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研究和阐释19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的政治发展状况,尤其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政治发展状况作为主要立足点,揭示出经济发展对于德国统一的极端重要性。这对于把握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书 | 迈向强权国家(1830年-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学术著作系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基金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把研究和阐释19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的政治发展状况,尤其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政治发展状况作为主要立足点,揭示出经济发展对于德国统一的极端重要性。这对于把握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引言 一 建立于“煤和铁”之上的帝国 (一)姗姗来迟者——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德意志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启动 (三)发展是硬道理——普鲁士经济强权的崛起 (四)识时务者为俊杰——普鲁士成为统一德国的先锋 (五)强权即公理——俾斯麦“铁血”浇铸统一的德国 二 德意志帝国前期的政治状况 (一)畸形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二)斑驳陆离——德意志帝国初期的政党状况 (三)宗教世俗化——“文化斗争”掩盖下的教俗势力交锋 (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和非常法 (五)量力而行——谋求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大陆政策 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德意志帝国成为工业先锋国家 (一)新的机遇——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后来居上——德国工业的跳跃性发展 (三)从农业国到工业国——德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四)走向现代社会——德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四 工业化进程中的德意志帝国政治状况 (一)现实的即是合理的——行政结构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发展趋势 (二)春潮带雨晚来急——政治体制上向议会政治和民主化的迈进 (三)暗涛汹涌——各种利益集团的出现和主要政党力量的消长 (四)兄弟阋墙——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和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思想裂变 (五)抱残守缺——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 (六)继承与发展——工业化背景下的文化繁荣和 思想意识多元化 五 工业化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内外政策的调整 (一)务实求真——德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二)勇开先河——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其他社会政策的进步 (三)“暴发户”心态——以夺取世界霸权为目标的“世界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迈向强权国家(1830年-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学术著作系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基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邢来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256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02-06-01 |
首版时间 | 2002-06-01 |
印刷时间 | 200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451.69 |
丛书名 | 学术著作系列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