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物改变世界/改变世界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详细介绍:知识+趣味+审美=最佳阅读享受,你将知道一个神奇而亲切的秘密……

狼是许多民族的力量之源。狗的生活影响了一批被称作犬儒主义者的人。马蹄之下有江山。而老鼠,不断地传播疫情的现实,提醒人类:在疾病面前人类永远是软弱的。温顺的牛发起飙来有多少勇士为它失去性命;一旦发起疯来,世界为之悚然。

这本书告诉你动物也是世界的主人,它们更多的是人类无法隔绝的爱。

内容推荐

本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配合众多精美的图片,讲述了动物是如何改变世界面目,进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全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性,介绍了和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对世界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巨大却很少为人所知。可以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二是趣味性,全书由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组成,阅读轻松不费劲。三是审美性,全书配有一百多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具有欣赏和保存的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动物:游牧文明与肉食

第二章 狼:复归的地狱天使

第三章 狗:安慰人类的野性

第四章 鸽:从圣灵到和平

第五章 白蚁:人类历史的解构者

第六章 马:战争的推进器

第七章 猫:抽象的力量

第八章 牛:影响东方的神话

第九章 鼠:散播鼠疫的魔鬼

第十章 天鹅:文化中的圣洁之影

第十一章 象:战争厄运的“坦克”

第十二章 藏羚羊:青藏高原上的角斗

第十三章 动物保护

试读章节

游牧文明VS农耕文明

如果说植物造就的是农耕文明,那么动物造就的则是游牧文明了。在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总是处于既敌对又相依存的状态。

游牧与农耕不同,它是逐水草而居,哪里可以养活牲畜,人们就往哪里迁移,靠肉和奶解决大部分的食物问题,再用毛皮和奶制品向农耕的民族交换一些生活用品与谷物。所以游牧文明就是建立在牲畜的基础之上。

虽然游牧文明要保证与农耕文明的贸易以取得一些必需品,但它永远面对着生产不稳定的危险,一旦旱灾、雪灾等让牧畜大规模地死亡,它就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因为肉与奶不能像谷物那样可以长久地储存。那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掠劫。对于掠劫别的部落或农耕民族来说,游牧民族是得天独厚的,他们一直吃着肉食与奶制品,也习惯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战争,所以非常剽悍好斗。再加上他们有着优良的马匹,所以能不断地对农耕文明进行侵略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从历史上来看,整个世界战争史绝大一部分就是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侵略史,以及部分的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反击史。

仅从中国来说,从商代开始,游牧民族就开始了骚扰中原,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整个东亚气候的变冷,游牧民族的入侵也就越来越频繁了,北方燕、赵、秦都修建了长城防止游牧民族的入侵。

到了汉朝,休养生息半个世纪以上,国力强大之后,农耕文明开始了对游牧文明的反击,我们将在关于马的章节里讲述汉武帝为了获得精锐的马匹而发动对大宛的神话般的远征。张骞通西域也带回了马匹的主要饲料苜蓿。汉朝马匹既多,也出现了重要的高桥马鞍,于是汉代的骑兵可以发挥战马的机动力。在整个汉朝,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战争胜多败少,让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往西逃走,造成几百年后的欧洲民族大迁徙;南匈奴南迁后在十六国时期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消失在汉族中。

但游牧文明却再次全球性地崛起:到了蒙古人时期,蒙古人征服了远东、南亚、欧洲……游牧文明空前地在全球获得绝对胜利。

古代蒙古人分化出的各个民族现在分布在欧亚大陆各个地方,其中现代蒙古族仍旧牢牢占据着草原。为什么蒙古人没有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最终消失?历史学家们认为这应该归功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数百年的南征北战:让所有其他的民族被屠杀、同化得差不多,再也没有游牧民族能够有实力驱赶蒙古人。就算明朝也没有能力完全击溃蒙古人。清朝与蒙古建立的差不多是联盟关系,也使得农耕文明没有力量再次驱赶蒙古人……到了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人会再去争夺牧场,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数千年的对抗就此结束。

动物造就了游牧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数千年征战造就了一部战争史,最终,两种文明都消失在了工业文明的烟尘之中……

动物中国

在中国,动物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动物在中国这个农耕文明的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原始牧业的形成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家畜资源,世界上所有的家畜种类在中国几乎都存在着。在把野生动物驯化成为家畜的漫长过程中,可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骨、原始洞壁或陶器上的刻绘以及某些古代传说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在新石器时期晚期,中国的一般家畜已先后形成。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有多达1000余头牛和猪的遗骸堆积;浙江河姆渡与罗家角两地文化遗址中有猪骨和猪塑像以及水牛和鹿的头骨堆积,均可证明至迟7000余年前不少重要的动物已分别在中国南方和北方被驯化。而传说中伏羲氏“教民养六畜,以充牺牲”;伏羲氏“茹毛饮血,教民渔猎”正反映了人类在渔猎经济时代驯化家畜的努力;同时也表明最初饲养的家畜是供肉食和利用皮毛,也被用作祭品的。

到了5000多年前,从神农到黄帝的神话时代中,家畜渐被用于驾车使役。唐《通典·礼》篇有记载:“黄帝作车,至少昊,始驾牛,及陶唐氏(尧)制銮车,乘白马,则马驾之始也。”

春秋、战国时期家畜已成为民间重要的食物来源,《孟子·尽心》如是记载:“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可见其时动物作为肉食的重要性。

秦汉时期,中国边疆地区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秦时,凡牧马二百,养牛、羊、猪多达一千者,比作千户侯。到了汉朝,已从西域引入驴、骡、骆驼以及马、牛、羊等良种。  此后,动物对中国的食物史来说更为重要,越来越占更多比例地成为中国人的食物。P8-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物改变世界/改变世界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开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5903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5-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