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近20万字,分“吴国之源”、“吴国之强”、“吴国之争”、“吴国之城”、“吴国之墓”、“吴人之器”、“吴人之亡”七章,讲述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并配以图表图片180多幅。全书不加注释,深入浅出,既通俗好看,又严谨科学,是普及吴文化历史知识的一本好书。
图书 | 吴国历史与吴文化探秘/东周列国探秘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用近20万字,分“吴国之源”、“吴国之强”、“吴国之争”、“吴国之城”、“吴国之墓”、“吴人之器”、“吴人之亡”七章,讲述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并配以图表图片180多幅。全书不加注释,深入浅出,既通俗好看,又严谨科学,是普及吴文化历史知识的一本好书。 目录 序 一 吴国之源 (一)追根溯源,“吴”字由另 (二)吴地土著,荆蛮何人? (三)良渚文化,不是源头 (四)太伯奔吴,奔到哪里? (五)江阴佘城,谁人所筑? (六)梅里古墓,何时所修? 二 吴国之强 (一)“寿梦始王”,意味什么? (二)庆忌、王僚,暴力争夺 (三)季札挂剑,谦谦君子 (四)远交近攻,吴晋结盟 (五)吴楚交锋,攻克郢都 (六)破楚威齐,阖闾称霸 (七)吴越近邻,何以反目? (八)石室土墩,谁人墓葬? (九)华南悬棺,有何牵连? 三 吴国之城 (一)武进淹城,是谁之都? (二)伍员筑城,今在何方? (三)木渎古城,真是吴都? (四)城市挪位,实属平常 (五)吴人疆域,历史沧桑 四 吴人之墓 (一)镇江古墓,是吴王陵? (二)江阴缴墩,谁之墓葬? (三)虎丘剑池,阖闾之墓? (四)真山大墓,谁人是葬? (五)严山玉器,是谁窖藏? (六)苏州郊外,吴墓多多 五 吴人之器 (一)夫差铜盂,为西施铸? (二)吴人铸铜,水平高超 (三)吴国兵器,首屈一指 (四)马山兵器,夫差之“铍” (五)吴人琢玉,技艺精湛 (六)原始瓷器,印纹饰陶 六 吴国之亡 (一)吴国灭亡,后世为鉴 (二)吴王之器,流落他乡 (三)伍员伯頡,孰忠孰奸? (四)孙武、干将,穷兵黩武 (五)美女西施,是沉是亡? (六)吴人散去,“吴”姓始见 (七)衣食住行,见诸铜器 (八)吴字特色,鸟虫篆书 (九)吴地民风,转为文雅 吴王世系表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国历史与吴文化探秘/东周列国探秘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文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212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5.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