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身(Ⅱ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内容
编辑推荐

当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离开NBA在CBA掀起飓风,雄鹰展翅,他带给球迷们激情欢笑,也曾让人落寞伤心;他壮硕的身躯里有着温柔、爽朗的心。翻开由杜金城编著的这本《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转身2》,跟随着他在CBA战场上披风斩棘,历经潮起潮落,感受着他离别而去时留下的对中国和中国球迷们深切的感激和不舍,随着他的转身,我们青春的记忆苏醒,展开,飞翔……

内容推荐

《转身(Ⅱ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根据时间线,由麦迪在青岛队时随队记者杜金城来讲述,T-Mac从决定加盟CBA,到完整打完一个CBA赛季,然后回到NBA马刺队跌宕起伏的故事。

全书分为8个章节。

第一章:序曲。2012年7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青岛雄鹰队选择麦迪作为外援的缘由,麦迪动了来中国打球的念头的原因和所遇到的阻挠。

第二章:揭幕。2012年10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麦迪抵达青岛“我”前去接机时与麦迪合影,俱乐部为麦迪接风,麦迪初战出场的风采。

第三章:落差。2012年11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麦迪在赛程中并没有球迷想象的发挥,麦黑吐槽者说他懒、慢,不如马布里。

第四章:正轨。2012年12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麦迪在连败后走上正轨,雄风展开,帮助雄鹰队取得连胜战绩,以及随着赛事进展麦迪在队伍中的一些问题。

第五章:高潮。2013年1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麦迪以惊艳的成绩给雄鹰队和球迷带来惊喜,得到队伍、教练和球迷们的认可和喜爱。

第六章:退潮。2013年1月。这一章节讲述了麦迪的亲人朋友来到中国为他加油,以及接受一邀请参加节目并获得极大赞誉的相关故事。

第七章:告别。2013年1月。这一章节讲述了CBA赛事即将完结,麦迪以优异的成绩交出答卷,在队友和球迷的不舍中离去。并附上麦迪致读者的信和最后一次专访记录,表达对麦迪的喜爱和送别。

目录

第1章 序曲

 01、麦迪0R阿里纳斯?司机说了算

 02、要感埘北美体育出柜第一人

 03、中国篮协:交赎身费先

第2章 揭幕

 04、“哥们儿,我能和你合影吗?”——是的,是麦迪问我

 05、嗅到了鞋子的香水味儿

 06、有请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出场!

第3章 落差

 07、还剩……8秒,被抢断了;1秒,被绝杀了

 08、0.1秒……击掌庆祝之后被大郅绝杀了

 09、“对不起,吉尔伯特,我已经约了姚明”

 10、史蒂芬·马布里与摇手指以及“换吉喆!”

 11、吐槽者又说:懒,慢,不如独狼

第4章 正轨

 12、“世界末日”

 13、杭州体育馆的疯狂一幕:“青岛队加油!”

 14、第35天,拒绝13连败

 15、腰以及复仇者们

 16、三只瞎眼老鼠

第5章 高潮

 17、38+13+8+各种得意的笑

 18、唰!绝杀!63岁的老帅世璋也蹦了起来

 19、5连胜!踩过史蒂芬·马布里的身体

 20、济南奇遇记

第6章 退潮

 21、麦迪再次的输给“麦迪的影子”

 22、造句:如果你是宝贝,如果拍拍你的肩膀

 23、票王

第7章 告别

 24、拱手·礼

 25、无声的告别

 26、No More You

补遗 绝唱

 27、特雷婀·麦克格雷迪回来了1

 28、特雷两·麦克格雷迪告别一轮游了

 29、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打总决赛了

 30、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内心世界的《转身II》

试读章节

九月的青岛,海风习习,闲暇时漫步海边,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景色不由得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海边一路向西走,走过青岛的地标建筑回澜阁,就在快走到西部老城区的尽头时,一座夹在多栋高层建筑中的五层小楼显得尤为特别。略显斑驳的墙壁上,硕大的四个镀金字“双星集团”注明了这座楼的归属。这个当年以做运动鞋起家,在青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企业,总部就设在这里。

“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是那几年青岛人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如今,双星集团的主业早已由当年的体育用品转型为轮胎制作,但这家企业与体育的缘分却是从来没有断过。

双星集团副总经理生锡顺的办公室在大楼四楼的最里头一间。因为挂职在雄鹰篮球俱乐部的原因,大伙儿更记得生锡顺的另一个头衔—青岛雄鹰篮球俱乐部总经理。一年到头,除了到集团开会的时间,生锡顺已经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篮球俱乐部。他也从当年入行时连3秒、技术犯规都闹不明白的篮球门外汉,蜕变到如今只要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必聊篮球的境地。可如今,就在距离联赛开打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生锡顺却还在为外援发愁。

说起选外援,从2008年升入CBA联赛后,青岛雄鹰男篮在这方面走的可一直是低调务实的路线。起初两年选择的老外包括阿·莫尔、弗兰茨·斯特恩、克里斯·威廉姆斯……这些名字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大多是头回听说。至于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也是好坏参半,“感觉那两年选外援就是在赌运气,所有人心里都没底。”生锡顺的球队经验也正是那两年逐渐积累起来的。

后面两个赛季,青岛雄鹰队在外援选择上坚持“用熟不用生”的原则。先是在2010-2011赛季招来了前一个赛季在新疆队打球的大前锋查尔斯·甘宁斯,也就是2009-2010赛季CBA总决赛第2场一掌掴倒了杜锋的那位黑人老兄;2011-2012赛季,雄鹰男篮又把此前帮助广东队夺冠的后卫外援莱斯特·哈德森签入队中。这两人倒也争气,来雄鹰的两个赛季,俩外援先后各成就了一届CBA联盟得分王。

可别看查尔斯和哈德森在青岛打得风生水起,但两人没有一个和雄鹰俱乐部再谈续约的。查尔斯当年在青岛拿着月薪10万美元的薪水,转过年就以差不多两倍的价格签约了山西猛龙;哈德森的情况也差不多,成为得分王后,便转投了财大气粗的东莞烈豹。

要说雄鹰不想留下这二位,那是假话。可生锡顺也明白,来中国打球的外援大多都是抱着捞一票的心理来的,其他俱乐部能开更高的价钱,你就没理由阻碍人家去发财。像北京队的斯蒂芬·马布里那样,真想把根扎在一个城市的可真是没几个。更何况,老马不也是在中国漂了3年后才最终选择了北京嘛。

雄鹰队2012-2013赛季的选援工作开展得真不算晚。2012年7月下旬,也就是球队决定前往美国拉练前,俱乐部就定下了目标—去美国拉练的两个目的:一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再就是一定要在美国选到合适的内线外援。为了这两个目的,青岛男篮去美国待了足足有将近1个月的时间。为了提高对抗,球队在芝加哥和休斯敦打了大大小小将近20场比赛。和美国大学球队打,和发展联盟的队伍打,和一批没有合同在身的NBA边缘球员打……平均下来,几乎是一天一场,甚至有时候,这边主力队员正打着比赛,那边隔壁场一招呼,替补又组队跟其他球队打起比赛来。

比赛打了不少,来试训的外援也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波又一波。像以前在上海队打过球的嘉里·塞勒,在华盛顿奇才队打过主力的厄尔·巴隆,在纽约尼克斯队打过替补的杰罗姆·乔丹,还有后来在CBA打出漂亮一季的沙弗里克·兰多夫……“当时来试训的外援太多了,根本记不住名字,少说也得有一二十个。”队员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打趣地说道。

P3-4

序言

未曾预料的纪念

麦迪可能至今也无法对自己的中国之行下定义,如果他足够了解的话,现在可能正在CBA的球场上打球。

如何总结麦迪不到半年的CBA生涯,本身是件不容易的事。他像一个多棱镜,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有的是暖色,有的是冷色。从麦迪身上看到哪种颜色,取决于你处于什么样的角度,哪一种立场。

麦迪自己也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他甚至比局外人更不明白自己的处境。

来青岛之前,麦迪只到中国参加过一些规模不大、级别不高的商业活动。那些商业活动的主办方,甚至也不太了解篮球圈,麦迪到一些城市,报道不多。但有一点给麦迪留下很深的印象,无论到哪里,总有很多麦迷围着他,其热闹程度超过了美国,当然,NBA全明星周末除外。

所以,麦迪到CBA打球之前,对这个联赛一无所知。甚至在离开的时候,他也只留下一些零碎的感性认识。比如,他终于知道CBA其实并不好打,旅行之艰苦超过了最初的想像,每个客场都像全明星赛—其实,这样的比赛只限于麦迪自己参加的客场。

不知道他的经纪人团队是怎样面对全世界盛传的“遍地黄金”的中国市场,总之,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看上去很亮的一团在前面,伸手一抓全是虚空。NBA的运动员圈子里,流传着各种各样到中国能挣大钱的故事,因为故事的主角是一些他认识的球员甚至队友,一切显得那样真切。但对麦迪来说,这样的故事差不多相当于哥伦布听说东方国度遍地黄金,然后下决心驾船出海。

如果不是那些痴狂的麦蜜,麦迪在中国很可能遍体鳞伤,那是指他的自尊心。麦蜜们抱团并且勇敢,他们像一层厚厚的保护衣,任何时候麦迪受到网络上的攻击,他们都会挺身而出,以庞大的规模出动保护自己的偶像。麦蜜们的行动,有时候甚至让一些媒体记者也下笔谨慎,生怕一不留神被网络口水淹没。通过身边的朋友,麦迪知道自己在中国有这样一批死忠的球迷,为此,他到美国仍然念念不忘,因为在美国就没有这样令他自豪的氛围。

NBA球星在中国,像麦迪这样没有经过人为宣传便达到人气顶峰的巨星为数寥寥,从乔丹往下数,直接就到科比和艾弗森,和他们两人相比,麦迪参加的季后赛最少。以“80后”为主体的麦迪球迷和他一起经历了从奥兰多魔术队到休斯敦火箭队的青春时光,他们视麦迪为自己的青春寄托。他们直接把麦迪参加的CBA客场变为麦迪的主场,有时候令主队教练和球员都不得不叹服,反而在青岛,因为他露脸的场数多,诺大的国信体育馆并不会场场坐满。

教练看麦迪,是一个角度。对手看麦迪,是另一个角度。媒体看麦迪,又是一个角度。还原在中国的一个真实的麦迪,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需要几乎每天看他训练和比赛。杜金城是年轻记者当中相当勤奋的一个,这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转身Ⅱ》也是中国并不茂盛的体育文学中难得的一本纪实作品,需要大量的采访作积累。

麦迪本人看了这部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换一个角度看别人写自己,本来就很有意思,或许他会发现很多他未曾体会的细节,或许他会后悔没有到中国再打一个赛季。短短的几个月,职业生涯末年交出25分7篮板5助攻的平均数据,他可能会很自得,但青岛队只胜8场球的垫底成绩,又会让他很茫然—现实和自我太割裂了,就像他在NBA的整个职业生涯记录一样。

由于太不了解中国,两个文化又有如此大差异,麦迪甚至没有好好享受一下他在这里的盛名。离开中国之前,CBA邀请他去打全明星赛,但他拒绝了,匆匆地回到美国。对他来说,可能只是多一场球迷山呼海啸的比赛罢了,但那是在广州的NBA级别的球馆,那里会不会让他重温NBA全明星赛旧梦,从而勾起再打一年的欲望呢?如果再打一年的话,他对这里的了解一定会增加很多。

马布里在CBA如鱼得水,那是因为待了好几年,他终于可以像鱼那样在水里用腮呼吸了。而在中国和CBA,麦迪就像一条鱼躺在沙滩上。幸亏那些痴心的麦蜜,让他坚持到能重回海洋。在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总决赛输给迈阿密热火之后,麦迪职业生涯最后一个愿望落空了,篮球场对他再也没有吸引力。

中国之行对于麦迪,就像一段小小的插曲,或许只有他晚年回想起来,才体会得到其中的甘甜。而这本书,就算他的一个未曾预料的纪念。

后记

谢谢你曾经来过

口杜金城

4个月,120天,有过荣耀,也有低潮,无数个激动人心的夜晚有T-Mac相伴。当雄鹰携手麦迪走完整整一个赛季的时候,很难用成功或是失败来做出概括。甚至没有人能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总结出赛季的得失。

如果没有麦迪,雄鹰队本赛季注定不会受到这样多的关注。16个客场,麦迪享受到的甚至是主队球员都难以得到的爱与崇拜。就连贵如广东队当家球星的易建联,在自己的主场都无法与麦迪比拼风头。雄鹰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几乎没有客场”的待遇。

麦迪的到来让雄鹰队的其他球员也收益良多。杨庚霖、李涛、赵永刚都打出了自己职业生涯非常棒的一个赛季。就连年轻的邢瑞鑫在最后两场比赛中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显然,麦迪为雄鹰队员带来的不仅是球技的提高,更是一种篮球意识的进步,“我想让队友们变得更好。”麦迪在用行动实现着自己赛季前的承诺。对于雄鹰队的年轻人来说,和麦迪一起打过球,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吹嘘的荣耀,更是实打实的收获和经验。

当然,如同硬币的两面一般。麦迪带给雄鹰队的除了荣耀与进步,同样也有困惑。没有人敢说赛季初如果选择一个纯正的后卫外援,雄鹰队就一定能摆脱垫底的命运。但实实在在地讲,的确是因为麦迪的到来改变了以往“打快”的雄鹰风格。也因为赛季初的战术混乱导致了雄鹰队一个赛季都没能翻身。在麦迪得到足够的崇拜与球迷爱戴的时候,他身边的队友也承受了很多以往不曾有过的压力。

无论如何,在雄鹰队的历史上,在青岛篮球的历史上,麦迪真真切切地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整整一季。也许到现在为止,还有人不敢相信,那个曾在NBA创造过辉煌的T-Mac距离我们这样近。在季末告别的一刻,无论麦迪是否归来,我们都应该看着麦迪远去的背影,真诚地道一声:“T-MAC,谢谢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身(Ⅱ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金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268754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2014167990
中图分类号 K837.125.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7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