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食品毒理学(食品类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关于毒物、毒性与毒作用

 第二节 剂量一反应(效应)关系

 第三节 毒性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食品中残留物与残留限量 

 第五节 安全性评价及危险度评估

第三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

 第一节 生物膜与毒物转运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 

 第三节 毒物的分布

 第四节 毒物的排泄 

 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第六节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第四章 毒物动力学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动力学模型

第五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机制

 第一节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

 第二节 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三节 蓄积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四节 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五节 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

第七章 特殊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生殖发育毒性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 致突变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三节 致癌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第八章 毒理学评价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一节 亚细胞组分的制备

 第二节 核酸的提取与制备

 第三节 基因突变分析与PcR检测

第九章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与规范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概述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第三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规范化

第十章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一节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与现状

 第二节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节 有关国际组织对食品中残留物安全限量制定的方法和工作程序

 第四节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

第十一章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

 第一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酶类抑制剂 

 第二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 

 第三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生物碱和苷类

 第四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十二章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

 第一节 苯并[a]芘

 第二节 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杂环胺

 第三节 N-亚硝胺

 第四节 丙烯酰胺

第十三章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氧化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三节 发色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四节 防腐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五节 食品着色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六节 赋香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七节 调味剂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十四章 兽药残留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兽药残留的毒理学

 第三节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质量安全控制 

第十五章 农药残留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

 第二节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第五节 农药残留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 

第十六章 有害元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铅

 第二节 汞

 第三节 镉

 第四节 砷

 第五节 氟

第十七章 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曲霉毒素

 第三节 镰刀菌毒素

 第四节 青霉菌毒素

第十八章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塑料包装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二节 食品包装用纸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三节 橡胶制品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四节 陶瓷、搪瓷及铝制品的毒理学安全性

第十九章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理学安全性

 第一节 多环芳香烃类

 第二节 多氯联苯类

 第三节 二■英类

第二十章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

 第二节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第三节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分析 

附录1 食品毒理学实验

 实验一 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

 实验二 实验动物分组、标记与染毒方法

 实验三 LD50测定

 实验四 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测定

 实验五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实验六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实验七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实验八 沙门氏菌回变试验(Ames试验)

附录2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教材以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普遍适用性为原则,在系统介绍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全面介绍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毒理学问题;同时;力求反映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力求将相关学科的最新技术应用到食品毒理学研究中来。

全书共分二十章。第一章至第二章阐述学科定义、术语;第三章至第五章论述毒物的体内过程,毒物动力学及毒理机制;第六章至第十章介绍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方法、安全性评价程序和规范,食品中有互有害物质安全限量标准制定的方法,步骤和风险评估;第十一章至第十九分别介绍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外源性危害物(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钱留,有害元素,霉菌毒素加工污染,食品容顺和包装材料等)的毒理学问题;安全标准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第二十章介绍食品毒理学汉行病学调查方法。此外,附录中还介绍了食品毒理学的主要实验,列出了常用重要毒理学计算用表。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粮油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卫生检验、外贸商检、畜(水)产加工、兽医卫检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农业、轻工、生物、医药卫生、环何保护等各学科方向的有关研究人员、研究生、专业技术工作者及食品监督检验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食品毒理学”的教学用书,书中全面介绍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毒理学问题;同时;力求反映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力求将相关学科的最新技术应用到食品毒理学研究中来。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粮油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卫生检验、外贸商检、畜(水)产加工、专业技术工作者及食品监督检验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食品毒理学(食品类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建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计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625795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1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994.4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