不能超越,因为整个美国民主制度,经过选举的文化,以美国的利益为最高点,不管怎么样它有一种民族的情绪和民族的氛围。但是在中华民族的这个大的框架里,我认为有超越国家利益的气派,就是“天下”的观念。我们现在在讲民主制度,在讲世界的秩序如何重组,讲能够有涵盖性的人物精神,这是我们的特性,所以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文明,是一个宽容的文明,是一个对话的文明,也是“天下一家”情怀的大文明。 文化中国的三个意义世界 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我就提出要了解文化中国,要了解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的中国,政治的中国,同时是一个文化的中国。在文化中国下有三个意义世界,相对独立,但又希望能够互相的学习,互相的汇通。文化中国有三个意义世界,第一个就是内地、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及新加坡为主的意义世界,在这个意义世界之中,包括56种少数民族,藏传佛教、维吾尔、苗族,每一位都属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文化多样性,刚刚汤先生、陈鼓应先生提到的“有容乃大”的气概; 第二个意义世界就是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我用了一个观念,在英文上基本上是描写犹太人的经验,这个字就是“diaspero”,意思就是离散摄取。犹太人在世界上现在是1300万人,他们散布在世界各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犹太人有一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是他们在每一次告别的时候说:“明年我们在耶路撒冷见面”,耶路撒冷是他们的母国,但是一千年来犹太人没有母国,一直到二战以后才建立以色列,建立以色列对犹太人的发展是福是祸现在还是未知数。在相当长的时间美国的犹太人是超出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在今年开始以色列的犹太人比美国的犹太人要多了一些。《皇宫五千年》的作者是研究海外华人最重要的学者,当时他反对我提出的“diaspero”观念,他说:“不要用描写犹太人的观念来描写中国,我们的祖国是最壮大的。”全世界都有一种“落叶归根”的观点,就是中华大地或者北京的凝聚力特强。P22-24 序言 当前书院教育的兴起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晚清学者章学诚说过,私学的发展是学术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季羡林先生也一直主张官学、私学要共同发展。从教育制度上来说,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最大贡献就是创办了私学。 古代书院具备讲学、藏书和祭祀等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的方法。老师和学生是一个交流对话的状态,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书院传承了一个师生之间共同切磋、因材施教的传统,老师是道德楷模,不仅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教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愈的《师说》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首位。因此中国古代推崇“人师”,认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而今天制度化的学校就缺失了这些,学校过多关照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道德人格与理想价值的培养。因此,现代书院对于这些传统的传承,要“温故知新”。 如今学习国学的企业家非常多,我自己也去全国各地几个有名的商学院讲课,可以说现在出现了一个“企业家学国学”的热潮,这大概也说明了企业界需要一些国学方面的知识,来理解自己、认识自己。 三智道商国学院通过自己独特的课程结构和修习方式吸引了众多学员。在课程架构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有道德理念培训,除了道德理念培训还有养生概念的一个传授。同时还开设了史学相关课程,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员通过在国学院的学习与实修达到“转识成智”是三智道商国学院的办学目标。 三智道商国学院成立五周年以来,已有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为学员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学员们进入国学院学习之初,一般都希望提高自己,使企业得到继承和发展,达到基业长青。这对大部分人而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之后,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最大的苦恼与困惑了,而最主要的目标就变成了自我人格的培养和完善。 为此,我们将五年内诸位专家、教授、学者们在不同的课程项目中,通过授课、讲座、论坛等形式的授课内容进行整理,编辑成“三智书院丛书”,以期对学员能有所帮助,也希望可以泽惠更多的读者。 王守常 后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张载的传世经典名句,也是三智道商国学院的办学宗旨。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宗旨,三智道商国学院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智道商国学院隶属于北京三智文化书院。自2009年8月18日成立以来,三智道商国学院已经走过了五年历程。五年来,三智道商国学院始终担负着对社会、历史的责任,走在传统文化培训业的前沿,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积极地做着贡献。 先哲智慧,今师体明,旧邦新命,众友德馨。五年来,三智道商国学院依托中国文化书院深厚的学术背景,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等单位及港、澳、台和海外的著名教授、学者担任导师,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这些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和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构筑了三智道商国学院辉煌的文化殿堂。他们心忧天下、胸怀世界、思虑国是、指点当下的襟怀与关切,显示了今天的国学研究和我们所处时代之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 值此之际,能够把五年来为学院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的授课内容、历次论坛的演讲稿做以细心地整理,这是对先生们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崇高的敬意。相信,随着该系列图书的出版,先生们的学术思想,会对更多的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平等原因,整理的文章难免有不当或疏漏之处,敬请老师、读者谅解并提出指导意见。 本书编委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师说(第1辑儒)/三智文化书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守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767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 |
CIP核字 | 2014178617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