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让(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权力游戏)
内容
编辑推荐

禅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只有圣贤之君才能操练的一种继承之法。禅让在古代历史上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都非常成熟,存在超过1000年的历史,在这其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和如雷贯耳的事件,如杨坚与典型的宫廷阴谋、从士兵到元帅的赵匡胤、踩晌地雷的尔朱荣……。本书作者主要依据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的原始史料,并通过禅让这个切入点,向读者呈现出了古代历史上水到渠成的政治斗争史。

内容推荐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权力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都能以少流血,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政权的交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最大限度地维持政治经济的连续性和平稳性。在禅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往受让者脸上贴金,增加继位者在血缘、操行、能力和功绩等方面的光彩。一来老百姓相信这些,推崇这些;二来它们毕竟是原有体制在台面上的游戏规则。

目录

前言

从一代完人到禅让导演

 亲生儿子的代价

 谦虚礼让的东方耶稣

 又一个自杀的儿子

 “周公”登上了受禅台

天下若无曹操,可有汉室

 天下若无曹操,可有汉献帝?

 曹丕这个人

 通向皇位的最后道路

 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如何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为他人作嫁衣裳

 前后相望,司马炎依样画葫芦

北朝多事,遍地无不禅让

 踩晌地雷的尔朱荣

 当禅让成为橡皮图章

 癫狂高洋与傀儡羔羊

主角没有登场的禅让

 元修:失算的奔逃

 配合默契的元宝炬

 主角没有登场的禅让

大变革时代的寒士当国

 乱世和隐藏其中的送葬者

 唾手而得的权力宝座?

 急不可奈,刘裕开了坏头

蓄谋已久还是被逼篡位

 老将军与小顽童

 七夕夜里好杀人

并非压轴的两场戏

 历史惊人地相似

 打天下途中的皇帝招牌

起于宫变,成于禅让

 不争气的宇文贾

 杨坚与典型的宫廷阴谋

 接过外孙手中的权杖

最走过场的禅让

 跑龙套的杨侑

 幸运的主角李渊

 最走过场的禅让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唐僖宗:引狼入室

 朱全忠:统一中原

 唐王朝的最后一次迁都

 改名、杀戮与禅让

黄袍加身后的受禅

 从士兵到元帅

 小驿站大事件

 功夫自在舞台外

古代中国式禅让的真实面目

 古代中国的“禅让传统”

 中国式禅让的五大步骤

 中国式禅让的五大规律

 中国仅存的受禅台遗址

后记:水到渠成的政治斗争史

试读章节

尔朱兆兴兵攻入洛阳的时候,高欢假意响应尔朱兆,与他会师与平乐。尔朱兆办了一次鸿门宴,邀请高欢前来赴宴,酒过三巡,尔朱兆问高欢如何平定边镇骚乱,高欢规规矩矩地建议尔朱兆派遣一个心腹大将去当统帅平乱,如果再发生骚乱,就怪罪这个统帅。原话为“宜选王素腹心者私使统焉。若有犯者,直罪其帅,则所罪者寡。”尔朱兆就问:“好,那谁可以为帅呢?”同席的的贺拔允不知趣地抢着说:“高欢很适合去做北方统帅。”话还没说完,高欢就一拳打倒贺拔允,打得他满嘴流血,还掉了一颗牙齿。高欢厉声说道:“天柱将军在的时候,我们这些奴才就是鹰犬。军国大事由王爷说了算,轮不到你们插嘴!”尔朱兆见了,非常感动,觉得高欢是忠心的,解除了对高欢的戒心。他仗着酒劲,在宴会上当场任命高欢统领六镇兵马,同时还答应要增加高欢的部属力量。宴会后,醉酒的尔朱兆睡着了。

高欢怕尔朱兆醒后反悔,立即借尔朱兆的命令部署其兵马。当时尔朱势力中民族压迫比较严重,多数来自六镇的鲜卑人、汉人都愿意追随高欢,极短时间内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于是高欢拉起队伍火速离开尔朱大军,东出山东,逐渐摆脱尔朱氏的控制,独立发展。

高欢注意约束官兵,严格军纪,与民秋毫不犯。过麦地时,他本人带头下马穿行。山东、河北人民都倾向支持高欢。531年,高欢平定殷州,斩尔朱羽生,开始公开反对尔朱氏。高欢上书元恭陈述尔朱氏挟天子以今天下的欺君之罪,这样的上表肯定为尔朱世隆扣压。高欢就以朝廷被奸臣把持、得不到朝廷指令为理由,在信都公开拥立宗室、章武王元融的儿子、渤海太守元朗为新皇帝,年号中兴。

《北史》记载这件事说:“普泰元年六月己亥朔,闩有蚀之。庚申,勃海王高欢起兵信都,以诛尔朱氏为名。冬十月壬寅,高欢推勃海太守元朗即皇帝位于信都。”

高欢在河:化大族的支持下,第二二年就基本消灭了关东的尔朱氏势力。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人在洛阳反正,尽杀留守的尔朱氏党羽。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相继被俘斩。四月,高欢和元郎到达芒山,元恭派人慰劳高欢。高欢这时也觉得自己所立为帝的安定王枝属疏远,决定更换一个皇帝,就派魏兰根招降洛阳等地,同时观察原来的皇帝元恭的为人。高欢有意重新迎立元恭。

魏兰根观察后觉得元恭智商高、声望好,恐怕闩后难以挟制,就向高欢毁谤元恭。左右将领也劝高欢说元恭是尔朱氏所立,劝高欢废掉他。高欢于是将元恭废掉,幽禁在崇训佛寺中。元恭本来就没想到做皇帝,糊涂地做了一年多皇帝后,又重新回到了寺庙中。失位后,元恭赋诗一首:

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

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

时运正如此,唯有修真观。

这样的诗句只能让我们后人感叹落魄皇子皇孙的荒凉凄惨的心情,感叹“可怜生在帝王家”的无奈。一个月后,避居佛寺的元恭被毒死,年仅35岁。

高欢与左右亲信商议,挑选新的皇帝。最初大家青睐的人选是汝南王元悦。元悦被招来的时候,高欢又在即将登基的前一天晚上改变了主意,不立元悦了。当时北魏的皇室成员四散逃避,各个王爷难见影踪,寻找新皇帝竟然成为了非常困难的事情。

当时,有个宗室王爷元修正躲藏在洛阳城西、与他关系不错的散骑侍郎王思政的家里。元修是广平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能力尚可,历封汝阳县公、乎阳王,是朝廷的侍中、尚书左仆射。也该是元修倒霉,他躲藏的地方被人告发了,高欢决定立元修为新皇帝。

元修在王家躲藏了五十天左右,突然见到王思政引着斛斯樁等人,带着四百兵马来找他,吓得面如死灰。他问王思政:“你把我出卖了吗?”王思政摇头说没有。元修又问他:“能保我性命吗?”王思政无奈地回答:“世事变化无常,王爷,我也不知道啊。”元修就这样被骑兵拥夹在中间,来到高欢的毡帐中。

高欢泪下沾襟,下拜陈述事由。元修这才知道原来是拉自己来做皇帝的。他赶紧跪下回拜高欢,表示自己德才浅薄,不敢称帝。高欢也不多说话,随即出去了。陆续有人将服饰呈送进来,并请元修沐浴更衣。为了防止元修逃跑,高欢全军夜里严密警备。天亮的时候,文武百官都前来朝见。废帝元朗早按照高欢的意思写了禅位诏书。高欢让斛斯椿捧着劝进表前来劝进。斛斯樁进入帷门后,不敢向前。元修就让王思政取来表,说:“看吧,我现在不得不登基称帝了。”于是在洛阳东郭之外,北魏王朝又进行了一场禅让典礼。没做几天皇帝的元朗将皇位禅让给了元修。元修就这样成为了北魏的末代皇帝,史称魏孝武帝。

五月,元恭遇害,被追谥为节闵皇帝。高欢又杀死曾经为帝的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连曾经作为皇帝人选的汝南王元悦也被高欢下令杀死。

北魏政权落人了高欢手中。高欢城府很深,表情严肃;军国大略,独断专行。文武百官很少有猜测得到高欢的决策的。元修又迎娶了高欢的女儿作为皇后。高欢也成为了国丈。

元修与前几任傀儡皇帝不同。他不愿意重蹈前几任的覆辙,一开始就有除去高欢的决心。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王思政和斛斯椿等人也不是真心降服高欢,纷纷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斛斯椿还掌握着一定兵权,重新安排了宫内侍卫。挑选数百名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元修就以斛斯椿为领军,与王思政共同统帅近卫军,作为心腹;还调整了督将及河南、关西诸刺史的人事。这样,军谋朝政都掌握在斛斯椿的手里。元修还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布阵,互相密谋。

534年,元修决定摊牌,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于是他下诏洛阳戒严,抽调河南部队,声称要南伐梁国,实际上是北伐高欢。七月,元修亲自率领十余万军队,北上到河桥。元修为了麻痹高欢,慌称是讨伐关中地区与高欢为敌的宇文家族。实际上,元修早已经和宇文泰等人做好了联系,共同攻击高欢。高欢是什么人,马上回复朝廷说自己也调集部属五路兵马22万人出发南下助援皇帝征讨。同时高欢还上表要求清除朝中奸佞。元修既没有达到麻痹高欢的目的,又得知高欢大军前来的消息后,不得不和高欢硬碰硬了。

两军隔着黄河相持。斛斯椿请求率领两千兵马趁夜渡过黄河,趁高欢大军远道而来,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元修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是黄门侍郎杨宽劝谏说:“皇上在紧急关头将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第二个高欢啊。”元修觉得更有道理,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

客观地说,元修在实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当面对阵取胜希望不大,只能出奇计,高欢大军急行军八、九百里迎战,早成了一只疲军。斛斯椿乘其疲惫奇袭,还是有可能扭转战局的。但是元修从防止权臣出现的角度出发,拒绝抢先发动决战,反而沿河据守,造成了最大的战略失误。(P67-70)

序言

禅让对现代读者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

古代帝王之间一方和平自愿地将最高权力转让给另外一方,这就叫做禅让。与金戈铁马般的武力搏杀不同,禅让能够在传国玉玺交接的一刹那间让一个帝国结束,同时诞生另一个帝国。那一瞬间,一个帝王黯然神伤地交出了玺绶,一个臣子顷刻之间成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子。身份瞬间置换,山河随即变色。

让出最高权力的一方的举动叫做禅位,接受最高权力的那一方的举动叫做受禅。双方在一个叫做受禅台的平坛上举行隆重的禅让典礼。古代中国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到末代帝王宣统宣布退位,除了秦、两汉及元、明、清等少数几个王朝外,其余的大王朝都是以禅让的方式获得政权的。本书就是从禅位与受禅的角度看中国的王朝史,尤其是乱世开国史。在书中,读者能够看到高风亮节,也能看到道貌岸然;能够看到神情怡然,又能看到咬牙切齿。我们既关注辉煌灿烂的禅让大典,也关注禅让背后的故事与传说。

张鸣先生在《骗术与禅让》一文中说道:“禅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只有圣贤之君才能操练的一种继承之法。传说毕竟是传说,按顾颉刚的说法,古史是累层堆积起来的,传说中实行禅让的尧舜,这两个人事实上有没真还是个问题,更何况禅让?即便是有,按另一些人的说法,也不过是因为这些贤君。其实不过是部落酋长,或者部落联盟的领袖,工作操劳有余,实惠不足。所以乐于让出来。”

张鸣先生指出了原始禅让的深层含义。第一,禅让是少数人的游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参与禅让过程,具有受禅的资格的。作为古代权力结构演变的过渡形态,禅位和受禅是少数权力既得者的游戏。在整个过程中,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四岳等部落首领的意见。而其中的“大佬”,比如尧舜的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个人意见则是至关重要的。可见禅让过程中的民主程度是非常有限的。普通百姓始终是禅让过程的看客。这可能会使那些将禅让与民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读者失望了。

第二层意思是在禅让盛行之时,被禅让的权力附带的利益是负的。也就是说,远古的权力拥有者是真正的公仆。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是因为他的确操行出众,真的为百姓做了实事好事。与后世不同,尧舜不能从手中的最高权力里获得丝毫个人利益。当权力意味着付出,当在位意味着服务的时候,相信之后热衷禅让的政治人物都会望而却步。

禅让的剧本一再上演却是因为政治人物需要利用人们对禅让的顾名思义的好感和莫名的拥护,来为权力转移遮掩装饰。权力转移的方式很多。现在呼声最高的形式是民主选举。遗憾的是选举在实践中也常常选举出庸才上台。体制外的人们习惯于以暴力革命来实现改朝换代。但是这样的形式以无数人的鲜血洗涤神州大地,代价也太惨重了。体制内的权力既得者推崇平和的世袭方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普遍采取的方式,以血缘关系作为唯一的标准。遗憾的是,世袭方式虽然震荡小,但是产生的绝大多数新权力者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除了这三种方式,政治阴谋是剩余的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在内心里青睐它。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权力交接都是通过禅让完成的。禅让能以少流血、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政权的交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最大限度地维持政治经济的连续性和平稳性。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最关键的是往受让者脸上贴金,增加继位者在血缘、操行、能力和功绩等方面的光彩。一来老百姓相信这些,推崇这些;二来它们毕竟是既有体制在台面上的游戏规则。

金戈铁马的历史的确令人热血沸腾,但历史上的政治变更多数还是以水到渠成的和平方式完成的。

欧洲的王位继承和改朝换代远比中国要频繁和复杂。其中的阴谋不胜枚举。与东方不同,欧洲王朝是承认女性继承权的。因此野心家、篡位者特别喜欢迎娶权力拥有者的女儿、姐妹,甚至遗孀。如果在位的掌权者实在没有这些女性血缘关系,野心家和篡位者们就会摇身变化成前者的堂兄弟、表兄弟、侄子、外孙、外甥等。只要能在血缘上向现存王朝上靠拢,他们不惜背弃自己真正的祖先。实在不行,那就只能请教皇出来给自己加冕了。这样也能在宗教上给自己加上神圣的光环。当然了,如果你能在血缘和宗教两方面给自己贴金就最好了。

与欧洲不同,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正统、更加讲究男权的国家。名不正则言不顺。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发明了有中国特色的禅让制度。

当初,曹丕受禅后,非常客气地对刘协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意思就是说,天下的珍宝财富,我都和你山阳公(刘协禅让后的封号)共享。(权力是珍宝财富之源,当然不算在之类。)那么刘协是不是真的共享到了所谓的“天下之珍”呢,不得而知。文人色彩浓厚的曹丕是相对客气仁慈的。仁慈永远是强者的特权。禅让和受禅是实力对比的客观结果。事实上,实力的天平早已倾斜向了受禅者,禅让者往往“非禅不可”了。实力才是这一套游戏的主导语,

最后,用石勒的一段话来结束前言: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后记

后记:水到渠成的政治斗争史

感谢读者购买、阅读此书。

本选题在操作之初,我的好友陈编辑指出:“张程,我觉得你这个选题在历史观上有错误。”我忙问她错在什么地方。她说:“中国古代史是一部血腥的历史,禅位一受禅的过程只是其中的小支流,不能代表古代历史的主流。”我觉得她的意见有道理。中国历史的确充满血雨腥风。现在图书市场上有关古代历史的书向我们呈现了中国古代史战争、阴谋和杀戮的一面。但是我觉得它们也不能代表中国古代史的全部,而只是暴露了其中的一面。中国古代历史的另一面是平和的,虽然里面也存在刀枪和杀戮,但那只是局部和短期的。古代政治斗争在我看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如果政治斗争总是在血雨腥风中度过,那就证明整个中国古代的政治系统存在问题。政治系统的稳定性不允许动乱和革命反复出现。现在图书市场上关注的历史热点大多选取的是那些动乱年代的历史,所以才呈现出了历史的乱面。而我就是希望通过这个选题呈现出古代历史上水到渠成的政治斗争史。

我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禅让。

多数历史人物是从旧的政治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完全打破原来的政治系统重新塑造新的政治系统的代价太大。因此历史人物更喜欢在原来的政治系统中施展拳脚,选择禅位一受禅来完成最高权力交接。从王莽篡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禅让贯穿了大半个中国古代史。禅让在古代历史上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都非常成熟,存在超过1000年的历史。在这其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和如雷贯耳的事件。我们会听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见证好几次受禅的一代老人的话语和歌哭。萧道成受禅时就有老人大哭:“何期今日复见此事?”我们还会看到477年7月7日那个深夜在建康城内发生的离奇一幕。我们会惊讶于那座小小的受禅台是多少人付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反复的政治较量后才修筑起来的。一座受禅台似乎掩盖了许多的不快和黑暗,在一片欢庆、稳定中为一桩政治斗争的结果盖棺定案。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人物所追求的更好的政治结果。我们完全可以透过这一不太熟悉的历史事物去认识另一面的中国历史。

在写作过程中,我尽力向读者呈现我心目中的平和历史。但我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在观点归纳、史料遴选和运用方面,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请读者手下留情,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在写作过程中,我主要依据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的原始史料,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小说和已有的论文、图书的内容,基本上都已经在原文中注释出来了。书中的错误由作者承担责任。因为篇幅和市场考虑,这本书写的只是外禅的内容。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写一本内禅制度下的人和事。当然,这一切都要看读者们的反应和愿望了。

最后,我要感谢九千里书坊的魏龙老师和陈学瑞老师。没有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宽容,就没有本书的完稿。在修改过程中,陈老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为本书添色不少。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们。没有大家,就没有这本书的最终面世。谢谢你们!

再一次地谢谢大家!

张程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让(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权力游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66961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