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和欲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追求急、切,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可贵的天赋和禀性。父母家长要教子成龙,必须自己胸有禅意,把这种禅意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来。将孩子的心与自己的心连成一片,彻悟教育与人生的本原,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原则,则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父母教导子女的必读辅导用书!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并教导父母:什么是孩子真正想要的、留给孩子足够的交往空间、一声喝的顿悟、溺爱是一种罪过、批评不是“咒语”、摆脱贪欲乃快乐之本、教孩子戒妒、学会期待与祝福、尊重他人的思想和理论、教孩子学会原谅等方面的家庭教育理念。

目录

第一章 提起放下

 皆因绳未断

 观念变孩子就变

 不要忽视家长自己的修养

 做个常检点自己的父母

 别把情绪带回家

 以平常心待孩子

 留给孩子足够的交往空间

 为孩子的交往创造条件

 什么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成绩放榜,家长别紧张

 放下父母架子:与孩子做朋友

第二章 棒与喝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适可而止的愤怒

 爱的鞭策:棒喝以爱为先

 一声喝的顿悟

 养成被尊重的习惯

 溺爱是一种罪过

 该拒绝时就拒绝

 另一种教子方略:严而不厉

 批评不是“咒语”

 严格的庭训

 摆脱贪欲乃快乐之本

 教孩子戒妒

第三章 无言教育

 用行动去证明

 参与

 学会期待与祝福

 推助的力量

 榜样:潜移默化的力量

 真正的富有

 仔细端详孩子的脸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对方的心情

 学会放手 

 无声胜有声 

 倾听孩子心声 

第四章 慈爱与宽容

 伟大的母爱造就伟大的孩子

 爱的知会

 宽恕是改过自新的空间

 宽容不等于放纵

 止恶在于用心感化

 不要苛求孩子完美

 常怀感恩之心

 教育的真谛:

 心中永存一轮明月

 用心抚摸孩子

 爱护不是过分的保护

 把自主权留给孩子

第五章 勤苦励志

 吃苦:苦难是一种财富

 倒U形假说:

 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教他敢于面对失败

 教会孩子要勇敢

 成由勤俭败由奢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缺少挫折感的孩子难溶于社会

 具有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给孩子确定明确的目标 

 达·芬奇画蛋 

第六章 快乐之道

 学习是孩子的天性

 天才都是玩出来的

 好奇心是一把金钥匙

 最忠实的支持者

 让孩子自由地想像

 在游戏中与孩子交流

 让孩子学会看世界

 尊重孩子的喜好

 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美德:心中种下幸福的种子

 常与孩子交流

 切莫打碎孩子的梦想

第七章 你便是如来

 告诉孩子,你真棒

 笨鸟更需激励

 没什么不可能

 给孩子最积极的期望

 用自信战胜自卑

 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弱点

 关注每一次进步

 你就是你:呵护孩子的个性

 赞美是进步的良药

 每个孩子都是神童

第八章 生活的禅机

 大事需从小事做起

 求人不如求己

 真心做事,坦率做人

 教孩子认识因果

 教孩子珍惜现在

 把握今天的幸福

 尊重他人的思想和理论

 记取教训

 态度决定高度

 最有效的应变力

 生命展现的悦乐

 教孩子学会原谅

 诚信的品德需要培养

 寻找一起过江的人

试读章节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他,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信徒依然困惑。

赵州禅师这才方便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至此才稍有所悟:禅师教他放下的是不该提起的心!

禅门的人生观,提倡能提能放,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一方面,家长不能放任孩子一贯的“野”下去,另一方面,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可将自己的束缚移交给孩子,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自然,家长自身也要拿得起,放得下。

皆因绳未断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聊,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大悟!

牛吃不到草是因为被绳所束缚,风筝飞不高是因为被线拖着。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天赋,可孩子的潜能是否能得到最大发挥取决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望子成龙的意愿没有任何过错,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使之成为孩子们不能承受的重负,那么这种影响就成了一条束缚孩子健康成长的“绳索”了。而事实上,我们的父母功利心非常之重,终日被欲望的绳索所牵拌着,以至于将这种心态也转移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曾经有个报道说,有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孩自杀了,她把话全写在她的小日记本里了,自杀的理由让成年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活着没意思!”多么恐怖,小小年纪就说“活着没意思”了。为什么呢?她以前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前天数学考试,今天知道了分数,考了96分,妈妈不会满意的!”日记后的文字通篇记录了她为学习烦恼,为考满分以博得父母的欢心的种种苦恼。谁都有过童年,想像一下,这个小女孩被父母有意无意束缚的严重性。

把大人们的思维和想法直接灌输给孩子们,这就像给他们拴上绳子,毁灭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想像力。这种对孩子的“牵绳”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上,比如,孩子对数学极有兴趣,但其他科目的考试则不尽如父母之意,每当别人称赞孩子的数学好时,有些父母会说:“有什么用,其他的不行啊!”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在孩子心里绝对掀起了一番波澜,以后在这个孩子的人生里,这句话也可能成了他从自信走向自卑的牵绳。

可见,为人父母者,教孩子在于疏导,而不是牵拌,在于赏识,而不是批评。

用一句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想把儿女变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样,这违背客观规律。若真想让孩子成材,父母必须用心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找寻自己的兴趣,再顺其发展,那么,父母又何必劳那么多神,费那些徒劳的心思。换句话说,孩子的潜力未被充分发掘,是因为父母你的“绳未断”,那么就留给孩子更多的一些空间吧!参天大树之所以顶天立地,在于它顺其纹理而成长;古之成大事者,莫不是在自身天赋和感兴趣的领域中取得惊人业绩。

观念变孩子就变

司马禅师想要选一个人到大沩山去当住持。

他下令敲钟集合全寺僧人,然后宣布说:“你们中间谁能当着大家的面出色地回答我一句话,我就让他去大沩山当住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但是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司马禅师拿起一个净瓶,说道:“这个不是净瓶,是什么?有谁能回答?”众僧抓耳挠腮,面面相觑,分明是净瓶,却不能称作净瓶,那称作什么呢?华林和尚也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时候,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和尚,他说:“让我来试试!”众人一看,原来是寺内专干劳役的杂务僧,都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烧火做饭的,居然也想试试!”司马禅师问道:“你叫什么?”和尚沉静地答道:“灵佑。”

于是,灵佑和尚走上前去,从禅师手中接过净瓶,放在地上,然后一脚把它踢出了院墙,转身就退了回去。

司马禅师惊喜地叫起来:“这正是大沩山的住持啊!”

既然不是净瓶,那就一脚踢翻好了,何必多说?众僧目睹了灵佑深得禅机,个个心服口服。

后来灵佑和尚便去大沩山当了住持,创立了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沩仰宗。

司马禅师想要为大沩山选住持,就拿出一个净瓶问大家是什么,众僧面面相觑,都回答不上来。原因只在于他们过于执著于净瓶本身,而灵佑和尚一脚踢开的并不是净瓶,而是世人的执著心,所以,他才成了大沩山住持。其实,在面对孩子的成才问题,我们的家长大部分也同那些众僧一样,只看见成绩表上的分数,很少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否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导致家长教育失败的不是孩子的错误,却是家长的观念。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不容推辞的神圣职责。从主观上来说,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使他们成才。但并非每个父母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虽然每一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情况,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多种原因。事实上,没有尽到教育孩子责任的父母,并非单单指那些放任孩子,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的父母;那些虽有美好愿望与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却不寻求科学的教子方法,而是凭自己一厢情愿采取粗暴等非理性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同样没有尽到教子的责任。因此。成功的父母,应该是既有责任感,又掌握了科学教子方法的父母。

就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孩子是必须通过学习,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否则,对有些问题就不知如何处理或者处理的不恰当。结果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或学习成绩上不去,或根本就不愿意学习,严重的孤僻冷漠,网瘾严重。也许有的家长会反驳说:“很多家长并未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但他的孩子仍旧有出息。”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教育专家告诉我们,那些表面上无意识地把子女教育成材的家长,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家教观,不管他们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正确的教育观使他们获得了教子成才的最佳结果,尽管他们的方法可能不是从某本教育学书上学来的。家教成功与否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变,方法才会变。P2-6

序言

在现今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和欲望,孩子失去了很多可贵的天赋和禀性。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哪位秀才追求时髦的临摹,不幸的是父母们由于种种生活原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追求“急”但又“切”的特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丧失。自我精神的失落必将造成孩子教育的失败,这叫不见本心,未能明心见性。

因此,父母家长要教子成龙,养女成凤,必须自己胸有禅意,不紧不慢地教育孩子,把这种禅意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是单单的教育,而应将各种人生的体验贯彻到教育中来,将孩子的心与自己的心连成一片,打破迂腐的拘泥,彻悟教育与人生的本原,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原则,则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希望本书能给您一些帮助,也愿天下父母心如愿以偿。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回答。意即禅是不立文字的,离言说相。但是禅法是离不开生活的,禅是普遍存在的,人生即是禅,禅即是生活。

禅是不可说的,但禅是可以悟的,也就是悟出禅的意味,即禅意。禅不是要改变世界,而是要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人生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因此禅重修行,人从小受教育就是学会辨别、分析、了解是非曲直,使人性的优点发挥出来。禅法也是一种教育,它不光是口头说的,更要注重实际的修行。

禅是探讨人生和人性根本的智慧;禅反对经典的教条和形式,不坐而悟也是禅,坐而不悟就不是禅,禅是教人去自悟。而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如何获取幸福人生和完善人性的一个过程,是培养个人自我觉醒,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这个本质上讲禅与教育同理。

禅探讨根本的原理和意义,凡能将这一真谛运用到家庭教育中的,一定能祛除家教中的浮云,获得教养子女的根本指导思维。而教育思维指导教育方式,也就是说要做一个禅意父母,就是让家长的教育不要流于表面和形式,要重真实和本质。

《景德传灯录》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禅门公案:唐代高僧道明禅师(780-877)住在湖北的龙兴寺,很有影响。他本姓陈,故人称其为陈尊宿。有一天一位秀才访师,自称会二十四家书法,自视从书法中悟得佛法三味。陈尊宿用柱杖在空中随便点了一下,问秀才会不会这种书法的书意、书体等。秀才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于是陈尊宿批评秀才“永字八法也不知,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法”。“永字八法”是自东晋卫夫人以来被奉为书法圭臬,关于笔法规则的一种学说,是借“永字八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则以解释书法的根本——笔法规律的一种理论。书法学习者必定从此入门。陈尊宿批评的这位秀才,虽然能写二十四家书体,但他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描摹,没有深入到各家书法所以形成的根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去体会,更没有将诸家法则与宇宙人生的根本“大法"加以贯通、融会,将其打成一片。

为人父母者,是否懂得从根本上去读懂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我们说的禅意,决定了其是否能轻松地教子成材。

相反的,在现今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和欲望,孩子失去了很多可贵的天赋和禀性。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哪位秀才追求时髦的临摹,不幸的是父母们由于种种生活原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追求“急”但又“切”的特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丧失。自我精神的失落必将造成孩子教育的失败,这叫不见本心,未能明心见性。

因此,父母家长要教子成龙,养女成凤,必须自己胸有禅意,不紧不慢地教育孩子,把这种禅意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是单单的教育,而应将各种人生的体验贯彻到教育中来,将孩子的心与自己的心连成一片,打破迂腐的拘泥,彻悟教育与人生的本原,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原则,则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希望本书能给您一些帮助,也愿天下父母心如愿以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357528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57:21