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包拯千年之谜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如水,明如镜,知民心,通民情,既公正,又廉明,人们呼他为“包青天”——这就是,包拯。

包拯的家训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一千年过去,我们依然缅怀这位伟大人……他那种忠君爱国,直言切谏,民为邦本,为民请命以及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廉政勤政的个人品德,直到今天也值得人们追慕,堪称现代公务员的楷模。

内容推荐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是包拯的立志诗。包拯,是一个有性格,有主见,沉着冷静,绝不轻举妄动的人。一旦考虑成熟,作出判断,他就勇往直前,义无返顾,奋不顾身,决战到底。包拯的伟大,在于他实践了我国封建时代政府官员的高尚追求,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包拯的魅力/1

一、揭开千年面纱——还一个真实的“包青天”/2

二、包拯与“庆历新政”/24

三、反贪苦战——包拯弹劾宠臣张尧佐/36

四、弹劾宰相宋庠——包拯为“庆历新政”鸣不平/41

五、包拯与欧阳修/51

六、包拯与仁宗皇帝/58

第二部分 解开千年之谜 春江中义永君/69

一,历史为何作这样的选择/70

包拯形象的历史演变/70

二、关于包拯身世的争议/74

包拯的墓在哪里/74

为什么有几个出生地/79

受父亲虐待吗/82

是嫂子哺养大的吗/91

当过“放牛郎”吗/92

为何尊称“包龙图”/101 

三、包公戏中的真与假/106

是狸猫换太子还是审理假皇子/106

是不是铡了陈世美/112

为何扮黑脸/119

真包黑与假包黑/122

与杨家将有什么关系/127

包拯与鬼怪神明/129

包拯与烟花女子/132

四、到底办过多少案/135

史家笔下的包拯断案/135

神奇的东方福尔摩斯/140

一宗错案看包拯/145

五、断案之外的文治武功/147

政治上革除弊政/147

经济上增产节支/153

军事上固边备战/160

外事上有胆有略/163

执法上铁面无私/167

六、官场险恶却能破浪行舟/170

为何敢指责仁宗/170

七次弹劾皇亲张尧佐/176

保守派为什么整不倒他/184

欧阳修为何严厉批评包拯/188

四年内的三次升迁/193

是病死还是被毒死/199

七、历朝历代的包拯形象/203

惩恶扬善的宋代包拯/203

解民倒悬的元代包拯/215

明察善断的明代包拯/224

彰忠斥奸的清代包拯/226

反腐倡廉的当代包拯/234

八、“包青天”是怎样走向世界的/237

包公戏在国外/237

包公文化在海外/239

九、祠庙碑林后的故事/24 5  

香花墩的变迁/245

大门独向北开的包公祠/247

李鸿章为何捐巨资修包公祠/250

包拯遗像的真与伪/252

廉泉井的惩贪故事/253

包河莲藕也无“私”/255

墨砚沙前显清廉/256

开封大堂今何在/259

十、永盛不衰的奥秘/262

试读章节

包拯辞世近千年,他的诗作不多,只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首。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朱熹在《跋所刻包孝肃诗》中说:“此包孝肃公布衣时语。”在包拯知端州的时候,曾经书壁明志。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在知端州写的。我认为,朱熹的认可比较可靠,是在布衣时,或在初人仕时的作品。据合肥市包拯研究会考证,“这首五言诗,是包拯于1037年‘复仕’时所作”。这就是说,此诗是他出任天长县令之前,在合肥所作。

一般青年人初次入仕,往往云山雾罩,幻想联翩,考虑实际比较少。包拯已经不是青年人,已经是进入中年了。他的奋斗目标却是:“精心为治本”、“精钢不作钩”。为什么一个初次入仕的人,偏偏要作这样的思想准备呢?包拯写下了这样的明志诗,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说出来好听。他是个严谨的人,在一生中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地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持之以恒,这样的目标明确,这样的满腔热情,这样的不畏艰险、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这是古往今来引起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感叹、为之敬仰的。

包拯到了开封,他会得到什么职务,自己一概不知。别人会为这样的事操心烦神,他却淡然处之。

当朝的宰相吕夷简,早就听说包拯lO年守孝的行为,很想见见这个淡泊功名的人。他听说,包拯已经来到开封,而且就住在离自己的住地不远。他想,包拯可能要来拜访。吕夷简为相多年,经常是门庭若市,求官托事的人不在少数。他希望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与包拯谈谈心。吕夷简是寿州人(今安徽凤台县)。寿州与庐州搭界。家乡的生产、生活怎样?人们是否安居乐业?他希望从闲谈中了解下层的情况,也观察一下包拯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一等再等,包拯并没有来。仔细打听才知,包拯只是到吏部报道,吏部按规定分配他到一个县里去担任知县,他便告别京城,悄然赴任去了。这个并不十分重要的消息,却使吕夷简受到很大的震动。朱熹在《五朝名臣言行录》引《危史》云:

吕许公夷简闻包拯之才,欲见之。一日待漏院,见班次有包拯名,颇喜,及归又问知居同里巷,意以拯欲便于求见。无几,报拯朝辞,乃就鄙注一知县而出,尤奇之。遽使人迫还,遂荐对,除(监察御史)里行,自此擢用。

这段记载,史学界有人认为还有些出入。包拯入朝任官,并不是吕夷简直接推荐,但是,与吕夷简又有一定的关系。吕夷简的岳父,是马亮(合肥人,959—1031年)。马亮在仁宗即位前后两度知庐州,对“以孝闻名乡里”的包拯会有所闻,吕夷简可能通过马亮而对包拯有所了解。另外,推荐包拯进谏院的王拱辰,也是很受吕夷简赏识的人。在庆历党争中,吕夷简、王拱辰都是范仲淹、欧阳修的对立派。他们那个时候,也很想扶植包拯,来壮大他们的队伍。史学界有些学者还从有关史料中考证,包拯与吕夷简两个家族,在前一两代人就有亲戚关系。因此推论,吕夷简有可能间接(通过王拱辰)帮助包拯入朝擢升。但是,包拯虽然受吕夷简一派的赏识,但在庆历党争中却仍然能够坚持站在改革派一边,这就更加显示出包拯的独立人格和高贵品质。

这个包拯,的确与众不同。

包拯首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县令。他离开京城,很快就去赴任了。从刘筠那里,他已经知道朝廷内部的一些复杂的关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他就在京城减少了一些活动。他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过大的欲望,只是想竭尽力量做好身边的实际工作,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办事能力。

到任不久,有一个农民来告状:他家养了一条牛,膘肥体壮,干活很好,没有任何毛病。一天夜晚,忽然牛舌头被割掉了,全家人又气又恼。估计这是一个仇人干的,可是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据来。包拯听了,就对这个农民说:“你到这里来告状,有没有声张?别人可知道?”农民说:“没有声张,别人都不知道。”包拯说:“你的牛已经不能干活了。回家把牛悄悄杀掉卖肉算了,别人问你,你也不要声张,悄悄地进行。按照我的话去做,我来帮你破案。”农民真的回家悄悄把牛杀了,到镇上去卖肉。根据当时的法律,私杀耕牛是犯罪的。第二天,有人跑来告状,说牛主私杀耕牛,请包拯依法治罪。包拯把惊堂木一拍:“你这个刁民,好大的胆!偷割了别人的牛舌,害死了别人的耕牛。你的犯罪行为已经昭然若揭,现在还来颠倒黑白、诬告别人!你能够瞒得过我吗?如果再不老老实实招供。那就要罪加一等!”这人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好如实招供,他与原告有仇恨,是他偷割了牛舌,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这个牛舌案,在史书上有多处记载。这是一个不大的案件,但是,它反映了包拯的智慧和对农民生活、心理的熟悉。

这个案件的审理,传播开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人说:包大人能掐会算、料事如神、未卜先知。有人说他那双眼睛,能够看穿皮肉,了解别人的心思,任何事都别想瞒得过他。“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也胆战心惊,不敢为所欲为了。

与包拯同时代的还有一个华池县的县令穆衍,在他的传记里也记载着一个与此类似的案件,连文字处理也几乎是雷同的。是谁张冠李戴?一时难辨真假。1973年合肥开挖包公墓,在墓志铭上明文记载着这件事。长期的历史疑案,才算有了确凿地答案:是包拯亲自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件。

P17-19

序言

从童年记事,我就开始看包公戏、听包拯故事、读包拯书,“体察民情”、“铁面无私”、“为民除害”的“包青天”,就像阵阵春雨滋润着心田,唤起许多美好的幻想。

人世间,虽然风雨多变,但并非一团漆黑,是有一位黑脸包拯在主持正义呀!每当灾难临头的时候,人们就往往幻想会有一位黑脸包拯走过来,给予安慰、给予鼓舞、给予力量;在艰难困苦面前,人们又燃起一线希望,去寻找那黑脸包公。 

“包青天”已经成为黎民百姓的一种精神支柱。 

1948年刚走进合肥城,我就兴致勃勃地去看包公祠。面积不大,破烂不堪,还堆放着一些稻草、木棒等杂物。面对着墙壁上与包拯同身尺寸的石刻画像,我产生了许多思考:包拯的个头不高,不到1.6米,他做出的事情却是惊天动地。他出身贫苦,好不容易走上仕途,可又为什么不搞明哲保身,偏偏却要向贪官污吏作那样艰苦的斗争?他哪来这样大的胆?又为什么没有被罢官、杀头、受宫刑?就是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细读史书,想揭开这个“神奇”之谜。

打开二十四史,渐渐地我认识到生活中真实的包拯,与艺术上的包青天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包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铡驸马、杀国舅、打龙袍……这些“神奇”的故事是后人虚构、创造的。

包拯的思想,是属于支持“庆历新政”的改革派。当改革派的首领范仲淹被罢相、一大批改革派被投入监狱的时候,欧阳修挺身而出给仁宗皇帝上奏折表示不同意见,也被贬谪到了滁州,而包拯此时并没有立即做出行动,仍保持着异常的冷静,但他并没有屈服,更没有看风使舵,投机取巧,而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斗争方式。包拯,是一个有性格,有主见,沉着冷静,绝不轻举妄动的人。一旦考虑成熟,作出判断,他就勇往直前,义无返顾,奋不顾身,决战到底。他手捧乌纱帽,连续七次上表辞呈,最后,仁宗皇帝不得不接受他的意见,改正了一些不妥当的做法。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包拯,与众不同的包拯!

人们为什么要创造艺术上的包拯,把他神化呢?他足智多谋、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既审阴,又审阳,不仅妖魔鬼怪被降伏,连阎王老子也要怕他三分。当然,这更增加了包拯的诱人魅力,清如水,明如镜,知民心,通民情,既公正,又廉明,人们呼他为“包青天”。

从1982年开始,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我先后写作、发表了《还一个真实的包青天》《包拯与庆历新政》《包拯与欧阳修》《包拯与仁宗皇帝》等六篇论文。

2000年,我与王中义、朱永君同志合作出版了《包公千年之谜》。这是一次试验,结果销路很好,这说明读者是喜欢这类读物的。根据友人建议,现在把这六篇论文和有关的文章重新集结出版。在推出本书过程中,张海霞同志给予了热情的帮助。

这次作品的出版,仍然是一次尝试,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有关专家、读者的兴趣,来推动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由于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这部作品可能有不足之处,欢迎方家、读者、朋友及时给予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包拯千年之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0932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41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