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体制转型这一视角出发,运用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城市政府角色与治理转变、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变迁等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巨大影响,并探讨了中国城市空间持续重构的过程与基本方向。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 |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远见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体制转型这一视角出发,运用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城市政府角色与治理转变、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变迁等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巨大影响,并探讨了中国城市空间持续重构的过程与基本方向。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化战略研究”(05JZD00038),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体制转型背景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40471042)两项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转型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政治与城市研究等学术界的一个国际化语境,而中国的发展转型更是国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作为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空间投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在巨大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发生着激烈的变迁和重组。本书从体制转型这一视角出发,运用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城市政府角色与治理转变、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变迁等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巨大影响,并探讨了中国城市空间持续重构的过程与基本方向。书中所引介的文献资料与观点反映了国际、国内城市研究界对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最新动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中国城市发展、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研究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1中国城市发展环境的总体转型 1.1世界城市化的发展与检讨 1.1.1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1.1.2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1.2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薪特征 1.2.1影响城市发展的新因素 1.2.2城市发展的新空间特征 1.3多重二元环境制约下的中国城市化 1.3.1并非仅仅是西方国家城市化的“浓缩形态” 1.3.2中国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 1.3.3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 1.4中国城市发展环境的总体转型 1.4.1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1.4.2信息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1.4.3市场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1.4.4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1.4.5分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2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理论基础 2.1对转型的理解和争论 2.1.1国际学术界对转型的基本认识 2.1.2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解释 2.1.3对“激进式转型”与“渐进式转型”的争论 2.2中国体制转型的基本特征 2.2.1从经济体制转型到整体制度变迁 2.2.2“转型”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 2.2.3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异 2.2.4转型时期的政府改革 2.3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的历史脉络 2.3.1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从直觉形态到制度层面分析 2.3.2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基本现状 2.4基于体制转型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2.4.1分权化与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2.4.2市场化与中国城市空间的重塑 2.4.3全球化与中国城市空间的新变化 3经济体制变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重构 3.1市场化体制环境对城市发展要素流动重组的总体影响 3.1.1经济要素 3.1.2空间要素 3.1_3社会要素 3.2土地使用制度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3.2.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规约下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 3.2.2转型期间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二元化构造的格局 3.2.3土地使用制度变迁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演进模式 3.3土地储备制度与城市空间发展演化 3.3.1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分析:土地资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3.3.2土地储备制度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演变模式 3.3.3土地储备制度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演变的总体评价 3.4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发展演化 3.4.1新产业空间:全球化下城市竞争的空间效应 3.4.2转型期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兴起与发展 3.4.3新产业空间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 4社会结构变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重构 4.1城市化与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 4.1.1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变迁 4.1.2高速城市化与巾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 4.2城市社会空间极化 4.2.1社会极化及其空间效应 4.2.2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极化的检讨 4.3绅士化与城市更新 4.3.1战后西方城市“绅士化”现象的解读 4.3.2西方城市更新与绅士化引发的社会变迁效应 4.3.3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的审视和思考 4.4城中村的发展与改造 4.4.1城中村发展的基本空间表征 4.4.2城中村形成与发展的二元规制环境分析 4.4.3城中村的转型与改造:多重博弈中合理社区空间的寻求 5政府角色与治理转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5.1中国体制转型与政府治理转向 5.1.1城市政府治理的总体转向 5.1.2企业型政府与政府企业化 5.1.3中国城市政府的企业化治理 5.2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演化 5.2.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的壁垒性演化 5.2.2以空间跃迁为表征的马赛克断层演化 5.2.3以短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性演化 5.2.4以彰显政绩为标杆的非经济理性演化 5.2.5以增长联盟为主体的相互博弈演化 5.3城市营销:全球时代的重要竞争工具 5.3.1城市营销的起源与概念 5.3.2城市营销与城市经营 5.4城市营销与城市增长机器 5.4.1关于增长机器 5.4.2地域大事件营销与城市增长机器 5.4.3南京奥体新城的实证 5.5对地方政府企业化与城市营销型增长策略的思考 6大都市区治理结构变迁与空间转型重构 6.1秩序、城市治理与大都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6.1_1秩序与城市发展 6.1.2现代大都市发展的特征 6.1.3大都市规划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6.2分权化、行政区划与中国都市区的发展 6.2.1中国分权化改革的阶段与特性 6.2.2行政区划变更的多重意义 6.2.3中国都市区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6.3中国转型期的都市区空间发展 6.3.1中国都市区空间发展的特征 6.3.2行政区划与都市区空间发展 6.4大都市区空间蔓延与增长管理 6.4.1关于非建设用地的研究 6.4.2非建设用地规划实践进展 6.4.3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思考 7结语:关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基本讨论 7.1长期的转型与持续的城市空间重构 7.2对地方政府企业化转型及其空间效应的再认识 7.3市场化与全球化力量的非规范作用 7.4分化的社会与分异的空间 7.5是否存在“中国范式”的转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远见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073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99.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